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培养的理性思考
1
作者 方峥 朱沛雨 赵志毅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4-139,共6页
当今学校美术教学重“技术应用”轻“审美体悟”,过度强调“技艺手段”的训练,忽视“审美感知”能力提升的现象比较普遍,影响了美术课程目标的达成,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警惕和反思。审美感知是人对美的特征及其意义的发现、感受、认识... 当今学校美术教学重“技术应用”轻“审美体悟”,过度强调“技艺手段”的训练,忽视“审美感知”能力提升的现象比较普遍,影响了美术课程目标的达成,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警惕和反思。审美感知是人对美的特征及其意义的发现、感受、认识和反应能力,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具有关键作用,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和主要目标。基于审美感知具有整体性、通感性、思维性、情感性和文化性特征,美术教学需要从“整体观”的建立、“通感”能力的培养、“第一印象”的捕捉、“情感素养”的陶冶、文化素养的提升等方面着手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审美感知 艺术教育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本挖掘的华侨园林景观意象传达及审美感知研究——以厦门菽庄花园为例
2
作者 肖安鹏 胡赛强 +1 位作者 刘淑虎 高原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7-124,共8页
以挖掘和弘扬近代华侨园林景观意象为主旨,借助文本挖掘技术,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菽庄花园为例,构建审美感知现状评价模型,解析园主层面的审美传达与鉴赏层面的审美感知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菽庄花园的景观意象主要集中在故... 以挖掘和弘扬近代华侨园林景观意象为主旨,借助文本挖掘技术,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菽庄花园为例,构建审美感知现状评价模型,解析园主层面的审美传达与鉴赏层面的审美感知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菽庄花园的景观意象主要集中在故园雅集、菊生园隐、桥亭野望、枕山襟海、水霁渔家、滨海洞天6个方面,思家爱国是其审美传达的情感基调和前提。人文因素是影响其审美感知的最大因子,但在具体传达过程中人文景观意象感知却较为模糊,为此从情感主旨再挖掘和遗产展示再利用等方面提出2点建议,具体提出诗词意象与园林要素相结合、意象符号与典型空间相塑造2点应用方法,旨在促进华侨园林景观意象的传承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文本挖掘 华侨园林 景观意象 审美传达 审美感知 菽庄花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艺术核心素养“审美感知”的生成机制——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徐新丽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81,共5页
“审美感知”在2022版艺术新课标所聚焦的四大艺术核心素养中列作首位,其生成机制可以概括为:审美主体以“审美发现”为感知的逻辑起点,在“审美感受”中借助多种心理形式的交互作用而达成对感知对象的“审美认识”,并在心理与行为层面... “审美感知”在2022版艺术新课标所聚焦的四大艺术核心素养中列作首位,其生成机制可以概括为:审美主体以“审美发现”为感知的逻辑起点,在“审美感受”中借助多种心理形式的交互作用而达成对感知对象的“审美认识”,并在心理与行为层面产生相应的“审美反应”。在审美感知中,审美发现、审美感受、审美认识和审美反应交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建构审美主体的美感经验。对“审美感知”生成机制的学理探讨有助于我们理解其深层意涵,从而为学校美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新课标 核心素养 审美感知 生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虎山丹霞地貌“旅游景观价值—游客审美感知”探讨 被引量:13
4
作者 冯淑华 沙润 +1 位作者 康勇卫 林妙花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4-107,112,共5页
通过对龙虎山丹霞地貌类型及其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的分析,按景区空间组合及代表性景观构建了旅游景观谱系。对这些景观进行评价和游客感知度调查,形成游客感知率与景观评价值矩阵,并用坐标法将矩阵划分为4个象限,分析其间的耦合性、差... 通过对龙虎山丹霞地貌类型及其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的分析,按景区空间组合及代表性景观构建了旅游景观谱系。对这些景观进行评价和游客感知度调查,形成游客感知率与景观评价值矩阵,并用坐标法将矩阵划分为4个象限,分析其间的耦合性、差异性和产生机理。结果显示,总体上符合景观赋分值高、游客感知度高,景观赋分值低、游客感知度低的规律,但对一些典型地质遗迹,专家的评价与游客的感知度相差较大。游客仍以直观的山水审美为主,对其蕴含的科学性认知不够。地质遗迹科考产品和科普产品开发不足,尚未形成大众产品。比较不同游客群体的审美感知差异,为旅游产品的市场细分提供依据,并提出丹霞地貌景区建设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地貌 旅游景观价值 游客审美感知 龙虎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教学中审美感知的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袁晓燕 蔡炳新 李文生 《大学教育科学》 2004年第2期53-54,62,共3页
人的审美感知是与复杂观念联系在一起的,带有普遍性、社会性品格的心理感受。由于每个人的生活地位、生活环境、命运和遭遇,以及文化教养与心境等各不相同,而决定其特殊性格、需要、爱好和情感体验,因此形成千差万别的审美趣味、审美情... 人的审美感知是与复杂观念联系在一起的,带有普遍性、社会性品格的心理感受。由于每个人的生活地位、生活环境、命运和遭遇,以及文化教养与心境等各不相同,而决定其特殊性格、需要、爱好和情感体验,因此形成千差万别的审美趣味、审美情感。化学学科中有许多审美要素,教师可以通过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审美思维训练,将美的哲学贯穿于整个化学教学中,铸就学生创造美的人生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化学教学 审美感知 审美趣味 化学理论 物质结构 化学实验 化学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幼儿审美感知、情感和表现能力 被引量:7
6
作者 屠美如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7-49,共3页
培养幼儿审美感知、情感和表现能力屠美如编者按:为配合各幼儿园学习、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本刊在本期经验交流栏目刊发五篇专门谈如何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的一组文章,但愿能给幼教实践工作者一些启迪。国家教委于1996年... 培养幼儿审美感知、情感和表现能力屠美如编者按:为配合各幼儿园学习、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本刊在本期经验交流栏目刊发五篇专门谈如何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的一组文章,但愿能给幼教实践工作者一些启迪。国家教委于1996年正式发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感知能力 幼儿教师 儿童 幼儿美术教育 《幼儿园工作规程》 艺术表现 教育改革 审美感受 孩子们 线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城景观审美感知体系建立方法
7
作者 邢倩 李伟妙 《现代园艺》 2023年第4期147-148,151,共3页
长城景观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而不同区位的长城景观组合会给游览者带来不同的审美体验。尝试提炼长城景观系统景观要素,并给出长城游览中不同的审美体验分类标准,能更好地判断长城景观的感知特征,让游览者以合适的视角得到更... 长城景观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而不同区位的长城景观组合会给游览者带来不同的审美体验。尝试提炼长城景观系统景观要素,并给出长城游览中不同的审美体验分类标准,能更好地判断长城景观的感知特征,让游览者以合适的视角得到更好的审美体验,既能为旅游地提供更好的景观观赏区域划分方法,又能为建设长城文化公园提供新的感知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景观 审美感知体系 建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高窟唐代壁画服饰色彩的演变特征与审美感知 被引量:8
8
作者 尉艺 陈美桦 孟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7-144,共8页
色彩与时间相互联系,色彩在时间中产生变化,时间又在色彩中得到显现。莫高窟唐代壁画服饰色彩与时间的关系同样也是动态的,在莫高窟唐代壁画还原性色彩与现状色彩的对比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为了研究莫高窟唐代壁画服饰色彩在时间中的演... 色彩与时间相互联系,色彩在时间中产生变化,时间又在色彩中得到显现。莫高窟唐代壁画服饰色彩与时间的关系同样也是动态的,在莫高窟唐代壁画还原性色彩与现状色彩的对比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为了研究莫高窟唐代壁画服饰色彩在时间中的演变特征与审美感知,本文将莫高窟唐代壁画还原性临摹的服饰色彩与其现状进行对比,进而分析色彩在线性时间中的演变特征、社会内涵与审美感知。研究发现:莫高窟唐代壁画的服饰色彩在时间中不仅产生了斑驳褪色的视觉效果,而且这一视觉效果还引发了审美感知的变化。唐代画工在绘制色彩时依照的是皇权审美与社会经济特征,而当下观者能从色彩现状斑驳褪色的痕迹中感受到时间沧桑与自然造化之美,进而促使了道法自然与天人合一审美感知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壁画 服饰色彩 色彩演变 审美感知 唐代服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伦理张力与审美感知及评价问题——作为方法的张爱玲
9
作者 李元乔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5年第1期13-20,共8页
叙事伦理是由人类叙事本能产生的复杂而又无处不在的问题。叙事伦理既涉及到审美感受,又涉及到审美评价。由于其复杂且不纯粹的文本现象,以叙事伦理张力来比喻便于使审美感受具象化,同时为审美评价提供一个标准。张爱玲的小说复杂而又特... 叙事伦理是由人类叙事本能产生的复杂而又无处不在的问题。叙事伦理既涉及到审美感受,又涉及到审美评价。由于其复杂且不纯粹的文本现象,以叙事伦理张力来比喻便于使审美感受具象化,同时为审美评价提供一个标准。张爱玲的小说复杂而又特殊,可以将其作为方法,根据叙事性作品的伦理交流结构理论,分析和解读张爱玲的小说,从而探究叙事伦理与审美感知及评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伦理 张爱玲 张力 审美感知 审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时空建构的审美感知——从中国传统绘画的时空意识谈起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00-103,共4页
一、中国山水画空间建构的典型方式魏晋宗炳的《画山水序》可谓是中国山水画空间建构理论上的奠基之作。他提出的远映法理论构建了中国山水画空间的独特内在蕴涵,观者游畅于画间全身心的空间感知和体悟,是中国特有的"目应""心会""... 一、中国山水画空间建构的典型方式魏晋宗炳的《画山水序》可谓是中国山水画空间建构理论上的奠基之作。他提出的远映法理论构建了中国山水画空间的独特内在蕴涵,观者游畅于画间全身心的空间感知和体悟,是中国特有的"目应""心会""理得""神思"的集时间性、空间性交融的经验过程。由宗炳的"远映法"始,至郭熙《林泉高致》中提出的"三远法",再到沈括《梦溪笔谈》中的"以大观小"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绘画 审美感知 时空意识 时空建构 中国山水画 空间建构 影像 《画山水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感知与《秋思》解读
11
作者 南山 《现代中文学刊》 1996年第3期13-18,共6页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词鉴赏主要是一种情感体验活动,而能否进入这种情感体验,关键在于是否能够真正打开审美感知的阀门。当人们在诗词中读到"梅"或"梅花"...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词鉴赏主要是一种情感体验活动,而能否进入这种情感体验,关键在于是否能够真正打开审美感知的阀门。当人们在诗词中读到"梅"或"梅花"这一意象时,有的人可能由于习以为常,根本什么也没有去想:有的人可能由于生物学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感知 并置意象 秋思 情感体验 意象群 古道 关系意义 诗词鉴赏 情感表现 情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生成式纹样的审美评价研究
12
作者 孙家豪 程子悦 +1 位作者 胡锦霞 朱诗源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共12页
人工智能生成技术为传统纹样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路径,本文立足于土家族西兰卡普纹样,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AI(人工智能)自主生成、人机协作与民族传统纹样在审美感知和认知判别方面的差异,探究生成式纹样的美学评价。研究得出:在审美感知方... 人工智能生成技术为传统纹样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路径,本文立足于土家族西兰卡普纹样,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AI(人工智能)自主生成、人机协作与民族传统纹样在审美感知和认知判别方面的差异,探究生成式纹样的美学评价。研究得出:在审美感知方面,民族传统纹样和HITL(AI与人类共同设计)纹样作品评分相当且均高于HOTL(AI生成)纹样作品,通过SHAP分析量化了11个显著影响西兰卡普生成式纹样之“美”的评价要素;在认知判别方面,参与者对传统纹样的判别侧重于内涵维度,生成纹样则关注规律性特征。此外,归因准确率表明参与者虽无法准确归因纹样作品的创作者,但其仍会将评价较高的纹样判定为人类创作的纹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生成 西兰卡普纹样 审美评价模型 认知判别 审美感知 神经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审美语料库建设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佳 尤西林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0,共6页
当代中国美学需要克服理论内卷化亦即封闭的体系概念自我循环倾向,这就要求从美学研究美学改变为美学研究审美。一个基础性工作是当代中国审美感知语料库建设。审美语料库借鉴语言学的语料库,借助电子化技术采集、存储、加工和统计分析... 当代中国美学需要克服理论内卷化亦即封闭的体系概念自我循环倾向,这就要求从美学研究美学改变为美学研究审美。一个基础性工作是当代中国审美感知语料库建设。审美语料库借鉴语言学的语料库,借助电子化技术采集、存储、加工和统计分析当代中国人审美感知方式,为进一步的美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语料库的当代审美经验构成古今中外美学理论研究的阐释学视野与问题背景,对原初的一阶审美经验的梳理,不仅是艺术社会学与审美心理学的爬梳,而且刺激审美形态与范畴理论的生长与发展。这是一项关乎美学全局的全新工程,它召唤美学界同仁的关注与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语料库 当代中国审美感知 人工智能 审美心理学 艺术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审美教育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鸿声 王晓云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8-81,134,共5页
审美教育是我们当下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特别是在大众文化背景下,审美教育特别是艺术审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大众文化成为主流文化的今天,培养和提高审美主体的审美感知力,对大众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艺术进行净化与优化,是审美教育当... 审美教育是我们当下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特别是在大众文化背景下,审美教育特别是艺术审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大众文化成为主流文化的今天,培养和提高审美主体的审美感知力,对大众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艺术进行净化与优化,是审美教育当下面临的主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大众文化 艺术教育 审美教育 审美感知 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兴诗歌的创作模式和审美理想 被引量:1
15
作者 白振奎 石晓宁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16-120,共5页
感兴是中国古典美学、诗学的重要范畴,它是中国古典诗歌发生模式的一种,以审美主客体相触瞬间达到和谐交融、物我同一,进而产生创作灵感,形成以文学意象为特征而区别于哲理诗、叙事诗的抒情模式,它的创作分审美感知及审美兴发两个... 感兴是中国古典美学、诗学的重要范畴,它是中国古典诗歌发生模式的一种,以审美主客体相触瞬间达到和谐交融、物我同一,进而产生创作灵感,形成以文学意象为特征而区别于哲理诗、叙事诗的抒情模式,它的创作分审美感知及审美兴发两个阶段,感兴诗歌以追求形神兼备、含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象 创作模式 审美想象 中国诗歌 审美感知 审美兴发 审美主体 审美感兴 审美理想 意境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中世纪美学的审美经验思想评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玉霞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116-118,共3页
文章从中世纪美学的研究现状、审美观照和审美感知等几个方面,考察中世纪美学理论中对近现代美学产生重要影响的审美经验思想。
关键词 中世纪 美学 审美经验 审美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运动审美能力对大众生活质量的心理效应分析
17
作者 焦宇锋 徐东雯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78-81,共4页
根据社会发展进程与生活方式的转变,本文根据我国"中和"养身观,结合以往相关研究和经验总结,分别提出了运动审美能力对大众生活质量影响的可能性与现实性。认为通过审美意识、审美感知、审美情趣、审美人格等能力的提高和培养... 根据社会发展进程与生活方式的转变,本文根据我国"中和"养身观,结合以往相关研究和经验总结,分别提出了运动审美能力对大众生活质量影响的可能性与现实性。认为通过审美意识、审美感知、审美情趣、审美人格等能力的提高和培养,可以提高大众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质量 审美意识 审美感知 审美情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艺术的审美心理阐释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龙生 《理论月刊》 2006年第3期128-130,共3页
设计艺术的审美体验有别于纯粹艺术,设计艺术的审美体验更丰富、更复杂。纯艺术的感知往往以视觉或听觉为主,而设计艺术中的审美感知是视、听、触、味、嗅等感觉器官的综合体验;设计艺术的审美想象是创造性与适应性的统一;设计艺术的审... 设计艺术的审美体验有别于纯粹艺术,设计艺术的审美体验更丰富、更复杂。纯艺术的感知往往以视觉或听觉为主,而设计艺术中的审美感知是视、听、触、味、嗅等感觉器官的综合体验;设计艺术的审美想象是创造性与适应性的统一;设计艺术的审美情感不囿于“小我”的满足,而是直接指向“大我”与社会;设计艺术的审美理解不是“距离”的设定,而是审美信息的有效传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艺术 审美感知 审美想象 审美情感 审美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英语文学阅读课中的审美教学视角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利琴 常万里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40,共4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指出,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创造表现的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则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指出,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创造表现的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则提出,通过学习语篇所承载的文化和价值观等具有深刻内涵的内容,使学生学会欣赏语言和多模态语篇的意义和美感;通过阅读发展阅读能力,提高审美、鉴赏和评价的能力。由此可见,对于语言学科教学而言,基于教材语篇的审美鉴赏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鉴赏 中学英语 语言文字运用 审美感知 学生核心素养 教学视角 多模态语篇 教材语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美感的审美心理过程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森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74-78,共5页
本文从审美主体的审美心理模式和美感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审美经验型、审美观念型和审美理想型不同层次审美心理模式及其审美欣赏型、审美分析型和审美评判型不同层次美感的基本特征,进而考察了具有不同审美心理模式的审美主体面对不同的... 本文从审美主体的审美心理模式和美感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审美经验型、审美观念型和审美理想型不同层次审美心理模式及其审美欣赏型、审美分析型和审美评判型不同层次美感的基本特征,进而考察了具有不同审美心理模式的审美主体面对不同的审美对象,形成不同的审美过程,产生不同的美感的审美心理过程,以及美感与审美心理模式、审美对象、审美过程的相互对应关系,描述了审美主体在审美心理功能作用下美感的产生、持续和强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模式 审美主体 审美过程 审美感知 审美欣赏 审美对象 审美心理层次 审美评判 审美经验 审美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