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火器伤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表达
1
作者 李秉胜 陈英剑 +3 位作者 张强 范长春 郑吉波 蔡锦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1期963-965,共3页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兔火器伤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mRNA水平。方法建立外固定架固定一期治疗兔股骨火器伤骨折的动物模型和BMP-2 mRNA表达水平的SYBR G reenⅠ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别...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兔火器伤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mRNA水平。方法建立外固定架固定一期治疗兔股骨火器伤骨折的动物模型和BMP-2 mRNA表达水平的SYBR G reenⅠ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别于术后第1、2、3、4周取断端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标本标本中BMP-2 mRNA水平。结果在对照组,创伤后的兔骨组织BMP-2 mRNA表达水平在1周开始增高,在第2周达到高峰后下降,第4周即可恢复正常。而实验组,受枪伤的兔骨组织BMP-2 mRNA表达水平在第3周表达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升高较慢,表达量也偏低(P<0.05)。结论BMP-2mRNA SYBR G reenⅠ荧光定量RT-PCR可以很好地反应枪击伤对兔骨组织BMP-2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枪击伤后的兔骨组织BMP-2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升高较慢,表达量也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器伤骨折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 实时荧光定量 转录聚合反应(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鸟苷酰环化酶C基因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毛振彪 王唯一 +2 位作者 张冬雷 黄介飞 鞠少卿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52-1255,共4页
目的:建立人鸟苷酰环化酶C(GC-C)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FQ-PCR)检测的新方法,观察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GC-C mRNA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在GC-C基因高保守区设计了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RT-PCR扩增目的片段并实时检... 目的:建立人鸟苷酰环化酶C(GC-C)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FQ-PCR)检测的新方法,观察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GC-C mRNA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在GC-C基因高保守区设计了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RT-PCR扩增目的片段并实时检测产物的荧光强度,根据标准品建立的标准曲线,由软件自动计算出待测样本(30例健康献血员、11例大肠良性病变和37 例大肠癌)中GC-C mRNA准确含量,并以GC-C mRNA和β2微球蛋白 mRNA含量的比值作为评价GC-C表达水平的指标.结果:本法检测GC-C mRNA含量的线性范围为101 ~109 pg/ml,样本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值分别为6.87%~11.12%和8.86%~15.19%.30例健康献血员和11例大肠良性病变样本的PBMC中均未检出GC-C mRNA表达,大肠癌患者外周血GC-C mRNA的检出率为83.8%(31/37).大肠癌患者外周血PBMC GC-C mRNA表达水平为0.88±0.06,与Duke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密切相关,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等无关.结论:GC-C mRNA RFQ-PCR检测外周血大肠癌细胞具有较好的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GC-C mRNA表达水平可能对指导大肠癌Duke分期、判断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指导术后综合治疗均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苷酰环化C 结直肠肿瘤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实时荧光定量 转录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微芯片荧光定量RT-q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3
作者 曹洪志 王新杰 +6 位作者 高姗姗 孙晓明 邓飞 石艳萍 陈弟诗 陈昌英 李平顺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5-48,共4页
为了建立简便快速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荧光定量RT-q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公布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囊膜蛋白E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结合微芯片技术,建立微芯片荧光定量RT-qPCR检测方法。该方法除对PEDV检测为阳性外,对... 为了建立简便快速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荧光定量RT-q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公布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囊膜蛋白E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结合微芯片技术,建立微芯片荧光定量RT-qPCR检测方法。该方法除对PEDV检测为阳性外,对与其同源性较近的致病病毒的检测均为阴性;最低检测限为1 copies/μL,常规荧光RT-qPCR检测限为10 copies/μL。批内、批间重复性试验表明,Ct值变异系数均在2%以内,可对PEDV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好、敏感性高、检测时间短且重复性好,适用于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微芯片 实时荧光定量转录-聚合反应 囊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出血症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4
作者 肖跃强 谢金文 +2 位作者 徐二丹 沈志强 丁壮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9-73,共5页
为建立一种敏感、特异、简便的兔出血症病毒(RHDV)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RHDV全基因组序列保守区域设计了2对引物,筛选了其中1对建立并优化了PCR条件,扩增产物为331bp,并基于此建立了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real-time RT-PCR检测... 为建立一种敏感、特异、简便的兔出血症病毒(RHDV)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RHDV全基因组序列保守区域设计了2对引物,筛选了其中1对建立并优化了PCR条件,扩增产物为331bp,并基于此建立了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real-time RT-PCR检测方法。通过敏感性、特异性、标准曲线建立等表明,该方法可检出101以上拷贝数的模板,只在RHDV有特异性扩增,标准曲线线性相关性好。实际应用结果显示,该方法对疑似RHDV病料检测的阳性率为74.8%,而普通RT-PCR方法检测的阳性率为65.5%。该方法的建立为开展该病的诊断、疫苗制备质控等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出血症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转录-聚合反应 建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髓CK19和LUNX mRNA的实时荧光定量检测和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毅梅 张鹏 +2 位作者 陈洁 陈刚 杨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988-991,共4页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K19mRNA和LUNX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作为微转移检测分子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初治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62例,以肺部良性疾病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和普通...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K19mRNA和LUNX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作为微转移检测分子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初治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62例,以肺部良性疾病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和普通RT-PCR技术,检测肺癌、良性病变肺组织和骨髓的CK19mRNA和LUNXmRNA的表达。结果:肺癌和良性病变肺组织RT-PCR检测结果显示CK19mRNA和LUNXmRNA表达阳性率为100%;62例NSCLC患者骨髓标本FQ-RT-PCR检测结果显示,NSCLC患者中骨髓CK19mRNA表达阳性率45.2%(28/62),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10%(1/10)(P=0.037),NSCLC组骨髓LUNXmRNA表达阳性率38.7%(24/62)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0%(0/10)(P=0.017);骨髓CK19mRNA表达阳性率随病理分期升高,接近统计学意义(P=0.06),而与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无关;骨髓LUNXmRNA表达阳性率随分期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2),而与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无关;骨髓CK19mRNA和LUNXmRNA表达明显相关(P<0.001)。结论:CK19mRNA和LUNXmRNA可作为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微转移特异、敏感的分子标志物,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肺癌转移,从而指导临床分期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骨髓微转移 细胞角蛋白19肺组织特异性蛋白X 实时荧光定量转录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人c-myc基因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6
作者 孙秀静 朱圣韬 +1 位作者 徐有青 张澍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21-826,共6页
目的构建含有c-myc基因的重组质粒并以其为模板,建立以SYBR GreenⅠ染料为荧光指示剂的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检测c-myc的标准曲线,为FQ-PCR准确检测c-myc奠定基础。方法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从人食管鳞癌组织的总mRNA... 目的构建含有c-myc基因的重组质粒并以其为模板,建立以SYBR GreenⅠ染料为荧光指示剂的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检测c-myc的标准曲线,为FQ-PCR准确检测c-myc奠定基础。方法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从人食管鳞癌组织的总mRNA中反转录扩增c-myc cDNA,将纯化的PCR产物与pGEM-T Easy载体进行连接,转化宿主菌DH-5α,然后挑选阳性克隆重组质粒,分别用PCR扩增、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Ⅰ酶切进行鉴定并测序分析。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质粒浓度,计算拷贝数制备FQ-PCR浓度梯度标准品。最后对质粒标准品进行FQ-PCR检测。结果PCR扩增、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均证实c-myc重组到pGEM-T Easy载体上。建立了人c-myc标准曲线,其对数与相应的Ct值(循环阈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2=-0.99~-1,斜率为-3.1~-3.6。结论所构建的人c-myc质粒标准品应用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技术建立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好,灵敏性和特异性高,准确可靠,此方法可作为FQ-PCR检测c-myc基因的标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BR GreenⅠ染料 实时荧光定量 转录聚合反应 C-MYC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miRNAs表达的技术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闵自信 杜小云 +5 位作者 宁启兰 钟楠楠 郑悦雯 韩燕 吕社民 张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8-262,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方法检测microRNAs(miRNAs)表达含量的技术差异,优化不同实验目的和条件下研究miRNAs表达的技术方法。方法取21d和42d两个时间点的SD大鼠关节软骨组织,采用Trizol法提取总RNA备用。选取... 目的比较两种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方法检测microRNAs(miRNAs)表达含量的技术差异,优化不同实验目的和条件下研究miRNAs表达的技术方法。方法取21d和42d两个时间点的SD大鼠关节软骨组织,采用Trizol法提取总RNA备用。选取rno-miR-15b、rno-miR-16、rno-miR-195、rno-miR-497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茎环引物和试剂公司提供的试剂盒方法反转录总RNA,并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这些miRNAs的表达量。提取人血浆中总RNA,用上述两种RT-qPCR方法实时定量检测has-miR-16的表达量。结果两种方法检测这些miRNAs表达量,在大鼠21d和42d这两个时间点其表达量变化趋势相同,都呈现增高的趋势,这与我们前期Solexa测序结果相同。在血浆中的结果显示,其中茎环引物反转录方法灵敏度相对较高。结论茎环引物法在少量几个重要的miRNAs检测中具有优势,而试剂盒方法适用于大量miRNAs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S 茎环引物 实时定量转录聚合反应 软骨 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RT-PCR检测人组织因子mRNA 被引量:6
8
作者 关明苏 兵吕元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6-68,74,共4页
目的 建立检测组织因子 (tissuefactor ,TF)mRNA荧光定量的方法 ,了解组织中TF的表达水平 ,研究TFmRNA的表达与肿瘤的关系。方法 构建克隆载体 pUC TF作为定量模板 ,在GeneAmp 5 70 0型检测仪上定量检测 4 2例不同恶性程度胶质瘤组织... 目的 建立检测组织因子 (tissuefactor ,TF)mRNA荧光定量的方法 ,了解组织中TF的表达水平 ,研究TFmRNA的表达与肿瘤的关系。方法 构建克隆载体 pUC TF作为定量模板 ,在GeneAmp 5 70 0型检测仪上定量检测 4 2例不同恶性程度胶质瘤组织标本 ,5例正常脑组织标本和人恶性胶质瘤细胞株U 2 5 1。结果  4 2例肿瘤组织均有mRNA的表达 ,范围从 3 .6× 10 5~ 8.8× 10 7拷贝 / μgRNA ,均值为 2 .9× 10 6 拷贝 / μgRNA ,且拷贝数与恶性程度成正比 ;5例正常脑组织中 ,1例检测不出 ,其他 4例的强度为 3 .8× 10 3~ 5 .1× 10 4拷贝 / μgRNA ,均值为 6.2× 10 3拷贝 / μgRNA ;胶质瘤细胞株U 2 5 1的强度为 2 .8× 10 6 拷贝 / μgRNA。 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荧光定量检测TF基因表达方法 ,检测结果可用绝对拷贝数表示 ,定量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 转录-聚合反应 细胞株 MRNA 肿瘤 荧光定量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动脉炎病毒实时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9
作者 杨松 梁成珠 +2 位作者 高宏伟 刘永华 陈溥言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7年第5期32-35,共4页
选取马动脉炎病毒基因组中高度保守的开放阅读框7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利用一步法的实时定量RT-PCR来定量检测马动脉炎病毒。分别使用马动脉炎病毒的总RNA和含有选定检测序列的克隆标准品做扩增曲线,两曲线斜率之差小于0... 选取马动脉炎病毒基因组中高度保守的开放阅读框7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利用一步法的实时定量RT-PCR来定量检测马动脉炎病毒。分别使用马动脉炎病毒的总RNA和含有选定检测序列的克隆标准品做扩增曲线,两曲线斜率之差小于0.1,证明两者的扩增效率相同,可用选定检测序列的克隆标准品对马动脉炎病毒进行定量检测。该方法敏感,快速,准确,且无交叉污染,能满足海关及检疫部门对马动脉炎病毒快速、准确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转录-聚合反应 定量检测 马动脉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AmpC酶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小燕 吴爱武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23-428,共6页
目的研究产AmpC酶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2003—2007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铜绿假单胞菌220株,采用三维试验筛选产β内酰胺酶(包括AmpC酶)的铜绿假单胞菌,应用多重PCR检测产AmpC酶的铜绿假单胞菌质粒携带的AmpC耐... 目的研究产AmpC酶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2003—2007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铜绿假单胞菌220株,采用三维试验筛选产β内酰胺酶(包括AmpC酶)的铜绿假单胞菌,应用多重PCR检测产AmpC酶的铜绿假单胞菌质粒携带的AmpC耐药基因,应用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染色体AmpC酶基因和oprD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共检出40株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其中产AmpC酶、ESBLs、金属酶(MBL)和未知酶型铜绿假单胞菌的构成比分别是62.5%(25/40)、20%(8/40)、7.5%(3/40)和10%(4/40)。25株产AmpC酶菌株均有不同程度AmpC酶基因表达量升高,其中,仅1株细菌携带DHA质粒型AmpC酶基因,12株菌oprD2基因表达量减低,这些菌株均对亚胺培南耐药,13株菌oprD2基因表达量正常,其中仅5株菌对亚胺培南耐药;7株菌(占产AmpC酶菌株的28%,不产金属酶)的酶粗提物能微弱水解IPM,这7株菌AmpC酶基因的表达量均有明显升高,其中5株菌同时伴有oprD2基因表达量降低。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AmpC酶可微弱水解亚胺培南,且其水解亚胺培南可能与AmpC酶产生量有一定关系;产AmpC酶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原因可能是细菌AmpC酶表达量增加和oprD2表达量减低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AMPC OprD2蛋白 荧光定量转录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介导扩增技术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CV RNA及与RT-PCR的比较 被引量:9
11
作者 吴大先 刘菲 +2 位作者 刘洪波 戴立忠 谭德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64-672,共9页
目的:利用转录介导的扩增技术(transcription mediated amplification,TMA)扩增HCV RNA,并与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进行比较,探讨TMA系统的稳定性及其与RT... 目的:利用转录介导的扩增技术(transcription mediated amplification,TMA)扩增HCV RNA,并与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进行比较,探讨TMA系统的稳定性及其与RT-PCR的灵敏性差异和相关性,以及TMA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利用鼠白血病反转录酶(moloney murine leukemia virus,MMLV)、T7 RNA聚合酶及2条特异性引物等建立TMA扩增体系;通过HCV RNA的扩增曲线的相关性变化,评价不同储存温度对TMA扩增体系的稳定性和重复性的影响;通过扩增一组10倍梯度稀释的HCV RNA体外转录样本,评价TMA体系与RT-PCR的灵敏性差异。收集101份临床诊断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同时采用TMA试剂和RT-PCR试剂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并利用直线相关和回归探讨两种方法检测血清HCV RNA的相关性。结果:成功地建立了TMA扩增体系,该体系在室温下放置24 h,结果影响较大,但在4℃储存6 d,-20℃下储存6个月内扩增效果不受影响,稳定性良好。与湖南圣湘生物技术公司RT-PCR试剂检测结果的比较显示:31份血清标本TMA及RT-PCR均检测到阳性20例,阴性11例,检测一致率为100%。选取其中20例阳性标本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两种技术有很好的相关性(r=0.91,P<0.01)。与上海科华公司的RT-PCR试剂检测结果比较,发现在70份血清标本中,TMA检出RNA阳性标本数为34例,阴性标本数为36例,PCR检出RNA阳性标本数为32例,阴性标本数为38例,检测一致率为97.1%,两种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中29例PCR检测和TMA检测均有定量结果的血清进行分析,两种技术也有很好的相关性(r=0.96,P<0.01)。结论:TMA检测试剂在-20℃下储存,6个月内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TMA与RT-PCR均能很好地检出血清中HCV RNA,两种技术有很好的相关性,定量检测有很好的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介导的扩增技术 丙型肝炎 实时荧光定量转录聚合反应 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介导的扩增技术与real-time RT-PCR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12
作者 吴大先 陶淑慧 +3 位作者 刘水平 周杰斌 谭德明 侯周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76-782,共7页
目的:利用转录介导的扩增技术(transcription mediated amplification,TMA)扩增HIV RNA,探讨TMA技术扩增HIV RNA的敏感性及其与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比较。方法:利用Taq Man探针、特异性引物、鼠白血病反转录酶、T7-RNA聚... 目的:利用转录介导的扩增技术(transcription mediated amplification,TMA)扩增HIV RNA,探讨TMA技术扩增HIV RNA的敏感性及其与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比较。方法:利用Taq Man探针、特异性引物、鼠白血病反转录酶、T7-RNA聚合酶及PCR底物等建立TMA扩增体系。通过扩增一组10倍梯度稀释的HIV RNA转录标准品,评价TMA体系的灵敏性。收集60例HIV感染患者的血浆,同时采用TMA试剂与Cobas Amplicor HIV-1 Monitor 1.5版试剂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并利用线性回归和Bland-Altman法分析两种技术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成功建立了TMA扩增体系,这种技术可以检测低至10 copies/m L的HIV转录标准品。60份HIV感染者血浆样本中,TMA及Cobas均检测到阳性46份,均阴性12份,TMA检测阴性而Cobas检测阳性样本2份,检测一致率为96.7%。两种技术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中46份TMA检测和Cobas检测均有定量结果的血浆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两种技术有非常好的相关性(r=0.997,P<0.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种检测方法定量Lg差值平均值为0.02,44份(95.7%)样本在95%的一致性界限内。结论:TMA技术具有高灵敏性潜能。TMA与real-time RT-PCR检测血浆中HIV RNA具有非常好的相关性与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介导的扩增技术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转录聚合反应 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CK细胞的长链非编码RNA的验证及靶基因预测
13
作者 贺丹 敖慧娟 +2 位作者 杨迪 王家敏 柏家林 《甘肃畜牧兽医》 2020年第1期58-63,共6页
MDCK细胞(Madin-Daby Canine Kidney Cells)由于其病毒感染效率高、增殖快,且不易变异等特点,被认为是三种适合流感病毒复制的细胞系之一,但因为MDCK细胞具有成瘤性,用它作为病毒复制的底物用于流感疫苗生产仍有争议。本研究中,根据lncR... MDCK细胞(Madin-Daby Canine Kidney Cells)由于其病毒感染效率高、增殖快,且不易变异等特点,被认为是三种适合流感病毒复制的细胞系之一,但因为MDCK细胞具有成瘤性,用它作为病毒复制的底物用于流感疫苗生产仍有争议。本研究中,根据lncRNA-Seq,在结果中随机选择6个lncRNA,运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获得这些基因在高成瘤MDCK-W73,低成瘤MDCK-C35和MDCK-C09细胞株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提取的总RNA纯度高,完整性好。各基因在不同成瘤性细胞中的表达具有差异性,且qRT-PCR与lncRNASeq的差异性表达相一致。此外,运用顺式(cis)作用方式预测了lncRNA的靶基因,共获得63个cis作用靶基因,为后续的试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CK细胞 实时荧光定量转录聚合反应(qrt-pcr) lncRNA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蟾酥醇提物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头孢他啶敏感性的影响
14
作者 周鸿威 王成祥 +8 位作者 吕思缘 林英 张悦 刘国星 李磊 王玉婷 郭雨菲 薛贝 于会勇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592-3596,共5页
目的:探讨蟾酥醇提物通过铜绿假单胞菌主动外排系统(MexABOprM)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头孢他啶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筛选MexAB-OprM阳性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通过肉汤稀释法建立MDRPA体外抑菌实验模型,测定蟾酥醇提物及其联合头... 目的:探讨蟾酥醇提物通过铜绿假单胞菌主动外排系统(MexABOprM)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头孢他啶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筛选MexAB-OprM阳性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通过肉汤稀释法建立MDRPA体外抑菌实验模型,测定蟾酥醇提物及其联合头孢他啶时的最小抑菌浓度;蟾酥醇提物干预前后用实时荧光反转录PCR检测MDRPA铜绿假单胞菌主动外排系统MexAB-OprM中mexB、mexR、oprM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蟾酥醇提物对MDRPA的最小抑菌浓度值是6.25 mg/mL。蟾酥醇提物联合头孢他啶的联合指数低于1,两药联合应用时存在相加作用。随蟾酥醇提物浓度升高,MDRPA外排泵MexAB-OprM的mexB、oprM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mexR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蟾酥醇提物通过抑制MexABOprM外排泵的表达提高MDRPA对头孢他啶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酥醇提物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体外抑菌 肉汤稀释法 实时荧光转录聚合反应 铜绿假单胞菌主动外排系统 抗耐药作用 逆转外排泵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莓叶总黄酮的体外抗炎功效评价 被引量:20
15
作者 赵丹 苏宁 +3 位作者 杨丽 郑洪艳 霍彤 王昌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31-235,共5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方法从分子水平对蓝莓叶总黄酮的抗炎功效进行评价。方法:建立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与蓝莓叶总黄酮的共培养体系,利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在不同培养时间点(0、15、30、60、120 min)白细胞介素-6(in...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方法从分子水平对蓝莓叶总黄酮的抗炎功效进行评价。方法:建立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与蓝莓叶总黄酮的共培养体系,利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在不同培养时间点(0、15、30、60、120 min)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8、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10,IP-10)等炎症细胞因子相关基因表达情况,观察蓝莓叶总黄酮的添加对这些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蓝莓叶总黄酮在分子水平上的抗炎机理。结果:蓝莓叶总黄酮的添加能够提高抗炎因子IL-6、CXCR-2基因的表达量(P<0.05),降低促炎因子IL-8、IP-10基因的表达量(P<0.05),对CXCR-1基因的表达呈复杂型调节。结论:蓝莓叶总黄酮通过对炎症相关因子表达量产生影响,从而减弱促炎症反应,增强抗炎症反应,最终发挥抗炎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叶总黄酮 炎症因子 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和外膜孔蛋白表达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红玲 廖康 +2 位作者 陈亚岗 俞云松 李兰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14-418,共5页
目的探讨我国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MexAB-OprM和外膜孔蛋白OprD2表达水平及其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国15个省市28所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655株,琼脂稀释法测定该菌加入外... 目的探讨我国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MexAB-OprM和外膜孔蛋白OprD2表达水平及其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国15个省市28所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655株,琼脂稀释法测定该菌加入外排泵抑制剂羟基氰氯苯腙(CCCP)前后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MIC;RT-PCR检测外排泵MexAB-OprM和孔蛋白OprD2的表达水平;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印迹(Western-blot)检测外膜孔蛋白OprD2。结果收集到的655株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率分别为52.5%和59.2%,加入CCCP前后其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无明显变化;52.0%(51/98)美罗培南耐药株MexAB-OprM显著高表达(P<0.05),43.7%(59/135)亚胺培南耐药株OprD2显著低表达(P<0.05),14.8%(20/135)亚胺培南耐药株OprD2表达缺失;SDS-PAGE和Western-blot显示与标准菌株PAO1相比,OprD2表达水平减低菌株ZZ20显影减低,表达缺失菌株BJ1不显影。结论MexAB-OprM表达升高和OprD2表达降低甚至缺失是我国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外排泵 外膜孔蛋白 羟基氰氯苯腙 实时荧光定量转录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decan-1和HPA-1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亓玉琴 司君利 +3 位作者 李文利 王贺 周长宏 许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0-115,共6页
背景与目的:Syndecan-1和HPA-1(乙酰肝素酶-1)可能参与多种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但关于两者与胃癌的关系较少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Syndecan-1mRNA和HPA-1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 背景与目的:Syndecan-1和HPA-1(乙酰肝素酶-1)可能参与多种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但关于两者与胃癌的关系较少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Syndecan-1mRNA和HPA-1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了58例胃癌及58例配对的癌旁组织(距癌2cm)和58例配对远离胃癌的手术切缘正常组织(距癌5cm以上)Syndecan-1和HPA-1的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探讨两者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结果:HPA-1mRNA在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86.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7.6%)和正常组织(5.2%)(P均<0.001),癌旁组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均<0.05)。Syndecan-1mRNA在正常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98.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5.9%)和胃癌组(5.2%)(P均<0.001),癌旁组织中明显高于胃癌组织(P均<0.05)。Syndecan-1的表达减弱和HPA-1的表达增强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Syndecan-1mRNA的表达与HPA-1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Syndecan-1mRNA在正常胃组织中呈高表达,HPA-1mRNA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Syndecan-1的表达减弱与HPA-1的表达增强可促进胃癌的侵袭转移。联合检测Syndecan-1mRNA及HPA-1mRNA对于指导胃癌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DECAN-1 HPA-1 胃癌 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实时荧光定量转录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味地黄汤及其拆方对正常小鼠和SAMP8胸腺淋巴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毕明刚 周文霞 +1 位作者 齐春会 张永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汤及其"三补(SB)"、"三泻(SX)"拆方对正常小鼠和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AMP8)胸腺淋巴细胞分化相关的Notch信号转导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Notch1、PS1、PS2、HES1等基...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汤及其"三补(SB)"、"三泻(SX)"拆方对正常小鼠和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AMP8)胸腺淋巴细胞分化相关的Notch信号转导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Notch1、PS1、PS2、HES1等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口服LW(5、10、20g/kg)可明显促进正常小鼠胸腺细胞PS2、HES1基因的表达;口服LW(10g/kg)及其SB、SX拆方,可不同程度地降低SAMP8的PS2、HES1基因表达水平。结论:LW可增强正常的小鼠胸腺细胞Notch信号强度;对免疫老化的SAMP8,LW能够降低胸腺细胞Notch信号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汤 免疫老化 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AM) 胸腺淋巴细胞亚群 实时荧光定量转录-聚合反应 Notch信号转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癌患者外周血中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方 魏旭倩 +3 位作者 孙璟 楼谷音 王学锋 焦洁茹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3-357,共5页
背景与目的:肠癌患者的生存期与是否存在转移密切相关,外周血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对肿瘤发生转移的判断,但单个检测指标尚难于判断。本实验旨在研究多种肿瘤标志物与肠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并评估其同时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背景与目的:肠癌患者的生存期与是否存在转移密切相关,外周血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对肿瘤发生转移的判断,但单个检测指标尚难于判断。本实验旨在研究多种肿瘤标志物与肠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并评估其同时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方法联合检测92例肠癌、68例肠癌前病变及5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生存素(survivin)、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20(CK20)基因的转录,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未检测到CEA、CK20及survivin mRNA的转录;良性病变患者survivin转录的检测阳性率为7.35%,平均拷贝数为(2.5±0.9)。肠癌外周血CEA、CK20、survivin mRNA转录的阳性率分别为41.3%、47.8%、72.8%,其阳性率与疾病的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相关。survivin mRNA高转录者4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转录者。肠癌患者外周血CEA、CK20、survivin mRNA转录的联合检测对肿瘤预后判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阳性似然比。结论:Real-time RT-PCR联合检测肠癌外周血中多个肿瘤标志物基因的表达,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监测肿瘤复发、判断预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癌 肿瘤标志物 实时定量转录聚合反应 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Ⅱ在低压性缺氧成年大鼠视网膜的表达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勇 王志斌 +3 位作者 周霞 许玲 芦晓磊 黄剑云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0期758-761,共4页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缺氧后血管生成素Ⅱ(angiopoietinⅡ,AngⅡ)在视网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成年Wistar大鼠暴露于低氧环境(70~90mL.L-1O2)2h后,分别在3h、24h、3d、7d和14d,通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An...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缺氧后血管生成素Ⅱ(angiopoietinⅡ,AngⅡ)在视网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成年Wistar大鼠暴露于低氧环境(70~90mL.L-1O2)2h后,分别在3h、24h、3d、7d和14d,通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AngⅡ在视网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缺氧后3h、24h和3d,成年大鼠视网膜AngⅡmRN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120%、50%、30%(P〈0.05),AngⅡ蛋白质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了90%、32%、20%,而在7d和14d时其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缺氧可以使成年大鼠视网膜AngⅡ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Ⅱ 缺氧 视网膜 实时荧光定量转录聚合反应 蛋白免疫印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