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成像对乳腺实性乳头状癌危险程度的评估价值
1
作者 黎鑫乐 伏秋燚 +2 位作者 孙琨 夏冰清 柴维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2,共7页
目的:归纳总结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PC)的磁共振成像特征,评估术前危险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手术病理为乳腺SPC(其中原位癌45例,浸润癌89例)的临床、磁共振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浸润癌肿块直径(中位数)大于原位癌(2.3 cm vs 1.2 cm... 目的:归纳总结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PC)的磁共振成像特征,评估术前危险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手术病理为乳腺SPC(其中原位癌45例,浸润癌89例)的临床、磁共振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浸润癌肿块直径(中位数)大于原位癌(2.3 cm vs 1.2 cm,P<0.001)。浸润癌相对原位癌病灶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对应表观弥散系数(ADC)图低信号]者所占比例更高(56/60 vs 12/19,P=0.001)。原位癌肿块以均匀强化为主,浸润癌肿块以不均匀强化为主(P=0.001)。浸润癌肿块伴周围非肿块强化较原位癌更多见(P=0.037)。表现为非肿块强化的浸润癌相对原位癌病灶T2呈高信号者所占比例更高(19/29 vs 10/26,P=0.047)。原位癌均无淋巴结转移,7例浸润癌伴淋巴结转移(2例前哨淋巴结转移,5例腋窝淋巴结转移,1例内乳淋巴结转移)。所有乳腺SPC均是Luminal分型。结论:肿块大小、病灶DWI高信号(对应ADC图低信号)、肿块的强化方式、肿块伴非肿块强化、非肿块T2W高信号、淋巴结转移阳性等是评估乳腺SPC危险程度的关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 磁共振成像 Luminal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1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映梅 郭双平 +3 位作者 范超亮 韩铭 王璐 李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2,28,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方法对11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1例实性乳头状癌均为女性,8例为原位癌,3例伴浸润癌成分,平均年龄63.2岁。11例实性乳头...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方法对11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1例实性乳头状癌均为女性,8例为原位癌,3例伴浸润癌成分,平均年龄63.2岁。11例实性乳头状癌均表现为乳腺肿块,其中3例为乳头溢血。所有病例大体界限清楚,肿瘤细胞围绕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呈实性结节状增生,肿瘤细胞形态单一,核染色质细腻,核分裂象<5个/10 HPF,8例可见细胞内外黏液。免疫表型:ER、PR均弥漫强阳性,CK5/6和HER-2均阴性,5例在瘤巢周围可见稀少的p63阳性细胞,4例瘤巢周围可见CK5/6和CD10阳性细胞,3例伴浸润癌成分者,瘤巢周围无p63、CK5/6、CD10阳性细胞;5例表达神经内分泌免疫标记Syn,6例表达Cg A。9例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其中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乳腺实性乳头状癌是一种少见的好发于老年女性的乳腺癌,以肿瘤细胞排列呈实性乳头状结节为特征,常有细胞内外黏液分泌,为腺腔A型乳腺癌的免疫表型,并表达神经内分泌免疫标记,预后良好,较少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实性乳头状癌 神经内分泌 淋巴结转移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立英 皋岚湘 +1 位作者 丁华野 许春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71-975,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 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 SP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组织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对9例SPC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行AB-PAS染色和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染色,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跟踪随访、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 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 SP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组织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对9例SPC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行AB-PAS染色和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染色,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跟踪随访、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例SPC患者年龄32~83岁,平均69.2岁,其中以乳头溢液发病3例;9例核级别为低~中级别,7例细胞内和细胞外伴黏液分泌,2例伴钙化,3例伴粉刺样坏死。9例ER、PR均阳性且阳性率较高(均〉70%),HER-2均阴性。9例SPC中神经内分泌标志物Syn呈弥漫阳性(8例)、灶阳性(1例);CgA有4例呈弥漫阳性,1例部分阳性,4例呈阴性;6例有部分区域肌上皮标志物表达缺失,3例肌上皮标志物连续表达;Ki-67增殖指数为3%~20%。9例SPC中有1例伴小灶性浸润性导管癌(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IDC)(最大径2 mm),其余8例均不伴其它类型乳腺癌,前哨和(或)腋窝/锁骨下淋巴结均未见癌转移。9例中有8例进行乳腺癌保乳根治术,1例为局部肿物切除过程中偶然发现微小病灶,未行根治术;9例中有1例因伴有IDC,行4周期TC方案化疗,化疗耐受可,目前处于化疗后恢复期;其余8例术后口服内分泌药物治疗,临床密切随访观察,随访时间3~61个月(平均19.6个月),均未发现复发。结论9例SPC均表现为核级别较低、常伴细胞内外黏液分泌、神经内分泌标志物阳性、淋巴结转移率低等特点,随访未发现复发,提示SPC临床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实性乳头状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陈文静 张江宇 +4 位作者 陈中扬 吴坤河 郜红艺 林慧娟 王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94-1597,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P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SPC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的特征及预后随访。结果 23例SPC患者首发症状乳头溢液16例,乳腺肿块7例。超声检查BI-RADS 4级以上占60%(6/10)。钼靶检查BI-RAD...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P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SPC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的特征及预后随访。结果 23例SPC患者首发症状乳头溢液16例,乳腺肿块7例。超声检查BI-RADS 4级以上占60%(6/10)。钼靶检查BI-RADS 4级以上占61.53%(8/13)。8例SPC伴浸润中Luminal A型5例,Luminal B型3例。原位SPC组和SPC伴浸润组比较,在平均年龄、平均直径、神经内分泌标志物、Ki67及淋巴结转移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肌上皮标志物P63和CK5/6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9)。21例患者随访均未见复发。结论 SPC是一种预后良好且少见的独立亚型的乳腺癌。影像学及乳管镜易漏诊,病理易误诊,临床病理医生应重视更好的精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实性乳头状癌 神经内分泌 免疫表型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15
5
作者 杨苗苗 翁海燕 孟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1-494,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9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根据WHO(2012)乳腺肿瘤标准进行分类。结果 9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中原位实性乳头状癌7例、浸润性实性乳头状癌2例。肿瘤细胞呈多结节状生长...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9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根据WHO(2012)乳腺肿瘤标准进行分类。结果 9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中原位实性乳头状癌7例、浸润性实性乳头状癌2例。肿瘤细胞呈多结节状生长,结节呈圆形、类圆形,边缘光滑,可见神经及脂肪组织内浸润。结节内瘤细胞常见假菊形团及细胞核围绕脉管轴心呈栅栏状排列,7例见较明显黏液产生。9例癌组织巢内细胞CK8、ER均弥漫阳性,巢周及巢内肌上皮SMA、p63、CD10均阴性。8例Syn阳性,3例CgA阳性。2例浸润性实性乳头状癌:浸润成分类似浸润性导管癌,但细胞形态类似原位癌,且免疫组化标记Syn阳性。结论乳腺实性乳头状癌呈结节状生长,可见结节浸润神经及脂肪组织内,癌巢周围肌上皮SMA、p63、CD10均阴性。乳腺实性乳头状癌可能是呈推挤性生长的浸润性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实性乳头状癌 病理学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78例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冲冲 刘健 +2 位作者 陈鹏飞 邱建龙 李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80-784,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S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采用免疫组化Ventana法对78例乳腺SPC进行检测;采用FISH法对HER-2基因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8例乳腺SPC患者均为女性,平均64.7岁,多以...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S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采用免疫组化Ventana法对78例乳腺SPC进行检测;采用FISH法对HER-2基因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8例乳腺SPC患者均为女性,平均64.7岁,多以乳头溢液和(或)乳腺肿块就诊。78例中45例为原位SPC,33例伴浸润性癌。2例可见淋巴结转移。免疫表型:ER、PR均强阳性。70例神经内分泌标志物阳性,8例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3%~40%。11例原位SPC肌上皮表达缺失。78例患者HER-2基因检测均无扩增。78例患者随访4~64个月,平均17.6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SPC是一种好发于老年女性的低度恶性乳腺癌,常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淋巴结转移率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实性乳头状癌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7
7
作者 李俊杰 吴焕文 梁智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35-537,共3页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是一种少见的乳腺乳头状病变,在乳腺癌中所占比例不足1%。尽管国内病理医师对该病已有了解,但实性乳头状癌在临床病理实践中仍面临一些问题。现就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实性乳头状癌 导管原位 乳头病变 分子病理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伴浸润性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胡锦涛 成志强 +3 位作者 邵牧民 彭全洲 左敏 王晓玫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03-1206,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SPC)伴浸润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学特征和免疫表型。方法收集乳腺SPC伴浸润性癌8例,总结该组病变的临床资料,采用HE及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染色检测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乳...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SPC)伴浸润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学特征和免疫表型。方法收集乳腺SPC伴浸润性癌8例,总结该组病变的临床资料,采用HE及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染色检测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乳腺SPC伴浸润性癌好发于老年女性,平均发病年龄55.5岁,其发生率约占SPC总病例的30%。肿瘤最常见的临床特征为乳腺肿块和乳头溢液,伴浸润癌常见的类型为乳腺非特殊类型癌和黏液癌,亦常伴神经内分泌分化。SPC伴浸润性癌时,浸润癌周边及其癌巢内肌上皮染色均为阴性。SPC与伴随的浸润癌区域ER、PR均阳性且阳性率较高(≥70%),HER-2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均≤10%。神经内分泌免疫组化标记Cg A及Syn均双阳性或单个阳性。结论 SPC可能是低级别乳头状导管原位癌的变异型,其具有进展为其他类型乳腺浸润性癌的潜能。SPC可能为伴神经内分泌分化乳腺黏液癌及非特殊类型癌原位癌阶段的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实性乳头状癌 浸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郑小草 葛荣 +1 位作者 蒙伶俐 刘创峰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8-211,共4页
背景与目的: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SPC)是乳腺癌的少见类型,不足乳腺癌的1%。作为乳腺乳头状癌的特殊亚型,SPC表现为实体结节状或膨胀性生长。本研究探讨乳腺SP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32例SP... 背景与目的: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SPC)是乳腺癌的少见类型,不足乳腺癌的1%。作为乳腺乳头状癌的特殊亚型,SPC表现为实体结节状或膨胀性生长。本研究探讨乳腺SP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32例SPC的患者资料,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检测ER、PR、C-erbB-2、p63、Calponin、CK5/6、Ki-67、Syn和CgA。结果:32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67.3岁,主要表现为乳头血性溢液和乳腺肿块。大体观察肿瘤呈结节状,灰褐色或灰白色,质地偏中或软。镜下肿瘤呈实体状或乳头状,实性区内见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肿瘤细胞呈卵圆形、多角形、梭形或印戒样,细胞质丰富嗜酸性,细胞核轻度或中度异型。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所有患者肿瘤细胞ER和PR均强阳性(++^+++),C-erbB-2均无表达,实性结节内肿瘤细胞均不表达CK5/6、p63和Calponin。Syn和Cg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8%和78.2%。Ki-67平均阳性指数为7.5%(2%~20%)。27例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6~84个月,25例患者无瘤生存。1例患者术后复发,再次手术后生存至今,1例患者因发生转移而死亡。结论:乳腺SPC好发于老年女性,具有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SPC具有较为惰性的生物学行为,即使伴有浸润切除后也不易复发和转移,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实性乳头状癌 神经内分泌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癌1例
10
作者 周冬梅 陈刚 +1 位作者 郑雄伟 郑天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1279-1279,共1页
恶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P)即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癌非常罕见,现诊断1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胰腺乳头肿瘤 胰腺乳头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