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窗口法的排放数据使用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志磊 何超 +1 位作者 李加强 刘学渊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54,共6页
对4辆轻型汽车进行道路排放试验,以移动平均窗口法处理后得到的各数据点进入窗口次数为基础,引入排放因子计算时各数据点参与率的概念。研究表明:利用参与率对数据点加权计算得到的排放因子与窗口法得到的排放因子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高... 对4辆轻型汽车进行道路排放试验,以移动平均窗口法处理后得到的各数据点进入窗口次数为基础,引入排放因子计算时各数据点参与率的概念。研究表明:利用参与率对数据点加权计算得到的排放因子与窗口法得到的排放因子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高速路段参与率较高的数据点对总行程排放因子的影响较大,市区行程早期与高速行程末期参与率较低的数据点对总行程排放因子的影响最小;市郊、高速行程第1个窗口的末位数据点参与率分别比市郊、高速行程数据点平均参与率高60.459%和76.381%,对市郊、高速行程排放因子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车 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 移动平均窗口法 数据使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特性 被引量:5
2
作者 汪晓伟 景晓军 +1 位作者 秦孔建 闫峰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09-214,共6页
为了解混合动力汽车实际行驶下的排放情况,使用车载排放测量系统(PEMs)对一辆满足国5排放法规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按照轻型车国6标准进行了3次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RDE)试验,探寻了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_x)和颗粒物数量(PN)的排放... 为了解混合动力汽车实际行驶下的排放情况,使用车载排放测量系统(PEMs)对一辆满足国5排放法规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按照轻型车国6标准进行了3次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RDE)试验,探寻了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_x)和颗粒物数量(PN)的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尽管该轻型混合动力乘用车的新型欧洲驾驶循环(NEDC)排放测试结果符合法规要求,但在市区行程和总行程的PN的符合性因子(CF)均高于2.1,NO_x的均低于2.1,而CO的超过2.1。在实际道路的城市工况时,每次发动机起动时排放会有相应的峰值;郊区和高速工况时,发动机提供动力的同时还在给电池充电,导致CO、NO_x和PN的排放均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污染物排放 实际行驶排放(rde) 排放特性 符合性因子(C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型汽油车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3
作者 禹文林 叶文龙 +1 位作者 龙会游 严杰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35-142,共8页
为了研究车辆冷起动、行程动力学参数和不同数据处理方法对实际行驶排放(RDE)试验的影响,本文利用4辆轻型汽油车进行试验研究,通过CO2移动平均窗口法和欧6新方法进行排放计算。结果表明:冷起动对CO和NOx排放影响偏差均在10%以内,对于未... 为了研究车辆冷起动、行程动力学参数和不同数据处理方法对实际行驶排放(RDE)试验的影响,本文利用4辆轻型汽油车进行试验研究,通过CO2移动平均窗口法和欧6新方法进行排放计算。结果表明:冷起动对CO和NOx排放影响偏差均在10%以内,对于未装配汽油机颗粒捕集器(GPF)车辆的市区PN排放影响偏差最大可达32.25%,在国6车型标定时应重点关注。相对正向加速度(RPA)与PN排放成正相关,与CO、NOx排放相关性不明显;v*apos,95(速度与正向加速度乘积按升序排序的第95个百分位取值)与CO、PN排放成正相关,与NOx排放成负相关,与CO和PN的相关系数大于与NOx的相关系数。对于同一个有效行程的污染物排放计算结果,欧6新方法大于CO2移动平均窗口法,欧6新方法能更加真实地反映车辆在RDE试验中的污染物排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汽油车 实际行驶排放(rde) 冷起动 行程动力学参数 汽油机颗粒捕集器(GP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热起动模式和后处理对轻型车实际行驶细颗粒物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尹黛霖 岳志刚 +1 位作者 孙国阳 潘朋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108,共5页
采用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测试的方法,对两辆国六轻型汽油车的细颗粒物排放进行研究,重点分析冷、热起动两种模式和汽油机颗粒捕集器(gasoline particulate filter,GPF)对细颗粒物的影响。结果表明,PN10主要产生于冷起动阶段,且排放峰值... 采用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测试的方法,对两辆国六轻型汽油车的细颗粒物排放进行研究,重点分析冷、热起动两种模式和汽油机颗粒捕集器(gasoline particulate filter,GPF)对细颗粒物的影响。结果表明,PN10主要产生于冷起动阶段,且排放峰值易出现在急加速和急减速工况,最高排放峰值为8.10×10^(11)个/s。带GPF车辆的PN23和PN10在各速度段的占比分布差异较大,总行程的PN10数量较PN23增长30.9%,增长率为不配备GPF车辆的3倍左右。低温下的细颗粒物排放较常温大幅上升,且带有GPF车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未配备GPF的车辆。研究表明,冷起动阶段的细颗粒排放控制是未来监管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 冷起动 热起动 汽油机颗粒捕集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型汽车实际行驶工况的排放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马冬 丁焰 +1 位作者 刘志华 葛蕴珊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66-68,共3页
分别采用GPS和HEX+CAN系统,记录了实际道路汽车行驶的瞬时速度和其他相关行驶参数,通过对两组数据进行工况解析,得到了城市汽车实际行驶工况。结果表明,我国的城市道路实际行驶工况与ECE+EUDC标准工况相比,平均速度较低,怠速比例较高,... 分别采用GPS和HEX+CAN系统,记录了实际道路汽车行驶的瞬时速度和其他相关行驶参数,通过对两组数据进行工况解析,得到了城市汽车实际行驶工况。结果表明,我国的城市道路实际行驶工况与ECE+EUDC标准工况相比,平均速度较低,怠速比例较高,加减速比例差别不大,但加减速较小,变化频繁,匀速比例较低。在整车排放试验台架上按得到的实际行驶工况进行排放试验,与ECE+EUDC工况的排放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冷启动时,实际行驶工况与ECE+EUDC工况相比,CO排放高35.1%,HC高13.4%,NOx高23.1%;热启动时,实际行驶工况与ECE+EUDC工况相比,CO排放高21.4%,HC高26.3%,NOx高13.1%。研究表明,不论是在冷启动还是热启动状态,实际工况排放状况均与认证工况有一定的差别。因此,采用ECE+EUDC工况不能代表不同城市实际车辆的污染排放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汽车 实际行驶工况 ECE+EUDC工况 排放 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型汽车实际行驶的排放试验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旎 陈嵘 龙永生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4期419-424,共6页
为了验证为在售车辆挑选的行驶路线能否满足新颁布的Ⅱ型实际道路排放测试(RDE)试验的要求,同时考察在研发动机的工作区域和整车的实际排放,根据Ⅱ型RDE试验的实施操作规则,对整车进行了实际路况行驶排放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所选择的路... 为了验证为在售车辆挑选的行驶路线能否满足新颁布的Ⅱ型实际道路排放测试(RDE)试验的要求,同时考察在研发动机的工作区域和整车的实际排放,根据Ⅱ型RDE试验的实施操作规则,对整车进行了实际路况行驶排放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所选择的路线覆盖了市郊、市区、高速工况,能有效满足试验基本要求;驾驶员的驾驶方式也能满足法规要求;根据全球统一轻型汽车测试循环(WLTC)工况计算得到的符合性因子(CF)值目前大于法规要求值,因此排放法规需要考虑CF值的设定;RDE工况发动机工作区域显著大于WLTC工况发动机工作区域,这将导致大幅增加标定优化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行驶排放(rde) 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 污染物排放 发动机工作区域 驾驶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Ⅵ混合动力汽车排放特性分析
7
作者 杨楠 王计广 +2 位作者 李加强 陈彦林 何超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67,共7页
为了研究国Ⅵ标准下不同类型混合动力汽车在实际道路中的排放特性,作用采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对3辆轻型混合动力汽车和1辆汽油车进行了实际道路行驶排放测试(RDE)。结果发现:混合动力汽车(增强式混合动力汽车REEV、插电式混合动... 为了研究国Ⅵ标准下不同类型混合动力汽车在实际道路中的排放特性,作用采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对3辆轻型混合动力汽车和1辆汽油车进行了实际道路行驶排放测试(RDE)。结果发现:混合动力汽车(增强式混合动力汽车RE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油电混合动力汽车HEV)在各类道路上的CO_(2)排放均低于轻型汽油车(LDGV)。其中,相较于混合动力汽车,LDGV的CO_(2)排放因子高出1.01~2.09倍。此外,测试还揭示了汽车CO_(2)排放速率与车速、加速度间存在显著的多项式关系。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多数工况下,REEV和PHEV的CO和NO_(x)排放量均低于LDGV和HEV,特别是在电力驱动模式下,它们几乎不产生NO_(x)排放,充分展现了其在减少排放方面的显著优势。研究结果对于推动绿色出行、优化交通管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 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 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A对PFI轻型汽油车RDE高原排放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程亮 徐志寅 +2 位作者 邬建化 邱晓伟 谢熙钧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98-1404,1487,共8页
为探讨RPA对PFI汽油车在RDE试验中排放特性影响,采用了AVL-M. O. V. E.轻型车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对某电控进气道多点喷射汽油车分别在西宁高海拔地区进行了平缓、一般和激烈3种驾驶行为下的RDE排放试验研究,试验中未对发动机进行任... 为探讨RPA对PFI汽油车在RDE试验中排放特性影响,采用了AVL-M. O. V. E.轻型车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对某电控进气道多点喷射汽油车分别在西宁高海拔地区进行了平缓、一般和激烈3种驾驶行为下的RDE排放试验研究,试验中未对发动机进行任何改动。结果表明:国标对RDE试验要求的RPA值范围较大,不同RPA值对应的驾驶行为直接影响RDE排放试验结果。RDE冷起动阶段对PN和CO排放的影响较大,且对PN排放的影响大于对气体污染物排放的影响。CO和PN排放随RPA值的变化无明显变化规律; NOx和CO2排放量与RPA值呈现正相关。CF(NOx)> CF(CO)> CF(PN),且CF(NOx)随着RPA值的增加,变化幅度明显增大,高原条件下进行RDE试验,需要注意NOx排放。RPA值影响CO2排放在特性曲线图上的分布,RPA值越大,CO2排放在特性曲线图上的分布越靠近上公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汽油车 RPA 实际行驶污染物(rde) 高原排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拔对轻型汽油车RDE排放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程亮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8-83,共6页
对某缸内直喷汽油车分别进行了不同海拔的海拔舱WLTC工况试验和实际道路排放测试,试验时未对发动机进行任何改动。结果表明:在海拔舱WLTC工况试验条件下,随海拔增加,CO排放先升高后降低,NOx排放升高,PN排放先降低后升高。在RDE测试工况... 对某缸内直喷汽油车分别进行了不同海拔的海拔舱WLTC工况试验和实际道路排放测试,试验时未对发动机进行任何改动。结果表明:在海拔舱WLTC工况试验条件下,随海拔增加,CO排放先升高后降低,NOx排放升高,PN排放先降低后升高。在RDE测试工况条件下,随着海拔的增加,CO和NOx排放在城区工况下随之升高;在高速和综合工况下CO排放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NOx排放呈先缓降再升高的趋势;PN排放在城区和综合工况下都呈先升高再降低后升高的趋势。CO和PN排放主要产生在高速工况,而NOx排放主要产生在城区工况。总体来说,CO和PN在综合工况下的排放结果较城区工况下的排放结果偏高,而NOx排放结果则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车 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 高原 排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Ⅵ增程式天然气重型客车实际道路排放特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仇滔 赵亚坤 +3 位作者 郭冬冬 雷艳 杨江龙 陈则旬 《中国环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1期55-61,共7页
采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对一辆国Ⅵ增程式天然气重型客车开展实际道路的排放测试与分析,利用排放因子法与行程平均法分析整车排放,结果表明,实验车辆的CO、THC和NO_(x)的比排放值为673.19,169.7,53.23mg/(kW·h),相当于国Ⅵ限值的11... 采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对一辆国Ⅵ增程式天然气重型客车开展实际道路的排放测试与分析,利用排放因子法与行程平均法分析整车排放,结果表明,实验车辆的CO、THC和NO_(x)的比排放值为673.19,169.7,53.23mg/(kW·h),相当于国Ⅵ限值的11.2%、22.63%和7.72%,该增程式客车整车排放显著低于国Ⅵ排放限值,也优于传统天然气客车排放水平,这是由于行驶过程中发动机维持在恒定转速运行,规避了频繁启停和动态运行;增程式天然气客车启动阶段的各项气体污染物的比排放值相比其他阶段较高,这是由于启动阶段发动机冷却液较低加之需要提高转速快速加热后处理装置,导致冷起动阶段气体污染物瞬态排放较高;车辆行驶阶段中CO、NO_(x)的排放相对峰值在动态工况,而THC的排放集中在车辆稳态工况;动态工况下CO、NO_(x)和THC的瞬时排放速率与CO_(2)变化率有一定的正相关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道路测试(rde) 增程式天然气客车 混合动力车辆 排放特性 大气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