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书院园林的审美意境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饶娜 古新仁 《现代园艺》 2024年第3期174-176,共3页
江西书院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造园风格不仅秉承了中国园林巧妙师法自然的一面,还承袭了文人雅士借具体有形的物象载体来寄寓自身隐意之志,其园林构思具有崇尚自然的“和谐之美”、寻求静谧的“灵动之美”、勾勒构想... 江西书院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造园风格不仅秉承了中国园林巧妙师法自然的一面,还承袭了文人雅士借具体有形的物象载体来寄寓自身隐意之志,其园林构思具有崇尚自然的“和谐之美”、寻求静谧的“灵动之美”、勾勒构想的“意境之美”。时至今日,江西书院园林的设计理念对现代校园的建设规划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书院 书院园林 审美意境 现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审美意境 被引量:9
2
作者 徐世玉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77-78,83,共3页
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将传统文化元素的文字、图形、色彩、材料重新整合和利用,是对传统文化真正意义上的传承和发展,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文字、图形、色彩、材料的剖析研究,得出各种传统文化元素对现代包装... 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将传统文化元素的文字、图形、色彩、材料重新整合和利用,是对传统文化真正意义上的传承和发展,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文字、图形、色彩、材料的剖析研究,得出各种传统文化元素对现代包装设计审美意境的影响方式,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入地分析了书法、印章、中国绘画、年画,借鉴和弘杨了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现代感,达到文化与现代包装设计理念的真正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包装设计 审美意境 形式感 民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扎染的审美意境与设计语言 被引量:13
3
作者 吕述娟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5-38,共4页
扎染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园中的一枝艳丽奇葩,它起源于秦汉,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这种工艺发展到近、现代,产生了许多新的创意和独特的艺术语言,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与关注。基于此,从扎染的审美意境与设计语言... 扎染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园中的一枝艳丽奇葩,它起源于秦汉,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这种工艺发展到近、现代,产生了许多新的创意和独特的艺术语言,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与关注。基于此,从扎染的审美意境与设计语言等角度,来分析、展示扎染独特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染 审美意境 设计语言 CONCEPTION Language 传统手工艺 艺术语言 艺术魅力 民间艺术 工艺发展 中国 秦汉 历史 角度 分析 创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论自然气象兴感与诗歌审美意境营造 被引量:6
4
作者 赵超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3-148,共6页
包括风、雨、霜、雪等在内的自然气象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常见题材,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自然气象与诗人之间建立起了一种较稳固的互动关系。一方面自然气象在审美愉悦、社会心理等方面对诗人的创作动机产生着直接的激励作用,这种作用是... 包括风、雨、霜、雪等在内的自然气象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常见题材,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自然气象与诗人之间建立起了一种较稳固的互动关系。一方面自然气象在审美愉悦、社会心理等方面对诗人的创作动机产生着直接的激励作用,这种作用是随着人们对自然气象审美功能的认识和诗歌创作的不断发展而显现的,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物感说"中的混沌一体,到唐宋时期"兴感说"中的条分缕析,可洞悉这种作用的历史发展轨迹;另一方面,诗人在诗歌创作中,主动运用自然气象的意境营造功能,形成了不少凝结历史传统和民族心理的审美意境,如"对床夜雨"、"寒夜听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气象 物感说 审美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禅宗美学的审美意境与生态精神 被引量:4
5
作者 彭修银 姚羿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24,39,共9页
中国禅宗美学以东方的智慧,借艺术之力,对人与自然间关系的断裂予以间性弥合。这样的艺术智慧以审美意境的形式呈现在诗歌中予以艺术的表达,就是“性空”与“意生言外”;体现在绘画中并予以艺术的表达,就是“色空”与“止观”;聚合在音... 中国禅宗美学以东方的智慧,借艺术之力,对人与自然间关系的断裂予以间性弥合。这样的艺术智慧以审美意境的形式呈现在诗歌中予以艺术的表达,就是“性空”与“意生言外”;体现在绘画中并予以艺术的表达,就是“色空”与“止观”;聚合在音乐中,表现出的则是“离色离相”与“寂灭无我”。与审美意境相伴而生的,是以整体观“圆照”为特征的禅宗美学之生态精神,而作为生命之母的大自然既是禅宗美学审美意境传达的特殊媒介,更是其生态精神得以表现的重要载体。中国禅宗美学对待自然所秉持的“道在当下”之生态精神,使其在哲学观上十分重视个体对客观事物的唯心体悟。中国禅宗在某种意义上承继了老庄精神,强调了“色”与“空”二者间的辩证关系,追求还原众生之本来面目的“心道”。由玄到禅的中国禅宗美学,其强调的“心本体”蕴含着对于个体生命与感性的尊重、探索以及个人认识、理解、开悟的途径等。禅宗世界中的自然心相化使得其对真如法身之追求的兴趣,远远高过对自然客观事物本身规律性的探讨,这种只关注个体直观世界对自然“顿如显现”进行观照的行为,既直接影响到了中国古代艺术创作的诸多领域,也在历史积淀中形成了其独有的审美意境与生态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美学 审美意境 生态精神 色空 性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承与嬗变——《荷塘月色》审美意境探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冯雁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Z期42-44,共3页
中国传统美学最讲究“意境”二字,无论是诗词、音乐、绘画还是建筑,都以创设意境为灵魂。而艺术的发展是没有尽头的,中国现当代艺术家们对艺术的追求也是在传承与超越的过程中不断实现的,本文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例,探析作者在创... 中国传统美学最讲究“意境”二字,无论是诗词、音乐、绘画还是建筑,都以创设意境为灵魂。而艺术的发展是没有尽头的,中国现当代艺术家们对艺术的追求也是在传承与超越的过程中不断实现的,本文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例,探析作者在创设审美意境的过程中所作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塘月色》 审美意境 传承 中国传统美学 嬗变 艺术家 创设意境 现当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禅一味”室内设计审美意境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殷大雷 《福建茶叶》 2018年第2期87-88,共2页
禅作为禅宗独有思维模式。禅茶,是指以茶参禅达到的一种人文境界,同时是精神方面茶与禅的完美契合。随着茶禅之道的发展,茶、禅的相互交融以及契合,慢慢形成"茶禅一味"的高深境界。文章通过对"茶禅一味"的深读,分... 禅作为禅宗独有思维模式。禅茶,是指以茶参禅达到的一种人文境界,同时是精神方面茶与禅的完美契合。随着茶禅之道的发展,茶、禅的相互交融以及契合,慢慢形成"茶禅一味"的高深境界。文章通过对"茶禅一味"的深读,分析禅意下室内设计特点,并对室内设计中"茶禅一味"的审美意境构设方法展开深入研究。如今,居民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构设"茶禅一味"的室内空间,能帮助居民缓解压力,为其打造心灵休憩港湾。因此,研究"茶禅一味"室内设计审美意境的创造手法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禅一味 室内设计 审美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审美意境 被引量:2
8
作者 邓丽娟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35-136,共2页
王维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他以清新淡远、空灵流动的诗风在诗坛上独树一帜,其诗通过空美幽寂的禅意营造了物我相融的意境和相融相谐的禅趣。王维山水田园诗有着诗中有画、幽寂静谧、禅意盎然、朴素清丽的艺术特征,对后世... 王维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他以清新淡远、空灵流动的诗风在诗坛上独树一帜,其诗通过空美幽寂的禅意营造了物我相融的意境和相融相谐的禅趣。王维山水田园诗有着诗中有画、幽寂静谧、禅意盎然、朴素清丽的艺术特征,对后世山水田园诗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和诗歌所反映的客观物象的完美统一,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从审美意境出发探究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点,以求对王维山水田园诗有更深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山水田园诗 审美意境 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画艺术创作中禅茶文化的融入与审美意境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林奎 晁希来 《福建茶叶》 2018年第10期366-366,367,共2页
在有唐一代,我国茶文化开始与佛教思想融合,出现了以茶禅一味为代表的禅茶文化。禅茶文化不是只能凭空感受的文化内涵,其有着丰富的呈现形式,其中最为典型的呈现载体便是我国的书画艺术。从我国一些经典的书画艺术作品中看,茶禅文化的... 在有唐一代,我国茶文化开始与佛教思想融合,出现了以茶禅一味为代表的禅茶文化。禅茶文化不是只能凭空感受的文化内涵,其有着丰富的呈现形式,其中最为典型的呈现载体便是我国的书画艺术。从我国一些经典的书画艺术作品中看,茶禅文化的融入十分普遍,其一方面升华了我国书画艺术的意境,使其拥有更好的审美价值,另一方面也让我国茶文化和禅文化得到了更好的呈现,能够让人从直观上对茶禅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近年来,随着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融合,我国书画艺术有了新的发展,也呈现出很多新的特色和创作风格,其中不乏一些积极的变化。但是也要看到,有一些书画作者在创作中,言必称西方书画艺术,忽视了我国传统文化的融入。因此,将禅茶文化融入到我国书画作品创作中,就显得尤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作品 禅茶文化 审美意境 融入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李安电影的音乐审美意境
10
作者 董攀攀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106-108,共3页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这一文明的长河中孕育了道、儒、墨、兵、佛家等内涵丰富的个性和特质的文化,是勤劳的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淀形成的经验财富,是集中国历史上众多思想家、教育家等的智慧精华,构筑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宝...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这一文明的长河中孕育了道、儒、墨、兵、佛家等内涵丰富的个性和特质的文化,是勤劳的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淀形成的经验财富,是集中国历史上众多思想家、教育家等的智慧精华,构筑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在墨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著名的电影导演李安,用电影及配乐语言来书写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将电影人物形象的博大胸怀、正义凛然、爱国胸襟等具有典型的中华民族文化血脉表现得淋漓尽致。李安电影已经超越了艺术和文化范畴,更是历史与文化的映射,广受世界人民欣赏和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导演 审美意境 李安 中华民族文化 中国人民 文化精华 音乐 中国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见下雨的声音》的审美意境解读
11
作者 段茹 那晓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111-113,共3页
《听见下雨的声音》是著名词人方文山的导演处女作,影片中渗透着意境美学,体现着方文山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努力。电影的审美意境体现着导演对人、事、感情等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反映了人对人生的诗性把握和超然高妙的态度。而从... 《听见下雨的声音》是著名词人方文山的导演处女作,影片中渗透着意境美学,体现着方文山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努力。电影的审美意境体现着导演对人、事、感情等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反映了人对人生的诗性把握和超然高妙的态度。而从观众的角度来说,从电影中得到的并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还有微妙的美感甚至是一种主体宇宙体验。文章从虚与实的分寸、情与景的和谐、互文式书写三方面,解读《听见下雨的声音》的审美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见下雨的声音》 音乐电影 审美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咏茶诗词艺术风格与审美意境浅谈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丽丽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74-275,共2页
茶是我国的国饮,它在我国不仅是日常人们主要的物质消费内容,而且还渗透到文化领域,形成了人们喜爱的咏茶诗词作品。咏茶诗词在我国的发展当属唐宋年间最为迅速,且唐宋咏茶诗词具有极其丰富的茶文化意象和审美意境,在诗人构造的茶诗意... 茶是我国的国饮,它在我国不仅是日常人们主要的物质消费内容,而且还渗透到文化领域,形成了人们喜爱的咏茶诗词作品。咏茶诗词在我国的发展当属唐宋年间最为迅速,且唐宋咏茶诗词具有极其丰富的茶文化意象和审美意境,在诗人构造的茶诗意境之中,还传递出我国茶文化的悠久文化历史,对于我国的诗词创作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推动意义和价值。本文即对唐宋咏茶诗词的缘起和发展进行探索,进而更深入的了解唐宋咏茶诗词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咏茶诗词 艺术风格 审美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电视舞台美术的审美意境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平 《理论月刊》 2001年第11期62-62,共1页
传统戏曲舞台美术把重点放在了服饰、化妆、以及演出场所的装饰方面。它所创造的程式化、夸张化、写意化、虚拟化,所演变的升华、净化、超脱的意境之美直接影响到当今电视舞台美术的审美追求。
关键词 电视 舞台美术 审美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孟郊诗歌审美意境的内核结构 被引量:1
14
作者 舒红霞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76-82,共7页
孟郊诗歌独特的审美意境和艺术风格,是他的个性精神与社会现实、内在世界与外在表象相互冲突、融合的结晶。面对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堕落,孟郊在诗歌创作中,突破了从孔子以来儒家“温柔敦厚”的审美尺度,以“寒瘦”为美,发扬并拓宽... 孟郊诗歌独特的审美意境和艺术风格,是他的个性精神与社会现实、内在世界与外在表象相互冲突、融合的结晶。面对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堕落,孟郊在诗歌创作中,突破了从孔子以来儒家“温柔敦厚”的审美尺度,以“寒瘦”为美,发扬并拓宽了我国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领域,在古典诗歌的天地里开拓出了一个属于他的时代、他的个性精神的艺术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郊 精神个性 审美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鸟朝凤》的审美意境谈 被引量:1
15
作者 明媚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2-154,共3页
《百鸟朝凤》是导演吴天明的遗作,在电影的整体风格上,抑或是在其中具体细节的表达上,吴天明都制造了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也正是这样的审美意境,配合唢呐传承这一主题,支撑起了电影想打造的本土特色以及电影在文化和美学上的意义。在... 《百鸟朝凤》是导演吴天明的遗作,在电影的整体风格上,抑或是在其中具体细节的表达上,吴天明都制造了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也正是这样的审美意境,配合唢呐传承这一主题,支撑起了电影想打造的本土特色以及电影在文化和美学上的意义。在当下的国产影片已经出现"非审美化"倾向之时,讨论《百鸟朝凤》中的审美意境无疑是极有必要的。文章从空间中的审美表意、意境与生命之思、意境与情感张力三方面,探析《百鸟朝凤》的审美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鸟朝凤》 吴天明 审美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唐人诗意两首》探究钢琴演奏的中国诗乐审美意境构造 被引量:4
16
作者 何怡文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4-90,共7页
关于文学和音乐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非常丰富的成果,其中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古诗词,更是与乐应和、因乐升华的典范。关于诗乐本为一体的本质,在认知、欣赏和传播上,是古今一样的。笔者选取徐振民先生创作的《唐人诗意两首》,... 关于文学和音乐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非常丰富的成果,其中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古诗词,更是与乐应和、因乐升华的典范。关于诗乐本为一体的本质,在认知、欣赏和传播上,是古今一样的。笔者选取徐振民先生创作的《唐人诗意两首》,阐述诗乐相和是如何体现在创作和演绎之中,借此希望在中国传统的诗乐形式与钢琴演奏之间找到一个新的交叉点,在文化层面注入创演的新鲜血液,提升国人的审美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乐相和 唐人诗意两首 钢琴演奏 审美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雅·脱俗·决绝·凄楚——《湖心亭看雪》的审美意境 被引量:8
17
作者 房福建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54,共3页
谈起明代散文大家张岱,众人必说尽他一生的浮华与苍凉,透过笔墨去品味其间的亡国之痛;谈起张岱笔下的《湖心亭看雪》,津津乐道的是淡雅悠远的雪景,以及文字间流淌的寂寞的心境与淡淡的哀愁。殊不知张岱精心描摹的水墨山水之中隐藏... 谈起明代散文大家张岱,众人必说尽他一生的浮华与苍凉,透过笔墨去品味其间的亡国之痛;谈起张岱笔下的《湖心亭看雪》,津津乐道的是淡雅悠远的雪景,以及文字间流淌的寂寞的心境与淡淡的哀愁。殊不知张岱精心描摹的水墨山水之中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前朝旧事,在梦与忆的交错摇摆之间隐隐浮现着一份难以割舍的家国情怀,连环而成自然山水、胸中笔墨、人生感慨和家国哀思等多重审美意境,并且通过它们向外辐射着一个时代的面影,向内则窥见了一个文人的内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心亭看雪》 审美意境 淡雅 脱俗 明代散文 亡国之痛 水墨山水 家国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蛇:缘起》的审美意境与文化蕴涵 被引量:4
18
作者 曹冬栋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7-120,共4页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理论范畴,这一概念最早存在于诗歌之中,后逐步运用于其他领域。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通过画面、音乐、剪辑等营造意境。电影《白蛇:缘起》是画境、禅境与诗境的结合,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和审美愉悦。...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理论范畴,这一概念最早存在于诗歌之中,后逐步运用于其他领域。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通过画面、音乐、剪辑等营造意境。电影《白蛇:缘起》是画境、禅境与诗境的结合,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和审美愉悦。本文从水墨渲染、散点透视、留白之美、从意象到意境四个方面分析其画境;从音乐方面分析其禅境;从碧玉簪的符号性与多义性、理想化的诗意形象两个方面分析其诗境,从而探讨影片中的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和传统文化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蛇:缘起》 审美意境 文化蕴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之审美意境分析
19
作者 王剑峰 《商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48-50,共3页
在审美活动中 ,听觉与视觉一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旅游实践中 ,我们可以藉“倾听”这种审美形式 ,获得更高层次上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 审美活动 听觉 旅游 审美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亭》的审美意境翻译分析
20
作者 魏莱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X期68-69,共2页
《牡丹亭》作为中国著名四大古典戏剧之一,是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最被公众认可的作品,而随着其在国内外的声名远播,《牡丹亭》的译本也越来越多,文学戏剧界对其意境审美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本文从审学的内涵出发,通过对《牡... 《牡丹亭》作为中国著名四大古典戏剧之一,是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最被公众认可的作品,而随着其在国内外的声名远播,《牡丹亭》的译本也越来越多,文学戏剧界对其意境审美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本文从审学的内涵出发,通过对《牡丹亭》及其翻译本现状的介绍,从而进一步对《牡丹亭》译本进行了审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审美意境 翻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