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癌的调强放射治疗 被引量:4
1
作者 程曦 杨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9-573,共5页
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具有临床上和剂量学上的优势,可以提高靶区的受照剂量,降低膀胱、直肠、小肠等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体积和受照剂量,提高疗效,减轻了毒副作用。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调强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小机器跳数对宫颈癌调强计划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陈亮 艾源 +2 位作者 倪佰会 娄凤君 王焕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514-2516,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计划设计中最小机器跳数对计划质量的影响,为计划设计时最小机器跳数的设置提供参考。方法:运用Pinnacle治疗计划的DMPO优化方式对10例宫颈癌病例进行调强计划设计,最小机器跳数分别取4 MU、5 MU、6 MU、8 M...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计划设计中最小机器跳数对计划质量的影响,为计划设计时最小机器跳数的设置提供参考。方法:运用Pinnacle治疗计划的DMPO优化方式对10例宫颈癌病例进行调强计划设计,最小机器跳数分别取4 MU、5 MU、6 MU、8 MU、10 MU、12 MU、15 MU,每个患者共得到7个计划,所有计划的最小子野面积均取5 cm2,计划的优化目标与约束条件与最小机器跳数为4 MU的计划保持一致。处方剂量为95%PTV 45 Gy,1.8 Gy/次。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统计靶区V95%、V105%、V110%、Dmean、适形指数(CI)及均匀指数(HI),危及器官受照射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V30%、V40%),子野数量及机器跳数。将结果与最小机器跳数为4 MU的计划相比较。结果:随着最小机器跳数的增加,V95%小幅降低,V110%与Dmean小幅增加,而V105%、增加的幅度较大,适形度降低,均匀性变差。统计学比较显示当最小机器跳数低于10 MU时,V105%、V110%、Dmean、CI、HI的均P>0.05,当最小机器跳数≥10 MU时,靶区的部分剂量学指标开始出现显著性差异。随着最小机器的增加,子野数目显著降低,机器跳数及危及器官剂量的变化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使用Pinnacle3治疗计划系统设计宫颈癌调强计划时,最小机器跳数可适当提高,这样不会引起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的显著改变,同时可以达到减少子野数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调强放射疗法 放疗计划 最小机器跳数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术后三维适形放疗和共面等分设野调强放疗计划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蒋军 张利文 +1 位作者 廖珊 黄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01-1205,1210,共6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共面等分设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靶区及其周围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1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CT扫描、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勾画,处方剂量50 Gy。分别进行3D-CRT和共面等...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共面等分设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靶区及其周围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1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CT扫描、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勾画,处方剂量50 Gy。分别进行3D-CRT和共面等分设野IMRT计划设计,计算靶区剂量均匀度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最大受照剂量、最小受照剂量、平均受照剂量和危及器官照射体积等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F-IMRT、7F-IMRT和9F-IMRT在靶区适形度方面明显优于3D-CRT;在危及器官(膀胱V30、V40、V50,小肠V50和直肠V30、V40、V50)保护方面,5F-IMRT、7F-IMRT和9F-IMRT明显优于3D-CRT,P<0.05。而各IMRT计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术后辅助放疗共面等分IMRT计划无论在靶区适形度还是正常组织保护方面均优于3D-CRT,同时也证实7野或9野IMRT未必较5野获益更多。5野与7、9野的IMRT相比,在治疗时间及费用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放射疗法 适形 调强 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三维适形、静态调强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黎 习勉 +3 位作者 孙文钊 梁健 黄晓延 刘孟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2-406,共5页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静态调强(s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VMAT)技术在肝癌的剂量学差异,评价不同放疗技术的优劣性。【方法】选择20例行4DCT扫描的原发性肝右叶癌,为每例患者制定三套放疗计划:3DCRT、9野sIMRT和VMAT计划...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静态调强(s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VMAT)技术在肝癌的剂量学差异,评价不同放疗技术的优劣性。【方法】选择20例行4DCT扫描的原发性肝右叶癌,为每例患者制定三套放疗计划:3DCRT、9野sIMRT和VMAT计划。处方剂量统一为50 Gy,分25次照射。比较不同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加速器跳数(MU)以及治疗参数等。【结果】三组计划的Dmax无明显差异;IMRT和VMAT计划的靶区覆盖率、均匀性和适形性均显著优于3DCRT。三组计划的肝平均剂量分别为(20.5±4.5)Gy(3DCRT)、(21.1±3.8)Gy(IMRT)、(20.9±3.9)Gy(VMAT),肾脏、胃、小肠、脊髓的受照剂量差异不明显。3DCRT、IMRT、VMAT计划的MU分别为405±99、392±81、438±76(P=0.226),有效治疗时间分别为(2.1±0.2)min、(4.8±0.7)min、(3.0±0.2)min(P=0.000)。【结论】VMAT的剂量分布与IMRT相仿,可显著提高治疗效率。与3DCRT相比,IMRT和VMAT计划均可显著改善肝癌靶区的剂量覆盖,但在正常器官的保护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放射疗法 三维适形放疗 调强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术后保护骨髓的调强放疗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肖锋 李云海 +4 位作者 王洪林 陈洁 赵森 董海权 李永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0-206,共7页
背景与目的:同步放化疗已成为有高危因素的宫颈癌术后患者的标准治疗,与单纯放疗相比,同步放化疗确实提高了疗效,但同时也增加了血液学不良反应。本研究通过比较对骨髓进行限量的调强放疗(bone marrow-sparing intensity-modulated radi... 背景与目的:同步放化疗已成为有高危因素的宫颈癌术后患者的标准治疗,与单纯放疗相比,同步放化疗确实提高了疗效,但同时也增加了血液学不良反应。本研究通过比较对骨髓进行限量的调强放疗(bone marrow-sparing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BMS-IMRT)与未对骨髓进行限量的调强放疗(conventional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 conformalradiation therapy,3D-CRT)在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靶体积覆盖及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保护方面的差异,确定BMS-IMRT的剂量学优势。方法:对1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分别设计出3D-CRT(四野盒式)、IMRT和BMS-IMRT的3种治疗计划并比较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分布。靶区处方剂量均为45 Gy,危及器官包括骨髓、小肠、膀胱、直肠和股骨头。所有计划在Pinnacle3(Version 9.2 f)治疗计划系统上完成,最终的剂量计算采用串筒卷积迭加算法进行。结果:3组的靶区覆盖率相似(P>0.05)。BMS-IMRT组的骨髓V5、V10、V20、V30及V40均低于3D-CRT组(P<0.05),且V20、V30、V40低于IMRT组(P<0.05),而BMS-IMRT组与IMRT组小肠、膀胱、直肠的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宫颈癌术后患者,BMS-IMRT计划在降低骨髓剂量方面优于IMRT和3D-CRT。宫颈癌术后放疗计划设计中增加骨髓的限量有助于降低急性骨髓抑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放射方法 调强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术后静态调强放疗与单个和2个全弧容积调强弧形治疗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12
6
作者 周解平 王鹏 +1 位作者 钱立庭 吴爱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0-124,I0003,共6页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静态调强放疗(IMRT)与单个全弧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Arc1)、2个全弧VMAT(Arc2)的计划质量、治疗效率和执行精度,为临床上宫颈癌术后VMAT治疗的弧数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给以相同的处...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静态调强放疗(IMRT)与单个全弧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Arc1)、2个全弧VMAT(Arc2)的计划质量、治疗效率和执行精度,为临床上宫颈癌术后VMAT治疗的弧数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给以相同的处方剂量和优化参数,分别设计7个野IMRT(7F-IMRT)、Arc1和Arc2计划,比较7F-IMRT与Arc1计划和Arc2计划的计划靶体积(PTV)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差异、治疗计划机器跳数(MU)和执行时间,采用γ分析法评价通过率,验证治疗计划的剂量准确性。结果:Arc2计划靶区适形度(CI)和靶区剂量均匀性(HI)均优于7F-IMRT计划(P<0.05),7F-IMRT优于Arc1计划(P<0.05);Arc2计划直肠V50、小肠V40和V10均低于7F-IMRT计划(P<0.05),而Arc1计划的直肠、膀胱和小肠的近似最大剂量(D2cc)、平均剂量(Dmean)和V50均高于7F-IMRT计划(P<0.05或P<0.01);与7F-IMRT计划比较,Arc2计划的MU和治疗时间分别减少24%和54%(P<0.05),剂量验证的3mm/3%的γ通过率三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术后患者VMAT治疗,采用单个全弧难以满足临床要求,宜至少采用2个全弧,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中分次内误差和患者的不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放射疗法 静态调强放疗 容积弧形调强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植调强近距离放疗复发宫颈癌的同期对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叶伟军 曹新平 +2 位作者 李爱菊 任玉峰 陈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219-1222,共4页
目的:探讨插植调强近距离放疗在复发宫颈癌中的价值。方法:25例盆腔复发宫颈癌患者行插植后装调强近距离放疗为实验组,选择同期行常规后装放疗的25例盆腔复发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近期疗效及合并症。结果:实验组完全缓解20... 目的:探讨插植调强近距离放疗在复发宫颈癌中的价值。方法:25例盆腔复发宫颈癌患者行插植后装调强近距离放疗为实验组,选择同期行常规后装放疗的25例盆腔复发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近期疗效及合并症。结果:实验组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5例,对照纽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7例,稳定4例,进展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实验组出现5例阴道直肠瘘,1例3级肠炎;对照组出现3例阴道直肠瘘,1例3级肠炎。结论:盆腔插植调强近距离放疗治疗复发宫颈癌近期疗效满意,优于常规近距离放疗,毒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治疗 近距离放疗 调强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同步放射治疗Ⅱ~Ⅲ期宫颈癌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7
8
作者 宋仕茂 马玉芳 +3 位作者 李志玖 况建荣 王道梅 熊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935-936,共2页
目的:探讨内外同步放射治疗Ⅱ~Ⅲ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和放射副反应。方法:选择1991年6月至2000年5月我院收治的Ⅱ~Ⅲ期宫颈鳞癌患者166例进行192Ir高剂量率腔内加60Co体外同步放射治疗,全盆腔外照射4次/周,2Gy/次,总剂量46~50Gy;腔内... 目的:探讨内外同步放射治疗Ⅱ~Ⅲ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和放射副反应。方法:选择1991年6月至2000年5月我院收治的Ⅱ~Ⅲ期宫颈鳞癌患者166例进行192Ir高剂量率腔内加60Co体外同步放射治疗,全盆腔外照射4次/周,2Gy/次,总剂量46~50Gy;腔内放疗5~8Gy/次,1次/周,A点的总剂量35~42Gy。治疗总疗程6~7周。结果:全组总5年生存率为63.9%,其中Ⅱ期72.3%,Ⅲ期58.4%(P>0.05)。晚期放射性直肠反应发生率1+2级9.6%(16/166),3+4级4.2%(7/166);晚期放射性膀胱反应发生率1+2级3.6%(6/166),3+4级1.2%(2/166)。结论:内外同步放射治疗Ⅱ~Ⅲ期宫颈鳞癌疗效肯定,耐受性好;如何降低晚期放射反应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放射疗法 近距离放射疗法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小病灶5野调强、容积调强和陀螺刀疗法的剂量分布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王鹏 周解平 +3 位作者 詹必红 钱立庭 吴爱东 付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44-1049,共6页
目的:比较肺部小病灶5野调强(5F-IMRT)、容积调强(VMAT)和陀螺旋转式60 Co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陀螺刀)大分割治疗计划的剂量分布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6例肺部肿瘤患者设计处方剂量与治疗间隔相似的体部立体定向放射... 目的:比较肺部小病灶5野调强(5F-IMRT)、容积调强(VMAT)和陀螺旋转式60 Co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陀螺刀)大分割治疗计划的剂量分布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6例肺部肿瘤患者设计处方剂量与治疗间隔相似的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计划,比较3种放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特点、适形度和剂量均匀性以及靶区周边正常肺组织、食管、脊髓的照射剂量。结果:陀螺刀计划的平均计划靶体积(PTV)剂量(PTVDmean)高于5F-IMRT计划(t=23.835,P=0.000)和VMAT计划(t=19.975,P=0.000)。VMAT计划PTV靶区CI值优于5F-IMRT计划(t=3.509,P=0.003),5F-IMRT计划PTV靶区CI值优于陀螺刀计划(t=3.427,P=0.004)。陀螺刀放疗计划PTV靶区HI值大于5F-IMRT计划(t=41.040,P=0.000)和VMAT计划(t=36.780,P=0.000);VMAT计划全肺组织V5低于陀螺刀计划(t=4.303,P=0.000)和5F-IMRT计划(t=5.750,P=0.000);VMAT计划全肺组织V10低于陀螺刀计划(t=5.018,P=0.00);3种计划全肺组织V20和V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计划全肺平均剂量(MLD)明显低于陀螺刀计划(t=2.462,P=0.027)和5F-IMRT计划(t=3.682,P=0.002)。患侧肺组织比较,陀螺刀计划的V5明显高于5F-IMRT计划(t=5.329,P=0.000)和VMAT计划(t=5.222,P=0.000),陀螺刀计划的V10明显高于5F-IMRT计划(t=4.337,P=0.001)和VMAT(t=4.579,P=0.00)。陀螺刀计划患侧肺的MLD高于5F-IMRT计划(t=4.303,P=0.002)和VMAT计划(t=4.517,P=0.000)。对健侧肺的保护,陀螺刀计划>VMAT计划>5F-IMRT计划。结论:在保证SBRT摆位精度的前提下,陀螺刀计划的主要优势为PTVDmean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健侧肺组织;VMAT计划的主要优势为适形度高,能够进行计划验证,全肺(及患侧肺)组织V5、V10和MLD值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放射疗法 治疗计划 5野调强 容积调强 陀螺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术后旋转调强与固定野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翔宇 王辉东 +1 位作者 郭明芳 谢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50-853,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术后放疗旋转调强放射治疗(IMAT)和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剂量学的优劣,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19例,行CT模拟定位,并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在Eclipse 8.6计划系统上分别对每例患者设...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术后放疗旋转调强放射治疗(IMAT)和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剂量学的优劣,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19例,行CT模拟定位,并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在Eclipse 8.6计划系统上分别对每例患者设计IMAT和IMRT 2种放疗计划,评估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19例患者IMAT和IMRT放疗计划的设计时间分别为(129±3)和(30±1)min(P=0.000),在Varian IX加速器上的治疗时间分别为(3.17±0.23)和(6.55±0.17)min(P=0.009),靶区均匀指数(HI)分别为1.08±0.01和1.10±0.01(P=0.175),靶区适形指数(CI)分别为0.88±0.01和0.82±0.01(P=0.000)。IMRT计划的直肠、膀胱、小肠和股骨颈等危及器官受量接近或略小于IMAT。结论:与IMRT相比,IMAT在靶区剂量和CI有一定的优势,HI和危及器官受量两者较为接近,IMAT计划设计耗时增加了近3倍,治疗时间减少一半。临床上在计划设计时间充裕的前提下,建议尽量设计IMAT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对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力博 刘志洪 +1 位作者 胡蓉 刘世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32-34,共3页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对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对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观察组给予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比较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肿瘤标志物、近期疗效、毒副作用.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观察组CD8+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两组血清癌胚抗原(CEA)、肿瘤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EA、CYFRA21-1、NSE含量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EA、CYFRA21-1、NSE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42/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3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7,P<0.05).观察组Ⅲ级+Ⅳ级膀胱急性反应6.25%(3/48)、直肠急性反应2.08%(1/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0%(24/48)、47.92%(2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05,26.889,P<0.01).结论 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有助于提高局部晚期前列腺癌临床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可能与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促进肿瘤细胞消亡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放射疗法 调强适形 内分泌治疗 T淋巴细胞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两种状态对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剂量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吕银 王凡 +2 位作者 汪红艳 杨林 孔令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5-269,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膀胱排空及充盈状态下宫颈癌后装治疗计划的剂量分布,了解膀胱两种状态对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对5例宫颈癌患者分别行膀胱排空及充盈状态盆腔CT扫描,设定A点剂量为750cGy,利用CT重建片制定膀胱排空和充盈状态的治疗计划,分... 目的通过分析膀胱排空及充盈状态下宫颈癌后装治疗计划的剂量分布,了解膀胱两种状态对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对5例宫颈癌患者分别行膀胱排空及充盈状态盆腔CT扫描,设定A点剂量为750cGy,利用CT重建片制定膀胱排空和充盈状态的治疗计划,分别计算出B点、原发瘤灶区、膀胱及直肠参考点剂量,并计算出膀胱充盈状态时膀胱底壁参考点bx点的剂量。结果膀胱排空及充盈状态时B点剂量分别为A点的26.17%[(196.2475±8.0306)cGy],27.03%[(202.7038±7.8452)cGy](P=0.182);Y点剂量分别为A点的1509%[(11317.08±4631.03)cGy],1703%[(12775.48±2984.98)cGy](P=0.499);分别对膀胱排空和充盈状态下的R1、R2、RP、R3、R4点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P均>0.05;膀胱排空及充盈时BL点剂量分别为A点的76.31%[(572.3070±30.0000)cGy],80.96%[(607.2300±28.6062)cGy](P=0.043)。膀胱充盈状态下的BL点及bx点剂量分别为A点的79.76%[(598.2300±13.3351)cGy],118%[(885.0000±22.5702)cGy](P=0.000)。结论膀胱充盈状态对盆腔淋巴结、原发瘤灶区、直肠参考点剂量与膀胱排空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充盈的膀胱使BL点剂量升高。在膀胱充盈状态下,膀胱底壁参考点bx点剂量远远高于膀胱参考点BL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放射疗法 近距离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全乳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晓波 蒋国樑 +3 位作者 陈佳艺 陈兰飞 胡伟刚 徐志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832-838,共7页
背景与目的:调强放射治疗(IMRT)可显著改善全乳切线野照射中靶区与邻近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分布,然而各放疗单位优化设计全乳IMRT计划的方法仍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全乳IMRT的多种计划设计,以探讨最优化的设计方... 背景与目的:调强放射治疗(IMRT)可显著改善全乳切线野照射中靶区与邻近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分布,然而各放疗单位优化设计全乳IMRT计划的方法仍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全乳IMRT的多种计划设计,以探讨最优化的设计方法。方法:选择10例接受保乳手术的乳腺癌病例进行全乳放射治疗的常规、正向与逆向计划设计。用子野总数、总跳数等评价计划效率,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靶区剂量和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差异。结果:正向IMRT计划包括人工优化法(MO)、多点强制均匀优化法(PO)和自动逆向优化法(AO)等3种,子野总数的中位数分别是5、5.5和5个,逆向IMRT的中位数为20个。总跳数分别为225.8、228.4、226.4和345.8。在正向调强计划中,靶区覆盖率和剂量分布均匀性以AO计划较好(P≤0.01),而心脏、同侧肺、肝脏、对侧肺和对侧乳腺的平均剂量(D_(mean))在AO和PO计划中明显小于MO计划(P≤0.05)。逆向IMRT计划在改善PTV剂量分布均匀性以及减少OARs照射上较正向IMRT计划更好(P≤0.05)。结论:初步建立了全乳IMRT计划设计的方法,以正向计划中AO优化法在效率和剂量学优势上最适合。逆向IMRT计划较正向计划体现了更好的剂量学优势,但需要进一步研究其成熟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调强放射治疗 三维放射治疗计划/正向 逆向 剂量体积直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束流调强的适形立体放射治疗 被引量:67
14
作者 蒋国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42-145,共4页
束流调强的适形立体放射治疗蒋国梁(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上海200032)142束流调强的适形立体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tated3-dimentionalconformalradiatio... 束流调强的适形立体放射治疗蒋国梁(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上海200032)142束流调强的适形立体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tated3-dimentionalconformalradiationtherapy,以下简称适形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流调强 适形放射疗法 肿瘤 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强放射治疗模式下鼻咽癌多学科治疗策略的思考 被引量:3
15
作者 潘建基 宗井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1989-1992,共4页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精确放射治疗技术的进步,鼻咽癌首选的放射治疗已由常规适形放疗发展到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影像指导放射治疗、同时,放化综合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的介入,奠定了鼻咽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鼻咽癌的疗效和患者的生...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精确放射治疗技术的进步,鼻咽癌首选的放射治疗已由常规适形放疗发展到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影像指导放射治疗、同时,放化综合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的介入,奠定了鼻咽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鼻咽癌的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和改善,治疗失败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针对新形势下学术发展趋势的研究热点,如何为患者提供更加合理的治疗模式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调强放射疗法 化学疗法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与宫颈癌放射敏感性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美琴 蔡树模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02-304,共3页
癌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与宫颈癌放射敏感性和预后的关系张美琴综述蔡树模施达仁审校(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200032)放射治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特别是对ⅡA期以上的宫颈癌,大多采用放射治疗。但近20年... 癌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与宫颈癌放射敏感性和预后的关系张美琴综述蔡树模施达仁审校(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200032)放射治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特别是对ⅡA期以上的宫颈癌,大多采用放射治疗。但近20年来放疗的效果未见提高,其原因之一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基因 增殖细胞核抗原 宫颈肿瘤 放射疗法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2例宫颈癌根治性放射治疗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高俊峰 钱立庭 +2 位作者 张红雁 马军 朱大高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92-794,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放射治疗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单纯根治性放疗或行介入化疗加放疗的宫颈癌患者182例资料,采用寿命表法计算5年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放射治疗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单纯根治性放疗或行介入化疗加放疗的宫颈癌患者182例资料,采用寿命表法计算5年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治疗方法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总的5年生存率为63%。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血红蛋白水平、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病理分级与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血红蛋白水平、病理分级是影响5年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晚期放疗并发症中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及下肢水肿发生率分别为14.3%、9.9%和3.3%。结论宫颈癌根治性放疗的预后与FIGO分期、是否贫血以及肿瘤病理分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放射疗法 预后 贫血 放射疗法/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治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及更新 被引量:13
18
作者 林雨璇 孔为民 +1 位作者 王元景 李凤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239-2243,共5页
放射治疗作为宫颈癌三大治疗方法之一,在宫颈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三维体外照射及三维腔内照射等新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宫颈癌治疗,这些新技术在提高肿瘤照射剂量的同时还减少了周围正常组织的受量。此外,对于以影像学指标指导... 放射治疗作为宫颈癌三大治疗方法之一,在宫颈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三维体外照射及三维腔内照射等新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宫颈癌治疗,这些新技术在提高肿瘤照射剂量的同时还减少了周围正常组织的受量。此外,对于以影像学指标指导个体化放射治疗、质子治疗的探索等研究也在不断进行中。本文对宫颈癌放射治疗的基本知识、放射治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阐述,总结新技术的适用情况,并提出新技术使用中需注意的问题,以期指导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放射疗法 放射疗法 影像引导 分次剂量 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早期反应的对照观察 被引量:30
19
作者 雷新 杨晓霞 +2 位作者 王东 胡南 刘岩海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965-966,984,共3页
目的观察鼻咽癌病人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的早期治疗结果和早期并发症情况。方法78例Ⅰ~Ⅲ期鼻咽癌病人分为调强放疗组(38例)和常规放疗组(40例)。常规放疗采用面颈联合野+锁骨上野及耳前野+后颈电子线野,靶区剂量2Gy/(次·天);调强... 目的观察鼻咽癌病人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的早期治疗结果和早期并发症情况。方法78例Ⅰ~Ⅲ期鼻咽癌病人分为调强放疗组(38例)和常规放疗组(40例)。常规放疗采用面颈联合野+锁骨上野及耳前野+后颈电子线野,靶区剂量2Gy/(次·天);调强放疗先设定7~9个适形野,再设定80~100个调强子野照射,靶区剂量2.2Gy/(次·天)。研究调强放疗和常规面颈联合野放疗病人的腮腺、脊髓、临床靶区和计划靶区的平均受照体积,观察放疗期间病人的皮肤反应、口干(腮腺)反应和口腔黏膜反应。结果所有病人放疗后鼻咽及周围病灶明显消退。腮腺、脊髓、临床靶区和计划靶区的受照体积调强放疗组分别为(30±4.8)%、(56±6.7)%、(95±8.6)%、(92±8.1)%,常规放疗组分别为(98±9.4)%、(56±10.7)%、(100±9.7)%、(99±9.5)%,调强放疗组腮腺受照体积明显低于常规放疗组。调强放疗组的皮肤反应多为Ⅰ级,口干(腮腺)反应多为Ⅰ、Ⅱ级,口腔黏膜反应为Ⅰ、Ⅱ级。而常规放疗组的皮肤反应及口干(腮腺)反应多为Ⅱ、Ⅲ级,口腔黏膜反应为Ⅱ、Ⅲ级。其中口干(腮腺)反应、皮肤反应、口腔黏膜反应Ⅱ、Ⅲ级者调强放疗组明显少于常规放疗组。另外,调强放疗组的放疗时间为45.0±4.4天,少于常规放疗组的51.0±5.3天。但调强放疗组放疗后鼻咽腔炎症反应较重。结论使用调强技术可明显减轻鼻咽癌病人放疗的口干和皮肤反应等早期放疗反应,并能缩短放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放射疗法 调强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9例鼻咽癌调强放疗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高颖川 朱小东 +3 位作者 李龄 曲颂 梁振强 梁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029-2035,共7页
目的:评价本院鼻咽癌调强放疗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调强放疗的首程无转移鼻咽癌患者临床结果。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评价预后因子,RTOG/EORTC标准评价急性放疗... 目的:评价本院鼻咽癌调强放疗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调强放疗的首程无转移鼻咽癌患者临床结果。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评价预后因子,RTOG/EORTC标准评价急性放疗反应和晚期损伤。结果:339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男性244例,女性95例,男:女比例为2.57:1,中位年龄44岁。中位随访时间为22.5个月,随访率为97.3%。全组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9.0%、94.9%、90.7%;疾病特异生存率分别为99.1%、97.0%、94.2%;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6.4%、92.9%、86.4%;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8.1%、96.5%、95.7%;区域控制率分别为99.3%、98.5%、97.8%;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7.1%、93.6%、88.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Ⅰ~Ⅲ期vs.Ⅳ期)和年龄(<44岁vs.≥44岁)是总生存、无瘤生存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子;临床分期是疾病特异生存的独立预后因子。常见急性放疗不良反应为1、2级皮肤损伤(98.8%)及2、3级口腔黏膜损伤(95.0%)。随访超过2年的患者中12例仍存在1、2级腮腺损伤,未观察到3、4级晚期损伤。结论:IMRT治疗首程无转移鼻咽癌患者可获得较好的局部区域控制及总生存率,对正常器官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急性不良反应可较好耐受,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放射疗法 调强 生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