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层式宽度模型的实时车型识别算法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洪均 周泽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0-90,共11页
车辆车型识别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至关重要,现有的车辆车型识别技术难以兼顾识别精度和识别速度。针对高速公路环境下的车型识别问题,提出了浅层特征层与宽度特征层相结合的分层式宽度模型实时进行车型识别。首先利用颜色空间转换和多... 车辆车型识别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至关重要,现有的车辆车型识别技术难以兼顾识别精度和识别速度。针对高速公路环境下的车型识别问题,提出了浅层特征层与宽度特征层相结合的分层式宽度模型实时进行车型识别。首先利用颜色空间转换和多通道HOG算法相结合,减少光照环境的影响,同时实现对车辆图像的特征提取,结合PCA降维技术,降低计算复杂度;然后对图像特征进行稀疏表示和非线性映射,减少图像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最后用岭回归学习算法对提取的样本特征进行训练,求出样本特征与样本标签之间的权重系数,实现对车辆车型的识别。在BIT-Vehicle车型数据库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算法的识别精度为96.69%,识别速度高达70.3帧/s。本文算法在提高车型识别精度的同时保证了实时性,在识别精度和速度方面优于其他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型识别 分层式宽度模型 实时性 稀疏表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宽度模型的北京市区域优势功能演变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炜 孙琳 +1 位作者 孙方 张文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4-680,共7页
构建功能生态位宽度模型,将区县功能界定为农产品生产、旅游休闲、人居服务、文化教育、产业发展与生态服务;构建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选择2005、2009、2013年3个时间点,对北京市16个区县的优势功能的演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本文得出... 构建功能生态位宽度模型,将区县功能界定为农产品生产、旅游休闲、人居服务、文化教育、产业发展与生态服务;构建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选择2005、2009、2013年3个时间点,对北京市16个区县的优势功能的演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本文得出的北京市各区县优势功能与相关规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北京市单一优势功能区县的数量减少,2项优势功能和4项优势功能的区县数量增加,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人居服务功能和产业发展功能逐渐外扩.2)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优势功能以产业发展功能和旅游休闲功能为主;城市功能拓展区的优势功能集中于产业发展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和人居服务功能;城市发展新区的优势功能包括农产品生产功能和人居服务功能;生态涵养发展区的优势功能主要是农产品生产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3)生态涵养发展区的优势功能与其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基本一致;城市发展新区的优势功能(农产品生产功能)与其发展方向尚有偏差,需要进一步加强非农产业功能的发展;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的产业发展优势功能与首都功能定位不太一致,应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主要对象.4)既有规划的功能定位和实施管理对各区县的优势功能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为促进各区县优势功能的调整与优化,引导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需要做好相关规划,同时加强规划实施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宽度模型 多功能评价 优势功能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宽度和深度模型以及残差网络的综合能源负荷短期预测 被引量:2
3
作者 栗然 罗东晖 +5 位作者 李鹏程 臧向迪 张文昕 祝晋尧 严敬汝 回旭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30,共10页
针对用户级综合能源系统负荷波动大,能源耦合复杂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和宽度模型(Wide&Deep)和残差网络(ResNet)框架并且采用完整集成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CEEMD... 针对用户级综合能源系统负荷波动大,能源耦合复杂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和宽度模型(Wide&Deep)和残差网络(ResNet)框架并且采用完整集成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CEEMDAN)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的综合能源系统联合负荷预测方法。所提模型由宽度和深度两部分组成:深度部分参考ResNet拟合残差映射的思想将多个长短期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子层堆叠构建深度预测网络,深度部分数据在输入前采用CEEMDAN进行分解,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分解结果进行主要影响因素提取和排序,并通过对数据的梯级输入实现对不同信息密度数据的梯级利用;宽度部分则采用简单模型并对传统Wide&Deep-LSTM模型的Wide部分输入进行改进,有效降低了模型的训练难度。通过实际算例分析可知所提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和收敛速度。与常规模型相比,所提模型具有一定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负荷预测 综合能源系统 长短期神经网络 深度&宽度模型 残差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MOS结构C-t瞬态分析中产生区宽度的新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丁扣宝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3-305,共3页
在分析已有的半导体表面产生区宽度模型的基础上 ,提出了可用于产生寿命直接计算且精度较高的产生区宽度新模型 ,它也可以看作是对 Zerbst模型的一种修正 .新模型的标准偏差小于 Pierret模型的标准偏差 .实验数据的分析表明 ,用该模型... 在分析已有的半导体表面产生区宽度模型的基础上 ,提出了可用于产生寿命直接计算且精度较高的产生区宽度新模型 ,它也可以看作是对 Zerbst模型的一种修正 .新模型的标准偏差小于 Pierret模型的标准偏差 .实验数据的分析表明 ,用该模型得到的产生寿命值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 产生区宽度模型 MOS结构 C-t瞬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生态位及其数学测度模型构建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牛海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14,共4页
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耕地生态元和耕地生态位的概念,并对耕地生态位的主体、本质、类型、特征及其演替规律作了系统阐述;构建了耕地生态位数学测度模型,包括耕地生态位宽度模型、耕地生态... 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耕地生态元和耕地生态位的概念,并对耕地生态位的主体、本质、类型、特征及其演替规律作了系统阐述;构建了耕地生态位数学测度模型,包括耕地生态位宽度模型、耕地生态位扩充压缩度模型、耕地生态位商模型和耕地数量生态位重心模型,从而为区域耕地数量和质量变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 耕地生态元 数学测度模型 扩充压缩度模型 宽度模型 重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ide&Deep-XGB2LSTM模型的超短期光伏功率预测 被引量:12
6
作者 栗然 丁星 +3 位作者 孙帆 韩怡 刘会兰 严敬汝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1-37,共7页
为了充分利用电网自身的海量历史数据进行光伏功率预测,提出一种宽度&深度(Wide&Deep)框架下融合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算法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Wide&Deep-XGB2LSTM超短期光伏功率预测模型。对历史数据进行特征提取,... 为了充分利用电网自身的海量历史数据进行光伏功率预测,提出一种宽度&深度(Wide&Deep)框架下融合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算法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Wide&Deep-XGB2LSTM超短期光伏功率预测模型。对历史数据进行特征提取,获得时间、辐照度、温度等原始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特征重构,通过交叉组合和挖掘统计特征构造辐照度×辐照度、均值、标准差等组合特征,并通过Filter法和Embedded法进行特征选择。在TensorFlow框架下通过算例对比验证了所提模型及特征工程工作对光伏功率预测性能的提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功率预测 宽度&深度模型 极限梯度提升 长短时记忆网络 特征工程 模型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宽度&深度学习的基站网络流量预测方法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浩杰 黄锦 +2 位作者 左兴权 韩静 张百胜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3,共7页
针对无线网络流量长期预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宽度&深度学习的基站网络流量预测方法。首先,利用S-H-ESD算法和数据平滑方法对网络流量数据进行预处理,以降低噪声数据对预测的影响;然后,将网络流量作为宽度&深度模型的深度部分(... 针对无线网络流量长期预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宽度&深度学习的基站网络流量预测方法。首先,利用S-H-ESD算法和数据平滑方法对网络流量数据进行预处理,以降低噪声数据对预测的影响;然后,将网络流量作为宽度&深度模型的深度部分(神经网络)的输入,将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数和物理资源块(PRB)利用率作为模型的宽度部分(线性模型)输入,通过结合深度部分和宽度部分来预测网络流量。所提方法为所有基站的网络流量建立一个预测模型,预测结果的均方根对数误差(RMSLE)为0.985,明显优于传统的季节性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RMSLE为2.095)和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RMSLE为3.281)。实验结果表明:宽度&深度模型通过结合线性模型的记忆能力和深度模型的泛化能力,能够更好地解决无线网络流量的长期预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度&深度模型 深度学习 基站网络流量 流量预测 时间序列预测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ide&Deep-LSTM模型的短期台区负荷预测 被引量:58
8
作者 吕海灿 王伟峰 +3 位作者 赵兵 张毅 郭秋婷 胡伟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8-436,共9页
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基础,其对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都极其重要。由于影响负荷预测的因素较多,因此用常规的方法很难获得较好的预测结果。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尤其以深度学习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进一步提高负荷... 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基础,其对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都极其重要。由于影响负荷预测的因素较多,因此用常规的方法很难获得较好的预测结果。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尤其以深度学习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进一步提高负荷预测的精确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文中将深度学习方法引入到电力系统的短期台区负荷预测中,综合利用了负荷台区的电压、电流、功率以及时间等特征信息。同时在已有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模型和宽度&深度(Wide&Deep)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Wide&DeepLSTM的深度学习短期负荷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日前台区负荷预测。该模型能够兼具深度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与LSTM模块的时间序列信息表达特性,能够较好地解决台区电力负荷预测的多特征维度及时序性特征问题。最后利用Tensorflow深度学习框架生成了仿真模型并加以验证,仿真结果充分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预测 大数据 深度学习 长短期记忆网络 宽度&深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逾期风险预测的宽度和深度学习 被引量:3
9
作者 宁婷 苗德壮 +1 位作者 董启文 陆雪松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7-201,共5页
逾期风险控制是信用贷款服务的关键业务环节,直接影响放贷企业的收益率和坏账率。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信贷类金融服务已经惠及普罗大众,逾期风控也从以往依赖规则的人工判断,转为利用大量客户数据构建的信贷模型,以预测客户的逾期概... 逾期风险控制是信用贷款服务的关键业务环节,直接影响放贷企业的收益率和坏账率。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信贷类金融服务已经惠及普罗大众,逾期风控也从以往依赖规则的人工判断,转为利用大量客户数据构建的信贷模型,以预测客户的逾期概率。相关模型包括传统的机器学习模型和深度学习模型,前者可解释性强、预测能力较弱;后者预测能力强、可解释性较差,且容易发生过拟合。因此,如何融合传统机器学习模型和深度学习模型,一直是信贷数据建模的研究热点。受到推荐系统中宽度和深度学习模型的启发,信贷模型首先可以使用传统机器学习来捕捉结构化数据的特征,同时使用深度学习来捕捉非结构化数据的特征,然后合并两部分学习得到的特征,将其经过线性变换后,最后得到预测的客户的逾期概率。所提模型中和了传统机器学习模型和深度学习模型的优点。实验结果表明,其具有更强的预测客户逾期概率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逾期风险预测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宽度和深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筛混凝土试件的静、动破坏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0
作者 杜成斌 江守燕 +1 位作者 徐海荣 雷冬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5-200,共6页
基于数字图像方法重构生成与真实骨料一致的混凝土骨料模型.混凝土各相材料的本构模型采用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考虑材料的应变软化,对湿筛混凝土试件的静、动破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混凝土的应力-裂缝宽度模型适用于骨料、... 基于数字图像方法重构生成与真实骨料一致的混凝土骨料模型.混凝土各相材料的本构模型采用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考虑材料的应变软化,对湿筛混凝土试件的静、动破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混凝土的应力-裂缝宽度模型适用于骨料、砂浆和界面等各相材料.(b)随着应变率增加,混凝土的破坏形式明显由单条宏观裂纹向多条裂纹变化.(c)材料惯性对材料破坏荷载有一定影响,当应变率达到60s-1时材料的动力增强因子明显增大,惯性影响不可忽略;当应变率达到80s-1时材料惯性对材料破坏荷载影响较大;当应变率小于207.8s-1时由率效应引起的动力强度增加大于由惯性效应引起的动力强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筛混凝土试件 动力增强因子 应力-裂缝宽度模型 应变率 破坏试验 材料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边境地区土地利用“三生”功能协调关系及分区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庞晓菲 陆汝成 +4 位作者 张利国 李思旗 覃璐园 韦绍音 秦秋燕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4-302,共9页
为探究边境地区土地利用多功能之间的交互关系,基于生态位宽度、耦合协调度和权衡强度模型分析广西边境地区2000—2018年土地利用“三生”功能的时空演变及协调/权衡关系特征,并分区提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广西边境地区“三生”功... 为探究边境地区土地利用多功能之间的交互关系,基于生态位宽度、耦合协调度和权衡强度模型分析广西边境地区2000—2018年土地利用“三生”功能的时空演变及协调/权衡关系特征,并分区提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广西边境地区“三生”功能时空分异特征显著,生产功能生态位宽度以扩张状态为主,呈“东南高、西北低”的梯度变化格局;生活功能生态位呈萎缩后扩大趋势;生态功能生态位宽度呈现萎缩态势,呈“双高多平”空间布局。(2)土地利用功能耦合协调类型区分为濒临失调型及勉强协调区,总体由濒临失调型向勉强协调型演变,勉强协调区主要为经济相对繁荣区,濒临失调型集聚在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山区;两两功能权衡强度较低为防城区,权衡强度较高为那坡县、龙州县。(3)全区可划分为低协调区、生产—生活功能优势区、生产—生态功能优势区、生态—生活功能优势区、生产功能优势区、生态功能优势区、生活功能优势区并提出针对性措施。广西边境地区土地利用“三生”功能之间相互作用关系整体往协调态势发展,后续发展应注重以生态优先为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功能 协同与权衡 生态位宽度模型 分区优化 广西边境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