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人物造型角度探究中国油画审美意向的时代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海波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8-160,共3页
从明朝万历初特别是19世纪末到当代,中国油画中的人物造型是呈阶段性演变的,而通过对这种演变的考察,可以发现并诠释中国油画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的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审美意向。
关键词 中国油画 人物造型 审美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的空间传达无限的“自由”——从人物造型特征中解读美术作品的审美意向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海波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24-225,231,共3页
通过对美术作品中人物造型特征方面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意向进行探索和研究,从而得出美术品反映出艺术作品里的艺术家的造型形式方面的审美意识指向性特征,对人类文化审美意识的传承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审美意向 人物造型 空间 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写实”的审美意向与文化蕴涵
3
作者 方伟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4-48,共5页
文化观念的嬗变、递进,之于文学艺术的发展,愈来愈显出其质朴而强劲的内驱力。如何看待当代文学艺术现象?这除了在文本形态上做一些更深入、更具技术特点的研究、操作外,就是竭力寻觅新型的理论支点和评述角度,进行广阔笃实的文化意义... 文化观念的嬗变、递进,之于文学艺术的发展,愈来愈显出其质朴而强劲的内驱力。如何看待当代文学艺术现象?这除了在文本形态上做一些更深入、更具技术特点的研究、操作外,就是竭力寻觅新型的理论支点和评述角度,进行广阔笃实的文化意义上的分析。后者大多是从文学艺术两者联系、同一的存在中,宏观地开掘、厘定出一定的规律和表征。实际上,在新时期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大背景下,文学艺术的审美主体(创作者与接受者)在感知、心理、观念几方面的更始,都表现出了惊人的相通,某一思潮、某一现象几乎形成整个社会文化氛围上的共振。“新写实”小说的悄然兴起与美术的“新文人”画的出现,在文化心理上存在着极大的相近,对各自所沿继的传统尤其是传统技法,有着同样的宽容和有限的认同。这便是笔者在论及“新写实”小说时,将其简化成“新写实”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写实" 审美意向 文化蕴涵 文化观念 文学艺术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品审美意向及诠释
4
作者 石若辉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5-206,共2页
歌曲作品都是文学和音乐的紧密结合,准确把握歌词的意境尤为重要。歌唱者把歌词及曲调中概念化、抽象性的意向转化为具体的音响,与欣赏过程同于一体,这就是"词作家作词-作曲家作曲-歌唱家演唱-听众接受-大众普及传唱"这一过... 歌曲作品都是文学和音乐的紧密结合,准确把握歌词的意境尤为重要。歌唱者把歌词及曲调中概念化、抽象性的意向转化为具体的音响,与欣赏过程同于一体,这就是"词作家作词-作曲家作曲-歌唱家演唱-听众接受-大众普及传唱"这一过程中的完整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词 审美意向 作品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铁凝审美意向与艺术个性之流变 被引量:2
5
作者 方伟 《河北学刊》 1988年第6期78-82,共5页
对铁凝1975至1984年的创作,评论界似有定论,并被看作过去,很少提起。在此,对铁凝这一阶段上的作品与有关评论,再行评估和讨论,不但可以避免一篇佳作问世,众多评论者紧迫不舍、章相称道,终致好评如潮的仓促、浮躁,而且还可以放眼铁凝创作... 对铁凝1975至1984年的创作,评论界似有定论,并被看作过去,很少提起。在此,对铁凝这一阶段上的作品与有关评论,再行评估和讨论,不但可以避免一篇佳作问世,众多评论者紧迫不舍、章相称道,终致好评如潮的仓促、浮躁,而且还可以放眼铁凝创作自1985、1986年后的重大变化,进行一番比较、搭截、揣摩创作主体超越自身的经脉,同时,也为在当代急遽动荡的文化背景下,探求铁凝审美意向和艺术个性流变的契机,客观地陈说利弊。 颇值注意与讨论的,有这样两个问题:在当时的文学范围内,如何看待铁凝的清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个性 审美意向 流变 文化背景 评论者 主体超越 作品 文学 经脉 创作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艺术的数学性和审美意向性
6
作者 安达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12,共4页
关键词 艺术 数学性 审美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青年观众的审美意向
7
作者 杨征 张汝阔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1期70-71,共2页
青年是影视观众的主休,在推动影视事业的发展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探讨青年影视观众的审美意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当代青年影视观众的审美意识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关键词 当代青年 观众 审美意向 影视事业 审美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审美方式的[形而上学]导论 被引量:4
8
作者 韩锺恩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7年第2期3-16,共14页
关健术语/KEY-WORDS音乐审美方式形而上学音乐审美前提(对象/现象/本体)音乐审美主体(判断)音乐审美条件(判断的内外尺度/“统一”理论)音乐审美实现(人→←音乐/主体独立/客体开放/“超经验”/审美主体公理)
关键词 音乐审美活动 审美判断 审美意向 音乐审美理想 音乐现象 形而上学 审美对象 普遍必然性 审美主体 音乐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意教育的生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哲学审思 被引量:4
9
作者 王露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0-18,共9页
新时代考察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本质,探寻当下社会诗意教育的可能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生活教育理论进行哲学反思,可以厘清生活教育意蕴、追问生活意义、追寻自由理性、通达理解世界。诗意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审美超越,能够... 新时代考察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本质,探寻当下社会诗意教育的可能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生活教育理论进行哲学反思,可以厘清生活教育意蕴、追问生活意义、追寻自由理性、通达理解世界。诗意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审美超越,能够实现回归生活教育本质、重申生活教育价值、擢升生活教育品质的目的。诗意教育的展开要澄清生活教育的价值迷思,通过追寻个体合德性的生活、重建个体自我精神秩序,破解生活教育的困境,借由重拾闲暇教育、注重劳动教育、关注生命教育、追寻审美教育,勘定生活教育的理性边界,进而通达理解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论 诗意教育 存在本身 审美意向 审美人格 闲暇教育 生命教育 劳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技术发展与新建筑文化的建构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松茯 丁格菲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94,共4页
采用例证法,从技术美、场所性、象征性等方面对努维尔的建筑作品进行了剖析,以探求新建筑文化的建构与建筑创作中科技与情感的平衡。努维尔的建筑除了反映高科技的时代精神,还彰显了一个民族在文化上的历史延续性。努维尔赋予理性的现... 采用例证法,从技术美、场所性、象征性等方面对努维尔的建筑作品进行了剖析,以探求新建筑文化的建构与建筑创作中科技与情感的平衡。努维尔的建筑除了反映高科技的时代精神,还彰显了一个民族在文化上的历史延续性。努维尔赋予理性的现代技术以浪漫的诗意,其建筑作品展现了优美而且合理的建造逻辑的建筑形式。努维尔为人创造生活和交往的场所,其建筑特色借助建筑形象及其周围环境所蕴含的神韵、尺度和风格等显示出来。建筑师应在科学与艺术之间找出交汇点,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技术、文化特色的建筑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例证法 努维尔 建筑文化 审美意向 建筑艺术 建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解题教学设计的创新实践研究——基于“美学”的视点 被引量:24
11
作者 张昆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45,共5页
数学教学设计既具有科学的程序性,也具有艺术的创造性,后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自由地组织相关题设条件的数学化信息启发帮助学生发生思维活动.当面临启发学生发生数学认识时,一种比较有效的途径在于教师通过审美意向过滤数... 数学教学设计既具有科学的程序性,也具有艺术的创造性,后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自由地组织相关题设条件的数学化信息启发帮助学生发生思维活动.当面临启发学生发生数学认识时,一种比较有效的途径在于教师通过审美意向过滤数学化信息,萌生指导学生发生思维活动的策略.审美意向的具体形式要素有“对称美”、“和谐美”与“奇异美”等,通过这些要素,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辅助教师优化组织数学化信息的实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解题教学 数学教学设计 数学审美意向 以美启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庄子和谢林的艺术哲学异同看哲学与美学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宛小平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4-170,共7页
中西文化存在着根本的差异,这在庄子和谢林构拟的审美意向性结构上反映的很明显:庄子的审美意向性结构是向内收敛的;谢林则是向外呈现的。另一方面,庄子和谢林艺术哲学也是异中有同:庄子是哲学的诗化,而谢林则是诗化的哲学,虽然他们各... 中西文化存在着根本的差异,这在庄子和谢林构拟的审美意向性结构上反映的很明显:庄子的审美意向性结构是向内收敛的;谢林则是向外呈现的。另一方面,庄子和谢林艺术哲学也是异中有同:庄子是哲学的诗化,而谢林则是诗化的哲学,虽然他们各自在求证的方式上略有不同,但都主张哲学和美学是合为一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谢林 哲学和美学关系 审美意向 再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关系民主化的美学观照 被引量:2
13
作者 章远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5期21-26,共6页
全球化大环境下国际关系民主化具有独特的审美意向。国际关系民主化思想是人类一贯以来对民主思想的尊崇及在全球化条件下的持续发展和进一步扩散。民主一般包含民主政治制度和社会民主运动两个向度,国际关系民主化则一方面指国家彼此... 全球化大环境下国际关系民主化具有独特的审美意向。国际关系民主化思想是人类一贯以来对民主思想的尊崇及在全球化条件下的持续发展和进一步扩散。民主一般包含民主政治制度和社会民主运动两个向度,国际关系民主化则一方面指国家彼此之间平等、公允地参与国际事务及为达到这一目标的趋向过程,另一方面是指建立世界政府,重建国际秩序,世界主义民主的构想。无论是政治政策还是运动过程,国际关系民主化在全球化的语境下,都具有涵容西方美学、艺术哲学的精神内涵和审美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民主化 美学观照 审美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的政治利益分析
14
作者 高鹏程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4,共3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新世纪新阶段现实出发,提出的重要治国目标、治国方略和治国机制。这一重大现实命题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优化和提升为包...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新世纪新阶段现实出发,提出的重要治国目标、治国方略和治国机制。这一重大现实命题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优化和提升为包含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社会科学工作者需要从不同的学科视界进行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看来,我们所生活和所建设的社会无疑是由众多社会成员个体、组织、团体、群体、阶层、阶级等单元或要素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或有机体,这其中利益博弈是各类要素或单元之间的基本作用机制,利益关系是其基础性的关系,利益结构是社会系统和政治系统的深层结构,构成社会和政治运行的内在动力。本专栏的五位作者从政治学角度对社会利益关系与和谐社会建设之间深层次的关联进行学术层面的探讨,得出了比较新鲜和富有启发性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社会 政治发展 和谐 利益分析 理想社会 审美意向 操作步骤 政治过程 利益主体 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包装物印迹到装饰纹的远古陶纹
15
作者 仓林忠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7-109,共3页
远古陶器上最早的线纹、绳纹、网纹与篮纹,不是古人作为装饰故意印制上去的,而是为了提高陶器的完好率,使之合于使用,用线、绳捆扎,用网兜、篾篮装束或用编织、纺织物缠裹粘贴陶坯,无意间压印上去的。古陶上的印纹经历过一个从乱纹到装... 远古陶器上最早的线纹、绳纹、网纹与篮纹,不是古人作为装饰故意印制上去的,而是为了提高陶器的完好率,使之合于使用,用线、绳捆扎,用网兜、篾篮装束或用编织、纺织物缠裹粘贴陶坯,无意间压印上去的。古陶上的印纹经历过一个从乱纹到装饰纹的渐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陶纹 包装物印迹 装饰纹 人类审美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感说”与“摹仿说”比较之我见
16
作者 傅治平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70-74,共5页
关键词 “摹仿说” 物感说 审美客体 审美特色 审美形式 审美意向 亚里士多德 审美方式 审美思想 “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材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探索与创新 被引量:21
17
作者 柳燕子 杨柯 张晶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9-103,共5页
目的研究竹材料在包装中的运用。方法从竹子的使用历史、文化内涵、生物特性等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生活中所赋予竹的诸多精神内涵和物质功能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解读,并结合竹子作为包装材料所具有的文化语义和生态价值,探讨竹材在现代... 目的研究竹材料在包装中的运用。方法从竹子的使用历史、文化内涵、生物特性等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生活中所赋予竹的诸多精神内涵和物质功能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解读,并结合竹子作为包装材料所具有的文化语义和生态价值,探讨竹材在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审美特征及传统竹艺与现代工艺的有机融合带来的竹材包装应用形态的创新。结论对竹材包装的市场前景进行了理性分析和展望,提出竹材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应具智能化、民族化、生态化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文化 审美意向 智能化 生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端康成《古都》中的千重子形象探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滕智红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4期131-135,共5页
此稿从艺术形象的审美形态、作家审美意向和情感真实三个研究视角探析了川端康成创造的千重子形象的艺术内涵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 川端康成 古都 悲哀美 审美意向 情感真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渔洋选唐诗与其诗论的关系——兼论王渔洋的诗歌崇尚 被引量:6
19
作者 宫晓卫 《文史哲》 1988年第2期87-90,共4页
王渔洋的三部唐诗选集,除了《神韵集》偶为人们提到外,《唐贤三昧集》和《唐人绝句选》则一直处于受冷落的境地。这三部选集不仅与王氏的诗论及其发展密切相关,也切实反映着王氏一生的诗歌崇尚。阐释清楚这一点,对全面了解这位清代大诗... 王渔洋的三部唐诗选集,除了《神韵集》偶为人们提到外,《唐贤三昧集》和《唐人绝句选》则一直处于受冷落的境地。这三部选集不仅与王氏的诗论及其发展密切相关,也切实反映着王氏一生的诗歌崇尚。阐释清楚这一点,对全面了解这位清代大诗人是不无裨益的。一《神韵集》是王渔洋初入仕赴扬州任推官的第二年(顺治十八年)编成的,从此,渔洋在诗坛上树立了自己以“神韵”为核心的诗歌理论。把《神韵集》看作王渔洋首倡“神韵”诗论的标志,已是论者的共同认识。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渔洋 诗论 唐人 诗歌理论 绝句 扬州 钱谦益 审美意向 含蓄蕴藉 妙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无名氏与《无名书初稿》 被引量:2
20
作者 厉向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42-144,共3页
无名氏是一位有着独特创作风格却长期被忽略了的作家。无名氏及其作品被读者所认识首先是80年代海外华人文学的“无名氏风”吹到了国内,之后才陆续出现了对无名氏创作的较为容观的评价,并肯定了《无名书初稿》是一部具有艺术创新意... 无名氏是一位有着独特创作风格却长期被忽略了的作家。无名氏及其作品被读者所认识首先是80年代海外华人文学的“无名氏风”吹到了国内,之后才陆续出现了对无名氏创作的较为容观的评价,并肯定了《无名书初稿》是一部具有艺术创新意义的重要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名氏 《无名书初稿》 文学评论 现代文学 艺术创新 审美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