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顺铂联合长春新碱对HCT-8/V肿瘤细胞耐药逆转的实时动态活细胞成像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孙丽娜 张婷 +3 位作者 郭锦锦 余运运 姚新生 孙万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85-1090,共6页
目的:探讨顺铂(DDP)联合长春新碱(VCR)对人结直肠腺癌耐长春新碱细胞(HCT-8/V)增殖、凋亡与自噬的影响。方法:以RT-LCI高内涵技术平台,连续观察120 HCT-8/V细胞的生长规律及连续70 h观察细胞凋亡与自噬。结果:DDP对HCT-8/V有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顺铂(DDP)联合长春新碱(VCR)对人结直肠腺癌耐长春新碱细胞(HCT-8/V)增殖、凋亡与自噬的影响。方法:以RT-LCI高内涵技术平台,连续观察120 HCT-8/V细胞的生长规律及连续70 h观察细胞凋亡与自噬。结果:DDP对HCT-8/V有抑制作用,但无剂量依赖关系; VCR对HCT-8/V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梯度呈正比; DDP、VCR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没有差异; DDP、VCR单独及联合应用可抑制HCT-8/V自噬。结论:DDP联合VCR应用通过抑制HCT-8/V细胞的增殖与自噬实现耐药性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长春新碱 结直肠癌细胞 耐药性 实时动态活细胞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时动态成像系统对NK细胞毒性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桑森骅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4,共8页
【目的】细胞免疫疗法是当前发展快速且可靠的治疗癌症的手段,为开发检测细胞治疗产品效价的新方法。【方法】通过监测肿瘤细胞荧光的变化来反馈细胞毒性。通过构建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肿瘤细胞,建立了... 【目的】细胞免疫疗法是当前发展快速且可靠的治疗癌症的手段,为开发检测细胞治疗产品效价的新方法。【方法】通过监测肿瘤细胞荧光的变化来反馈细胞毒性。通过构建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肿瘤细胞,建立了一种基于活细胞实时动态成像系统的方法来评估细胞治疗产品的细胞毒性。【结果】使用活细胞实时动态成像系统监测K562-GFP细胞,发现其总荧光强度与细胞数量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极低效靶比的共培养条件下,也能展现出高精确性。通过计算NK细胞对K562-GFP细胞的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能够整体地评价NK细胞的细胞毒性。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GFP细胞凋亡与细胞荧光蛋白淬灭的相关性,证明了检测方法的可行性。【结论】该方法无需再使用染料或者抗体,就能够低成本的评估不同类型或生产工艺的免疫细胞对各种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免疫疗法 凋亡检测 自然杀伤细胞 实时动态成像 半最大效应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体成像技术监测肿瘤生长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苏云术 徐利军 +2 位作者 周鸿敏 Alfred Omo 魏翔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生长动态的监测是肿瘤学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现有的各种生长动态的监测方法存在诸多缺陷。文中研究活体成像技术(in vivo imaging technique,IVIT)在肿瘤生长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在18只Babl/C小鼠背部皮下注射1×106/mL B16-... 目的生长动态的监测是肿瘤学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现有的各种生长动态的监测方法存在诸多缺陷。文中研究活体成像技术(in vivo imaging technique,IVIT)在肿瘤生长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在18只Babl/C小鼠背部皮下注射1×106/mL B16-F10-luc-G5细胞100μL,建立种植瘤模型。肿块出现后每天测量肿瘤并计算肿瘤体积,并于第0、3、5、7、9、14天每次取3只小鼠以活体成像系统(in vivo imaging system,IVIS)检测肿瘤生物发光,检测后处死取肿瘤组织制成石蜡切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所有小鼠接种成功肿瘤,第5天肿瘤可见。第5、7、9、14天肿瘤大小分别为[(2.86E+00)±1.21]、[(4.87E+00)±1.66]、[(9.27E+01)±6.31]、[(2.60E+02)±7.88]mm3;所有移植瘤生物发光均被IVIS检测到,第0、3、5、7、9、14天肿瘤平均实测光子数为[(6.35E+05)±7655]、[(1.12E+05)±1820]、[(1.62E+05)±2090]、[(2.40E+05)±3515]、[(1.18E+06)±11530]、[(2.23E+06)±17934]photon/(cm2·ser·s);移植瘤平均实测光子数与体积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R2=0.97);以IVIS监测结果绘制的肿瘤生长曲线,揭示了B16F10移植瘤生长动态特点。结论 IVIT可连续监测标记肿瘤的生长动态,准确灵敏、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技术 肿瘤 生长动态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三通道实时荧光成像方法研究单个活细胞凋亡与胞浆pH值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林丹樱 刘晓晨 马万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81-1585,共5页
利用双波长分光器(Dual-View)和自制滤光片滑块,在基于像增强型电荷耦合器件(ICCD)的实时/快速荧光成像系统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单个ICCD的三通道实时荧光成像方法,同时发展了相应的图像校准处理方法用于消除光谱串扰的影响,并将该方... 利用双波长分光器(Dual-View)和自制滤光片滑块,在基于像增强型电荷耦合器件(ICCD)的实时/快速荧光成像系统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单个ICCD的三通道实时荧光成像方法,同时发展了相应的图像校准处理方法用于消除光谱串扰的影响,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单个活细胞的研究。利用Annexin V-FITC和SNARF-1两种荧光探针进行双标记,在单细胞水平上对亚硝基谷胱甘肽(GSNO)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与其胞浆pH值变化的关系进行实时研究。结果揭示了GSNO诱导的细胞凋亡与细胞发生自发凋亡时胞浆pH值有不同的变化规律,为这种三通道实时荧光成像方法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通道 实时荧光成像 细胞 凋亡 胞浆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PSF三维动态多粒子追踪在活细胞成像的应用
5
作者 李恒 陈丹妮 +2 位作者 于斌 牛憨笨 郭宝平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6-531,共6页
利用双螺旋点扩散函数三维定位的能力建立了三维多粒子追踪成像系统,成像深度可达到4μm,定位精度达到20 nm,并在该系统上实现了对巨噬细胞内多个荧光微球的动态追踪.结果显示,细胞内荧光探针的运动范围达到7μm,可实时获取荧光微球在... 利用双螺旋点扩散函数三维定位的能力建立了三维多粒子追踪成像系统,成像深度可达到4μm,定位精度达到20 nm,并在该系统上实现了对巨噬细胞内多个荧光微球的动态追踪.结果显示,细胞内荧光探针的运动范围达到7μm,可实时获取荧光微球在细胞内的运动速率,研究表明该系统是生物学家研究细胞内分子转运和相互关系非常有用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工程 三维成像 多粒子 点扩展函数 纳米定位 细胞 动态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体成像技术在NK/T细胞淋巴瘤早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凡 赵玉 +2 位作者 潘新宇 付瑶 于建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0期3689-3693,3700,共6页
背景NK/T细胞淋巴瘤作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从分子水平动态监测NK/T细胞淋巴瘤的相关研究鲜有报道。目的研究活体成像技术(IVIT)在NK/T细胞淋巴瘤肿瘤生长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10月-2016... 背景NK/T细胞淋巴瘤作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从分子水平动态监测NK/T细胞淋巴瘤的相关研究鲜有报道。目的研究活体成像技术(IVIT)在NK/T细胞淋巴瘤肿瘤生长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取3只SPF级BALB/C-nu裸鼠进行实验(实验重复3次),按照每只100μl NK92-Luc淋巴瘤细胞悬液(含1×10~6个细胞)的剂量,在3只BABL/C-nu裸鼠左侧季肋皮下接种肿瘤细胞,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测量并计算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在接种瘤细胞第5、8、11天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仪观察肿瘤生物发光成像情况,根据肿瘤发光光子数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实验结束后断颈法处死裸鼠,取肿瘤、肝脏组织制成蜡块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3只BABL/C-nu裸鼠均成功接种肿瘤细胞,在接种肿瘤细胞第5、8、11天肿瘤大小分别为(0.003 8±0.002 3)、(0.132 3±0.060 7)、(0.423 2±0.069 6)mm^3。根据肿瘤体积绘制的肿瘤生长曲线显示,肿瘤体积在前2 d增长不明显,在第3~5天增长明显加快,在第6~8天增长速度最快,在第9~11天增长趋向缓和。第5、8、11天肿瘤平均实测光子数为(53 688 222±25 446 363)、(2 072 443 366±1 029 688 415)、(5 559 915 605±708 457 376)ph/s;根据肿瘤发光光子数绘制的曲线与肿瘤生长曲线变化趋势一致。光镜下见肿瘤细胞排列成片状或巢状,可见肿瘤细胞浸润血管现象和病理性核分裂象。结论 IVIT可无创、连续、定量、动态监测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NK/T细胞淋巴瘤裸鼠模型,提示IVIT可用于临床NK/T细胞淋巴瘤的早期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成像技术 NK/T淋巴瘤 生长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镜对生理溶液中活细胞成像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莉娟 张英鸽 +1 位作者 张飒 张德添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79-84,共6页
本文研究用原子力显微技术(AFM)在生理条件下对活细胞成像的基本方法,并对各种影响成像因素如针尖与细胞表面的非特异性相互作用、AFM悬臂弹性系数及细胞表面柔性等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为AFM在成像的基础上对活细胞其它性质的... 本文研究用原子力显微技术(AFM)在生理条件下对活细胞成像的基本方法,并对各种影响成像因素如针尖与细胞表面的非特异性相互作用、AFM悬臂弹性系数及细胞表面柔性等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为AFM在成像的基础上对活细胞其它性质的研究提供基础。用本文方法清晰地显示了固定细胞与活细胞膜表面所具有的明显差别:活细胞膜完整平滑,固定细胞表面粗糙,边缘不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表面 细胞 成像条件 固定 非特异性 生理 平滑 原子力显微技术 AFM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细胞动力学研究
8
作者 覃开蓉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78-278,共1页
在体细胞微环境中的体液处于流动状态,流体中包含大量动态变化的生物化学信息。当细胞感受到来自于微环境的动态信息刺激后,产生细胞内的信息响应,从而对细胞自身的功能和行为进行调控。细胞动力学以系统动力学的观点研究细胞事件的动... 在体细胞微环境中的体液处于流动状态,流体中包含大量动态变化的生物化学信息。当细胞感受到来自于微环境的动态信息刺激后,产生细胞内的信息响应,从而对细胞自身的功能和行为进行调控。细胞动力学以系统动力学的观点研究细胞事件的动态变化以及内外环境因素对细胞结构和功能及整体行为的影响。目的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体外模拟细胞外微环境信号,开展细胞动力学研究。方法细胞动力学实验分析利用微流控芯片技术平台模拟细胞外动态微环境信号,对芯片上的细胞施加动态力学和生化信号刺激,用多模态光学成像技术检测分析细胞事件的动态变化;细胞动力学理论分析则基于实验观测数据和细胞生物学机理建立描述细胞动力学机理模型,或建立数据驱动“黑箱”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讨论微流控芯片技术可为细胞动力学实验分析提供精准的动态力学和生化信号微环境;细胞动力学机理模型可描述和解释实验观测的现象,为人类重大疾病发生发展机制探索提供定量线索;细胞动力学数据驱动模型可为细胞层面的疾病诊断与药物评估提供定量指标。结论细胞动力学分析可为人类重大疾病发生发展机制探索、疾病诊断与药物评估等方面提供动态定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技术 光学成像技术 细胞动力学 数据驱动模型 疾病诊断 信息刺激 动态力学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聚合酶Ⅱ动态调控及其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钱虹萍 陈博 +1 位作者 林金星 崔亚宁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93-302,共10页
RNA聚合酶Ⅱ(RNA polymerase Ⅱ,RNAP Ⅱ或Pol Ⅱ)在调节生物生长发育和响应环境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转录工厂是细胞核RNA聚合酶Ⅱ集合的位点,多个基因被招募到转录工厂发生共转录,形成一个高度动态协调的过程。尽管真核生物转录... RNA聚合酶Ⅱ(RNA polymerase Ⅱ,RNAP Ⅱ或Pol Ⅱ)在调节生物生长发育和响应环境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转录工厂是细胞核RNA聚合酶Ⅱ集合的位点,多个基因被招募到转录工厂发生共转录,形成一个高度动态协调的过程。尽管真核生物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Ⅱ的重要功能已经被广泛研究,但是植物RNAP Ⅱ在不同生理条件下的活体动态特征仍然知之甚少。活细胞单分子成像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将有助于提升人们对植物RNAP Ⅱ的活体动态特征的新认识。主要阐述了真核生物RNAP Ⅱ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并介绍了细胞核内RNAP Ⅱ的动态调控转录机制,重点总结了活细胞内RNAP Ⅱ的动态标记和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开展植物RNAP Ⅱ的动态调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工厂 动态标记技术 单分子成像技术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NA单分子动态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艳霞 何丽娜 +2 位作者 崔亚宁 李晓娟 林金星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1-207,共7页
转录后成熟的mRNA与RNA结合蛋白结合,形成信使核糖核蛋白复合物,之后在胞质内沿细胞骨架转运并定位到亚细胞特定区域。在此过程中,mRNA的转运及调控对于mRNA的功能、蛋白质的定位和细胞极性生长的维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活细胞... 转录后成熟的mRNA与RNA结合蛋白结合,形成信使核糖核蛋白复合物,之后在胞质内沿细胞骨架转运并定位到亚细胞特定区域。在此过程中,mRNA的转运及调控对于mRNA的功能、蛋白质的定位和细胞极性生长的维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活细胞单分子成像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深入了解mRNA的动态调控提供了新的契机。通过对活细胞中mRNA和RNA结合蛋白的标记,我们不仅可以检测mRNA的动力学特征,还可以原位检测新合成的蛋白质。本文主要介绍mRNA的定位和翻译过程,重点叙述单分子动态成像技术在分析mRNA动态调控中的应用。活细胞单分子成像技术可以揭示mRNA翻译的动力学特性,并促进我们对mRNA命运的理解,为后续研究mRNA的动态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 细胞单分子成像技术 动态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体光学成像技术在眼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鹤一 王雨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01-503,共3页
活体光学成像技术是一种可实时动态观察生物生物学行为的影像学技术,目前已经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方面,如干细胞治疗、肿瘤研究和药物研究等。该技术在眼科学领域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现对活体光学成像技术的应用现状作一总结,并展望... 活体光学成像技术是一种可实时动态观察生物生物学行为的影像学技术,目前已经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方面,如干细胞治疗、肿瘤研究和药物研究等。该技术在眼科学领域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现对活体光学成像技术的应用现状作一总结,并展望其在眼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光学成像技术 眼科学 细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及其动态成像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何丽娜 赵艳霞 +3 位作者 崔亚宁 玉猛 李晓娟 林金星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7-94,共8页
转录因子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与顺式作用元件相互作用,从而对靶基因进行调控的一组蛋白。由于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响应外界刺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结构和动态特征一直作为研究的重点。转录因子的基本特征被逐渐揭示,然而... 转录因子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与顺式作用元件相互作用,从而对靶基因进行调控的一组蛋白。由于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响应外界刺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结构和动态特征一直作为研究的重点。转录因子的基本特征被逐渐揭示,然而关于它们之间是如何响应特定的信号而表现出不同的动态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未知的。近年来,随着活细胞单分子成像技术的发展,为学者深入了解转录因子间的动态调控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主要介绍了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和研究方法,重点叙述了单分子动态成像技术在分析转录因子动态调控中的应用,以期为后续研究转录因子的动态调控过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细胞单分子成像技术 动态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的原子力显微镜最佳成像条件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齐浩 刘颖 +2 位作者 庄乐南 朱杰 孙润广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8-143,共6页
通过对不同处理条件和测试条件下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原子力显微镜图像的分析和研究,得到了在大气环境和溶液环境中肝癌SMMC-7721细胞的最佳成像条件,同时建立了用原子力显微镜观测活细胞的实验方法.使用0.5%、1%、1.5%的戊二醛溶液... 通过对不同处理条件和测试条件下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原子力显微镜图像的分析和研究,得到了在大气环境和溶液环境中肝癌SMMC-7721细胞的最佳成像条件,同时建立了用原子力显微镜观测活细胞的实验方法.使用0.5%、1%、1.5%的戊二醛溶液固定细胞后再漂洗,变换原子力显微镜的扫描模式,调节扫描参量并在大气环境下观测以寻找该环境下的最佳成像条件;将用多聚赖氨酸处理基底后的培养细胞直接放置于生理溶液中用原子力显微镜进行溶液环境观测,比较扫描时限并分别改变环境液体类型、探针以及扫描频率,比较了不同条件下原子力显微镜图像的差异,在得出最优参量的同时对其相关原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活细胞实时观测的实验方法.比较两种条件下的细胞图像发现,戊二醛溶液固定过的细胞与生理溶液环境中的活细胞有很大差别,在生理溶液条件下的细胞饱满,可见到光滑清晰的细胞边缘;但戊二醛溶液固定的细胞表面粗糙,细胞边缘不清晰,表明固定后观测到的细胞与生理状态下活细胞的表面形貌存在很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光学与光生物物理学 细胞的原子力显微镜观测技术 实时观测 细胞 固定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活体荧光成像检测 被引量:6
14
作者 曹钟元 赵振凯 +5 位作者 相庚 倪清蓉 才延辉 席宇菁 赵晶 阎博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3-707,共5页
目的:建立可动态实时监测的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方法:将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人胃癌细胞SGC-7901^(fLuc+)注入裸鼠后肢根部皮下形成皮下移植瘤。待皮下移植瘤瘤块长至直径0.5 cm时,剥取肿瘤组织,应用叠合法将瘤块原位移植于裸鼠胃... 目的:建立可动态实时监测的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方法:将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人胃癌细胞SGC-7901^(fLuc+)注入裸鼠后肢根部皮下形成皮下移植瘤。待皮下移植瘤瘤块长至直径0.5 cm时,剥取肿瘤组织,应用叠合法将瘤块原位移植于裸鼠胃小弯处,形成原位移植瘤模型。利用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每4日监测移植瘤的进展情况。荷瘤3周后,解剖荧光成像阳性小鼠,利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移植瘤的形态。结果:应用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可在荷瘤裸鼠胃部检测到逐渐增强的荧光信号。荷瘤裸鼠胃部存在肿瘤包块贴附于胃壁,包块直径为0.5~1.0 cm,包块周围与相邻组织器官边界清晰,未见粘连,检查腹腔未见转移,未见腹水形成。应用叠合法构建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成功率为95%(19/20)。对荷瘤胃组织H-E染色后,可见异常肿瘤细胞,肿瘤包膜完整,符合胃癌组织学特征。结论:成功建立了操作简便、成瘤率高的可动态监测的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为研究胃癌发生机制、研发抗癌药物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原位移植瘤模型 体荧光成像技术 SGC-790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PGA技术在生物医学成像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勇 严伟 +1 位作者 黄仰锐 屈军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83-497,共15页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微电子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使实时动态生物医学成像成为可能.生物医学动态成像的关键是高的通讯带宽和快速的数据处理能力,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即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为数字图像实时处理系统在算...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微电子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使实时动态生物医学成像成为可能.生物医学动态成像的关键是高的通讯带宽和快速的数据处理能力,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即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为数字图像实时处理系统在算法、系统结构上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文中首先简单介绍FPGA的概念、特点及其发展历程,详细对比FPGA与通用处理器之间的性能指标,然后重点介绍常规生物医疗成像技术原理和FPGA在医疗领域高速成像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情况,最后对FPGA在实时成像方面进行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动态生物医学成像 FPGA 生物医疗成像技术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超分辨荧光成像技术比较和进展评述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婕 刘文娟 徐兆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55-1064,共10页
所见即所得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中心哲学,贯穿在不断认识单个分子、分子复合体、分子动态行为和整个分子网络的历程中。活的动态的分子才是有功能的,这决定了荧光显微成像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成为不可替代的工具。但是当荧光成像聚焦到分子水... 所见即所得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中心哲学,贯穿在不断认识单个分子、分子复合体、分子动态行为和整个分子网络的历程中。活的动态的分子才是有功能的,这决定了荧光显微成像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成为不可替代的工具。但是当荧光成像聚焦到分子水平的时候,所见并不能给出想要得到的。这个障碍是由于受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荧光显微镜无法在衍射受限的空间内分辨出目标物。超分辨荧光成像技术突破衍射极限的限制,在纳米尺度至单分子水平可视化生物分子,以前所未有的时空分辨率研究活细胞结构和动态过程,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并逐渐应用到材料科学、催化反应过程和光刻等领域。超分辨成像技术原理不同,其具有的技术性能各异,限制了各自特定的技术特色和应用范围。目前主流的超分辨成像技术包括3种:结构光照明显微镜技术(structured illumination microscopy,SIM)、受激发射损耗显微技术(stimulated emission depletion,STED)和单分子定位成像技术(single molecule localization microscopy,SMLM)。这些显微镜采用不同的复杂技术,但是策略却是相同和简单的,即通过牺牲时间分辨率来提升衍射受限的空间内相邻两个发光点的空间分辨。该文通过对这3种技术的原理比较和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介绍,明确了不同超分辨成像技术的技术优势和适用的应用方向,以方便研究者在未来研究中做合理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辨荧光成像 纳米尺度 可视化 细胞结构和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光学显微镜突破分辨率极限——可用于观察活细胞生理过程
17
作者 常丽君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95-395,共1页
科技日报北京电(记者常丽君)据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官网报道,近日该校科学家演示了一种空间分辨率达2η(η是非线性光强反应单位最高级)的多光子—空间频率调制成像(MP-SPIFI)技术,突破了光学显微成像分辨率极限。超分辨率显微... 科技日报北京电(记者常丽君)据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官网报道,近日该校科学家演示了一种空间分辨率达2η(η是非线性光强反应单位最高级)的多光子—空间频率调制成像(MP-SPIFI)技术,突破了光学显微成像分辨率极限。超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因克服衍射极限荣获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但需要将单个荧光分子的衍射精确控制在极限范围内。研究人员考虑了另一种现已成熟的深组织成像技术——多光子显微成像,这种方法能获得标准超分辨率技术无法提供的样本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辨率极限 光学显微镜 生理过程 显微成像技术 细胞 超分辨率技术 空间分辨率 诺贝尔化学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孢镰刀菌碳化硅量子点标记及其长时程荧光成像 被引量:21
18
作者 宋月鹏 康杰 +4 位作者 高东升 李江涛 王晓波 尹承苗 毛志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86-292,共7页
致病性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荧光标记与活体细胞的长时程荧光成像示踪是研究其侵染机制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采用化学腐蚀法制备出SiC量子点标记材料,研究了化学腐蚀法制备工艺过程,对SiC量子点标记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光学性... 致病性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荧光标记与活体细胞的长时程荧光成像示踪是研究其侵染机制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采用化学腐蚀法制备出SiC量子点标记材料,研究了化学腐蚀法制备工艺过程,对SiC量子点标记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光学性能进行检测分析,而后对尖孢镰刀菌进行标记及长时程荧光成像,结果表明,SiC量子点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光学性能,发射光颜色与其尺寸有内在关联性,腐蚀过程中即可在表面形成多种亲有机物功能团。尖孢镰刀菌生长初期SiC量子点将标记在分生孢子细胞膜处,而后通过内吞作用,进入活体细胞内部并形成稳定标记。进一步研究发现,SiC量子点无细胞毒性,可以实现活体细胞的长时程荧光成像,同时对其标记特征及原理进行了初步分析讨论。这对于尖孢镰刀菌侵染致病过程组织学与细胞学特征研究,揭示其致病机理、发展新型植株枯萎防治方法提供直观依据和理论分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 标记 成像技术 长时程荧光成像 尖孢镰刀菌 细胞 碳化硅量子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ET技术及其在蛋白质-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9
作者 王进军 陈小川 邢达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80-984,共5页
简要综述了FRET方法在活细胞生理条件下研究蛋白质 蛋白质间相互作用方面的最新进展 .蛋白质 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在整个细胞生命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细胞内各种组分极其复杂 ,因此一些传统研究蛋白质 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方法 ,例... 简要综述了FRET方法在活细胞生理条件下研究蛋白质 蛋白质间相互作用方面的最新进展 .蛋白质 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在整个细胞生命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细胞内各种组分极其复杂 ,因此一些传统研究蛋白质 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方法 ,例如酵母双杂交、免疫沉淀等可能会丢失某些重要的信息 ,无法正确地反映在当时活细胞生理条件下蛋白质 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过程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fluorescenceresonanceenergytransfer ,FRET)是近来发展的一项新技术 ,此项技术的应用 ,为在活细胞生理条件下对蛋白质 蛋白质间相互作用进行实时的动态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FRET 蛋白质 相互作用 细胞 荧光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RADS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对BSRTCⅢ类结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剑翔 俞飞虹 +2 位作者 胡菊萍 戎荣 杭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93-997,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甲状腺细胞病理学Bethesda报告系统(BSRTC)Ⅲ类结节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的127... 目的探讨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甲状腺细胞病理学Bethesda报告系统(BSRTC)Ⅲ类结节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的127例患者,共127个BSRTCⅢ类结节。所有结节同时行TIRADS分类和SWE检查。以组织学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TIRADS、SWE及两者联合对BSRTCⅢ类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组织学病理结果显示:恶性结节49个;良性结节78个。TIRADS分类鉴别诊断BSRTCⅢ类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75.5%、87.2%、78.7%、85.0%、82.7%。SWE鉴别诊断BSRTCⅢ类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73.5%、82.1%、72.0%、83.1%、78.7%。TIRADS分类和SWE联合诊断BSRTCⅢ类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93.9%、82.1%、76.7%、95.5%、86.6%。联合诊断较TIRADS、SWE单独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P=0.004,P=0.002)和阴性预测值(χ^(2)=4.406,P=0.036;χ^(2)=5.582,P=0.018)。结论TIRADS和SWE联合诊断明显提高了对BSRTCⅢ类结节的诊断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 组织检查 针吸 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甲状腺细胞病理学Bethesda报告系统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