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性时代的信仰危机及出路——克尔凯郭尔假名写作时期的宗教哲学思想研究
1
作者 王齐 《浙江学刊》 CSSCI 2003年第2期16-26,共11页
克尔凯郭尔借助假名作者克利马克斯对19世纪上半叶西方社会呈现出的世俗化倾向以及它在宗教信仰领域中所带来的后果进行了分析和批判,他把造成信仰危机的根源归结为哲学理性在信仰领域中的泛滥。为了纠正这种精神领域中的“贫血症”,他... 克尔凯郭尔借助假名作者克利马克斯对19世纪上半叶西方社会呈现出的世俗化倾向以及它在宗教信仰领域中所带来的后果进行了分析和批判,他把造成信仰危机的根源归结为哲学理性在信仰领域中的泛滥。为了纠正这种精神领域中的“贫血症”,他首先展开了对自然神学思路的批判,其中重新提及并讨论了贯穿在整个基督教哲学史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并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与奥古斯丁主义的一致性。但是在他从宗教虔敬主义立场出发提出人当以“单一者”的形象、以内在的激情去追求“上帝”的时候,他把信仰变成一个永无终结的纯粹的个体性行为,这里他的思想表现出了相当的现代性,而且在其内里即有解构神学意义上的信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时代 信仰危机 克尔凯郭尔 假名写作时期 宗教哲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田大作的“慈悲”观对于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2
作者 冉毅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9-113,共5页
佛教慈悲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与相互尊重,就是一种为他人的利益与幸福做贡献的利他精神,也是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佛教伦理的道德标准。慈悲实践也是生命创造价值、维护生命尊严、实现人的生命同宇宙生命——"终极之存在&qu... 佛教慈悲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与相互尊重,就是一种为他人的利益与幸福做贡献的利他精神,也是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佛教伦理的道德标准。慈悲实践也是生命创造价值、维护生命尊严、实现人的生命同宇宙生命——"终极之存在"的融合。创造价值之过程就是以"慈悲"精神为指导的"利他"实践。这是池田基于天台《法华经》智顗大师利他宗教哲学思想,践履于社会的原点。这一思想对于伦理道德风尚的提倡,转化为社会向善、向上、向高尚的正能量,有借鉴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悲与利他 慈悲的正能量 池田宗教哲学思想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