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宗共济:贺州“过山瑶”的家屋社会及其结群逻辑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容娟 贾仲益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34,156,共15页
贺州“过山瑶”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并重,传统上流行两性婚姻流动自由的婚姻形式和两性继嗣平等的双系继嗣,形成了以家屋延续作为社会自我保全基础的家屋社会。这种社会有效统合了女嫁婚和男赘婚、父系继嗣和母系继嗣、父系亲属和母系亲... 贺州“过山瑶”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并重,传统上流行两性婚姻流动自由的婚姻形式和两性继嗣平等的双系继嗣,形成了以家屋延续作为社会自我保全基础的家屋社会。这种社会有效统合了女嫁婚和男赘婚、父系继嗣和母系继嗣、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等在许多其他社会中往往难以并行因而厚此薄彼的婚姻家庭和亲属制度,以及复杂社会关系。“合宗共济”“互利共生”便是“过山瑶”式家屋社会的结群和运行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屋 双系继嗣 社会结群 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屋之上:丹巴中路片区房屋的文化逻辑和互动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兴春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117,155,156,共16页
从实体到观念,丹巴中路的家屋是当地社会文化的重要表达。在实体上,家屋空间格局的变迁是当地人社会生活变迁的外在表现;在观念上,家屋内外的构成和装饰体现了当地人的信仰观念。以家屋为载体的房名,与土地和空间紧密相连,这是基于当地... 从实体到观念,丹巴中路的家屋是当地社会文化的重要表达。在实体上,家屋空间格局的变迁是当地人社会生活变迁的外在表现;在观念上,家屋内外的构成和装饰体现了当地人的信仰观念。以家屋为载体的房名,与土地和空间紧密相连,这是基于当地家屋社会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特征形成的。围绕家屋,在纵向上通过并系继嗣实现了亲属关系的再生产,在横向上通过换工制度等实现了社会关系的再生产。因此,中路的家屋不仅仅是一座建筑,也是探讨家屋社会文化逻辑的重要依托。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日益频繁,家屋的修建过程不仅呈现了构建中路乡村共同体的一种普遍性互惠机制,而且呈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一个微观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屋 房名制度 互助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发展影响下的摩梭家屋形态——基于男性角色的考察 被引量:15
3
作者 魏雷 唐雪琼 朱竑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7-62,共6页
旅游发展对民族旅游社区的社会文化有着多方面的影响。泸沽湖周边的摩梭人拥有独特的依母系血缘传承大家庭形态。现代化进程以及旅游发展背景下很多地区摩梭人的家庭形态发生了不同趋向的变化。本文运用质性研究和数量统计分析相结合的... 旅游发展对民族旅游社区的社会文化有着多方面的影响。泸沽湖周边的摩梭人拥有独特的依母系血缘传承大家庭形态。现代化进程以及旅游发展背景下很多地区摩梭人的家庭形态发生了不同趋向的变化。本文运用质性研究和数量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男性在摩梭社会所扮演的角色这一视角切入,对开发旅游的落水下村和未开发旅游的开基上村以及环境极端闭塞的利加咀三个摩梭社区进行截面比较研究,发现旅游业发展在形式上使传统摩梭家庭形态得以维系,这是社区旅游管理体制、经济条件以及婚恋选择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男性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是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前沿问题的尝试性研究,从男性视角切入问题,是对国内相关研究中男性研究缺失现状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梭家屋形态 旅游发展 男性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与嘉绒藏族家屋社会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锦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24,共7页
房名是嘉绒藏族最基本的社会单元。最初的房名获得来源于土司统治下的份地制度。房名以长子继承为主,无子则长女继承,表现为父系血缘和母系血缘亲属均可继承的两可继承关系。亲属称谓和房名继承,均表现出血缘和居处原则共同发挥作用的... 房名是嘉绒藏族最基本的社会单元。最初的房名获得来源于土司统治下的份地制度。房名以长子继承为主,无子则长女继承,表现为父系血缘和母系血缘亲属均可继承的两可继承关系。亲属称谓和房名继承,均表现出血缘和居处原则共同发挥作用的特点。村落内的社会关系,由房名这一基本社会单元的互动关系建立。山神信仰是家屋整合为村落的纽带,也是区域社会结合的思想基础。房名制度的存在,体现了嘉绒藏族家屋社会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名 藏族 嘉绒 家屋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梭家屋空间建构的隐喻象征意义解析 被引量:9
5
作者 许瑞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54,共6页
摩梭人对家屋空间的建构为我们研究不同文化中社会群体对特定空间的分类及文化价值观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独特的样本。永宁摩梭人的家屋结构自有其独特性,空间的分配与独特的亲属制度密切相关。借助于文化人类学社会空间建构理论对摩梭... 摩梭人对家屋空间的建构为我们研究不同文化中社会群体对特定空间的分类及文化价值观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独特的样本。永宁摩梭人的家屋结构自有其独特性,空间的分配与独特的亲属制度密切相关。借助于文化人类学社会空间建构理论对摩梭家屋空间结构进行分析,不仅可以阐释摩梭人对居住空间的分类观念,而且还有助于揭示摩梭人对社会性别的文化隐喻——摩梭家屋空间结构充分体现了摩梭社会以女性为中心、"母尊女贵"的文化习惯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梭家屋 空间分类 象征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巫山县新城址王家屋场滑坡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加桂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21-28,共8页
巫山县新城址的地质问题是当前工程地质界关注和争议的焦点,也是库区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王家屋场滑坡是一个具有独特性的滑坡,它的发育具有特殊的区域地质构造和地貌环境。文中详细阐述了滑坡本身的地貌和岩体结构特点,分析得出滑坡... 巫山县新城址的地质问题是当前工程地质界关注和争议的焦点,也是库区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王家屋场滑坡是一个具有独特性的滑坡,它的发育具有特殊的区域地质构造和地貌环境。文中详细阐述了滑坡本身的地貌和岩体结构特点,分析得出滑坡经历了先期滑动和后期改造的复杂过程,先期滑动具有多次滑动性,后期改造作用不亚于先期滑坡作用,岩溶溶蚀作用自始至终是滑坡的主导作用,构造破碎为溶蚀作用提供了条件。目前滑坡在整体上是稳定的,但后期改造过程仍在继续,移民工程也严重影响着滑坡的稳定性,尤其应防止水向滑体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三峡库区 家屋场滑坡 工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幸福何以可能的符号表征:元阳县箐口村哈尼族家屋图像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马翀炜 王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6-54,共9页
哈尼族蘑菇房是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社会空间,蘑菇房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社会生活变迁导致的家屋变化不仅体现在建筑材质、结构布局、空间大小等方面,而且还体现在表达社会关系以及呈现文化意义的各... 哈尼族蘑菇房是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社会空间,蘑菇房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社会生活变迁导致的家屋变化不仅体现在建筑材质、结构布局、空间大小等方面,而且还体现在表达社会关系以及呈现文化意义的各种符号方面。哈尼族传统家屋内的中柱和神龛显示出人们关于幸福本原的传统性理解。随着生活的不断改善,图像文化符号开始进入哈尼族新的家屋。中柱和神龛以及新近涌现的家庭成员图像和国家领导人图像等符号的并置,表征的是幸福泉源在于慎终追远,承继懿德,家庭成员共同努力,国家帮扶振兴乡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 符号表征 图像 家屋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的时空与恒久的家屋——桂西北高山汉人木构营造技艺变迁
8
作者 冯智明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0-115,共6页
家与家屋既是物质的、固着的,也是非物质的、流动的,历史地生成和在流变中建构的。家屋营造基于人对周遭环境的空间体认,其变迁与流动的时空环境息息相关。桂西北高山汉人迁徙过程中经历了由平地到高山的居住环境演变,技随身迁的传统木... 家与家屋既是物质的、固着的,也是非物质的、流动的,历史地生成和在流变中建构的。家屋营造基于人对周遭环境的空间体认,其变迁与流动的时空环境息息相关。桂西北高山汉人迁徙过程中经历了由平地到高山的居住环境演变,技随身迁的传统木构营造技艺得以在异域移续,并一度成为生计来源。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人口流动、生态保护、城镇化与易地搬迁,传统木屋拆损改造,木构技艺传承空间大大缩减,家屋的文化象征部分移植到新式砖房中。应在“新流动性范式”视野下,关注不同时期的“流动”对家屋的物质性和社会性塑造的深刻影响,技艺变迁与历史记忆、社会空间和人—物关系的互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汉人 流动 家屋 木构技艺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以为“家”?西江苗寨居民家屋空间的旅游实践 被引量:14
9
作者 蔡溢 杨洋 +1 位作者 廖婧琳 马茂丹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7-40,共14页
“家”作为审视人地关系的微观空间,为认识旅游地社会文化变迁提供了新视角。文章基于“家”的地理学视角,对西江苗寨群落居民家屋空间旅游实践的过程与逻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因旅游发展阶段的不同,群落家屋空间实践形成了“传统型... “家”作为审视人地关系的微观空间,为认识旅游地社会文化变迁提供了新视角。文章基于“家”的地理学视角,对西江苗寨群落居民家屋空间旅游实践的过程与逻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因旅游发展阶段的不同,群落家屋空间实践形成了“传统型家屋→过渡型家屋→融合型家屋→商业型家屋”推进的演化规律,其承载的地方意义不断流变;(2)家屋物质空间数量快速增加,功能置换显著,内外通道逐渐取代堂屋,成为连接度与整合度最高的空间,分布规律由规则向不规则演化;(3)在主客关系互动影响下,家屋社会空间呈现类型丰富化、程度弱化或强化的结构特征,社会空间不断生产与再生产;(4)家屋景观的生产及日常生活场景的杂糅,使得居民对家屋情感空间的体验不断销蚀;(5)家屋空间资本化、权力规训、居民生产与游客消费建构构成家屋空间实践的逻辑。文章丰富了旅游情境下家空间的研究,对民族村寨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屋空间 空间句法 旅游地生命周期 过程 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与魂的双重居所——孟定“傣德”家屋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卫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43,共5页
家屋作为私人空间与村寨作为公共空间,其主要功能是为人们的身体提供居住和活动的空间。然而在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傣德人家,家屋、村寨在作为建筑学意义上的物理空间之外,则更多展示出该社会关于建筑与人的生命关系的认识。在这... 家屋作为私人空间与村寨作为公共空间,其主要功能是为人们的身体提供居住和活动的空间。然而在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傣德人家,家屋、村寨在作为建筑学意义上的物理空间之外,则更多展示出该社会关于建筑与人的生命关系的认识。在这一认识体系下,家屋、村寨与人一样都是有魂的,前者不仅是后者容留身体的物理空间,更是后者安顿魂魄的魂体空间。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家屋、村寨与人的身体一样,都是有生命、需喂养、要维护的。可以说在耿马傣德的观念系统中,这些建筑物与人的生命体之间是一种同形同构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德 家屋 村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屋与主客:康定锅庄“女性当家”与“权威中介”的再思考 被引量:6
11
作者 穆静然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65,共35页
在历史上,康定锅庄是沟通汉藏贸易特别是边茶运销的关键环节,当地藏语称之为"阿加卡巴"(a-skya-kha-pa)。在既有研究中,学者普遍将康定锅庄视为一种专门的经济组织和中介机构。但是,这种看法并不完整,因为锅庄在"市场之... 在历史上,康定锅庄是沟通汉藏贸易特别是边茶运销的关键环节,当地藏语称之为"阿加卡巴"(a-skya-kha-pa)。在既有研究中,学者普遍将康定锅庄视为一种专门的经济组织和中介机构。但是,这种看法并不完整,因为锅庄在"市场之下"还有嵌入社会结构的另一个面向。一方面,锅庄的名号是当地家族的房名,在命名、释义、析分和继承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社会文化规则;另一方面,锅庄与客商最初的关系并不仅仅是商业伙伴,更有主客的面向。认识到锅庄的这些地方属性有助于澄清学界对锅庄"女性当家"和"权威中介"的误解。实际上,锅庄"女性当家"的现象并非母系社会或性别意识的产物,而是家屋制度下继嗣与婚姻并重的结果;"权威中介"地位的获得也不是出于锅庄在商业上的成就和重要性,而在于锅庄主人的声望,是阿加以主人而非中介身份参与贸易的结果与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定锅庄 房名 家屋 主客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生存策略的亲属实践:旅游发展下摩梭人家屋社会的生计变迁与调适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腾嶽 马群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5-77,共13页
从“习性”与“实践”间动态辩证关系的角度,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指出婚配与亲属关系均可作为生存策略而被行动者调整或重新诠释。在川滇交界的泸沽湖景区,自从20世纪80年代逐步形成旅游产业后,当地的摩梭人从传统的农渔生计模式快... 从“习性”与“实践”间动态辩证关系的角度,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指出婚配与亲属关系均可作为生存策略而被行动者调整或重新诠释。在川滇交界的泸沽湖景区,自从20世纪80年代逐步形成旅游产业后,当地的摩梭人从传统的农渔生计模式快速向旅游产业生计模式过渡。在旅游市场与政府法规的引导下,摩梭人传统集体生活亲属组织“衣杜”(血亲大家庭)面临崩解,“家屋社会”文化保存受到极大的冲击。为了避免传统亲属组织与社会崩解,当地摩梭人通过操作传统“衣杜”与现代“家户”两种亲属组织,在经济利益最大化同时,保护和传承摩梭传统文化,展现了摩梭人操作亲属与争取经济资本的行动者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梭人 家屋社会 旅游产业 衣杜 家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家屋与人观——以关中邓村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董敬畏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19-124,共6页
近年来空间研究备受学界关注,家屋空间作为社会空间的一种表征形式,在社会事实与文化意义的构建中,沟通生活于其中的个体认知与实践,养成个体人观,体现在地社会结构和教化运作模式,塑造行动者对自己地位与角色的认知,并借此再生产地域... 近年来空间研究备受学界关注,家屋空间作为社会空间的一种表征形式,在社会事实与文化意义的构建中,沟通生活于其中的个体认知与实践,养成个体人观,体现在地社会结构和教化运作模式,塑造行动者对自己地位与角色的认知,并借此再生产地域社会原有的认知及社会权力结构。透过此一再生产,原有地域社会及文化意义得以续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邓村 家屋空间 人观展演 人观实践 地域文化意义 再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黎族家屋生命力象征与空间秩序 被引量:3
14
作者 谷宇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2-81,共10页
家屋不仅是黎族社会文化象征的物质载体,它还在人与物的关系互动中被赋予生命。家屋建造过程中的立柱仪式、灶的设立及烹饪、女性生育及其对花婆的供奉等,将人的生命与家屋联系起来并展现家屋的生命力。食物作为家屋与外部环境、人与鬼... 家屋不仅是黎族社会文化象征的物质载体,它还在人与物的关系互动中被赋予生命。家屋建造过程中的立柱仪式、灶的设立及烹饪、女性生育及其对花婆的供奉等,将人的生命与家屋联系起来并展现家屋的生命力。食物作为家屋与外部环境、人与鬼灵之间的一道屏障,将外围象征男人和女人的两个圈层与内部人与家屋生命的核心区域隔离开来。这样的圈层,投射出家屋中以家族长为核心的社会结构特征和黎族人的宇宙空间分类与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族 家屋 生命力 文化象征 空间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屋社会的语境、限度及其演变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艳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1-144,共4页
家屋社会是人类学家在研究社会组织和亲属关系时,为了克服传统分类系统的局限性所提出的一种解释性理论。亲属关系是家屋社会的原始语境,等级体系及其所包含的社会阶层结构是其最初的限度,现代社会的关注点逐渐从家的象征意义转变到有... 家屋社会是人类学家在研究社会组织和亲属关系时,为了克服传统分类系统的局限性所提出的一种解释性理论。亲属关系是家屋社会的原始语境,等级体系及其所包含的社会阶层结构是其最初的限度,现代社会的关注点逐渐从家的象征意义转变到有形的物质空间结构,对此理论的批判集中于家屋社会并不只出现在阶层社会。家屋社会有其经验上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亲属关系永远不会消失,因此该理论在未来仍有它的解释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维—斯特劳斯 家屋社会 亲属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荆州市张家屋台墓地发掘简报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德银 刘建业 +5 位作者 王家鹏 陈小明 朱枫 刘宏昊 彭巍 朱江松 《文博》 2017年第4期3-22,F0002,共21页
张家屋台墓地位于荆州区郢城镇荆北村境内,北距汉代郢城遗址约1公里,西南距荆州古城约1.5公里。为配合荆州新世纪房地产开发项目,2015年12月1日~2016年1月28日,荆州博物馆对张家屋台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共发掘古墓葬59座,时... 张家屋台墓地位于荆州区郢城镇荆北村境内,北距汉代郢城遗址约1公里,西南距荆州古城约1.5公里。为配合荆州新世纪房地产开发项目,2015年12月1日~2016年1月28日,荆州博物馆对张家屋台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共发掘古墓葬59座,时代涉及战国、汉、六朝、隋唐、宋及明清;出土一批较为重要的文物,为研究长江中游地区各时代文化演变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州 家屋台墓地 墓葬形制 随葬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楝亭“家屋”空间的建构与艺文书写
17
作者 朱志远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5-226,共12页
对有清一代诗史的建构,离不开对典型事件的关注。从曹寅对楝亭的营构及图文题咏这一典型事件开始,即伴随着对楝亭“家屋”伦理的、文学的、审美的多重意蕴的空间建构。曹寅以楝亭形成的亭台空间为据点,当他尝试建构自己对于南都昔日生... 对有清一代诗史的建构,离不开对典型事件的关注。从曹寅对楝亭的营构及图文题咏这一典型事件开始,即伴随着对楝亭“家屋”伦理的、文学的、审美的多重意蕴的空间建构。曹寅以楝亭形成的亭台空间为据点,当他尝试建构自己对于南都昔日生活的记忆乃至居住于此后的生活情状时,一方面借助孝悌意象符号来描写其栖居空间、生活状态,并新添入会友、园隐的栖迟意象内涵,以此塑造自我形象;一方面在建构自己社会身份与生命格局的过程中,透过征集楝亭题咏、宴集酬唱等方式传布风雅,完成了艺文书写的全过程。裹挟在清初唱和之风的浪潮中,文事亦带动着雅集传统的复归。而楝亭开放性隐喻意蕴空间形塑完成的同时,召唤着江南文士们一起参与进金陵这一地方历史记忆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楝亭 曹寅 家屋空间 金陵 社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汤家屋场成“明星”
18
作者 李俭梅 《湖南农业》 2019年第11期21-21,共1页
"屋场的大翻身,是乡贤带头,村民合力建家乡的结果,自己的屋场自己建!"汨罗市屈子祠镇党委书记廖升红介绍说。屈子祠镇最尾端的汤家屋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曾是"无人问津"之地,现在却成为汨罗市的明星乡镇。
关键词 屈子祠 汨罗市 家屋 明星 镇党委书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绒藏族“猪膘肉共餐”调查及研究——以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磨子沟村为例
19
作者 李旻 李锦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5-202,共8页
通过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磨子沟村的实地调查,对当地嘉绒藏族流行的“猪膘肉共餐”现象进行了研究,认为这种“共餐”可分为“家屋共餐”“家屋交际共餐”“村落社区共餐”三类,其社会功能或意义又可分为“日常生活型”“社会... 通过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磨子沟村的实地调查,对当地嘉绒藏族流行的“猪膘肉共餐”现象进行了研究,认为这种“共餐”可分为“家屋共餐”“家屋交际共餐”“村落社区共餐”三类,其社会功能或意义又可分为“日常生活型”“社会交际型”和“村社自治型”。既体现了嘉绒藏族社会以“家屋”为特征的文化传统,同时促进了当地社会网络的关联和不同人群的聚合,推动了更为广泛的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是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民族团结和进步不可或缺的社会因素或条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建设中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绒藏族 家屋 共餐 猪膘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空间与神圣领域的营建——大理白族住屋的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海超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4-88,94,共6页
在大理蓬勃发展的旅游事业中,白族民居得到了特别的关注,但在"三房一照壁"等所谓白族风格背后,实际有多样的存在形式。在人类学看来,居住格局往往会暗示尊卑等级、家庭结构和性别关系等,对空间分割和利用方式显示了当地的文... 在大理蓬勃发展的旅游事业中,白族民居得到了特别的关注,但在"三房一照壁"等所谓白族风格背后,实际有多样的存在形式。在人类学看来,居住格局往往会暗示尊卑等级、家庭结构和性别关系等,对空间分割和利用方式显示了当地的文化特征。在白族民居中,堂屋往往充当起居室,同时也是安放神龛和祖先牌位的地方。传统民居在象征上构成一个微型世界,其中灶和门被特别崇拜,而"安龙奠土"仪式的举行显示了白族人对土地神秘性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家屋 白族 象征 仪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