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V E6/E7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意义 被引量:27
1
作者 夏作利 陈国荣 +2 位作者 潘丹 林萍 金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3053-3056,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E6/E7检测及液基细胞学检查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筛选温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间同时行液基细胞学、E6/E7及组织学检查的病例377例,以组织学检查作为金标准。结果 :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检... 目的:探讨宫颈E6/E7检测及液基细胞学检查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筛选温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间同时行液基细胞学、E6/E7及组织学检查的病例377例,以组织学检查作为金标准。结果 :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检查的敏感性,对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敏感性为94.41%;对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敏感性为96.36%。E6/E7检查对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60.67%,PPV和NPV分别为48.53%、92.49%。液基细胞学对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72.73%,特异性为75.28%,PPV和NPV分别为54.79%、87.01%。结论:E6/E7检查的敏感性比液基细胞学高,而液基细胞学检测特异性较高。E6/E7检测NPV的意义大于液基细胞学。E6/E7及液基细胞学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敏感性,而特异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前病变 HPV E6/E7 MRNA检测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液基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病理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田雪梅 张银娥 +1 位作者 于涛 谢春红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1期545-546,共2页
目的分析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病理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以供临床参考。方法以我院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选取的在宫颈细胞学检查以及乳头状瘤病毒检测中发现异常、宫颈柱状上皮重度外翻的260例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分析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病理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以供临床参考。方法以我院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选取的在宫颈细胞学检查以及乳头状瘤病毒检测中发现异常、宫颈柱状上皮重度外翻的2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病理检查,分析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环形电切术后病理诊断的结果。结果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检测总准确率为61.54%,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病理检查检测总准确率为80.38%,二者联合检测准确率为86.15%,通过对比发现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病理检查的检测准确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采用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病理检查诊断准确率较高,能够提高宫颈癌前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可在临床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方面进行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前病变 阴道镜 病理检查 宫颈活检 宫颈环形电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瞻性国际多中心研究:检测HPV L1可区分子宫颈癌前病变和瞬时HPV感染 被引量:16
3
作者 田智丹 黄文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22-1022,共1页
子宫颈癌筛查计划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子宫颈癌筛查计划中主要针对HPV高危型阳性的早期异型增生性病变,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指标来区分瞬时HPV感染与真正的癌前病变,致使有些患者接受了侵袭性治疗方法如阴道镜检查、活... 子宫颈癌筛查计划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子宫颈癌筛查计划中主要针对HPV高危型阳性的早期异型增生性病变,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指标来区分瞬时HPV感染与真正的癌前病变,致使有些患者接受了侵袭性治疗方法如阴道镜检查、活检或锥切,这不仅导致患者治疗费用增高,而且还会造成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增加残疾等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前病变 HPV感染 多中心研究 检测 国际 HPV高危型 筛查计划 增生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丽璇 刘瑜 +2 位作者 廖静 宋爱利 刘国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486-487,共2页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是女性癌症死亡率第一位因素。在发达国家,近几年死亡率也有回升的趋势。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从宫颈癌前病变到...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是女性癌症死亡率第一位因素。在发达国家,近几年死亡率也有回升的趋势。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从宫颈癌前病变到癌的演变一般10年左右。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前病变 HPV感染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发展中国家 癌症死亡率 分子生物学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抗原修复对子宫颈癌前病变中hTERT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昝沁 许美权 宋建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2-223,共2页
实验发现,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hTERT)在各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很大,尤其在子宫颈癌前病变石蜡组织中的表达,用一般的方法检测很难得到满意结果。目前认为,这与临床取材前使用醋酸以及福尔马林固... 实验发现,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hTERT)在各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很大,尤其在子宫颈癌前病变石蜡组织中的表达,用一般的方法检测很难得到满意结果。目前认为,这与临床取材前使用醋酸以及福尔马林固定等因素相关,需要抗原修复;而微波抗原修复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抗原修复方法之一。为此,本文拟观察分析不同微波抗原修复模式(包括强度和时间)对hTERT在子宫颈癌前病变石蜡包埋组织中表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前病变 抗原修复 端粒酶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清热扶正法干预宫颈癌前病变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培影 王旭波 +2 位作者 徐侠 杨静 杨海燕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91-1194,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清热扶正法干预宫颈癌前病变高危型HPV(16/18型)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28例患者宫颈组织HPV16/18型的表达和载量水平;检测HPV感染者免疫功能状况;将128例HPV16/18型感染者病理分级为CINⅠ、Ⅱ、Ⅲ... 目的:探讨中药清热扶正法干预宫颈癌前病变高危型HPV(16/18型)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28例患者宫颈组织HPV16/18型的表达和载量水平;检测HPV感染者免疫功能状况;将128例HPV16/18型感染者病理分级为CINⅠ、Ⅱ、Ⅲ级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应用中药清热解毒扶正法干预HPV感染者,观察用药前后两组与各级别间免疫功能状况和HPV16/18型的载量变化情况。结果:128例患者的治疗组64例:治疗前IgG、IgA、IgM平均值分别为:6.82g/L、0.71g/L、0.65g/L;用药后分别为:16.63g/L、4.26g/L、3.56g/L。对照组:治疗前IgG、IgA、IgM平均值分别为:7.28g/L、0.87g/L、0.71g/L;用安慰剂后分别为:11.34g/L、1.23g/L、0.96g/L。治疗组HPV载量变化:治疗前平均值1.73×106,治疗后平均值1.16×105;对照组64例:治疗前平均值1.69×106,治疗后平均值1.47×106。治疗组各级别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各级别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法检测高危型HPV载量变化具有客观、敏感、特异的特点;中药清热解毒扶正法干预宫颈HPV感染具有清热解毒、增强免疫、抗病毒和降低HPV载量的作用,二者协同使用对HPV感染和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与干预、阻断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前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HPV) HPV载量 免疫功能 清热扶正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有荧光法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的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韩素云 李慧敏 +1 位作者 王涛 邹赛英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23-24,共2页
固有荧光法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的观察韩素云,李慧敏,王涛,邹赛英(830000新疆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应用氮分子激光技术定位活检,大大提高了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我们自1993年10月始,对103例中、重度宫颈糜烂患... 固有荧光法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的观察韩素云,李慧敏,王涛,邹赛英(830000新疆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应用氮分子激光技术定位活检,大大提高了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我们自1993年10月始,对103例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进行了宫颈固有荧光技术检查,与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前病变 固有荧光 宫颈不典型增生 涂片法 接触性出血 重度宫颈糜烂 维吾尔族 新疆少数民族妇女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 氮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治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建东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5-88,共4页
宫颈癌前病变是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分为CINⅠ、CINⅡ和CINⅢ,反映了宫颈癌发生的连续病理过程。妊娠期宫颈癌前病变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指妊娠期间发现的CIN,也有学者认为妊娠期间至产后42天发现... 宫颈癌前病变是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分为CINⅠ、CINⅡ和CINⅢ,反映了宫颈癌发生的连续病理过程。妊娠期宫颈癌前病变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指妊娠期间发现的CIN,也有学者认为妊娠期间至产后42天发现的CIN均属于妊娠期宫颈癌前病变。妊娠期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率报道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前病变 妊娠期间 CINⅠ 诊治 上皮内瘤变 CINⅡ 病理过程 统一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 E6/E7 mRNA与DNA检测法在子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吴赛青 程平 +3 位作者 胡丽娟 沈玉莲 张子悦 胡向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85-987,991,共4页
目的 对比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nma virus,HPV)E6/E7 mRNA与DNA两种检测方法在子宫颈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子宫颈防癌筛查后转阴道镜下活检组织标本81例,按组织形态将病例分为3组:炎症组、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 目的 对比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nma virus,HPV)E6/E7 mRNA与DNA两种检测方法在子宫颈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子宫颈防癌筛查后转阴道镜下活检组织标本81例,按组织形态将病例分为3组:炎症组、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组及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组。每例细胞学标本均行HPV DNA及HPV E6/E7 mRNA检测,分析两种HPV检测方法在子宫颈不同病变组中的差异。结果 20例炎症组中有3例HPV E6/E7 mRNA阳性(15%),15例HPV DNA阳性(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21例LSIL组中有17例HPV E6/E7 mRNA阳性(80.95%),15例HPV DNA阳性(7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8);40例HSIL组中有39例HPV E6/E7 mRNA阳性(97.5%),32例HPV DNA阳性(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 在HSIL组中HPV E6/E7 mRNA检测方法比HPV DNA检测更有优势,其联合细胞学筛查可作为HPV感染的早期子宫颈癌前病变检测手段,能降低患者因一过性感染转诊阴道镜的比例,避免过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前病变 HPV E6/E7 mRNA DNA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基细胞学技术联合高危HPV-DNA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效度 被引量:29
10
作者 王泽曼 陈玉 郑建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14-2416,共3页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LCT)联合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DNA(HPV-DNA)检测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的效度。方法:对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来我院行体检的19~65岁的6 521名女性采用LCT进行宫颈癌的筛查,以及HPV分型基因芯片检测系统进行18...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LCT)联合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DNA(HPV-DNA)检测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的效度。方法:对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来我院行体检的19~65岁的6 521名女性采用LCT进行宫颈癌的筛查,以及HPV分型基因芯片检测系统进行18种高危HPV基因亚型检测。对上述检测阳性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对检测均阴性者依其意愿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结果:LCT阳性(≥ASCUS)152例,HPV阳性86例,其中二者均为阳性的有42例,LCT和HPV均为阴性的有6 325例;LCT阳性的152例和HPV阳性的86例中病理活组织检查结果为阳性(≥CIN I)的分别有112例和68例,其中LCT和HPV均阳性的42例中病理活组织检查阳性的有34例。LCT和HPV均为阴性的6 325例中有2 000人自愿行病理检查,其中1人病理检查结果为阳性。LCT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的灵敏度为76.19%,特异度为98.05%;HPV检测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的灵敏度为46.26%,特异度为99.12%;两方法联合诊断(其中1项阳性即判定为患者)宫颈癌前病变的灵敏度为99.32%,特异度为99.61%。结论:液基细胞检测技术和高危HPV-DNA检测的联合应用优于单项技术检测,对于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基细胞技术 HPV-DNA检测 宫颈癌前病变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与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早期筛查中的对比性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琳琳 张品南 +2 位作者 苏志春 周晓娟 董玉香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947-949,共3页
宫颈癌是妇女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和合理干预是防治宫颈癌的重要环节。而早期筛查质量的保证又离不开有效的筛查技术。本研究将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与高危型HPV检测技术联合进行宫颈癌及癌前... 宫颈癌是妇女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和合理干预是防治宫颈癌的重要环节。而早期筛查质量的保证又离不开有效的筛查技术。本研究将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与高危型HPV检测技术联合进行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早期筛查,观察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率是否高于单独使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期待一种更周密高效的宫颈病变早期筛查手段,以利于妇科病普查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 高危型HPV检测 宫颈癌 宫颈癌前病变 TBS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疫苗对子宫颈癌前病变治疗后人群的保护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梦培 尹如铁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13-815,共3页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亿女性确诊为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子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2+,CIN 2+)。其治疗可采用消融治疗或子宫颈锥形切除术,...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亿女性确诊为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子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2+,CIN 2+)。其治疗可采用消融治疗或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后者包括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和冷刀锥形切除术(cold knife conization,CKC)。LEEP和CKC治疗后患者的复发风险低于消融治疗,但术后2年内仍有约15%(5%~25%)发生病变残留或复发,如何降复发率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融治疗 HPV疫苗 环形电切术 宫颈癌前病变 复发风险 LEE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阴道镜检查与子宫颈病理学会指南:异常宫颈癌筛查结果和宫颈癌前病变的处理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雷 《协和医学杂志》 2016年第B12期20-26,共7页
本文是根据2012年ASCCP指南进行更新升级的版本。具体内容参见图1-图18。HPV:人乳头瘤病毒;ASC: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无明确定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 本文是根据2012年ASCCP指南进行更新升级的版本。具体内容参见图1-图18。HPV:人乳头瘤病毒;ASC: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无明确定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AGC:非典型腺细胞;AGC-NOS:非典型腺细胞.未明确;AIS:宫颈原位腺癌;CIN:宫颈上皮内瘤变;LEEP:宫颈环形电切术;ECC:宫颈管诊刮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前病变 阴道镜检查 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筛查结果 指南 鳞状上皮内病变 子宫颈 宫颈上皮内瘤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荐读:hrHPV DNA载量分型和E6蛋白对宫颈癌前病变进展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913-913,共1页
2009年中国政府在农村地区启动了宫颈癌和乳腺癌的两癌筛查项目,随着筛查规模的逐步扩大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DNA检测的推广应用,越来越多的hrHPV阳性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1级(CIN1)妇女被检出。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前病变 预测作用 两癌筛查 E6蛋白 DNA检测 《中国肿瘤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中胎盘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意义
15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6-676,共1页
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growthfactor,PLGF)在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和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vesseldensity,LVD)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采用免... 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growthfactor,PLGF)在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和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vesseldensity,LVD)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22例宫颈癌前病变和36例早期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中PLGF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前病变 胎盘生长因子 鳞癌组织 浸润性 早期 肿瘤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法 微淋巴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前病变子宫切除术后再发阴道残端癌临床分析
16
作者 王海霞 何密斯 +4 位作者 何昊 马丽芳 黄一琴 黄月 邹冬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6-699,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前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子宫切除术后再发阴道残端癌患者的合理诊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肿瘤中心收治的24例宫颈癌前病变行全子宫切除术后... 目的:探讨宫颈癌前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子宫切除术后再发阴道残端癌患者的合理诊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肿瘤中心收治的24例宫颈癌前病变行全子宫切除术后再发阴道残端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确诊为阴道残端癌时平均年龄为(55.83±7.64)岁;全子宫切除术后至发生阴道残端癌的平均间隔时间为(54.83±36.23)个月;83.33%(20/24)的患者高危HPV阳性。2例患者采用单纯手术治疗,7例患者采用手术联合放疗±化疗,11例患者采用放化疗,4例患者放弃治疗。结果:20例患者治疗后进入随访,1例患者失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4.95±32.98)个月,19例患者中2例死亡,总生存率为89.47%。结论:CIN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癌重在预防,治疗需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前病变 阴道残端癌 HPV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湿疣与宫颈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探讨
17
作者 钟群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519-520,共2页
目的:探讨宫颈湿疣与宫颈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对46例宫颈湿疣及40例宫颈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患者行宫颈多点活检,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46例宫颈湿疣患者中15例伴有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其中CIN1为9例、CIN2-3为6例,且在6例CIN2-3... 目的:探讨宫颈湿疣与宫颈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对46例宫颈湿疣及40例宫颈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患者行宫颈多点活检,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46例宫颈湿疣患者中15例伴有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其中CIN1为9例、CIN2-3为6例,且在6例CIN2-3患者中均见非典型性空泡细胞。而40例宫颈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患者中只有3例伴有CIN,且均为CIN1。宫颈湿疣伴CIN发生率和慢性非特异性宫颈炎症伴CIN发生率分别是32.6%和7.5%,宫颈湿疣伴CIN发生率明显高于慢性非特异性宫颈炎症伴CIN的发生率(P<0.01)。结论:宫颈湿疣常伴CIN,并有可能发展为宫颈浸润癌;非典型性空泡细胞出现提示与CIN的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N 宫颈湿疣 宫颈癌前病变 患者 相关性探讨 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宫颈炎 结论 目的 提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对盒家族基因1甲基化定量检测法与DNA倍体分析法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18
作者 林晓 朱昊平 徐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2177-2179,共3页
目的比较PAX1基因甲基化定量检测技术和DNA倍体分析技术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2年3月至2014年10月在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宫颈门诊就医的高危亚型HPV病毒mR—HP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组I... 目的比较PAX1基因甲基化定量检测技术和DNA倍体分析技术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2年3月至2014年10月在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宫颈门诊就医的高危亚型HPV病毒mR—HP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组I(正常宫颈)、组II(宫颈鳞状上皮低级别病变)和组III(宫颈鳞状上皮高级别病变)。无创采集所有对象的宫颈上皮脱落细胞,进行PAX1基因甲基化定量检测和DNA倍体定量检测,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共纳入122例患者,组I39例,组II40例,组III43例。以可见或可见少量DNA异倍体细胞为阳性诊断标准时,DNA倍体分析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37%和60.76%;以可见DNA异倍体细胞为阳性诊断标准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5.81%和88.61%。PAX1基因甲基化定量均值组I为(4.17±1.93)%,组II为(4.05±2.13)%,组III为(10.95±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02,P〈0.001)。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提示PAX1甲基化定量检测阈值为5.71%,灵敏度为91.73%,特异度为81.97%。结论PAX1基因甲基化定量检测法比DNA倍体分析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为适中的特异度,在宫颈鳞状上皮高级别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前病变 配对盒基因1 甲基化 DNA异倍体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超高速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定量评价宫颈癌及癌前病变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井平 陈东风 +3 位作者 王少春 李小花 徐华 杨林青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06-1709,共4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高速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评价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价值。方法对150例宫颈病变患者(150个病灶)行经阴道超高速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获得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弹性模量最大值和平均值,以病理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以评价弹...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高速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评价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价值。方法对150例宫颈病变患者(150个病灶)行经阴道超高速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获得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弹性模量最大值和平均值,以病理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以评价弹性参数诊断宫颈癌的诊断效能。结果病理诊断宫颈癌53例(53个病灶),癌前病变97例(97个病灶)。弹性模量最大值、平均值诊断宫颈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0.78(Z=3.53,P<0.05)。当弹性模量最大值和平均值分别以32.38kPa、30.16kPa作为诊断截断值时,诊断宫颈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6.79%(46/53),90.72%(88/97),89.33%(134/150)和66.04%(35/53),80.41%(78/97),75.33%(113/150)。结论经阴道超高速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宫颈癌有重要的价值,病灶的弹性模量最大值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大于弹性模量平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超高速剪切波弹性成像 子宫肿瘤 宫颈癌前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就诊人群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宫颈癌/癌前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58
20
作者 裴蕴锋 经先振 +2 位作者 周娟 曹春萍 牛国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9-353,共5页
目的探究医院就诊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并进一步探讨HPV感染与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4月29日期间就诊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同时接受HPV分型定量检测的年龄14~73岁的7694名患者临床... 目的探究医院就诊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并进一步探讨HPV感染与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4月29日期间就诊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同时接受HPV分型定量检测的年龄14~73岁的7694名患者临床数据,其中421名接受病理学检查。按年龄将患者分为6组:<20岁,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组。结果 (1)7694名就诊患者中有1637名为HPV阳性,感染率为21.28%。在不同的年龄组中,均以高危型HPV感染最为常见。(2)HPV感染率在年龄上呈V型分布,感染率较高的年龄组为60~岁组与<20岁组,分别为23.23%与33.33%,30~岁组感染率最低,为18.96%。(3)HPV多重感染中以二重感染最为多见,占多重感染患者的74.72%,感染亚型数越多,感染率越低。最常见的多重感染类型分别为:HPV16与HPV52共感染、HPV52与HPV58共感染、HPV16与HPV56共感染。(4)在校正了年龄因素后,1×104个宫颈脱落细胞中所有高危型HPV载量每升高10倍,宫颈上皮瘤变风险提高1.35倍。(5)在校正了年龄因素后,病理学分级越高,患者HPV感染可能性显著提高。结论医院就诊人群不同年龄组HPV感染率不同,低年龄组与高年龄组HPV感染率、高危型HPV感染率、多重感染率均较高。高危型HPV总载量提高,宫颈癌变风险提高且HPV感染与宫颈细胞学病变和宫颈组织学病变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HPV分型定量检测方法能区分更多的基因型别,能呈现给临床医生更多的参考信息,也能指导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临床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分型定量检测 流行病学 宫颈癌 宫颈癌前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