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联合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8
1
作者 李婷婷 王翠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06-1110,共5页
背景据2018年全球数据统计,每年约有56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宫颈癌在发展中国家的病死率尚居高位。某些欠发达地区无法满足全面开展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工作的需要,单项检测项目漏检风险较大。目的探讨通过第三代杂交捕获定量分型(DH3)技术... 背景据2018年全球数据统计,每年约有56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宫颈癌在发展中国家的病死率尚居高位。某些欠发达地区无法满足全面开展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工作的需要,单项检测项目漏检风险较大。目的探讨通过第三代杂交捕获定量分型(DH3)技术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6月于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宫颈筛查的女性患者162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DH3技术对患者进行14种HPV型别检测;依据伯塞斯达系统(TBS)宫颈细胞学分类法对TCT结果进行判读;以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620例患者中,HPV检测阳性者619例,阴性者1001例;TCT阳性者449例,阴性者1171例;HPV检测联合TCT阳性者205例,阴性者1415例;病理学检查阳性者187例,阴性者1433例。HPV检测联合TCT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的灵敏度(96.79%)、特异度(98.32%)、阳性预测值(88.29%)和阴性预测值(99.56%)均高于HPV检测(81.28%、67.41%、24.56%和96.50%)和TCT(75.40%、78.51%、31.40%和96.07%)。结论HPV检测联合TCT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项检测,HPV检测联合TCT筛查宫颈上皮内瘤变可以降低单项检查的误诊率、漏诊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宫颈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薄层细胞检测 宫颈上皮内瘤变 核酸杂交 女性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联合人乳头瘤病毒E6/E7 mR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王俊飞 沈树娜 祝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8-581,共4页
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 E6/E7mRNA检测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TCT、HPV E6/E7检测和阴道镜下宫颈多点... 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 E6/E7mRNA检测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TCT、HPV E6/E7检测和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比较单独使用TCT或HPV E6/E7 mRNA以及联合TCT和HPV E6/E7 mR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诊断价值。结果以病理学检查作为检测金标准,TCT和HPV E6/E7这两种检测方法对于宫颈病变均具有一定的筛检率,TCT检测的灵敏度66.56%,特异度为53.57%,HPV E6/E7 mRNA检测的灵敏度74.84%,特异度为77.68%,TCT联合HPV E6/E7mRNA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9.68%和39.29%。结论 TCT联合HPV E6/E7 mR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可大幅度提高灵敏度,降低临床漏诊率,具有临床筛查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细胞学检查 人乳头瘤病毒E6/E7 mRNA 宫颈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DNA检测与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于淼淼 杨露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12期75-78,共4页
目的比较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DNA检测与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95例宫颈异常患者进行HR-H... 目的比较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DNA检测与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95例宫颈异常患者进行HR-HPV DNA检测和TCT,同时设计2种联合检测方法,分别为COM1(HR-HPV DNA→TCT)和COM2(TCT→HR-HPV DNA),并与组织病理活检结果对比。计算各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HR-HPV DNA检测的灵敏度高于TCT和COM2(P<0.05),但与COM1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4种检测方法中,HR-HPV DNA检测的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最低(P<0.05),COM1的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最高(P<0.05)。结论 HR-HPV DNA检测与TCT在宫颈癌的筛查中各具优势。先采用HR-HPV DNA检测进行筛选,再对其中的阳性患者进行TCT,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薄层细胞学检查 宫颈 癌前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SH检测子宫颈石蜡组织切片与液基薄层细胞中hTERC基因的比较
4
作者 潘晓婷 吴秀 +2 位作者 张哲珺 甘丹卉 蒋光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37-939,共3页
子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近几年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在临床工作中对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各大医院相继开展FISH技术检测子宫颈hTERC基因检测应用。同时已有很... 子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近几年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在临床工作中对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各大医院相继开展FISH技术检测子宫颈hTERC基因检测应用。同时已有很多子宫颈液基细胞涂片FISH技术检测的相关报道。而子宫颈石蜡包埋切片FISH技术检查子宫颈hTERC基因在临床应用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ERC FISH 石蜡包埋组织 蛋白酶K 薄层细胞 胃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MF-UNet的液基细胞制染机缺陷图像分割
5
作者 田文豪 汪繁荣 乔一航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6-42,共7页
为了解决液基细胞制染机的成片效果缺陷识别问题,补偿设备最终成片率,文中提出一种VMF-UNet模型,模型以UNet为基础模型,使用VGG16Net的卷积部分替代UNet神经网络的编码器部分,加入多尺度高效局部注意力机制(MELA),引入特征细化模块(FRM)... 为了解决液基细胞制染机的成片效果缺陷识别问题,补偿设备最终成片率,文中提出一种VMF-UNet模型,模型以UNet为基础模型,使用VGG16Net的卷积部分替代UNet神经网络的编码器部分,加入多尺度高效局部注意力机制(MELA),引入特征细化模块(FRM),解决了图像过分割、欠分割、成片缺陷区域边缘不明显、UNet模型视野受限的问题。实验以医学检验可用性为原则,将显微镜下分割的数据集标准标签作为“金标准”。基于自建液基细胞成片缺陷区图像数据集的实验表明,改进网络在分割时平均交并比(MIo U)、平均像素精确度(MPA)、F1-score与准确率(Accuracy)分别为:82.73%、93.56%、81.93%、96.10%。实验结果证明,VMF-Unet模型对液基细胞制染机成片缺陷区域分割效果更好,可以有效补偿液基细胞制染机的最终成片率,为设备复处理提供有效依据,提高液基细胞制染机的广泛可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语义分割 UNet 注意力机制 缺陷检测 细胞制染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X1甲基化与p16/Ki-67联合检测提高宫颈癌非典型鳞状细胞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元培 刘雨晨 +3 位作者 温静 孙怡 程晓冉 任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1-395,共5页
目的 比较配对盒家族基因1(paired boxed gene 1,PAXl)甲基化与p16/Ki-67双染单独及联合检测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 TCT)为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A... 目的 比较配对盒家族基因1(paired boxed gene 1,PAXl)甲基化与p16/Ki-67双染单独及联合检测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 TCT)为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ASC-US)及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LSIL)人群中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2022年247例TCT结果为ASC-US和LSIL患者,以阴道镜下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与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subject curve, AUC)为评价指标,比较PAX1甲基化和p16/Ki-67双染单独及联合检测的检验效能。结果 PAX1甲基化与p16/Ki-67双染的阳性率随着阴道镜下病理结果的严重程度而增加,PAX1甲基化和p16/Ki-67联合检测在TCT为ASC-US人群中的敏感度为91.25%、特异度为97.72%、准确度为95.51%,优于甲基化、p16/Ki-67双染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AX1甲基化和p16/Ki-67双染联合检测可以提高TCT结果为ASC-US患者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X1甲 p16/Ki-67双染 宫颈 薄层细胞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基细胞学检测及巴氏涂片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6
7
作者 李贞 毛玲芝 +4 位作者 李屹 谢龙旭 李智敏 洪小山 罗喜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314-4316,共3页
目的:比较潮州农村地区宫颈癌筛查中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和巴氏涂片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潮州市5个乡镇,招募35~59岁的女性,同时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TCT和巴氏涂片检测,符合条件者进行阴道镜下活... 目的:比较潮州农村地区宫颈癌筛查中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和巴氏涂片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潮州市5个乡镇,招募35~59岁的女性,同时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TCT和巴氏涂片检测,符合条件者进行阴道镜下活检和随访,评价TCT和巴氏涂片检测的筛查效果。结果:3723例接受筛查女性中,总体而言,TCT检测的灵敏度高于巴氏涂片(Fisher′s Exact Test,P<0.01),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无明显差异。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具有一致性(Kappa=0.14,P<0.001)。巴氏涂片制片不满意率高于TCT(χ2=64.3,P<0.001)。结论:此次农村地区宫颈癌筛查中,相比巴氏涂片检测,TCT更为灵敏、制片效果更好,能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但诊断准确性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细胞检测(TCT) 巴氏涂片 宫颈上皮内瘤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与液基细胞学观察及其联合分析对宫颈癌筛查的意义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瑞珍 吴瑞芳 +3 位作者 乌兰娜 刘志红 周艳秋 张长淮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90-194,共5页
背景与目的:第二代杂交捕获(hybrid captureⅡ,HC-Ⅱ)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及液基细胞学测试(liquid-based cytology test,LCT)方法已经成为目前宫颈癌筛查的两种主要方法,文献报道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宫颈... 背景与目的:第二代杂交捕获(hybrid captureⅡ,HC-Ⅱ)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及液基细胞学测试(liquid-based cytology test,LCT)方法已经成为目前宫颈癌筛查的两种主要方法,文献报道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宫颈癌筛查效率。选择经济有效的筛查手段来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拟对HC-ⅡHPV和LCT两种方法不同组合的筛查方案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进行评价,以期指导宫颈癌筛查方案的选择。方法:采用HC-Ⅱ技术和LCT两种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05年1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宫颈癌中心就诊妇女共2471例进行了同步盲法检测。对阴道镜检查异常或可疑异常者行阴道镜下直接活检;对HPV阳性并且LCT≥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temined sign,ASCUS)或者虽HPV检测结果阴性,但LCT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及以上病变患者,均经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最终诊断,评价不同组合的筛查方案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结果:本次筛查共取病理287例。病理结果证实该人群中宫颈癌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Ⅲ级18例,CINⅡ级39例,CINⅠ级98例,其它(慢性宫颈炎和鳞状上皮化生)126例。高危型HPV阳性率为16.8%;LCT阳性率(≥ASCUS)为11.8%;HPV与LCT联合检测(平行试验-任意一项阳性)的阳性率为21.2%;HPV与LCT联合检测(系列试验-两项均阳性)的阳性率为7.4%。随宫颈病变级别升高,高危HPV感染率及LCT阳性率增加(P<0.005)。高危HPV对宫颈高级别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8.4%,85.3%,85.6%,14.9%,100%,6.7和0.02;LCT以上各指标分别为92.1%,90.3%,90.3%,19.9%,100.0%,9.5和0.09;HPV与LCT联合检测(平行试验)的以上各指标分别为100.0%,80.8%,81.3%,12.0%,100%,5.2和0.0;HPV与LCT联合检测(系列试验)的以上各指标分别为90.5%,94.8%,94.7%,31.1%,99.7%,17.4和0.10。用于筛查宫颈高级别病变各筛查试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9、0.921、0.904、0.926,经Z检验认为各筛查试验筛查效率间无差异(P>0.05)。结论:HCⅡHPV和LCT检测是目前宫颈癌筛查有价值的方法。联合应用不能显著提高筛查效率,但会增加单次筛查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颁肿瘤 乳头榴病毒 杂交捕获 薄层细胞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一种低耗高质的液基薄层子宫颈细胞制片新方法 被引量:16
9
作者 孙小蓉 朱香芬 +5 位作者 李华芳 陈仲筠 李桂榕 尹泽月 王发堂 车东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2-235,共4页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宫颈 薄层细胞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基细胞学联合HPV分型检测在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郑寰宇 马冬 +4 位作者 李鸥 李月红 张丽芬 刘桂艳 杨利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95-397,共3页
目的:应用液基细胞学联合HPV分型方法检测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初步了解此类患者中TCT及HPV感染情况与妊娠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对象为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为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 目的:应用液基细胞学联合HPV分型方法检测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初步了解此类患者中TCT及HPV感染情况与妊娠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对象为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为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的72例患者,初次孕期保健均进行细胞学、HPV检测,对这些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妊娠合并CIN发生率为2.1%。72例患者中全部产前行宫颈TCT检测,HSIL为32例,LSIL为40例,56例于产前保健时检测HPV,其中48例(85.7%)为阳性结果,32例为HPV16型单独或混合感染。72例孕期保健时行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CINⅠ16例、CINⅡ16例、CINⅢ40例。结论:液基细胞学联合HPV分型检测在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应用是安全而且有效的。在妊娠期CIN患者中HPV感染率高,且HPV16型与CIN高等级病变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细胞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变 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基细胞学结合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吴丹 丁李 +1 位作者 吴佳皓 李柱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21-1423,共3页
目的探讨超薄液基细胞学(LCT)结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264例行LCT检查的患者,其中621例结果为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形细胞(ASCUS)及以上患者同时行HR-HPVDNA检测和阴道镜检查并活检... 目的探讨超薄液基细胞学(LCT)结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264例行LCT检查的患者,其中621例结果为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形细胞(ASCUS)及以上患者同时行HR-HPVDNA检测和阴道镜检查并活检,分析2种方法对诊断宫颈病变的临床意义。结果将细胞学结果与组织学结果作对比分析,细胞学异常的621例样本中ASCUS388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147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75例,鳞状上皮细胞癌(SSC)11例。细胞学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LSIL72.41%(147/203),HSIL92.60%(75/81),SCC100%(11/11)。621例ASCUS异常患者中HPV感染率43.32%(269/621),HPV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分别是:宫颈癌100.00%(11/11),宫颈上皮瘤样增生(CIN)III84.85%(28/33),CINII70.83%(34/48),CINI84.073(172/203),正常或炎症7.32%(24/326),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明显升高。LCT检查的敏感性为81.04%,特异性为91.64%;HR-HPV检测的敏感性为90.47%,特异性为93.14%。结论液基细胞学(LCT)结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提高了宫颈病变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是防治宫颈癌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细胞 宫颈病变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筛查系统与液基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病变初筛中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伟宏 金松 +4 位作者 张俊霄 吴小妹 陈华 曾蓉蓉 王丽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1129-1131,1134,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筛查系统(TruScreen)与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在宫颈病变初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1例患者依次进行TruScreen、TCT及宫颈活检病理学检查,将其病理结果与Tru-Screen和TCT结果对照分析。结果:TruScreen、TCT阳性结果分别... 目的:探讨宫颈癌筛查系统(TruScreen)与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在宫颈病变初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1例患者依次进行TruScreen、TCT及宫颈活检病理学检查,将其病理结果与Tru-Screen和TCT结果对照分析。结果:TruScreen、TCT阳性结果分别为316例和207例,病理学检查阳性结果为115例。TruScreen、TCT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81.7%、71.3%,特异度分别为79.6%、88.5%,假阴性率分别为18.3%、28.7%,假阳性率分别为20.4%、11.5%。TruScreen检查敏感度略高于T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uScreen的效果评价略优于TCT,具有较低的假阴性率及相对不高的假阳性率,有望成为我国宫颈病变初筛的独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筛查系统(TruScreen) 细胞检测(TCT) 宫颈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HPV筛查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癌筛检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玉霞 张燕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223-225,共3页
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筛查与薄层液基细胞学(TCT)联合检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418例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分别行高危型HPV筛查、TCT检查及阴道镜下病理活检,以阴道镜下病理活检为"金标准&q... 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筛查与薄层液基细胞学(TCT)联合检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418例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分别行高危型HPV筛查、TCT检查及阴道镜下病理活检,以阴道镜下病理活检为"金标准",对高危型HPV筛查、TCT联检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418例高危型HPV阳性检出率为42.8%,随病变严重程度的加重,高危型HPV检出率升高;418例TCT检查结果:不典型鳞状细胞(ASC)以上病变检出率为51.4%,其中ASC 106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70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34例,鳞状细胞癌(SCC)5例;两种方法联检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以上病变的筛查相对于单独检查,灵敏度(92.3%)、约登指数(0.77)及阴性预测值(90.7%)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高危型HPV检查及TCT联检对宫颈癌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HPV) 薄层细胞学(TCT) 宫颈 宫颈上皮内瘤变 病理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在妊娠期妇女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又先 李立 +4 位作者 杨岚 陈广莉 明芳 韦静 弋文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613-3615,共3页
目的:研究妊娠期妇女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特点,探讨妊娠期妇女宫颈病变筛查的安全性和早期诊断的必要性。方法:2008年1-5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妇科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技术(TCT)对478例妇女进行宫颈病变筛查,其中253例为妊... 目的:研究妊娠期妇女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特点,探讨妊娠期妇女宫颈病变筛查的安全性和早期诊断的必要性。方法:2008年1-5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妇科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技术(TCT)对478例妇女进行宫颈病变筛查,其中253例为妊娠期妇女(妊娠组),225例为同期、同龄进行健康检查的非妊娠期妇女(非妊娠组)。采用TBS诊断分类标准进行细胞学诊断。结果:妊娠组宫颈细胞学总异常检出率为15.42%,其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检出率为11.46%,其他感染性病变的检出率为21.34%,鳞状上皮细胞异常15.02%,腺上皮细胞异常0.40%。非妊娠组宫颈细胞学总异常检出率为12.44%,其中HPV检出率为4.00%,其他感染性病变的检出率为12.44%,鳞状上皮细胞异常12.00%,腺上皮细胞异常0.44%。结论:妊娠期妇女生殖道感染发生率高于非妊娠期妇女,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发生率与非妊娠期妇女相似。TCT用于常规产前检查进行宫颈病变的筛查是必要的、安全的,应重视妊娠期妇女宫颈细胞学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疾病 妊娠 薄层细胞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印迹法检测宫颈液基细胞中HPV16、18 E6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静坤 翟宁 +4 位作者 杨秋实 刘巍 刘楠 范玉 李建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7-318,共2页
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宫颈鳞癌30例、腺癌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52例和16例正常宫颈液基细胞中HPV16、18 E6表达.结果表明,宫颈液基细胞中HPV16、18 E6癌基因的过度表达与子宫颈癌及CINⅡ~Ⅲ密切相关,为阐明子宫颈癌病因和发病机... 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宫颈鳞癌30例、腺癌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52例和16例正常宫颈液基细胞中HPV16、18 E6表达.结果表明,宫颈液基细胞中HPV16、18 E6癌基因的过度表达与子宫颈癌及CINⅡ~Ⅲ密切相关,为阐明子宫颈癌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预测CIN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细胞 人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 免疫印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阴道镜联合新柏氏膜式液基细胞学检测诊断宫颈人乳头瘤病毒亚临床感染和宫颈上皮内瘤变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玲 陆丽华 薛月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0-314,共5页
目的探讨新柏氏膜式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和电子阴道镜(EC)检查对宫颈人乳头瘤病毒亚临床感染(SPI)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1125例妇女行TCT筛查,744例TCT检测结果异常或可疑宫颈病变者行EC检查,并... 目的探讨新柏氏膜式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和电子阴道镜(EC)检查对宫颈人乳头瘤病毒亚临床感染(SPI)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1125例妇女行TCT筛查,744例TCT检测结果异常或可疑宫颈病变者行EC检查,并对706例异常EC图像者或可疑病变者行镜下多点活检。结果TCT、EC和EC联合TCT检查诊断SPI、CIN和宫颈炎的灵敏度分别为88.74%、88.79%和90.63%;特异度分别为85.44%、80.38%和96.4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4.06%、68.90%和91.1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9%、93.61%和96.21%。两种方法联合应用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较单独采用一种检查明显增高(P<0.05)。结论TCT适合作为筛查宫颈病变的参考指标,联合EC对宫颈病变定位并镜下活检,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提高对宫颈SPI和CIN的早期诊断率,是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亚临床感染 宫颈上皮内瘤变 电子阴道镜 新柏氏细胞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与人乳头瘤病毒L1壳蛋白检测对子宫颈病变诊断及进展风险评估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灵芝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9期872-875,共4页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对诊断子宫颈病变的价值,评价人乳头瘤病毒L1(HPV L1)在子宫颈不同病变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及意义。方法:将河北省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3年8月1400例妇科门诊就诊妇女纳入研究,对所有入组...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对诊断子宫颈病变的价值,评价人乳头瘤病毒L1(HPV L1)在子宫颈不同病变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及意义。方法:将河北省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3年8月1400例妇科门诊就诊妇女纳入研究,对所有入组人员进行液基细胞学(LCT)检查及脱落细胞中HPV L1蛋白的表达检测,同时将宫颈活检病理学结果做为基线进行比较参照。结果:(1)1400例受检妇女中,LCT(+)30例,占2.1%,HPV L1蛋白检测(+)18例,占1.29%;LCT及HPV L1蛋白检测均(+)8例,LCT及HPV L1蛋白检测均(-)1360例。(2)将LCT检测结果呈现(+)的30例妇女进行病理组织活检,结果呈现(+)为23例,将HPV L1蛋白检测结果呈现(+)18例妇女进行病理组织活检,结果呈现(+)为14例,LCT及HPV L1蛋白检测均(-)1360例中有497例妇女自愿接受病理活检,结果显示1例妇女呈现(+),占0.2%。共545例妇女接受病理活检,其中38例呈现(+),比例为6.97%;(3)LCT和HPV L1蛋白两种方法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单一方法的检测(P〈0.05)。结论:液基细胞学联合HPV L1蛋白检测可提高宫颈病变的诊断率,有望作为临床早期筛查宫颈瘤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细胞 HPV L1蛋白 联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地区478例宫颈正常患者HR-HPV感染转归及其与宫颈细胞学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青 王青元 +1 位作者 张婉莹 王文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3-179,共7页
目的探讨合肥地区阴道镜检查宫颈为正常的患者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后转归的影响因素及持续HR-HPV感染与宫颈细胞学关系。方法收集阴道镜检查的患者资料,选择经阴道镜检查为宫颈正常的478例HR-HPV感染的患者,记录其年龄、性... 目的探讨合肥地区阴道镜检查宫颈为正常的患者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后转归的影响因素及持续HR-HPV感染与宫颈细胞学关系。方法收集阴道镜检查的患者资料,选择经阴道镜检查为宫颈正常的478例HR-HPV感染的患者,记录其年龄、性伙伴数目、避孕方式等相关基本信息,随访2年,追踪其阴道使用干扰素、第1年和第2年的HR-HPV感染情况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LCT)结果,根据基本信息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绘制ROC曲线。结果1年的HR-HPV清除率为59.41%,2年的清除率为66.75%,其他(31、33、35、39、45、51、52、56、58、59、66、68)12种型感染较16型、18型多见。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性伙伴数目≥2个、宫颈锥切手术史患者HR-HPV持续感染风险均增加(χ_(年龄)^(2)=21.676,P<0.001;χ_(性伙伴数目)^(2)=8.262,P=0.004;χ_(宫颈锥切手术史)^(2)=11.267,P=0.001),使用避孕套避孕及阴道使用干扰素患者HR-HPV感染风险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_(使用避孕套)^(2)=10.885,P=0.001;χ_(使用干扰素)^(2)=4.099,P=0.043)。利用高危因素构建ROC曲线模型,联合诊断HR-HPV持续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单独诊断的AUC,联合诊断AUC为0.737。HR-HPV持续感染为LCT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模型预测LCT异常的AUC为0.755,HR-HPV持续感染2年未发现癌症患者,LCT异常比例高于HR-HPV转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4,P<0.001)。结论对年龄>50岁、性伙伴多、有宫颈手术史、未用干扰素、未用避孕套构建的联合ROC模型对预测HR-HPV持续感染有一定价值,持续HR-HPV感染对LCT异常起到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HPV 持续感染 阴道镜检查 宫颈细胞 转归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基细胞学、人乳头瘤病毒联合鳞状细胞癌抗原检测在宫颈癌治疗后随访中的价值 被引量:20
19
作者 熊翔鹏 彭冬先 +1 位作者 郭鹏 张赛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86-1288,共3页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人乳头瘤病毒(HPV)以及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三者联合检测在宫颈癌治疗后随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至2013年期间我院诊治并规律随访的205例宫颈癌患者数据,所有患者于治疗前、随访中均行HPV、...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人乳头瘤病毒(HPV)以及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三者联合检测在宫颈癌治疗后随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至2013年期间我院诊治并规律随访的205例宫颈癌患者数据,所有患者于治疗前、随访中均行HPV、TCT、SCC检测,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检测方案在宫颈癌治疗后随访中价值。结果:在随访的205例患者中,复发43例,占21.0%。在宫颈癌治疗后随访中,HPV、TCT、SCC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高于HPV、TCT、SCC、HPV联合TCT,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三者联合检测时特异度较TCT联合HPV检测稍低,但二者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CT、HPV、SCC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宫颈癌治疗后复发监测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在宫颈癌治疗后的随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薄层细胞检测 鳞状细胞癌抗原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泡灌洗液细胞蜡块在诊断肺泡蛋白沉积症中的应用
20
作者 刘甜 何惠华 +2 位作者 阎红琳 成红豆 袁静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7-399,共3页
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液制作细胞蜡块在诊断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5例PAP的临床资料,比较细胞学涂片、液基薄层细胞学、细胞蜡块在诊断PAP中的优劣。结果细胞学涂片难以分辨蛋白沉积物;液... 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液制作细胞蜡块在诊断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5例PAP的临床资料,比较细胞学涂片、液基薄层细胞学、细胞蜡块在诊断PAP中的优劣。结果细胞学涂片难以分辨蛋白沉积物;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虽然保留大量有诊断意义的细胞,但可能会丢掉大量蛋白沉积物质,且不能重复切片,无法进行多次特殊染色;细胞蜡块可最大限度保留细胞量,同时可连续切片结合特殊染色做出明确诊断。结论肺泡灌洗液细胞蜡块法能提高制片中的细胞量、阳性检出率,同时结合特殊染色,对PAP诊断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蜡块 肺泡灌洗 细胞学涂片 薄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