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CF88计算机辅助切削力实验程序系统简介 被引量:1
1
作者 袁绩乾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9-19,共1页
微机辅助切削力实验与测力仪标定系统(88年通过省教委鉴定)是为提高《金属切削原理》而立题的,其成果已较广泛使用于生产和科研。研制的仪器主要有小型化装配式TFM—3型三向车削测力仪、导轨定位式LB1—310型高精度三向力标定仪等(图1)... 微机辅助切削力实验与测力仪标定系统(88年通过省教委鉴定)是为提高《金属切削原理》而立题的,其成果已较广泛使用于生产和科研。研制的仪器主要有小型化装配式TFM—3型三向车削测力仪、导轨定位式LB1—310型高精度三向力标定仪等(图1)。研究的软件有3CD87辅助测力仪标定、ECF88辅助切削力实验等。软件包由各功能程序、辅助程序、磁盘文件按模块结构组成(图2),按人机对话式操作,点菜调功能程序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削力 计算机 实验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程序设计多元协同实验教学平台构建 被引量:12
2
作者 孙伟峰 杨华 +1 位作者 齐玉娟 万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4-148,233,共6页
针对C/C++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存在的学时少、与理论课程衔接不畅、上机资源受限等问题,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构建了结合智能手机端编程、网络在线编程与实验室上机多元协同的混合式实验教学平台。理论课上及课余时间... 针对C/C++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存在的学时少、与理论课程衔接不畅、上机资源受限等问题,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构建了结合智能手机端编程、网络在线编程与实验室上机多元协同的混合式实验教学平台。理论课上及课余时间采用手机端及网络在线编程的方式,对分散的知识点及小规模的程序进行编程验证,实验课侧重对综合性及创新性的程序进行调试。该模式打破了传统实验室上机实践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使编程实践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效融合。教学实践表明,该平台为学生提供了灵活多样的编程实践环境,实现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良好衔接,学生的编程思维得到了有效锻炼,编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教学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程序设计实验 智能手机端编程 在线编译器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集成开发环境在程序语言实验中的协同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郑远攀 苏晓珂 金钊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6期38-41,共4页
为提高程序语言实验的效果,采用特性分析和案例对比的方法,研究Visual C++6.0,Turbo C++3.0,Borland C++3.1以及Turbo C 2.0对C语言实验的影响,提出在程序语言实验中多集成开发环境的协同应用.研究表明,多种集成开发环境在语言实验中的... 为提高程序语言实验的效果,采用特性分析和案例对比的方法,研究Visual C++6.0,Turbo C++3.0,Borland C++3.1以及Turbo C 2.0对C语言实验的影响,提出在程序语言实验中多集成开发环境的协同应用.研究表明,多种集成开发环境在语言实验中的协同应用是可行的、必要的和高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开发环境 程序语言实验 协同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丝猴毛尾线虫驱虫药物筛选及驱虫程序实验 被引量:11
4
作者 顾永熙 夏述忠 +5 位作者 曹杰 何国声 邱军华 姜传坤 张琴 陆民强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金丝猴 毛尾线虫 驱虫药物 筛选 驱虫程序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设计类课程“个性协同化”智慧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建明 咸琳涛 +2 位作者 刘晓兰 姜丽 徐莉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9-183,共5页
提出程序设计类课程“个性协同化”智慧实验教学模式,有效发挥各类平台协同作用。通过“任务驱动、协同合作、个性诊断、巩固提升”四位一体的实验教学过程,借助各类平台的大数据诊断分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强化了学生程... 提出程序设计类课程“个性协同化”智慧实验教学模式,有效发挥各类平台协同作用。通过“任务驱动、协同合作、个性诊断、巩固提升”四位一体的实验教学过程,借助各类平台的大数据诊断分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强化了学生程序设计的基本功训练,提升了学生程序设计的综合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程序设计类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的参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设计实验 任务驱动 个性协同化 智慧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S制度之易燃固体实验室分类程序 被引量:1
6
作者 应向阳 陈俊水 《化学教学》 CAS 2006年第8期29-30,共2页
介绍了适用于确定易燃固体的GHS实验室分类程序的范围、仪器、实验步骤及判定程序全过程。
关键词 GHS 易燃固体 实验室分类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水煤表面结构演化与自然发火指标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葛俊岭 解树亮 +2 位作者 赵滨 夏鸣泽 王刚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0,共10页
为了提高浸水煤自燃预警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采用扫描电镜实验与程序升温氧化实验研究了不同含水率煤与原煤的结构变化和氧化规律。首先对比分析了浸水煤的表面结构变化,然后通过浸泡法制备了含水率为4%、11%、18%、25%、32%的煤样,利用... 为了提高浸水煤自燃预警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采用扫描电镜实验与程序升温氧化实验研究了不同含水率煤与原煤的结构变化和氧化规律。首先对比分析了浸水煤的表面结构变化,然后通过浸泡法制备了含水率为4%、11%、18%、25%、32%的煤样,利用程序升温实验分析不同含水率煤样气体产生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浸水后,煤样氧化产生CO和C_(2)H_(4)的临界温度由73℃、180℃提前到62℃、161℃,各煤样升温过程中产生气体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含水率为18%的煤样产生的CO、CO_(2)、C_(2)H_(4)和C_(2)H_(6)体积分数最高;在CO、C_(2)H_(4)可作为标志气体的基础上,引入CO与CO_(2)体积分数比值γ和C 2H_(4)与C 2H_(6)的体积分数比值ε,分别作为煤吸氧蓄热阶段和自热氧化阶段的预测指标,即:γ≤0.019时,煤样温度小于136℃,处于吸氧蓄热阶段;0.752≤ε≤0.836时,煤样温度136~226℃,处于自热氧化阶段;γ≥0.908时,煤氧化温度大于226℃,处于加速氧化阶段。最后,基于CO、C_(2)H_(4)、C_(2)H_(6)三种标志气体和γ、ε值,建立了浸水条件下采空区遗煤自燃的分级预警防控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水煤 扫描电镜 程序升温实验 表面结构 自然发火 指标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与超声心动图负荷实验诊断心肌缺血的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黄虔 钟华 +3 位作者 徐宏贵 刘斯润 王巍松 李国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7期1214-1215,1218,共3页
目的 将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实验方法与超高速磁共振成像结合起来 ,比较它和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实验 (DSE)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0 8例拟诊冠心病的连续病例先后进行二次谐波成像的超声心动图多巴酚丁胺负荷实... 目的 将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实验方法与超高速磁共振成像结合起来 ,比较它和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实验 (DSE)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0 8例拟诊冠心病的连续病例先后进行二次谐波成像的超声心动图多巴酚丁胺负荷实验、多巴酚丁胺磁共振负荷实验 (stressMRI)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超声心动图多巴酚丁胺负荷实验按常规方法进行。磁共振负荷实验采用标准的多巴酚丁胺 -阿托品负荷实验程序 ,直至达到目标心率。分别在静息时和各个负荷水平采用梯度回波技术 ,在短时屏气期间 ,采集 3个短轴平面、 1个四腔位和 1个二腔位MR图像。按 16节段模式判断局部室壁运动。结果  18例病人超声心动图检查失败 (图像质量差 ) ,4例没有达到目标心率。 11例病人不能接受磁共振检查 ,3例因为呼吸伪图像不能诊断。在 3种检查资料完整的 172例受检者中 ,10 9例诊断为冠心病。磁共振负荷实验的敏感性 (86 2 % )和特异性 (85 7% )与超声心动图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敏感性74 3%、特异性 6 9 8% ,χ2 =4 5 9,P <0 0 5 )。MRI的准确性也较高 (86 0 %vs 72 7% ,P <0 0 0 5 )。结论 标准的多巴酚丁胺 -阿托品负荷实验程序同样可以用在磁共振负荷实验中。与超声心动图相比 ,对于判断室壁运动异常 ,多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酚丁胺 超声心动图 磁共振 诊断 心肌缺血 实验程序 阿托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模糊数学方法预测商品喜爱度的实验性探索 被引量:2
9
作者 金志成 何艳茹 +1 位作者 程子娟 王东异 《心理学报》 1986年第1期43-49,共7页
本研究是一种运用模糊数学方法来预测商品喜爱度的实验性探索。 从实验一中取得被试对一种商品的单维评价[R′_(ji)]和综合评价[B_j],然后根据导出权数集[A_i]。 从实验二中取得被试对另一种同类商品的单维评价[R″_(ji)],然后与[A_i]加... 本研究是一种运用模糊数学方法来预测商品喜爱度的实验性探索。 从实验一中取得被试对一种商品的单维评价[R′_(ji)]和综合评价[B_j],然后根据导出权数集[A_i]。 从实验二中取得被试对另一种同类商品的单维评价[R″_(ji)],然后与[A_i]加权,就预测出第二种同类商品的综合喜爱度[B_j]。 经验证,此种预测是可行的。并且它比其它预测方法更准确,更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大学生 认知结构 实验 多级估量法 喜爱度 商品 预测方法 量表法 模糊数学方法 实验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ux环境下PC机CLUSTER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世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27,共3页
介绍了有关机群(CLUSTER)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并提出了如何利用低档微机建构一个PC机CLUSTER实验平台的方法.介绍了实验平台硬件环境,阐述了CLUSTER环境的设计、网络监控和调试的过程,并试图通过开发相应的实验程序,使用户得到与实用PC... 介绍了有关机群(CLUSTER)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并提出了如何利用低档微机建构一个PC机CLUSTER实验平台的方法.介绍了实验平台硬件环境,阐述了CLUSTER环境的设计、网络监控和调试的过程,并试图通过开发相应的实验程序,使用户得到与实用PC机群系统相仿的仿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USTER实验平台 LINUX操作系统 仿真环境 PC机群系统 系统设计 实验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2.5岁儿童对实物、照片和画片的概括——灵长目初级抽象概括能力的比较实验研究(Ⅲ)
11
作者 万传文 任仁眉 林国彬 《心理学报》 1983年第4期480-484,共5页
为了同实验Ⅰ在金丝猴身上所做关于对实物、照片和画片的概括的结果进行对照,用10名1岁7个月至2岁6个月的儿童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方法和实验Ⅰ大致相仿。实验开始时对儿童进行简单言语指导。全部被试都迅速对基础辨别刺激形成巩固的... 为了同实验Ⅰ在金丝猴身上所做关于对实物、照片和画片的概括的结果进行对照,用10名1岁7个月至2岁6个月的儿童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方法和实验Ⅰ大致相仿。实验开始时对儿童进行简单言语指导。全部被试都迅速对基础辨别刺激形成巩固的辨别反应,这可能是由于儿童的言语发展起了中介作用。在随后的测查实验中,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能够把反应从实物迁移到代表实物的平面图片上的人数有所增加。这似乎和儿童的言语发展相平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言语发展 抽象概括能力 中介作用 比较实验 实验程序 实物 图片 心理学报 刺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煤自然发火期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和实验技术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辛亥 席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58-1061,共4页
根据煤的硫分、灰分以及煤自燃过程中的耗氧速率、CO和CO2产生率等随温度变化的序列值与煤自然发火期之间存在的密切对应关系,建立了前向多层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用已有的煤自然发火实验数据对网络进行训练,得到了神经元间的联结强度,从... 根据煤的硫分、灰分以及煤自燃过程中的耗氧速率、CO和CO2产生率等随温度变化的序列值与煤自然发火期之间存在的密切对应关系,建立了前向多层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用已有的煤自然发火实验数据对网络进行训练,得到了神经元间的联结强度,从而准确地表征这种对应关系.设计了一套油浴程序升温实验装置,确定了实验试管的尺寸和实验条件,从而能够准确测定煤自燃在不同温度下的耗氧速率及气体产生率.将煤样油浴程序升温实验数据及煤质分析数据代入人工神经网络,可算出煤的自然发火期.与煤自然发火实验相比,该方法测定煤样的自然发火期用煤量减少了99%以上,实验耗时缩短了90%以上,二者测试结果的偏差小于3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发火期 程序升温实验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研究方法在国外管理会计研究中的应用——基于73篇样本文献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晔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69-77,共9页
以发表在全球排名前五位会计期刊上的73篇涉及实验研究方法的文献为样本,对管理会计实验研究的主题、学科背景以及实验设计程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管理会计实验研究的主题日趋多元化,研究学科背景也在逐渐延伸和交叉,实验设计程序... 以发表在全球排名前五位会计期刊上的73篇涉及实验研究方法的文献为样本,对管理会计实验研究的主题、学科背景以及实验设计程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管理会计实验研究的主题日趋多元化,研究学科背景也在逐渐延伸和交叉,实验设计程序的科学性、简约性、对照性等原则得到了很好的执行,管理会计的实验研究方法将成为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方法 研究课题 学科背景 实验设计程序 管理会计实验研究 会计期刊 实验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实验的设计和实验报告的撰写
14
作者 劉明 《当代教育科学》 1992年第2期20-23,9,共5页
一、教育实验的设计教育实验的课题确定以后,为了更准确、更经济地收集资料,以根据事实验证假设的真伪,就必须针对所要验证的假设进行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既是实验工作进行的依据,也是实验工作的难点和决定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 1、... 一、教育实验的设计教育实验的课题确定以后,为了更准确、更经济地收集资料,以根据事实验证假设的真伪,就必须针对所要验证的假设进行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既是实验工作进行的依据,也是实验工作的难点和决定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 1、什么是实验设计所谓实验设计是一种控制实验条件和安排实验程序的工作计划。这个计划必须科学而合理,以为教育现象间的因果推论提供逻辑基础,并力求做到以最少的人、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设计 教育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变量 工作计划 验证假设 控制实验 实验程序 反应变量 教育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浸煤二次氧化自燃危险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文虎 陆彦博 刘文永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11,共6页
为研究水浸煤二次氧化升温和降温全过程的自燃危险性,采用程序升温实验方法对原煤、水浸煤初次及二次氧化升温和降温的自燃特性参数进行对比研究,并利用表观活化能计算模型,在直角坐标系中通过线性拟合的方法计算不同温度阶段的表观活... 为研究水浸煤二次氧化升温和降温全过程的自燃危险性,采用程序升温实验方法对原煤、水浸煤初次及二次氧化升温和降温的自燃特性参数进行对比研究,并利用表观活化能计算模型,在直角坐标系中通过线性拟合的方法计算不同温度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升温过程干裂温度之后和降温全过程中,煤样的耗氧速率、自燃特征气体的产生率和极限放热强度均符合水浸煤高于对应原煤、二次氧化高于对应初次氧化的规律;表观活化能方面,水浸煤低于对应原煤、二次氧化低于对应初次氧化。因此水浸煤的自燃危险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浸煤 自燃危险性 二次氧化 程序升温实验 自燃特性参数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煤自燃的复合气体指标优选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武福生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1-65,共5页
通过煤程序升温氧化实验对比分析了不同干空气流量、氧气浓度下复合气体指标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不能确定干空气流量的情况下,应选取φ(O_2)/(φ(CO)+φ(CO_2))作为预测煤自燃的气体指标;煤温在100℃以下时,φ(O_2)/(φ(CO)+φ(C... 通过煤程序升温氧化实验对比分析了不同干空气流量、氧气浓度下复合气体指标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不能确定干空气流量的情况下,应选取φ(O_2)/(φ(CO)+φ(CO_2))作为预测煤自燃的气体指标;煤温在100℃以下时,φ(O_2)/(φ(CO)+φ(CO_2))可作为预测煤自燃的气体指标;煤温超过100℃时,φ(C_2H_4)/φ(CH4)和φ(CO)/φ(CO_2)可作为预测煤自燃的气体指标;煤温超过160℃且氧气体积分数为5%左右时,φ(C_2H_4)/φ(CO)也可作为预测煤自燃的气体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复合气体指标 程序升温氧化实验 干空气流量 氧气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方法的探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琳 石新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3期65-67,共3页
“不确定度实验”是预测实验室分析误差和评价分析方法的一种措施 .本文通过全程序空白实验、平行样实验等 ,评估测定方法的检出限 ;进行误差判断 ;掌握分析方法的适用性 ,以保证监测质量 .
关键词 实验 质量控制 不确定度实验 检出限 误差判断 程序空白实验 平行样实验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休眠与萌发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6
18
作者 吴海波 宋博洋 +1 位作者 张烁 张鹏 《种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6-81,共6页
种子休眠与萌发一直是种子生理生态学研究中的热点,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有了更广泛深入的发展。对相关概念和术语理解是否正确,研究材料选择是否科学,试验设计是否合理,研究方法是否严谨规范,这些问题都决定着相关研究与国际接轨的程... 种子休眠与萌发一直是种子生理生态学研究中的热点,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有了更广泛深入的发展。对相关概念和术语理解是否正确,研究材料选择是否科学,试验设计是否合理,研究方法是否严谨规范,这些问题都决定着相关研究与国际接轨的程度,决定着研究水平和被同行的认可度。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重点从试验材料选择、试验设置和实施、相关概念和观点的比较几个方面对种子休眠与萌发研究中容易误解和出错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探讨,明确了相关概念、观点和做法。建议研究者在从事种子萌发生态学研究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问题:1)试验材料的选取要考虑具体目的,并注意种子的完整性、成熟度、贮藏时间等问题;2)严格控制试验条件和过程,设置合理的样本容量和重复次数进行试验;3)掌握最新的种子休眠概念和分类理论,正确区分种子休眠的概念和类型;4)加强对种子休眠破除与萌发过程的理解和认识,明确相关争议问题的焦点和不同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休眠 种子萌发 萌发实验程序 种子休眠类型 种子萌发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径煤矸石二次氧化指标气体产生规律研究
19
作者 张靖 李天宇 +3 位作者 李绪萍 任晓鹏 周琛鸿 李直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4-100,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粒径二次氧化下煤矸石的自燃特性。采用程序升温-气相色谱实验系统,对自然风干的3种粒径煤矸石样品依次进行升温实验,得到指标气体CO,CH_(4),C_(2)H_(4),C_(2)H_(6)体积分数变化规律和煤矸石样品的耗氧速率,并与二次氧化煤... 为了研究不同粒径二次氧化下煤矸石的自燃特性。采用程序升温-气相色谱实验系统,对自然风干的3种粒径煤矸石样品依次进行升温实验,得到指标气体CO,CH_(4),C_(2)H_(4),C_(2)H_(6)体积分数变化规律和煤矸石样品的耗氧速率,并与二次氧化煤矸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氧化受粒径与升温次数的影响,在升温次数相同的条件下,煤矸石粒径越大,指标气体产生体积分数越小,耗氧速率越慢;在粒径相同的条件下,初次氧化耗氧速率和指标气体生成体积分数总是大于二次氧化。煤矸石二次氧化产生指标气体C_(2)H_(4)和C_(2)H_(6)初始生成温度较晚,CH_(4)初始温度较早,且体积分数低。二次氧化CO体积分数和耗氧速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增长,说明二次氧化的煤矸石同样具备自燃的条件。研究结果可为控制矸石山二次自燃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粒径 程序升温实验 二次氧化 自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表达系列分析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黎双飞 朱作言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5期100-104,共5页
简要概括了SAGE的基本原理和实验程序,侧重对该技术的程序修改和完善以及该方法最近在筛选候选新基因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报道。
关键词 基因表达系列分析 SAGE 基本原理 实验程序 标签库 基因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