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池田大作的“慈悲”观对于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佛教慈悲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与相互尊重,就是一种为他人的利益与幸福做贡献的利他精神,也是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佛教伦理的道德标准。慈悲实践也是生命创造价值、维护生命尊严、实现人的生命同宇宙生命——"终极之存在"的融合。创造价值之过程就是以"慈悲"精神为指导的"利他"实践。这是池田基于天台《法华经》智顗大师利他宗教哲学思想,践履于社会的原点。这一思想对于伦理道德风尚的提倡,转化为社会向善、向上、向高尚的正能量,有借鉴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 冉毅
出处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9-113,共5页 Studies in Ethics
作者简介 冉毅,哲学博士(中),人间文化学博士(日),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英]汤因比 [日]池田大作 荀春生等译.展望二十一世纪[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61.
  • 2[日]池田.我的人学[M].铭九等译.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 3[日]池田大作,[意]奥锐里欧·贝恰.二十一世纪的警钟[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
  • 4[日]池田大作,[英]B 威尔逊.社会变迁下的宗教角色[M].潘桂明,译.香港:三联书店有限公司,1995.
  • 5[日]池田大作,[德]狄尔鲍拉夫著.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人与哲学——寻求新的人性[M].宋成有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 6卞立强译编.池田选集[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 7[日]池田大作.我的佛教观[M].潘桂明,业露华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 8[日]池田大作大作.和平世纪的倡言[M].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7.

共引文献5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