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TG用于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预防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被引量:16
1
作者 梁辉 陈琳军 +1 位作者 马静秋 刘晓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11-1013,共3页
目的分析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加用抗T淋巴细胞球蛋白(ATG)预防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的疗效。方法27例白血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移植供体来源及病种类似,分别有同胞兄妹、无关供体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半相合供体。A组(n=12... 目的分析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加用抗T淋巴细胞球蛋白(ATG)预防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的疗效。方法27例白血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移植供体来源及病种类似,分别有同胞兄妹、无关供体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半相合供体。A组(n=12):采用经典的CsA+MTX预防GVHD;B组(n=15):采用CsA+MTX+ATG预防GVHD。结果B组15例患者全部存活,除4例出现Ⅱ°急性GVHD(aGVHD)外,其余11例均在移植后30d左右仅出现Ⅰ°GVHD,并很快控制。A组12例患者中,3例HLA半相合移植患者分别在移植后第7、9和10天即出现Ⅳ。超急性GVHD,另有1例无关供体患者出现Ⅲ°aGVHD,该4例患者由于重度GVHD继发肺部感染而死亡;其余8例同胞之间的移植分别出现Ⅱ°~Ⅲ°aGVHD。结论在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应用ATG可以有效预防GVHD的发生或减轻GVHD的严重度,明显减少移植相关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T淋巴细胞球蛋白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异体造血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种骨髓移植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实验动物模型 被引量:5
2
作者 许红波 李春富 +2 位作者 吴建春 杨明 冯晓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88-190,共3页
为了观察大鼠和小鼠间异种骨髓移植中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现象 ,建立动物模型。受体BALB/c小鼠接受 8.5Gy全身照射后 ,一组 (n =10 )输入SD大鼠骨髓细胞 4× 10 7,另一组 (n =10 )输入SD大鼠骨髓细胞 4× 10 7及脾细胞 2... 为了观察大鼠和小鼠间异种骨髓移植中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现象 ,建立动物模型。受体BALB/c小鼠接受 8.5Gy全身照射后 ,一组 (n =10 )输入SD大鼠骨髓细胞 4× 10 7,另一组 (n =10 )输入SD大鼠骨髓细胞 4× 10 7及脾细胞 2× 10 7,观察 6 0天 ,记录受鼠发生GVHD情况。结果表明 :单纯骨髓细胞输入组 8只鼠存活超过 6 0天 ,另 2只鼠分别于 18天和 31天死亡 ,肝、小肠病理切片未见明显GVHD。而骨髓细胞及脾细胞输入组均于14天内死亡 ,肝、小肠病理切片证实有GVHD。结论 :大、小鼠间异种全骨髓细胞移植未见明显GVHD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骨髓移植 移植物 宿主反应 实验动物模型 骨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对牙周病宿主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川江 吴亚菲 丁一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CAS 2002年第2期82-84,共3页
吸烟是牙周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在吸烟人群中,牙周病的流行广度及严重程度均明显增高。烟草中的化学成分,尤其是尼古丁,对机体产生众多不良影响,包括改变炎症吞噬细胞的数目及功能,影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合成、分泌以及免疫球蛋... 吸烟是牙周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在吸烟人群中,牙周病的流行广度及严重程度均明显增高。烟草中的化学成分,尤其是尼古丁,对机体产生众多不良影响,包括改变炎症吞噬细胞的数目及功能,影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合成、分泌以及免疫球蛋白的生成等。从而干扰了正常的宿主反应,影响了牙周病的发生、疾病的进程以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牙周病 宿主反应 吞噬细胞 细胞因子 体液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受体T细胞比例对HLA-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梁辉 翁霞 邓晓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研究移植物和受体的T细胞比例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的关系。方法①实验研究40对小鼠(受体SD小鼠和供体Wistar小鼠)按移植物和受体的T细胞1∶1、2∶1和4∶1比例和对照组分为4组进行移植,并观察移植后GVHD的发生和程度。②临床研... 目的研究移植物和受体的T细胞比例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的关系。方法①实验研究40对小鼠(受体SD小鼠和供体Wistar小鼠)按移植物和受体的T细胞1∶1、2∶1和4∶1比例和对照组分为4组进行移植,并观察移植后GVHD的发生和程度。②临床研究中5例9~18岁患者进行HLA-半相合异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4例进行CD34+细胞分选,并计算移植物和受体循环血中T细胞绝对值,按2∶1比例输入;另1例进行常规异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实验发现4组小鼠,1∶1和2∶1组的GVHD最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4∶1组的GVH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中1例常规方法移植者出现超急性重度GVHD,死于并发间质性肺炎;其余4例仅出现轻度急性GVHD,1例在+155d时死于多发性神经根炎,3例病人移植成功,且均无病生存3年以上。结论移植物内T细胞与受体循环血内的T细胞绝对值之比介于1∶1和2∶1之间较为合适;临床按此比例进行移植,尤其对于HLA部分不相合或半相合的单倍体移植,可获得更好的抗肿瘤效果和较轻的GV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供-受体T细胞比例 HLA-半相合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小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囊尾蚴发育过程中的周围宿主反应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永杰 郝艳红 李庆章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84-86,共3页
首次系统地研究了猪囊尾蚴发育过程中的周围宿主反应。结果显示 ,宿主炎性细胞在囊尾蚴周围出现有先后顺序。初期以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 ,随后巨噬细胞及上皮样细胞开始出现 ,并在虫体周围呈围墙样增生 ,最后在虫... 首次系统地研究了猪囊尾蚴发育过程中的周围宿主反应。结果显示 ,宿主炎性细胞在囊尾蚴周围出现有先后顺序。初期以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 ,随后巨噬细胞及上皮样细胞开始出现 ,并在虫体周围呈围墙样增生 ,最后在虫体外围形成结缔组织包囊。从病理组织学结果可以看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绦虫 囊尾蚴 发育过程 周围宿主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诱导SLE样小鼠模型 被引量:1
6
作者 郭玲 吴厚生 胡新美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264-266,共3页
目的 运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GVHR)诱导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样小鼠模型 ,为进一步探索SLE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将亲代BALB/C小鼠淋巴细胞经静脉途径输入 (BALB/C×C57BL/ 6 )F1代小鼠体内 ,用ELISA测定IgG类抗dsDNA抗体... 目的 运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GVHR)诱导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样小鼠模型 ,为进一步探索SLE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将亲代BALB/C小鼠淋巴细胞经静脉途径输入 (BALB/C×C57BL/ 6 )F1代小鼠体内 ,用ELISA测定IgG类抗dsDNA抗体和抗组蛋白抗体 ,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 (ANA)核型和免疫复合物沉积 ,用免疫印迹法测定抗可浸出核抗原 (ENA)抗体。结果 亲代淋巴细胞所致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可诱导F1代小鼠产生高滴度的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等多种ANA ,免疫小鼠的肾脏有显著的免疫复合物沉着。结论 运用慢性GVHR诱导的SLE样小鼠模型 ,小鼠发病迅速 ,抗核抗体的产生与人SLE相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抗核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在免疫介导再生障碍贫血发病中的作用
7
作者 李树浓 姚军 +3 位作者 陈俊 梁晓燕 张秀明 黄静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47-350,共4页
本实验通过大体和组织学观察,脾指数、腘窝淋巴结称重试验以及^(125)I-UdR掺入试验,探讨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在免疫介导小鼠再障模型发病中的作用。从腘窝淋巴结称重试验和^(125)I-UdR掺入试验结果表明,DBA/2小鼠淋巴细胞输给BALB/c... 本实验通过大体和组织学观察,脾指数、腘窝淋巴结称重试验以及^(125)I-UdR掺入试验,探讨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在免疫介导小鼠再障模型发病中的作用。从腘窝淋巴结称重试验和^(125)I-UdR掺入试验结果表明,DBA/2小鼠淋巴细胞输给BALB/c小鼠可以引起GvHR,而且呈细胞量依赖关系,但再障小鼠的皮肤、肠、肝、脾组织学检查均未发现GvHR,脾指数毫无例外地明显降低,而且再障小鼠并不因输入细胞量增加而表现发病率增加,存活期缩短现象,提示GvHR在免疫介导小鼠再障中不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皮肤移植模型与移植卵巢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类同变化
8
作者 楼皖玲 潘家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皮肤移植模型(VSEM)预测移植器官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方法供、受鼠配对后移植卵巢,同时将受鼠淋巴结与供鼠脾淋巴细胞悬液混合培养6~7 d,再加入受鼠耳皮继续培养,制成VSEM.将第12、30天受鼠的移植卵巢、脾和VSEM按病... 目的探讨体外皮肤移植模型(VSEM)预测移植器官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方法供、受鼠配对后移植卵巢,同时将受鼠淋巴结与供鼠脾淋巴细胞悬液混合培养6~7 d,再加入受鼠耳皮继续培养,制成VSEM.将第12、30天受鼠的移植卵巢、脾和VSEM按病理变化分级.结果第12天VSEM分别与移植卵巢、脾的GVHR相同等级达77%,而且三者浸润细胞类型、数量与受损形式大致相仿;第30天VSEM预测卵巢、脾的GVHR相同等级与第12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0天VSEM与卵巢浸润炎性细胞数量、类型差异较大.结论 VSEM预测急性和慢性GVHR准确度相差不大,预测移植器官急性病理变化准确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皮肤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血细胞在C.B-17SCID小鼠体内HLA-DR抗原表达及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9
作者 何志巍 黄绍良 +1 位作者 李树浓 赵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79-582,共4页
本文观察了人脐带血和骨髓单个核细胞在C,B一17SCID(T、B细胞联合免疫缺陷)小鼠体内HLA一DR抗原(人白细胞抗原)表达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结果发现:人脐带血细胞HLA一DR抗原在小鼠体内表达随着时... 本文观察了人脐带血和骨髓单个核细胞在C,B一17SCID(T、B细胞联合免疫缺陷)小鼠体内HLA一DR抗原(人白细胞抗原)表达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结果发现:人脐带血细胞HLA一DR抗原在小鼠体内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有一定量的增加,但低于骨髓细胞;人脐血细胞异种移植60天内,仅表现出轻度GVHR,比骨髓细胞所致者弱。这为脐血造血细胞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根据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白细胞抗原 移植物 宿主反应 脐血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菌存在会降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相关病死率?
10
作者 王娜 刘杨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8-608,共1页
人类患者或大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可增加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相关病死率。肠道微生物群多样性降低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者病死率风险增加相关。Holler等先前发现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重大变化(包括多样性的... 人类患者或大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可增加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相关病死率。肠道微生物群多样性降低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者病死率风险增加相关。Holler等先前发现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重大变化(包括多样性的降低),多发生在移植阶段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阶段,抗生素主要用于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热情况。死亡率增加的原因之一是GV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病死率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厌氧菌 中性粒细胞减少 抗菌药物使用 微生物群 早期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感染后宿主的反应
11
作者 王乐 《今日畜牧兽医》 2017年第1期51-51,共1页
口蹄疫是由单股正链RNA病毒——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口蹄疫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粒子类似为球形,直径约25~30纳米。它由蛋白质外壳和外壳所包围的核糖核酸RNA组成。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壳粒 免疫疫苗 病毒科 蛋白组成 正链 衣壳 RNA 宿主反应 抗原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痘病毒干扰宿主免疫应答的分子及其作用途径 被引量:3
12
作者 景志忠 贾怀杰 +1 位作者 周涛 何小兵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03-1512,共10页
正痘病毒属的牛痘病毒、痘苗病毒以及猴痘病毒等成员是最重要的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病原。作者围绕这些正痘病毒编码的干扰宿主免疫应答的分子及其作用途径,重点介绍了病毒阻断宿主干扰素反应、抑制宿主TNF诱导的反应以及失活宿主防御反... 正痘病毒属的牛痘病毒、痘苗病毒以及猴痘病毒等成员是最重要的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病原。作者围绕这些正痘病毒编码的干扰宿主免疫应答的分子及其作用途径,重点介绍了病毒阻断宿主干扰素反应、抑制宿主TNF诱导的反应以及失活宿主防御反应的免疫成分等策略,以加深对痘病毒感染的宿主特异性、免疫逃避以及致病的分子机制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痘病毒 病毒感染 宿主免疫反应 调节宿主免疫蛋白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主对白念珠菌的免疫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菲 施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9-311,共3页
白念珠菌是人类常见的病原真菌之一,也是重要的定植菌。临床上区分白念珠菌定植和感染非常困难。2009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关于念珠菌病的指南认为,痰培养发现念珠菌临床意义有限,不推荐治疗。这规范了临床上常见过度的预防性抗真... 白念珠菌是人类常见的病原真菌之一,也是重要的定植菌。临床上区分白念珠菌定植和感染非常困难。2009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关于念珠菌病的指南认为,痰培养发现念珠菌临床意义有限,不推荐治疗。这规范了临床上常见过度的预防性抗真菌治疗,但也带来了确需抗真菌治疗时的困惑。从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上看,不同状态的白念珠菌必将引起宿主完全不同的免疫反应,因此从宿主免疫反应上或许能对定植/感染的判断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主免疫反应 白念珠菌 免疫机制 抗真菌治疗 临床意义 2009年 定植菌 感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感染DEF细胞相关免疫因子转录水平的研究
14
作者 徐欢 朱玲玲 +4 位作者 殷世彬 汪威 江心月 徐静 汪招雄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3,共8页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坦布苏病毒(DTMUV)感染引起的一种可以引起蛋鸭产蛋率严重下降、雏鸭出现神经症状甚至死亡的传染病。目前该病在免疫防控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研究进展,但是宿主与DTMUV感染之间的免疫机制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本研...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坦布苏病毒(DTMUV)感染引起的一种可以引起蛋鸭产蛋率严重下降、雏鸭出现神经症状甚至死亡的传染病。目前该病在免疫防控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研究进展,但是宿主与DTMUV感染之间的免疫机制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应用DTMUV感染鸭胚成纤维细胞(DEF),利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抗病毒信号通路主要细胞因子(RIG-1、IRF-7、STAT1、IFN-α、IFN-β、IFN-γ)、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MHC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趋化炎性因子(CCL-4、CCL-5)和凋亡相关因子(Fas、BCL2、BCL2A、APAF-1、CASP7、BiD、MCL、FADD)mRNA转录水平。结果显示DTMUV感染DEF 12 h后,有少数细胞因子呈现轻微下调,但在感染24 h后所测的21种细胞因子全部呈现上调,其中IRF7、IFN-β、MHCII、IL-1β、CCL4与对照组相比上调了4.81倍、14.58倍、3.24倍、4.68倍、11.73倍。对TMUV感染DEF后免疫相关因子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分析发现,病毒感染DEF细胞24 h后,细胞产生明显的炎性反应,同时激活抗病毒信号通路、细胞凋亡通路,促进多种免疫相关因子的表达。该研究为DTMUV感染宿主致病机制与宿主抗病毒固有免疫反应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宿主天然免疫反应 免疫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尿液MCP-1含量对诊断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星慧 李黔生 +3 位作者 方玉华 靳风烁 徐序广 朱方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31-632,共2页
单核细胞趋化性肽 1(MCP 1)是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时单核细胞的趋化和激活因子。作者采用ABC ELISA法检测尿液中MCP 1的含量 ,诊断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共检测肾移植受者 6 5例 ,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者 17例 ,尿液MCP 1平均含量为 (12 78... 单核细胞趋化性肽 1(MCP 1)是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时单核细胞的趋化和激活因子。作者采用ABC ELISA法检测尿液中MCP 1的含量 ,诊断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共检测肾移植受者 6 5例 ,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者 17例 ,尿液MCP 1平均含量为 (12 78± 6 4 ) pg/ml,明显高于 8例急性肾小管坏死者(84 2±5 4 ) pg/ml(P <0 0 5 )和 4 0例肾功能稳定的肾移植受者 (5 11± 16 ) pg/ml(P <0 0 1)。肾功能稳定的肾移植受者尿液MCP 1含量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研究表明 ,检测尿液中MCP 1的含量在对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预测和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单核细胞趋化性肽-1 尿液检验 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衣原体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赫聪慧 贾天军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3-156,共4页
衣原体是专性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为了建立有益于病原体复制的细胞内环境,衣原体依赖于它们操纵宿主细胞内环境的能力,并且进化成了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复杂机制,本文从感染衣原体后宿主细胞变化、免疫反应... 衣原体是专性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为了建立有益于病原体复制的细胞内环境,衣原体依赖于它们操纵宿主细胞内环境的能力,并且进化成了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复杂机制,本文从感染衣原体后宿主细胞变化、免疫反应及蛋白质组改变等几个方面简要综述了衣原体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最新进展,为进一步研究衣原体致病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原体 相互作用 宿主细胞反应 免疫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体反应与血流动力学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广健 王小亭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6期929-935,共7页
随着对重症病理生理机制的不断深入探索,机体反应作为衔接不同病因与重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桥梁”而备受关注。机体反应是重症病理生理学的热点与重点,血流动力学是重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与重心,二者关系极为密切:一方面,机体反应... 随着对重症病理生理机制的不断深入探索,机体反应作为衔接不同病因与重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桥梁”而备受关注。机体反应是重症病理生理学的热点与重点,血流动力学是重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与重心,二者关系极为密切:一方面,机体反应可从多个方面对血流动力学产生显著影响;另一方面,通过镇痛-镇静-抗交感治疗,炎症、免疫、凝血、代谢及生物能管理等方式干预机体反应,可稳定血流动力学,达到重症治疗的目的。加深对机体反应的认知和理解,不但丰富了重症血流动力学的内涵,而且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重症病理生理机制。鉴于此,本文从基于机体反应的重症新认识、机体反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基于机体反应的血流动力学治疗3个方面进行描述,详细阐明机体反应与血流动力学密不可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机体反应 血流动力学 宿主/机体失调反应 重症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逃逸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的新机制
18
作者 LI MING-WEI WU YANG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31-1131,共1页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是全球分布的能引起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的α冠状病毒。自2010年以来突变毒株的出现,造成仔猪死亡率高达100%,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PEDV作为专...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是全球分布的能引起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的α冠状病毒。自2010年以来突变毒株的出现,造成仔猪死亡率高达100%,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PEDV作为专性胞内寄生,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了完成自身的复制,已经形成许多拮抗宿主免疫反应的策略,致使病毒可以长期存在,从而给养殖业甚至人类带来灾难。因此了解病毒如何逃避或者拮抗宿主免疫应答,可以为防控病毒传播提供很好的理论依据,并深入了解病毒的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养猪业 PEDV 致病机制 宿主免疫反应 宿主免疫应答 病毒传播 冠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大学揭示病毒C4蛋白干扰植物MAPK级联防御反应新机制
19
《蔬菜》 2021年第5期83-83,共1页
2021年4月8日,浙江大学周雪平教授团队在《New Phytologist》发表了题为"The C4 protein encoded by tomato leaf curl Yunnan virus interferes with MAPK cascade-related defense responses through inhibiting the dissociatio... 2021年4月8日,浙江大学周雪平教授团队在《New Phytologist》发表了题为"The C4 protein encoded by tomato leaf curl Yunnan virus interferes with MAPK cascade-related defense responses through inhibiting the dissociation of the ERECTA/BKI1 complex"的研究论文.植物已进化出一种复杂的免疫系统,以抵御入侵的病原体.植物对病原体攻击的感知通常会激活信号级联转导过程,从而诱导宿主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主免疫反应 防御反应 免疫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凝血级联界面力学的接触抑制策略与双效抗凝涂层开发
20
作者 潘鸣飞 顾宁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4-74,共1页
目的植入材料与血液系统的生物学效应对于心血管病介入式治疗的长期可靠性异常重要。人工材料作为血液中的新生界面会被凝血因子接触识别并导致包括凝血级联、免疫反应、补体激活在内的宿主反应。针对于当前研究缺乏对于植入材料与血液... 目的植入材料与血液系统的生物学效应对于心血管病介入式治疗的长期可靠性异常重要。人工材料作为血液中的新生界面会被凝血因子接触识别并导致包括凝血级联、免疫反应、补体激活在内的宿主反应。针对于当前研究缺乏对于植入材料与血液接触激活后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本课题探开展了血液接触表面生物力学的探索。方法针对接触激活过程中纳米尺度的凝血通路激活到微米尺度的纤维蛋白网络生成这一过程,运用表面力仪(SFA)检测不同表面抗凝策略下血栓生成初期的血浆蛋白沉积、界面模量和黏附力。结果通过接触力学中的Johnson-Kendall-Roberts(JKR)来计算非强黏附时软物质间的界面势能与弹性模量,成功地观测并分析了限域情况下纤维蛋白网络的状态变化。同时,通过将力学数据与血栓生成后的生化指标关联,进一步探索了植入材料表面的凝血干预策略与术后血栓不良事件的相关性,建立了表面抗凝策略的生物力学评估机制。结论血液接触表面的生物力学机制,有助于开发多靶点的表面抗凝策略,并最终构建优于目前主流策略的表面抗凝功能材料,服务于心血管病介入材料的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主反应 表面物理化学 植入材料 心血管病 Roberts 长期可靠性 血浆蛋白 接触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