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批评:审美反应的阐释 被引量:3
1
作者 南帆 《当代作家评论》 1986年第5期69-72,共4页
面对洋洋大观的文学批评史,我很难对批评活动简赅地一言以蔽之。文学批评的具体化既可能是一种感受,一种宣泄,一种鉴赏,也可能是一种选择,一种评判,一种精密的描述与考察。批评活动如此地自由、活跃与开阔,以至于各种自信的定义很容易... 面对洋洋大观的文学批评史,我很难对批评活动简赅地一言以蔽之。文学批评的具体化既可能是一种感受,一种宣泄,一种鉴赏,也可能是一种选择,一种评判,一种精密的描述与考察。批评活动如此地自由、活跃与开阔,以至于各种自信的定义很容易成为偏狭的一孔之见。可是,当这些形形色色的批评活动尚未分化之前,它们是否可能来自一个共同的缘起?换言之,当批评家尚未投入某种具体的批评活动之前,他们是否可能有个相近的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反应 批评家 文学批评史 文学作品 读者 文学现象 美学观念 文学史 理性 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音乐审美的情感反应之认知机制探究——以《爱乐之城》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紫嫣 丁峻 《美育学刊》 2020年第5期95-101,共7页
音乐作为电影叙事的常用手段,在电影中引发的审美情感与独立的音乐作品有所不同。歌舞影片《爱乐之城》可以说是探讨电影音乐审美情感反应的理想文本之一。从该影片的具体情节内容出发,结合当代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对其... 音乐作为电影叙事的常用手段,在电影中引发的审美情感与独立的音乐作品有所不同。歌舞影片《爱乐之城》可以说是探讨电影音乐审美情感反应的理想文本之一。从该影片的具体情节内容出发,结合当代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对其进行分析和阐释,可以探究电影音乐的多元审美价值及其引发的观众多重审美情感反应之认知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认知神经美学的大脑功能定位成果,从中探索电影音乐审美的情感认知活动所涉及的相关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音乐 审美情感反应 元认知体验 客体性自我 《爱乐之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审美体验测量的一种实证办法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沛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4-41,共8页
音乐审美体验测量的一种实证办法〔美〕马德森,布里廷,卡帕莱拉一谢尔登刘沛译[译者按]翻译这篇文章,主要出于这样的考虑:所谓研究(Researeh),在西方有着严格的定义,其主要标志是研究的方法要采用实验、测量、系统观... 音乐审美体验测量的一种实证办法〔美〕马德森,布里廷,卡帕莱拉一谢尔登刘沛译[译者按]翻译这篇文章,主要出于这样的考虑:所谓研究(Researeh),在西方有着严格的定义,其主要标志是研究的方法要采用实验、测量、系统观察、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手段,以求实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审美体验 审美反应 咏叹调 拨盘 音乐元素 高峰体验 反应 实证 音乐作品 实验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价值观研究进展及其概念结构分析
4
作者 叶泽洲 《美育学刊》 2023年第4期105-112,共8页
审美价值观是指导审美主体由审美需要引起,经主客体审美关系满足审美需要,达到审美愉悦高峰体验的一套心理结构系统。现有研究主要有两个视角:一是将审美价值观视为一般价值观的组成部分,全景式地研究审美价值观的内涵结构和测量方式;... 审美价值观是指导审美主体由审美需要引起,经主客体审美关系满足审美需要,达到审美愉悦高峰体验的一套心理结构系统。现有研究主要有两个视角:一是将审美价值观视为一般价值观的组成部分,全景式地研究审美价值观的内涵结构和测量方式;二是分析审美价值观的构成因子,包括审美需要、审美感知、审美趣味与倾向、审美理想等。在此基础上分析审美价值观的词源结构,利用三层次模型解析其概念结构,提出包括审美需要、审美关系和审美反应三个阶段的审美价值观形成过程,建构“稳定/变化”“包容/单一”“整体/局部”“现实/超越”四个价值向度,为审美价值观测量、美育和价值观教育及培育良好社会审美风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观 审美价值观 概念结构 审美需要 审美关系 审美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复合型公共文化空间中探索美术创作研究与传播
5
作者 李玉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2期88-89,共2页
作为一个公共文化空间,美术馆连接着艺术品和观众,从作品收藏、学术研究到艺术品展示、公共艺术教育,如何运用馆藏艺术品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的作用,艺术品、观众、美术馆之间正在呈现出从相互独立到相互联系的状态,因此美术馆在实践层... 作为一个公共文化空间,美术馆连接着艺术品和观众,从作品收藏、学术研究到艺术品展示、公共艺术教育,如何运用馆藏艺术品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的作用,艺术品、观众、美术馆之间正在呈现出从相互独立到相互联系的状态,因此美术馆在实践层面面临着如何在“物”与“人”之间建立起一种互动性关系,即如何创造出一种生动的形式在艺术家的审美旨趣与观众的审美反应之间激发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教育 美术创作 审美旨趣 公共文化空间 美术馆 学术研究 审美反应 作品收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到电影的视角转变——《妻妾成群》与《大红灯笼高高挂》 被引量:10
6
作者 秦矿玲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5-65,共1页
《妻妾成群》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之后,小说中原有的关注女性的女性视角,转变为父系秩序下的男性眼光的凝视。不同的叙事视角,也带来受众接受时不同的审美反应。
关键词 《妻妾成群》 《大红灯笼高高挂》 叙事视角 审美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死亡之美——以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死亡描写为例
7
作者 李根亮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0年第9期92-94,共3页
中国古代一些小说家选择死亡作为描写的对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为死亡本身就是生活中的重要现象和应有之义,人们通过死亡可以看到更多的真实人生。当人们借助文字感受死亡时,他们会为之伤心痛苦,为之撕心裂肺,为之激动不安,为之惊恐... 中国古代一些小说家选择死亡作为描写的对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为死亡本身就是生活中的重要现象和应有之义,人们通过死亡可以看到更多的真实人生。当人们借助文字感受死亡时,他们会为之伤心痛苦,为之撕心裂肺,为之激动不安,为之惊恐莫名,以及激起其他各种各样复杂的感受。这些因文学中的死亡描写而产生的阅读效果,其实就是死亡这个审美客体在人们身上出现的审美反应,也是死亡作为审美对象而产生的艺术魅力。所以,从美学角度上讲,死亡并非纯粹是凄惨的、不幸的事件,当它被文学家从各种视角观照、模仿时,它就会与悲剧、恐怖、荒诞等不同的审美形态联系在一起,带给人以不同的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小说 死亡描写 阅读效果 审美反应 审美客体 艺术魅力 审美对象 美学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婉清丽 薇美精雅——何婉薇工笔花鸟画作品赏评
8
作者 黄丹麾 《南腔北调》 2023年第2期46-53,F0002,F0003,共10页
花鸟画是一个借助花鸟阐述的大千审美世界,自古就与花鸟文化密切相关,是花鸟文化的审美反应。画家要画出花鸟的艺术形象,就需要了解花鸟的整个生命状态以及花鸟的精神风采。经过几千年的文明沉淀,花鸟画被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内涵,所以,高... 花鸟画是一个借助花鸟阐述的大千审美世界,自古就与花鸟文化密切相关,是花鸟文化的审美反应。画家要画出花鸟的艺术形象,就需要了解花鸟的整个生命状态以及花鸟的精神风采。经过几千年的文明沉淀,花鸟画被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内涵,所以,高明的艺术家在绘制花鸟画时,就必须担当文化赋予艺术的特殊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笔花鸟画 生命状态 审美世界 审美反应 艺术形象 花鸟 文化内涵 特殊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艺术设计基础的视觉、思维与表现
9
作者 苗红磊 王琦 《设计艺术》 2006年第2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思维方式 艺术设计 视觉信息 设计基础 造型艺术 素质和能力 基础课程 认识方式 语言系统 审美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