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类特殊非线性自主振动的实验辨识 被引量:1
1
作者 熊晓燕 李东文 王然风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4-157,共4页
在精轧机系统发生强烈振动的情况下,对振动响应和运行参数进行了测试。在实测的振动信号相空间分析的基础上,得到系统所包含的结构振动的特殊非线性自主振动的特征。根据实测的运行参数,进行支持向量回归系统辨识,找到系统产生这种振动... 在精轧机系统发生强烈振动的情况下,对振动响应和运行参数进行了测试。在实测的振动信号相空间分析的基础上,得到系统所包含的结构振动的特殊非线性自主振动的特征。根据实测的运行参数,进行支持向量回归系统辨识,找到系统产生这种振动的根本原因为位移反馈的响应延迟,抑制长延时可消除这种异常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自主振动 相空间分析 实验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数控车床热态性能的分析优化与实验辨识 被引量:3
2
作者 顾庭瑞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4-166,共3页
针对CMK系列小型数控车床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主轴"翘头"问题,试图通过热变形分析与实验辨识相结合的方法找出上述问题的成因,并给出相应的优化方案,因此,建立了基于有限元法的机床热态特性分析模型来解析整机温度场,同时,... 针对CMK系列小型数控车床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主轴"翘头"问题,试图通过热变形分析与实验辨识相结合的方法找出上述问题的成因,并给出相应的优化方案,因此,建立了基于有限元法的机床热态特性分析模型来解析整机温度场,同时,通过热应力耦合分析预测了机床各部分的热变形以及主轴的热倾斜,随后,利用红外热成像仪测量、验证了整机温度分布,通过特别设计的六个测点三个方向的热变形实验辨识了主轴系统的热倾斜特性,最后,以降低主轴热倾斜角为目标,给出了提升机床热态性能的两种方案,热优化设计和采用人造花岗岩床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车床 热变形 热倾斜 实验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卧式加工中心动态与热态性能实验辨识
3
作者 顾庭瑞 翟开华 +2 位作者 郭伟 肖方志 孙凯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3-108,共6页
以机床整机及其关键部件的性能辨识为目标,以TH系列大型卧式加工中心作为分析对象,利用LMS振动分析平台,通过主轴系统模态实验、整机模态实验辨识机床的动态特性,找出了加工中心振动的三种主要振型和两种主要的振动成因;利用热成像仪和... 以机床整机及其关键部件的性能辨识为目标,以TH系列大型卧式加工中心作为分析对象,利用LMS振动分析平台,通过主轴系统模态实验、整机模态实验辨识机床的动态特性,找出了加工中心振动的三种主要振型和两种主要的振动成因;利用热成像仪和热态特性分析仪,通过加工中心立柱系统的温度场和热变形实验辨识机床的热态特性,得到了加工中心的温度分布和三个坐标方向上的热位移量,找出了主要热源、热汇和热流通路影响机床精度的方式,摸清了加工中心的动态和热态性能参数,找出了其薄弱环节,为通过结构优化和误差补偿等措施提高机床精度稳定性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中心 动态特性 热态特性 实验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电动转向系统缺陷辨识实验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肖凌云 刘亚辉 张卫亮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17-1121,共5页
鉴于汽车转向系统的缺陷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本文在分析汽车转向系统缺陷形式及其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缺陷(包括助力消失、助力过大/不足和误助力等缺陷)的实验辨识方法,并通过台架实验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 鉴于汽车转向系统的缺陷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本文在分析汽车转向系统缺陷形式及其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缺陷(包括助力消失、助力过大/不足和误助力等缺陷)的实验辨识方法,并通过台架实验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实验辨识方法可有效辨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主要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转向系统缺陷 实验辨识 电动助力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伺服关节驱动的柔性臂系统耦合动力学模型辨识与实验 被引量:14
5
作者 周优鹏 娄军强 +2 位作者 陈特欢 马剑强 魏燕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77-284,共8页
针对整个伺服关节驱动的柔性机械臂系统,在考虑其机电、刚柔耦合特性的基础上,理论上进行了动力学建模。分析了包含直流伺服电机、谐波减速器以及伺服驱动器的伺服关节的驱动及摩擦特性,对实验中测到的电机匀速正反转数据进行线性拟合,... 针对整个伺服关节驱动的柔性机械臂系统,在考虑其机电、刚柔耦合特性的基础上,理论上进行了动力学建模。分析了包含直流伺服电机、谐波减速器以及伺服驱动器的伺服关节的驱动及摩擦特性,对实验中测到的电机匀速正反转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得到了关节驱动模型中的库伦摩擦力常数和黏滞摩擦力系数。分别建立了从伺服电机驱动电压到光电编码器检测的电机转角、从伺服驱动电压到代表柔性臂振动的应变桥路输出之间的理论传递函数,以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为激励信号,通过实验辨识得到了此对应伺服关节柔性臂转动与振动耦合以及机电耦合的两个传递函数,在伪随机和正弦信号激励下,辨识得到的传递函数模型与实际结构的转动位移和振动响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从而得到了伺服关节驱动的柔性臂系统刚柔耦合、机电耦合的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机械臂 伺服关节 耦合动力学 实验辨识 摩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智能巡航控制纵向动力学参数快速辨识方法 被引量:6
6
作者 刘佳熙 李升波 +1 位作者 王建强 李克强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10,5,共6页
为快速、低成本地获取用于智能巡航控制(ICC)的车辆纵向动力学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的参数实验辨识方法。设计了车辆静止、空挡滑行、带挡滑行、稳态行车和空挡制动5种工况的道路实验以采集数据,设计卡尔曼滤波器对实... 为快速、低成本地获取用于智能巡航控制(ICC)的车辆纵向动力学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的参数实验辨识方法。设计了车辆静止、空挡滑行、带挡滑行、稳态行车和空挡制动5种工况的道路实验以采集数据,设计卡尔曼滤波器对实验数据进行预处理,基于最小二乘方法辨识车辆纵向动力学参数:滚动阻力因数、风阻因数、节气门制动切换曲线、制动增益和发动机速度特性。使用由该方法辨识出的参数标定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模型输出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该辨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智能巡航控制系统 纵向动力学参数 实验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加强“系统辨识”课程的实践教学 被引量:2
7
作者 萧德云 倪博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5年第S1期134-137,共4页
强调要加强《系统辨识》课程的实践教学,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以及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实践教学对该课程的重要性。《系统辨识》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且与工程实践有着密切关联的课程,其教学要特别强调实践方面的内容。本... 强调要加强《系统辨识》课程的实践教学,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以及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实践教学对该课程的重要性。《系统辨识》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且与工程实践有着密切关联的课程,其教学要特别强调实践方面的内容。本文介绍构造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境——“系统辨识实验平台”,并结合课程的内容,论述加强本课程实践教学的方法,以适应本课程教学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辨识 实践教学 辨识实验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控制的系统辨识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窦立谦 宗群 刘文静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8-164,共7页
面向控制的系统辨识,是以控制器设计为目的而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过程。近些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首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辨识模型误差、模型不确定集合辨识、模型不确定结构、优化辨识实验设计4个方面分析了... 面向控制的系统辨识,是以控制器设计为目的而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过程。近些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首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辨识模型误差、模型不确定集合辨识、模型不确定结构、优化辨识实验设计4个方面分析了该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对每个具体研究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最后,详细讨论了这一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辨识 面向控制的辨识 鲁棒辨识 模型不确定 辨识优化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工程领域的系统辨识 被引量:2
9
作者 山口功 葛西时雄 王存恩 《控制工程(北京)》 2003年第6期51-58,共8页
伴随人类在航天领域的活动不断拓宽以及航天应用的日趋多样化,要求从人造卫星、轨道服务飞行器到空间平台、空间站等空间基础设施都必须是多功能、高性能化的系统。这些空间基础设施,比如由美国牵头,有美、俄、欧空局(ESA)、日本。
关键词 航天工程领域 系统辨识 宇宙开发事业团 日本 激振点 时间延迟 ETS-Ⅵ 卫星模型 脉冲响应 在轨辨识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轻微应激易化由围产期注射引起的行为改变并弱化奥氮平的作用(英文)
10
作者 单梁 刘田娥 +1 位作者 赵旭东 马原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3-550,共8页
产前母体处于应激状态下,可以削弱子代的神经系统对外界不良刺激影响的抵抗能力.但产前应激状态是否可以影响抗精神疾病药物对动物行为的增益作用,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此外,在动物实验中,动物需要经常接受注射操作,注射操作本身是否... 产前母体处于应激状态下,可以削弱子代的神经系统对外界不良刺激影响的抵抗能力.但产前应激状态是否可以影响抗精神疾病药物对动物行为的增益作用,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此外,在动物实验中,动物需要经常接受注射操作,注射操作本身是否会影响动物行为,尚未有相关研究.在本实验中,探索了产前轻微应激状态、围产期注射操作和抗精神疾病药物对动物行为可能的交互影响.母鼠在经历产前轻微应激状态后生产子代,雄性仔鼠在围产期(日龄第7,9,11天)不接受注射或接受盐水或奥氮平注射(2 mg/kg,腹腔注射).在其亚成年期(日龄第35天)和成年期(日龄第60天),观察其社交和嗅觉辨识行为,分析了总探索时间和对新旧刺激的偏好程度两个参数.我们发现,围产期重复注射操作可以改变产前应激组大鼠在社交和嗅觉辨识实验中的偏好程度,对无应激组大鼠没有影响.奥氮平注射可以增长无应激组大鼠在社交活动中的总探索时间,对应激组大鼠没有影响.研究表明,产前轻微应激状态可以易化诸如围产期注射操作等不良环境刺激导致的行为异常,并减弱抗精神疾病药物的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轻微应激 围产期注射 奥氮平 社会辨识实验 气味辨识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