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复合激光诱导荧光法对气相柴油喷雾温度场和浓度场的定量标定 被引量:13
1
作者 郭红松 苏万华 +1 位作者 毛立伟 谢腾飞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3-127,共5页
根据复合激光诱导荧光技术(PLIEF)中Lambert-Beer定律的气相荧光强度与环境温度和压力的依赖关系以及能量守恒基本原理,结合使用复合激光诱导荧光技术拍摄得到的气相喷雾荧光图像,对气相柴油喷雾温度场进行定量标定时考虑了空气卷吸率... 根据复合激光诱导荧光技术(PLIEF)中Lambert-Beer定律的气相荧光强度与环境温度和压力的依赖关系以及能量守恒基本原理,结合使用复合激光诱导荧光技术拍摄得到的气相喷雾荧光图像,对气相柴油喷雾温度场进行定量标定时考虑了空气卷吸率和油滴蒸发率对喷雾温度场的影响;利用Matlab软件编写了标定喷雾温度场和浓度场的迭代计算程序.研究发现,利用本标定方法,可以通过复合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同时完成气相柴油喷雾温度场和浓度场的定量标定,标定得到的气相喷雾温度场和浓度场强烈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激光诱导荧光 定量标定 温度场 浓度场 柴油喷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激光诱导荧光定量标定技术及其对喷雾特性研究的应用Ⅰ:燃油喷雾当量比定量标定方法 被引量:14
2
作者 孙田 苏万华 郭红松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共9页
应用复合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建立了定容燃烧弹中荧光强度和喷雾浓度间关系的定量标定方法,获得柴油喷雾气相、液相浓度量化数值,并针对影响定量标定的各种环境因素开展了深入的量化研究。试验中分析了荧光强度和气相喷雾浓度间的系数(Kvap... 应用复合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建立了定容燃烧弹中荧光强度和喷雾浓度间关系的定量标定方法,获得柴油喷雾气相、液相浓度量化数值,并针对影响定量标定的各种环境因素开展了深入的量化研究。试验中分析了荧光强度和气相喷雾浓度间的系数(Kvapor)随环境条件改变时的变化情况并发现:系数Kvapor随环境压力升高而降低;环境气体成分的变化对系数Kvapor并没有明显影响;环境温度升高使得系数Kvapor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600K左右是拐点位置,600K以前随温度升高而升高,600K以后随温度升高而快速下降。最终,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系数Kvapor随环境温度和环境压力变化的三维Map图,并应用其获得喷雾气相当量比浓度数值和液相浓度数值的定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激光诱导荧光技术 定量标定技术 喷雾气相当量比 喷雾液相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检测摩擦力显微镜的定量标定 被引量:3
3
作者 钱林茂 路新春 +1 位作者 雒建斌 温诗铸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5-17,共3页
本文简要描述了激光检测摩擦力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探索出一种横向力标定的有效方法,可以从横向力信号中提取摩擦力信号,从而能够定量地对试样表面的形貌和力学性质进行纳米量级的评定,以获取微观表面真实的三维形貌图和微观摩擦系数等信... 本文简要描述了激光检测摩擦力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探索出一种横向力标定的有效方法,可以从横向力信号中提取摩擦力信号,从而能够定量地对试样表面的形貌和力学性质进行纳米量级的评定,以获取微观表面真实的三维形貌图和微观摩擦系数等信息,为纳米摩擦学设计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用该方法测得未清洗单晶硅表面的微观摩擦系数约为0.06,和Bhushan等人的结果吻合的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力显微镜 定量标定 摩擦学 纳米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X光弯晶谱仪的定量化标定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涛 苏明 +3 位作者 刘慎业 韦敏习 王峰 杨国洪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611-2615,共5页
介绍了具有定量化测量能力的硬X光弯晶谱仪的结构,利用Mo靶X光管的K特征线作为标定源,使用绝对标定过的Si(Li)探测器对X光管出射的特征线谱进行强度和谱测量。结合X光管空间分布均匀的特点,计算进入弯晶谱仪的光子数目,采取了特征谱扣... 介绍了具有定量化测量能力的硬X光弯晶谱仪的结构,利用Mo靶X光管的K特征线作为标定源,使用绝对标定过的Si(Li)探测器对X光管出射的特征线谱进行强度和谱测量。结合X光管空间分布均匀的特点,计算进入弯晶谱仪的光子数目,采取了特征谱扣去轫致谱的计数处理方法,得到了17keV和19keV处弯晶谱仪的绝对效率,分别为4.32×10-4和3.94×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射弯晶 硬X光 定量标定 绝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喷雾撞壁特性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毛立伟 苏万华 裴毅强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1-529,共9页
在一个定容弹里,利用复合激光诱导荧光(PLIEF)技术定量研究了柴油喷雾撞击平板后的燃油分布.研究发现,在气、液相喷雾同时撞壁的条件下气相喷雾瞬态最大当量比出现在撞壁点附近,瞬态最低温度出现在瞬态最大当量比位置并与其发展规律截... 在一个定容弹里,利用复合激光诱导荧光(PLIEF)技术定量研究了柴油喷雾撞击平板后的燃油分布.研究发现,在气、液相喷雾同时撞壁的条件下气相喷雾瞬态最大当量比出现在撞壁点附近,瞬态最低温度出现在瞬态最大当量比位置并与其发展规律截然相反.撞壁后气相壁面贯穿距离和壁面高度随时间发展逐渐增加,液相壁面贯穿距离和高度先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大,到某一时刻后保持基本不变.气、液相壁面贯穿距离和壁面高度受各种参数的影响很大.根据实验数据,利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法,拟合了可以较好预测气、液相壁面贯穿距离和壁面高度的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喷雾 撞壁特性 喷雾浓度和温度定量标定 壁面贯穿距离和壁面高度 复合激光诱导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LIEF技术对重型柴油机类似环境条件下着火时刻柴油喷雾结构和浓度场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红松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9-354,共6页
利用复合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在定容燃烧弹内定量研究了环境温度、环境密度、氧体积分数等对重型柴油机相似环境条件下着火时刻柴油喷雾结构和浓度场的影响.实验中,环境密度为20~60 kg/m3,氧体积分数为15%~21%.研究发现,重型柴油机相似... 利用复合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在定容燃烧弹内定量研究了环境温度、环境密度、氧体积分数等对重型柴油机相似环境条件下着火时刻柴油喷雾结构和浓度场的影响.实验中,环境密度为20~60 kg/m3,氧体积分数为15%~21%.研究发现,重型柴油机相似环境条件下着火时刻柴油喷雾液核区同时存在当量比相对较高的气相喷雾;喷雾充分发展后,液核区、气相喷雾浓混区、气相喷雾低温核区基本重叠;降低氧体积分数着火时刻气相喷雾头部稀混区燃油比例大幅提高;降低环境温度到800 K,着火时刻气相喷雾不存在浓混区,气相喷雾头部大部分燃油处于当量比[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柴油机 复合激光诱导荧光 定量标定 浓度场 喷雾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LIEF技术对重型柴油机类似环境条件下柴油喷雾特性和浓度场的定量研究
7
作者 郭红松 毛立伟 谢腾飞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5-53,共9页
利用复合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在定容弹内定量研究了环境温度、环境密度、氧浓度等对重型柴油机类似环境条件下柴油喷雾特性和浓度场的影响。试验中,环境密度为20~100kg/m3,氧浓度为15%~21%,喷油压力为100~220MPa。研究发现,提高环境密度... 利用复合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在定容弹内定量研究了环境温度、环境密度、氧浓度等对重型柴油机类似环境条件下柴油喷雾特性和浓度场的影响。试验中,环境密度为20~100kg/m3,氧浓度为15%~21%,喷油压力为100~220MPa。研究发现,提高环境密度,最大液核长度显著缩短;减小喷孔直径,液核最大长度呈线性下降。降低环境温度或提高喷油压力可以弥补减小喷孔直径或提高环境密度对贯穿距离的影响。在增加充分发展期气相喷雾稀混区燃油比例方面,减小喷孔直径、降低环境温度、提高环境密度和提高喷油压力具有相互替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重型柴油机 复合激光诱导荧光技术 定量标定 浓度场 喷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原位质谱仪快速定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邵磊 王晗 +4 位作者 刘昌杰 宋海蕴 张健 杨晨光 陈池来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9-754,共6页
水下质谱是用于水中溶解气原位检测的重要手段,其定量标定依赖于制备不同浓度的溶解气,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该文基于物理传输机制的不同,对溶解气过膜过程、管道传输过程以及分析器检测过程进行分解解析,提出了一种将3个过程分开标定的... 水下质谱是用于水中溶解气原位检测的重要手段,其定量标定依赖于制备不同浓度的溶解气,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该文基于物理传输机制的不同,对溶解气过膜过程、管道传输过程以及分析器检测过程进行分解解析,提出了一种将3个过程分开标定的快速定量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过膜流量与样品分压高度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8,使用单组数据测定膜渗透效率与多组数据拟合结果的相对误差为3.9%;水下质谱大气阻器件管道会对过膜流量产生显著影响,不考虑膜后压强的传统模型存在极大误差,而考虑膜后压强的管道传输模型可将误差至少降低85.4%;质谱特征峰峰高与样品流量高度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鼓泡法制备不同浓度的溶解气对分步定量方法进行验证,得到分步标定结果与气相色谱仪检测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0.9%。该文为时间受限情况下的水下质谱仪快速标定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质谱仪 原位分析 膜进样过程 快速定量标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芸香苷对家蚕谷胱甘肽-S-转移酶部分基因的诱导表达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婷 卫正国 +4 位作者 高瑞娜 王瑞娴 赵国栋 李兵 沈卫德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6,共7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s,GSTs)是对一种机体的解毒代谢起重要作用并可以被诱导的酶系。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探究家蚕Bombyx mori GSTs基因与植物次生物质芸香苷代谢的关系,本实验采用双跟踪标定定量PCR(dual-spike-i...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s,GSTs)是对一种机体的解毒代谢起重要作用并可以被诱导的酶系。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探究家蚕Bombyx mori GSTs基因与植物次生物质芸香苷代谢的关系,本实验采用双跟踪标定定量PCR(dual-spike-in qPCR)方法,用5×10^(-1),5×10^(-2),5×10^(-3) ng/μL 3个浓度芸香苷溶液处理家蚕5龄幼虫,并对各组织中GSTs Epsilon家族不同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浓度为5×10^(-2) ng/μL的芸香苷溶液能诱导GSTs基因的转录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在中肠中,BmGSTe1,BmGSTe2和BmGSTe6的诱导转录水平较高,在诱导后24 h达到最大值;在脂肪体中BmGSTe1,BmGSTe6和BmGSTe7的转录水平相对较高且分别在诱导后2 h,2 h和4 h达到最大值;而GSTs基因在马氏管中表达量均很低或者检测不到表达。与5×10^(-2) ng/μL浓度相比,5×10^(-1)ng/μL的芸香苷溶液诱导后各基因的转录水平上升的幅度较小并且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而5×10^(-3) ng/μL浓度的芸香苷溶液并不能使GSTs基因的诱导转录水平发生变化。结果提示,家蚕GSTs Epsilon家族基因对芸香苷的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 芸香苷 双跟踪标定定量PCR 诱导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蜕皮激素诱导下家蚕CYP3基因家族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瑞娜 卫正国 +4 位作者 张婷 王瑞娴 赵国栋 李兵 沈卫德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43-948,共6页
为了研究家蚕Bombyxmori CYP3家族基因经蜕皮激素诱导后的表达变化,用蜕皮激素溶液(2×10-3μg/μL)浸泡的桑叶喂食家蚕B.mori5龄幼虫,以不用蜕皮激素处理的桑叶喂食家蚕为对照,采用双跟踪标定定量PCR(dual-spike-in qPCR)方法,检... 为了研究家蚕Bombyxmori CYP3家族基因经蜕皮激素诱导后的表达变化,用蜕皮激素溶液(2×10-3μg/μL)浸泡的桑叶喂食家蚕B.mori5龄幼虫,以不用蜕皮激素处理的桑叶喂食家蚕为对照,采用双跟踪标定定量PCR(dual-spike-in qPCR)方法,检测在蜕皮激素诱导下家蚕中肠和脂肪体内CYP3基因家族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蜕皮激素诱导下家蚕幼虫体内脂肪体中CYP302,CYP306和CYP339的转录水平分别上升了191.4,7.4和421倍,在中肠中变化不显著;其余基因转录水平变化不明显或检测不到转录活性。结果说明CYP339基因有可能参与家蚕蜕皮激素的代谢,这为进一步研究P450基因与内源物质的关系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CYP3家族 蜕皮激素 双跟踪标定定量PCR 转录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谱蓝化提频技术在乍得Baob油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贤兵 赵俊杰 +3 位作者 晋剑利 李香玲 刘含阳 蒋兰婷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43-1348,1166,共7页
乍得Baob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强,砂体变化快,由于原始地震资料分辨率低、井震相关性较差,造成砂体间隔层识别及岩性边界识别难度较大。针对此问题,在资料处理过程中采用叠前谱蓝化提频技术,以测井反射系数频谱和道集正演模型频谱的趋势作... 乍得Baob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强,砂体变化快,由于原始地震资料分辨率低、井震相关性较差,造成砂体间隔层识别及岩性边界识别难度较大。针对此问题,在资料处理过程中采用叠前谱蓝化提频技术,以测井反射系数频谱和道集正演模型频谱的趋势作为目标,恢复叠前地震道集数据中衰减严重的高频能量,在有效频带范围内最大程度地提高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同时运用井震相关度定量质控处理结果。经过提频处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井震相关性及对薄层的识别能力均有所提高。在乍得Baob油田应用实例表明,叠前谱蓝化提频处理技术为精细刻画该区储层及隔层的展布提供了高分辨率和高可靠性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谱蓝化提频处理 叠前道集优化 井震标定定量质控 地震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芸香苷诱导家蚕谷胱甘肽-S-转移酶omega家族基因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婷 卫正国 +4 位作者 高瑞娜 王瑞娴 赵国栋 李兵 沈卫德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4-229,共6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是在机体的解毒代谢和抗氧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超家族酶系。分析家蚕(Bombyx mori)GST omega家族基因在体内摄入植物次生物质芸香苷后的表达变化,为从代谢生理研究家蚕对农药的抗性,以及探讨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影...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是在机体的解毒代谢和抗氧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超家族酶系。分析家蚕(Bombyx mori)GST omega家族基因在体内摄入植物次生物质芸香苷后的表达变化,为从代谢生理研究家蚕对农药的抗性,以及探讨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影响鳞翅目害虫对农药的敏感性的机制提供参考。采用双跟踪标定定量PCR(dual-spike-in qPCR)方法,检测添食不同浓度芸香苷溶液的家蚕5龄幼虫的中肠和脂肪体中GST omega家族不同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添食质量浓度为5×10-2 ng/μL的芸香苷溶液能诱导GST基因的转录水平发生显著变化:与对照相比,中肠中BmGSTo1、BmGSTo2和BmGS-To3基因在诱导后24 h的相对转录水平分别上升了7 143、1 391和3 398倍;在脂肪体中BmGSTo1的转录水平最高且在诱导后2 h达到最大值。与添食5×10-2 ng/μL芸香苷溶液处理组相比,添食5×10-1 ng/μL芸香苷溶液诱导后GST基因在蚕体组织转录水平上升的幅度较小,并且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而添食5×10-3 ng/μL芸香苷溶液诱导后并不能使GST基因的转录水平发生变化。研究结果提示:家蚕GST omega家族基因可能参与对摄入蚕体内的芸香苷的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 芸香苷 双跟踪标定定量PCR 转录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物质诱导家蚕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HSP19.9的组织表达活性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瑞娴 高瑞娜 +4 位作者 张婷 赵国栋 李兵 卫正国 沈卫德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80-784,共5页
小分子热激蛋白(sHSP)参与生物体细胞内多种生理生化反应,并保护细胞在外界不良环境胁迫下免于受损或降低受损程度。为了探讨家蚕小分子热激蛋白在家蚕组织对外源物质代谢中的作用,分别给家蚕添食蜕皮激素(MH)和芸香苷(rutin)后,采用双... 小分子热激蛋白(sHSP)参与生物体细胞内多种生理生化反应,并保护细胞在外界不良环境胁迫下免于受损或降低受损程度。为了探讨家蚕小分子热激蛋白在家蚕组织对外源物质代谢中的作用,分别给家蚕添食蜕皮激素(MH)和芸香苷(rutin)后,采用双跟踪标定定量PCR(dual spike-in qPCR)方法,分析家蚕sHSP19.9基因(BmHSP19.9)的组织应急表达特征。结果表明,家蚕5龄幼虫食下2×10-3μg/μL蜕皮激素溶液或5×10-2 ng/μL芸香苷溶液浸泡的桑叶2 h后,BmHSP19.9基因在中肠、脂肪体和马氏管组织中的转录水平均有上升,尤其是在脂肪体中的转录水平非常高,在中肠组织的转录水平出现2个峰值,推测与中肠组织存在不同的应激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HSP19.9 诱导表达 双跟踪标定定量PCR 中肠 脂肪体 马氏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东部馆陶组岩性特征及成藏规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曾萱 张宏国 赵婧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7年第11期28-35,共8页
馆陶组作为渤海东部新近系重要的勘探层系,垂向上岩性组合变化明显,岩性特征的精细研究具有重要成藏意义。利用丰富的钻井、古生物、岩心等资料,并且依据层序地层、古生物组合、岩电等特征认为,馆陶组垂向呈现粗—细—粗的沉积特征,相... 馆陶组作为渤海东部新近系重要的勘探层系,垂向上岩性组合变化明显,岩性特征的精细研究具有重要成藏意义。利用丰富的钻井、古生物、岩心等资料,并且依据层序地层、古生物组合、岩电等特征认为,馆陶组垂向呈现粗—细—粗的沉积特征,相应划分为馆陶组上、中、下3段;馆陶组不同层段的沉积期存在水浅—水深—水浅旋回过程,相应也存在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浅水三角洲的相变,并在垂向上形成3套储盖组合;馆陶组下段储盖组合较差,骨架砂岩具有一定的横向输导能力;结合运移断层与馆陶组储层的配置关系,建立馆陶组上、中、下3套储盖组合的成藏模式,并利用断层活动性、区域盖层厚度、砂岩相对含量等创建分流判别参数C定量标定新近系优势成藏层段,当C>0.4时,馆陶组中、上段为主要成藏层段;当C<0.4时,馆陶组上段及明化镇组下段为主要含油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陶组 岩性特征 储盖组合 横向输导 定量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蜕皮激素诱导家蚕蜕皮激素受体和超气门蛋白基因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8
15
作者 苏保锦 吴玉 +4 位作者 赵斯斯 赵国栋 卫正国 李兵 沈卫德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7-263,共7页
昆虫蜕皮激素受体(ecdysone receptor,EcR)是一种核内受体,为蜕皮激素的分子靶标。用0.002 g/L蜕皮激素溶液浸泡过的桑叶饲喂家蚕5龄幼虫,采用双跟踪标定定量PCR(dual-spike-in qPCR)方法,检测家蚕蜕皮激素受体基因BmEcR-A、BmEcR-B1和... 昆虫蜕皮激素受体(ecdysone receptor,EcR)是一种核内受体,为蜕皮激素的分子靶标。用0.002 g/L蜕皮激素溶液浸泡过的桑叶饲喂家蚕5龄幼虫,采用双跟踪标定定量PCR(dual-spike-in qPCR)方法,检测家蚕蜕皮激素受体基因BmEcR-A、BmEcR-B1和超气门蛋白(ultraspiracle,USP)基因BmUSP在家蚕幼虫马氏管、脂肪体、中肠组织的转录水平变化,分析蚕体组织以及BmEcR和BmUSP基因在蜕皮激素代谢过程中的作用与表达调控特征。结果表明:家蚕EcR的2种同工型基因BmEcR-A和BmEcR-B1的mRNA转录水平均变化显著,在脂肪体中的转录水平最高,其它组织相对较低;BmUSP的mRNA转录水平同样变化显著,且在脂肪体中的转录水平最高,马氏管次之,中肠最低。另检测正常情况下4龄眠期和5龄末期BmEcR-A、BmEcR-B1和BmUSP的mRNA转录水平相对于其它发育时期较高,且脂肪体中的转录水平要明显高于其它组织。BmEcR-A、BmEcR-B1和BmUSP均在家蚕幼虫脂肪体中高水平表达,表明了脂肪体在蜕皮激素代谢过程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蜕皮激素受体 超气门蛋白 幼虫组织 双跟踪标定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