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合宗共济:贺州“过山瑶”的家屋社会及其结群逻辑 |
陈容娟
贾仲益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2
|
家屋之上:丹巴中路片区房屋的文化逻辑和互动机制 |
陈兴春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3
|
旅游发展影响下的摩梭家屋形态——基于男性角色的考察 |
魏雷
唐雪琼
朱竑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5
|
|
|
4
|
名与嘉绒藏族家屋社会 |
李锦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0
|
|
|
5
|
摩梭家屋空间建构的隐喻象征意义解析 |
许瑞娟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9
|
|
|
6
|
三峡库区巫山县新城址王家屋场滑坡研究 |
张加桂
|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
1999 |
9
|
|
|
7
|
幸福何以可能的符号表征:元阳县箐口村哈尼族家屋图像分析 |
马翀炜
王琳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
8
|
流动的时空与恒久的家屋——桂西北高山汉人木构营造技艺变迁 |
冯智明
|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
9
|
何以为“家”?西江苗寨居民家屋空间的旅游实践 |
蔡溢
杨洋
廖婧琳
马茂丹
|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4
|
|
|
10
|
体与魂的双重居所——孟定“傣德”家屋研究 |
黄卫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
11
|
家屋与主客:康定锅庄“女性当家”与“权威中介”的再思考 |
穆静然
|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6
|
|
|
12
|
作为生存策略的亲属实践:旅游发展下摩梭人家屋社会的生计变迁与调适 |
马腾嶽
马群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
13
|
空间、家屋与人观——以关中邓村为例 |
董敬畏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1 |
7
|
|
|
14
|
黎族家屋生命力象征与空间秩序 |
谷宇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
15
|
家屋社会的语境、限度及其演变 |
胡艳华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
16
|
湖北省荆州市张家屋台墓地发掘简报 |
刘德银
刘建业
王家鹏
陈小明
朱枫
刘宏昊
彭巍
朱江松
|
《文博》
|
2017 |
2
|
|
|
17
|
楝亭“家屋”空间的建构与艺文书写 |
朱志远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
18
|
汤家屋场成“明星” |
李俭梅
|
《湖南农业》
|
2019 |
0 |
|
|
19
|
嘉绒藏族“猪膘肉共餐”调查及研究——以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磨子沟村为例 |
李旻
李锦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0
|
建筑、空间与神圣领域的营建——大理白族住屋的人类学考察 |
张海超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