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学审美化教学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
1
作者 于冬梅 黄友初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1,共7页
数学教学应以育人为本,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也注重数学品格和数学审美的发展,彰显数学课程的“真善美”三重教育价值.数学审美化教学指教师将学生生成数学美感作为数学教学目标之一,注重教学的外在表现美与内在逻辑美和谐统一... 数学教学应以育人为本,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也注重数学品格和数学审美的发展,彰显数学课程的“真善美”三重教育价值.数学审美化教学指教师将学生生成数学美感作为数学教学目标之一,注重教学的外在表现美与内在逻辑美和谐统一,实现数学教学的审美转化,能在持续的情感支持中促使学生感悟数学之美,体会数学之魅,并具有美观性、和谐性与自由愉悦性等特征.数学审美化教学的实施应以教师树立教师的审美教学意识为前提,然后以蕴含数学美的知识为审美视点,设计以美启真、以真塑美的教学目标;以数学美感为核心评价维度,设计表现性任务与评价量规促成伴随式评价;以数学美感的生成过程为依据,创设“感受—体验—欣赏—创造”的教学4阶段.更好地发挥数学的美育价值,实现以智育美、以美促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审美化教学 数学美 数学美感 审美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化教学论 被引量:59
2
作者 赵伶俐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5期108-114,共7页
“审美化教育”和“审美化教学”是我们历经七五、八五、九五规划三个五年计划十数年实验和实践研究而提炼出的一种崭新教育教学理念及其构成系统。其最根本的特点是追求教育教学内在逻辑美和外在形式美的高度和谐统一 ,实现教育教学全... “审美化教育”和“审美化教学”是我们历经七五、八五、九五规划三个五年计划十数年实验和实践研究而提炼出的一种崭新教育教学理念及其构成系统。其最根本的特点是追求教育教学内在逻辑美和外在形式美的高度和谐统一 ,实现教育教学全面的、科学的审美转化 ,从而达到有效、轻松、愉悦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之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化教学 审美转化 定义 形式 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化教学初探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煜 陈宏祖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7年第1期69-71,共3页
审美化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新世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审美化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吸取丰富的审美文化,而且更能提高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培养审美能力,使教学达到“寓教于乐”的审美境界。因此,在学校... 审美化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新世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审美化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吸取丰富的审美文化,而且更能提高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培养审美能力,使教学达到“寓教于乐”的审美境界。因此,在学校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当实施审美化教学,构建审美化教学模式,以利于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审美化教学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科书的审美化教学功能及其实现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景超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60,79,共7页
教学性与审美性均是教科书的本质属性。由此,教科书具有天然的审美化教学功能,具体表现为:教科书为审美化教学的审美体验提供可能;教科书是审美化教学中审美性对话的前提;教科书为审美化教学“美的教学意境营造”提供基点。教科书审美... 教学性与审美性均是教科书的本质属性。由此,教科书具有天然的审美化教学功能,具体表现为:教科书为审美化教学的审美体验提供可能;教科书是审美化教学中审美性对话的前提;教科书为审美化教学“美的教学意境营造”提供基点。教科书审美化教学功能的有效发挥,一方面在于教科书编写者能够编写出美的教科书,另一方面在于教科书使用者——教师与学生能够审美化地教与学教科书,尤其是教师对教科书的审美化使用。从这个角度而言,教科书审美化教学功能的实现主要取决于教师要善于发现与挖掘教科书的美;教师要尽可能审美化地组织教科书内容;教师要艺术性地引导学生领略教科书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科书 教学 审美 审美化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素养通识课程审美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彬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1-153,共3页
为实现高校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文章依据当代教育学、美学和心理学的新理念,运用人文素养通识课程的教学优势,从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教学模式的基本策略等方面,构建了人文素养通识课程审美化... 为实现高校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文章依据当代教育学、美学和心理学的新理念,运用人文素养通识课程的教学优势,从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教学模式的基本策略等方面,构建了人文素养通识课程审美化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素养 通识课程 审美化教学模式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义务教育地理审美情趣及审美化教学 被引量:4
6
作者 户清丽 赵雨润 《地理教学》 2021年第1期4-8,共5页
地理审美情趣是人文底蕴的重要因素,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是在观察地理现象美、探索地理理论美、感悟地理哲学美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审美直觉感兴力、审美趣味和审美态度的形成是地理审美情趣发展成熟的标志。审美... 地理审美情趣是人文底蕴的重要因素,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是在观察地理现象美、探索地理理论美、感悟地理哲学美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审美直觉感兴力、审美趣味和审美态度的形成是地理审美情趣发展成熟的标志。审美化教学是把地理德育、智育寓于地理美育之中,以美引善、以美导真、以美生情、以美育美的教学方式,具有体验性、娱乐性、自主性特征,地理教师以发现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活动性教学为路径,引导学生探寻地理审美源泉,启思地理审美过程,涵养地理审美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 地理审美情趣 审美化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化地理教学的基本模式及教学策略 被引量:5
7
作者 黄京鸿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5-69,共5页
审美化地理教学是地理学科美育实验研究的拓展与升华,是地理素质教育发展之必然。以“点-线-面-体”逻辑延伸为鲜明特色的审美化地理教学模式及其教学策略,为地理素质教育目标的达到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关键词 审美化地理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 地理素质教育目标 情感激发 审美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审美化的艺术理解向度 被引量:2
8
作者 马维林 王婷婷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0-77,共8页
教学作为人类传承文明与把握世界的重要方式,对世界之美的体验、理解与创造是其本体价值。教学审美化的艺术理解向度,就是充分挖掘艺术的美学内涵,展现艺术表达的价值追求,理解艺术承载的人类文化,让艺术的光辉照亮学生的精神世界,达成... 教学作为人类传承文明与把握世界的重要方式,对世界之美的体验、理解与创造是其本体价值。教学审美化的艺术理解向度,就是充分挖掘艺术的美学内涵,展现艺术表达的价值追求,理解艺术承载的人类文化,让艺术的光辉照亮学生的精神世界,达成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教学审美化的艺术理解要求教学从艺术的美学本质出发,让学生在根植于历史本体的美学向度中把握历史规律,增强责任担当;在外化于艺术作品的审美向度中发现人类精神之美,弘扬美善价值;在渗透于学科教学的文化向度中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审美化 艺术理解 文化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教学审美化之困惑与反思 被引量:1
9
作者 徐笑浓 《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39-41,共3页
课堂教学审美化研究一直是教学改革者关注的重点。我国关于教学审美化的研究和实践,不但深陷“本体论”的误区,而且忽视审美中“生命”的重要性,将教学审美和功利直接挂钩等。教学审美化陷入误区的根源一是受到“认识论”思维的限制,二... 课堂教学审美化研究一直是教学改革者关注的重点。我国关于教学审美化的研究和实践,不但深陷“本体论”的误区,而且忽视审美中“生命”的重要性,将教学审美和功利直接挂钩等。教学审美化陷入误区的根源一是受到“认识论”思维的限制,二是受到了外部的干预和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审美化 困惑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威视域下学与教的审美化路径研究
10
作者 郝晓红 《教学与管理》 2022年第9期8-12,共5页
在杜威看来,经验是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一个经验是圆满实现的经验,它带有自身的个性和满足,具有审美性。经验的圆满实现依赖于做与受的动态平衡,任意的和机械的活动都被排除在外。杜威的“一个经验”应用到教育领域,学生学习经验和教师... 在杜威看来,经验是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一个经验是圆满实现的经验,它带有自身的个性和满足,具有审美性。经验的圆满实现依赖于做与受的动态平衡,任意的和机械的活动都被排除在外。杜威的“一个经验”应用到教育领域,学生学习经验和教师教学经验的审美化成为可能。学生要有机会参与有意义的活动,并从中获得满足。教师要热爱教学与学生,热爱知识与学习,利用学生经验和教材进行知觉创造,与学生民主合作,共同促成经验的圆满完成。杜威与孔子都坚持生活与学习、教学的连续,注重经验的创造与更新,学有所乐,教有所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学习经验 教学经验 教学审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师生对教科书的审美再创造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华 刘景超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58,共7页
教科书是具有美学价值的文本。师生的教科书审美活动是学校实施美育、提升师生审美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师生对教科书的审美是一个审美再创造的过程。教师是沟通教科书文本与学生审美再创造之间的桥梁。教师的教科书审美再创造指向审... 教科书是具有美学价值的文本。师生的教科书审美活动是学校实施美育、提升师生审美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师生对教科书的审美是一个审美再创造的过程。教师是沟通教科书文本与学生审美再创造之间的桥梁。教师的教科书审美再创造指向审美化教学文本的生成,其途径是对教科书中美与非美元素的审美加工,其实质是对教科书的知识和理论进行审美化阐释。学生的教科书审美再创造以实现与创造教科书的审美价值为目的,是由教师引领在课堂情境中完成的情感共鸣性创造,其实质是体验层面的个性化感悟与理解。师生的教科书审美创造力可通过编写审美生成性教科书,激发师生的教科书审美创造意识;提升教师美学素养,加强对学生的教科书审美创造引导;树立平等对话教学观,凸显学生的教科书审美主体地位等策略来逐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科书审美 审美接受 审美再创造 审美生成性 审美化教学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语录
12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3-63,共1页
部分学校单纯以才艺或艺术教育来落实美育,部分学校单纯通过开展文化艺术活动来落实美育,违背了全面加强美育的精神。全面加强美育工作,需要充分挖掘国家课程中的美育要素,以教学审美化落实美育要求,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发现自然美、社... 部分学校单纯以才艺或艺术教育来落实美育,部分学校单纯通过开展文化艺术活动来落实美育,违背了全面加强美育的精神。全面加强美育工作,需要充分挖掘国家课程中的美育要素,以教学审美化落实美育要求,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发现自然美、社会美和人格美,培养学生的求知精神,让知识中的美发挥育人功能,使学科育人真正得到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艺术活动 美育工作 课堂学习 学科育人 教学审美化 求知精神 人格美 育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