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歌的结构运动与“意”的审美转化——王夫之诗歌结构论平议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节末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28-35,共8页
王夫之诗歌美学体系的理论核心,是“以结构养深情”的命题。这个命题的基本原理是,由诗歌的结构运动导致主体(作者或读者)情感的审美升华。为认清美的“深情”是如何“养”起来的,我们先要研究王夫之的诗歌结构理论。诗歌结构是动态的结... 王夫之诗歌美学体系的理论核心,是“以结构养深情”的命题。这个命题的基本原理是,由诗歌的结构运动导致主体(作者或读者)情感的审美升华。为认清美的“深情”是如何“养”起来的,我们先要研究王夫之的诗歌结构理论。诗歌结构是动态的结构,王夫之称之为“势”(有时也径称为“结构”);与“势”相对应的范畴是“意”。诗歌结构论围绕着“势”与“意”的矛盾而展开。他从“势”的运动性出发,深刻地阐明了“意”怎样由诗歌的内容因素转化为诗歌的结构因素。这个过程就是“意”由功利刺激物转化为审美启示物——“兴起之意”的过程。他称这一矛盾运动为“取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结构 审美转化 审美升华 审美启示 内容因素 基本原理 古诗 明诗 功利 审美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学目标的审美转化
2
作者 胡蓉 王楚薇 李龙静 《教学与管理》 2023年第21期1-5,共5页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具有美的特质。教学目标的审美转化是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审美对象,与其他教学因素合力达成教学活动的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教学目标审美转化可以通过提取、整合和表述三步实现。教学目标的系...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具有美的特质。教学目标的审美转化是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审美对象,与其他教学因素合力达成教学活动的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教学目标审美转化可以通过提取、整合和表述三步实现。教学目标的系统化提取,是遵循内在和外在逻辑提取,展现教学目标的逻辑美,秉持细致精确和深入简出提取,体现教学目标的凝练美;教学目标的结构化整合体现为建立连续的时序美,沟通联系的层次美和实现优化的适配美;教学目标的实效化表述体现为人本化和价值化两个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目标 审美转化 系统化提取 结构化整合 实效化表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审美化教学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
3
作者 于冬梅 黄友初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1,共7页
数学教学应以育人为本,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也注重数学品格和数学审美的发展,彰显数学课程的“真善美”三重教育价值.数学审美化教学指教师将学生生成数学美感作为数学教学目标之一,注重教学的外在表现美与内在逻辑美和谐统一... 数学教学应以育人为本,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也注重数学品格和数学审美的发展,彰显数学课程的“真善美”三重教育价值.数学审美化教学指教师将学生生成数学美感作为数学教学目标之一,注重教学的外在表现美与内在逻辑美和谐统一,实现数学教学的审美转化,能在持续的情感支持中促使学生感悟数学之美,体会数学之魅,并具有美观性、和谐性与自由愉悦性等特征.数学审美化教学的实施应以教师树立教师的审美教学意识为前提,然后以蕴含数学美的知识为审美视点,设计以美启真、以真塑美的教学目标;以数学美感为核心评价维度,设计表现性任务与评价量规促成伴随式评价;以数学美感的生成过程为依据,创设“感受—体验—欣赏—创造”的教学4阶段.更好地发挥数学的美育价值,实现以智育美、以美促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审美化教学 数学美 数学美感 审美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化教学论 被引量:59
4
作者 赵伶俐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5期108-114,共7页
“审美化教育”和“审美化教学”是我们历经七五、八五、九五规划三个五年计划十数年实验和实践研究而提炼出的一种崭新教育教学理念及其构成系统。其最根本的特点是追求教育教学内在逻辑美和外在形式美的高度和谐统一 ,实现教育教学全... “审美化教育”和“审美化教学”是我们历经七五、八五、九五规划三个五年计划十数年实验和实践研究而提炼出的一种崭新教育教学理念及其构成系统。其最根本的特点是追求教育教学内在逻辑美和外在形式美的高度和谐统一 ,实现教育教学全面的、科学的审美转化 ,从而达到有效、轻松、愉悦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之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化教学 审美转化 定义 形式 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视域的现代转型——从现代派艺术说开去 被引量:2
5
作者 祁嘉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8-101,共4页
丑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丑相依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有着独到生活感受的现代派作家,将丑引进艺术并进行大胆地表现,创造出了一系列以丑著称的艺术形象,在艺术世界里掀起了一场美与丑的变奏,也在人类文明史上开创出了一片奇异... 丑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丑相依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有着独到生活感受的现代派作家,将丑引进艺术并进行大胆地表现,创造出了一系列以丑著称的艺术形象,在艺术世界里掀起了一场美与丑的变奏,也在人类文明史上开创出了一片奇异的视野。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丑,了解产生丑的历史必然性,有助于人们在面对现代派艺术时,能够理智地面对丑,从中提取出能够营养人生的东西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转化 现代派艺术 意义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苏轼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向峰 《文艺理论研究》 1985年第4期81-88,共8页
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很少有人象苏轼那样精通多种艺术门类,富于实践创造并又表述了全面深刻的美学见解。充分的事实证明,苏轼是一位全能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艺术高手,了解他的美学思想,对于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美学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很少有人象苏轼那样精通多种艺术门类,富于实践创造并又表述了全面深刻的美学见解。充分的事实证明,苏轼是一位全能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艺术高手,了解他的美学思想,对于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美学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物与意——从生活对象到艺术形象的审美转化在苏轼的全部艺术实践中。可以看出他是特别重视对于所要再现的物质对象的摄取和把握的,从不凭空创造,显示了现实主义的严谨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思想 中国古代艺术 现实主义 审美转化 艺术实践 艺术家 艺术表现 审美表现 艺术再现 苏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