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大对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颅面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陈远萍 李霞 +2 位作者 韩光红 张栋梁 冯小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大对伴有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颅面结构的影响,评价上颌前方牵引矫治效果与骨龄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6例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伴有上颌深度发育不足,无颌骨高度发育异常。依据矫... 目的:探讨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大对伴有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颅面结构的影响,评价上颌前方牵引矫治效果与骨龄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6例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伴有上颌深度发育不足,无颌骨高度发育异常。依据矫治前头颅定位侧位片颈椎骨的成熟程度(Cvs)分为两组,早期矫治组(18例)处于骨生长发育高峰之前(Cvsl-3),晚期矫治组(8例)处于骨成熟高峰或高峰稍后(Cvs4-6)。所有患者在上腭快速扩大之后,开始前方牵引。结果:与同组矫治前比较,矫治后两组SNA、ANB、MP-FH、 PP-MP、U1/SN、Go—Me、Co-A、PNS—A’(PP)、Wits、Overjet增加(P<0.05),SNB、L1-MP减小(P< 0.05);早期矫治组中FH—PP减小(P<0.01)。矫治后早期矫治组与晚期矫治组间疗效比较,早期矫治组SNA、 SNB、PP-MP和Co-A增加(P<0.05)。结论:上颌前方牵引后上颌向前生长增加,下颌向前生长受抑制伴有顺时针旋转,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大在骨生长发育高峰前期能够诱导更为显著的骨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方牵引 上腭快速扩大 骨性安氏 颈椎成熟分 COBEN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方牵引治疗不同骨龄骨性安氏Ⅲ类错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魏福兰 王春玲 +1 位作者 刘东旭 寇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8-541,共4页
目的:评价前牵引治疗不同骨龄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硬组织变化,并探讨骨龄与前牵引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5例上颌后缩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均采用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治疗。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并且根... 目的:评价前牵引治疗不同骨龄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硬组织变化,并探讨骨龄与前牵引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5例上颌后缩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均采用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治疗。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并且根据治疗前头颅侧位片上颈椎成熟程度将其分为3组:生长加速期组(颈椎成熟度Ⅰ~Ⅱ期),生长峰值期组(颈椎成熟度Ⅲ期),生长减速期组(颈椎成熟度Ⅳ~Ⅵ期)。结果:生长加速期及生长峰值期2组间患者的上颌骨前移量没有明显差异;生长减速期患者上颌骨前移量减小,但其牙槽反应增加;3组间下颌向下后旋转、面下1/3高度增加、磨牙萌出量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诊断和治疗设计时应重视骨龄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方牵引 骨龄 骨性安氏[牙合] 颈椎成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氏Ⅲ类错头颅侧位形态的治疗模板分类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飒 许天民 林久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7-641,共5页
目的分析安氏Ⅲ类错患者的头颅侧位形态特征及其与治疗的关系。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1997—2000年就诊的安氏Ⅲ类错患者472名,通过影像测量及最小平方和重叠法(PS)处理获得患者的标准化点坐标值并以此为统计指标对472例患者进... 目的分析安氏Ⅲ类错患者的头颅侧位形态特征及其与治疗的关系。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1997—2000年就诊的安氏Ⅲ类错患者472名,通过影像测量及最小平方和重叠法(PS)处理获得患者的标准化点坐标值并以此为统计指标对472例患者进行聚类分析和亚型分类,并总结各亚型的治疗方式。结果472例患者共分成14类亚型,通过计算机绘图形成了各亚型的图形模板,同一类亚型的治疗方式较一致。结论安氏Ⅲ类错具有不同的颅面骨骼分型,这些分型对于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 亚型 最小平方和重叠法 分析 治疗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牙覆对安氏Ⅲ类错平面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何平 肖丹娜 +1 位作者 苍松 高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8-291,共4页
目的探讨安氏Ⅲ类错畸形中平面与前牙覆的相关性,通过控制平面的变化为不同前牙覆安氏Ⅲ类错患者的正畸、正颌治疗提供策略依据。方法选取90例安氏Ⅲ类前牙反成人正畸患者治疗前的头颅侧位片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30例成人个别正... 目的探讨安氏Ⅲ类错畸形中平面与前牙覆的相关性,通过控制平面的变化为不同前牙覆安氏Ⅲ类错患者的正畸、正颌治疗提供策略依据。方法选取90例安氏Ⅲ类前牙反成人正畸患者治疗前的头颅侧位片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30例成人个别正常的头颅侧位片作为对照组。根据前牙覆的大小将安氏Ⅲ类错分为3组,即开组、反覆组、反深覆组,每组各测量14项指标。对各组间的差异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同时对前牙覆与前后平面的相关性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安氏Ⅲ类错中后牙平面倾斜度(OP-P角)和前牙覆呈负相关(r=-0.24,P<0.05),前牙平面倾斜度(OP-A角)与前牙覆呈正相关(r=0.23,P<0.05)。结论不同前牙覆的平面形态各有不同,在正畸治疗不同前牙覆安氏Ⅲ类错时,应重视后牙垂直高度的控制及后牙平面的倾斜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牙合)平面 后牙(牙合)平面 覆(牙合) 安氏(牙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在安氏Ⅲ类骨性错畸形矫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孙卫革 王云 +3 位作者 刘向辉 黄辉 刘震宇 应雪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0-273,共4页
目的恒牙期安氏Ⅲ类骨性牙牙合畸形的矫治难度大、过程复杂,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的应用简化了疗程。文中观察使用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Ⅲ类错畸形后患者的软硬组织形态的改变。方法对15例骨性反畸形患者应用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及技... 目的恒牙期安氏Ⅲ类骨性牙牙合畸形的矫治难度大、过程复杂,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的应用简化了疗程。文中观察使用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Ⅲ类错畸形后患者的软硬组织形态的改变。方法对15例骨性反畸形患者应用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及技术进行矫治,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头影测量,对比矫治前后的软硬组织变化情况。结果矫治后患者的软硬组织形态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传动直丝弓技术利用口内支抗和轻力,能够迅速移动牙齿,并利用双层弓丝的作用移动牙根达到控根正轴的目的,为恒牙期安氏Ⅲ类骨性牙畸形、拒绝外科手术矫治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矫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动直丝弓技术 传动效应 安氏骨性[牙合]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大对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上气道间隙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李霞 陈远萍 付春茂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37-640,共4页
目的 :探讨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大对伴有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颅面结构和上气道间隙的影响 ,以及颅面形态改变与上气道间隙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共 2 6人 ,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伴有上颌骨深度发育... 目的 :探讨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大对伴有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颅面结构和上气道间隙的影响 ,以及颅面形态改变与上气道间隙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共 2 6人 ,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伴有上颌骨深度发育不足 ,无颌骨高度发育不调。根据矫治前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上颈椎发育程度判断 ,均为生长发育期患者。行上腭快速扩大后 ,开始上颌前方牵引治疗。结果 :在多因素分析中 ,3个上气道头影测量变量 (SPPS ,MPS ,IPS)均能建立显著有效的回归方程。结论 :颅面形态改变与上气道间隙改变之间能建立有效的回归方程。前方牵引后 ,上颌向前生长及下颌的改变与上气道间隙改变有显著的联系 ,说明上颌前方牵引能影响上气道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方牵引 上腭快速扩大 骨性安氏He 颅面形态 上气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型FRⅢ型矫治器矫治儿童安氏Ⅲ类错后软硬组织的改变 被引量:10
7
作者 朱远平 段银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2-507,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型FRⅢ型矫治器(MFRⅢ)矫治儿童功能性安氏Ⅲ类错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纳入儿童功能性安氏Ⅲ类错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n=20),实验组采用MFRⅢ型矫治器矫治,对照组采用传统FRⅢ型矫治器矫治,对2组病例矫治前后的软... 目的:探讨改良型FRⅢ型矫治器(MFRⅢ)矫治儿童功能性安氏Ⅲ类错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纳入儿童功能性安氏Ⅲ类错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n=20),实验组采用MFRⅢ型矫治器矫治,对照组采用传统FRⅢ型矫治器矫治,对2组病例矫治前后的软硬组织位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其治疗前比较,SNA、ANB、ANS-Ptm、ANS-Me、U1-NA、FCA增大(P<0.01),MP-FH、NLA、UL-EP增大(P<0.05),ANS-Me/N-Me、LL-EP减小(P<0.01)。与对照组的软硬组织位置比较,SNA、ANB、ANS-Ptm、ANS-Me、L1-NB,NLA、增大(P<0.05),U1-NA、FCA、LL-Sb-Pos增大(P<0.01),MP-FH、LL-EP减小(P<0.05),矫治时间缩短(P<0.05)。结论:MFRⅢ型矫治器治疗儿童功能性安氏Ⅲ类错,可以使第一磨牙达到中性咬合,面型从凹面型趋于平直并与对照组比较,旋转角度有所减小,下前牙代偿性舌倾度减小、上颌长度增加,使上颌骨突度及矢状位面型的改善更为明显,并缩短了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功能矫治器FR型(MFR) 安氏[牙合] X线头影测量片 软硬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冯忠 梁国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810-811,共2页
目的:研究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的硬组织变化特征。方法:选择25例替牙期骨性安氏Ⅲ错临床病例,年龄7~11岁,以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治疗,通过头影测量技术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SN A、A N B显著性增大(P<0.001)... 目的:研究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的硬组织变化特征。方法:选择25例替牙期骨性安氏Ⅲ错临床病例,年龄7~11岁,以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治疗,通过头影测量技术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SN A、A N B显著性增大(P<0.001),SN B显著性减小(P<0.05),提示上下颌矢状不调明显改善。(2)A-X轴距、A-Y轴距显著性增大(P<0.001),而PP-SN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提示上颌骨矢状向及垂直向的生长均有所促进,且上颌骨未发生明显旋转。(3)B-X轴距、M P-SN增大(P<0.05)而B-Y轴距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提示下颌产生了一定的向下向后旋转。(4)U1-SN显著性增大(P<0.05),L1-M P显著性减小(P<0.05)。(5)N-M e、A N S-M e显著性增大(P<0.05)。结论: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治疗骨性安氏Ⅲ错能促进上颌骨整体的向前向下生长,并使下颌产生一定的向下向后旋转,上前牙唇倾及下前牙舌倾,有效改善了骨性Ⅲ类面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安氏He 快速扩弓 前方牵引矫治 替牙期 疗效分析 牵引治疗 显著性 上前牙唇倾 上颌骨 变化特征 临床病例 测量技术 骨性 增大 硬组织 ANB 上下颌 垂直向 旋转 前牙舌 矢状 Y轴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牙晚期安氏Ⅲ类错畸形矫治后的髁突和下颌位置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敖同江 袁小平 +1 位作者 杨四维 黄跃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39-442,445,共5页
目的探讨矫治替牙晚期安氏Ⅲ类错畸形后髁突和下颌位置的变化。方法选择患有替牙晚期安氏Ⅲ类错畸形的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前方牵引联合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正,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试验组患... 目的探讨矫治替牙晚期安氏Ⅲ类错畸形后髁突和下颌位置的变化。方法选择患有替牙晚期安氏Ⅲ类错畸形的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前方牵引联合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正,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矫治后的鞍角、Y轴角、下颌平面角、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颌凸角、髁顶点Co到y轴的距离等明显增大,面角、上下齿槽座角、髁顶点Co到x轴的距离、颏前点Pog到y轴的距离等明显减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牙晚期安氏Ⅲ类错患者通过正畸治疗后,下颌骨的生长可受到一定抑制,有效改善了上下颌骨的矢状不调状况,髁突点向后上移位,下颌的位置会发生明显的后移,并以髁突为中心发生了顺时针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 正畸治疗 髁突 下颌骨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型FRⅢ型矫治器矫治安氏Ⅲ类错?后舌骨位置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远平 段银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9-374,共6页
目的比较改良型FRⅢ型矫治器矫治儿童安氏Ⅲ类错前后舌骨位置的变化。方法选取儿童功能性安氏Ⅲ类错患者40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病例采用改良型FRⅢ型矫治器矫治,对照组病例采用传统FRⅢ型矫治器矫治,对两组病例矫治前后的X... 目的比较改良型FRⅢ型矫治器矫治儿童安氏Ⅲ类错前后舌骨位置的变化。方法选取儿童功能性安氏Ⅲ类错患者40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病例采用改良型FRⅢ型矫治器矫治,对照组病例采用传统FRⅢ型矫治器矫治,对两组病例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片上的舌骨位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改良型FRⅢ型矫治器矫治儿童功能性安氏Ⅲ类错后舌骨的位置,与其治疗前比较,H-FH、H-S、H-Ptm、Ar-H-Me增大(P<0.01),H-MP、H-RGn减小(P<0.01);与传统FRⅢ型矫治器矫治后的儿童功能性安氏Ⅲ类错患者的舌骨位置比较,HFH、H-S、H-Ptm增大(P<0.05),Ar-H-Me角度增大(P<0.01),H-MP、H-RGn减小(P<0.05)。结论经改良型FRⅢ型矫治器矫治后的儿童安氏Ⅲ类错患者的舌骨位置,与其治疗前相比,位置更靠后、下,下颌骨与舌骨位置发生了顺时针旋转;比传统FRⅢ型矫治器矫治后下颌骨与舌骨位置发生顺时针旋转的角度更大,下颌在发生后下位移的同时,更有效地促进了舌骨位置的后上移位,对儿童功能性安氏Ⅲ类错患者的舌骨位置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型FR型矫治器 安氏 舌骨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牙期安氏Ⅲ类骨性错畸形与语音功能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兰磊 杨加峰 +3 位作者 陈杰 刘新强 范存晖 刘珺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8-320,共3页
目的探讨替牙期安氏Ⅲ类骨性反与患儿语音功能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38例替牙期安氏Ⅲ类骨性反患儿为试验组,并随机选择40名替牙期正常儿童为对照组。由语音专家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儿童的语音进行判听,将患儿发音错误数量与其X线头... 目的探讨替牙期安氏Ⅲ类骨性反与患儿语音功能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38例替牙期安氏Ⅲ类骨性反患儿为试验组,并随机选择40名替牙期正常儿童为对照组。由语音专家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儿童的语音进行判听,将患儿发音错误数量与其X线头影测量片的牙、颌、面的软硬组织测量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替牙期骨性安氏Ⅲ错患儿大多数存在发音异常,错误发音与反覆盖及OB(J覆与覆盖之和)呈高度相关,与上下切缘间的距离呈高度正相关,与TD-PW(舌背最高点至咽后壁距离)呈正相关。结论替牙期安氏Ⅲ类骨性反患儿大部分存在语音功能障碍,发音功能障碍与切牙关系及舌位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骨性(牙合) 头影测量 语音 替牙(牙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下颌运动时咬肌及颞肌前束的肌电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杰 徐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0-341,共2页
关键词 替牙期 骨性安氏he 下颌运动 咬肌前束 颞肌前束 肌电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与正常牙合在不同牙合位状态下颅面复合体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阎秀林 郭慧萍 +1 位作者 白秋野 卢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明确颌骨形态的改变在安氏Ⅲ类错牙合高角病例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安氏Ⅲ类错牙合高角病例的病因和预后判断因子奠定基础。方法分别选取正常牙合和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高角复发病例,分别对颅面复合体进行三维重建和... 目的明确颌骨形态的改变在安氏Ⅲ类错牙合高角病例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安氏Ⅲ类错牙合高角病例的病因和预后判断因子奠定基础。方法分别选取正常牙合和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高角复发病例,分别对颅面复合体进行三维重建和在不同牙合位模拟咀嚼肌力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无论在正中牙合位、最大张口位还是最大前伸位,颅面上颌复合体的应力和应变主要集中在关节窝和颧弓根部,在下颌骨主要集中在下颌升支前缘与下颌体交界处的唇侧和舌侧骨板。结论骨性安氏Ⅲ类高角病例颅面复合体形态的改变是机体代偿性适应的结果,与该畸形的复发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安氏[牙合] 个别正常[牙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氏Ⅲ类错畸形矫治对髁突影响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4
作者 敖同江 杨四维 袁小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729-731,共3页
安氏Ⅲ类错畸形对患者口腔功能、颜面美观和心理健康均有较严重影响,临床上常对此类患者进行早期矫治。在早期矫治该类错畸形中常使用矫形力抑制下颌骨的生长。髁突作为面部重要的生长发育区,其生长改建直接影响下颌的形态和功能。... 安氏Ⅲ类错畸形对患者口腔功能、颜面美观和心理健康均有较严重影响,临床上常对此类患者进行早期矫治。在早期矫治该类错畸形中常使用矫形力抑制下颌骨的生长。髁突作为面部重要的生长发育区,其生长改建直接影响下颌的形态和功能。安氏Ⅲ类错畸形矫治的矫形力对髁突的影响近年来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安氏Ⅲ类错畸形矫治对髁突影响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牙合]畸形 矫治 髁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长拉钩前牵引器与方丝弓矫治器联合矫治安氏Ⅲ类骨性错的研究
15
作者 李艳华 《广西科学》 CAS 1998年第3期68-70,共3页
为了解改良长拉钩前牵引器与方丝弓矫治器联合矫治安氏Ⅲ类骨性错的疗效及对颅面生长的影响,对23例用此法矫治的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平均治疗8个月后,前牙反解除,面型协调,颅面软硬组织头影测量研究发现:上颌骨向前向下... 为了解改良长拉钩前牵引器与方丝弓矫治器联合矫治安氏Ⅲ类骨性错的疗效及对颅面生长的影响,对23例用此法矫治的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平均治疗8个月后,前牙反解除,面型协调,颅面软硬组织头影测量研究发现:上颌骨向前向下移动,下颌骨向后向下旋转,前下面高增加,面凸角增大。研究表明,在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Ⅲ类骨性错的患者,通过每侧400g~500g的前牵引矫形力的矫治,可刺激上颌骨生长,同时抑制下颌骨生长,改善面型,免去外科手术之苦,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牵引器 方丝弓矫治器 安氏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式Twin-Block与Frankel-Ⅲ治疗安氏Ⅲ类错作用机制的比较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丽亚 李沙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6-239,共4页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反式Twin-Block和Frankel-Ⅲ功能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Ⅲ类错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替牙期、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患者20例(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11岁2个月,随机分为T、F2组,每组各10例患者,T组...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反式Twin-Block和Frankel-Ⅲ功能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Ⅲ类错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替牙期、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患者20例(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11岁2个月,随机分为T、F2组,每组各10例患者,T组采用反式Twin-Block矫治器矫治,F组采用Frankel-Ⅲ矫治器矫治。全天戴用矫治器治疗4~11个月。分别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组下颌骨位置均后移,稳定在治疗前的下颌后退位处(P>0.05);2组上颌骨长度及突度均增加,F组效果优于T组(P<0.05);F组有明显的牙齿代偿性移动(P<0.01);T组的平均疗程6.5个月,F组为9个月。结论:2种功能矫治器均能有效的使下颌后退矫治生长发育期安氏Ⅲ类错。Frankel-Ⅲ对上颌的作用大于反式Twin-Block,反式Twin-Block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Frankel-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Twin-Block Frankel- 安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Ⅲ型矫治器矫治安氏Ⅲ类错后舌骨位置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朱远平 彭友俭 +1 位作者 张渝宁 李宏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9-242,共4页
目的:比较FRⅢ型矫治器矫治儿童安氏Ⅲ类错畸形前后舌骨位置的变化。方法:选取儿童安氏Ⅲ类错患者20例及正常儿童20例,对患者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片上的舌骨位置进行对比,并与正常者X线头影测量片上的舌骨位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目的:比较FRⅢ型矫治器矫治儿童安氏Ⅲ类错畸形前后舌骨位置的变化。方法:选取儿童安氏Ⅲ类错患者20例及正常儿童20例,对患者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片上的舌骨位置进行对比,并与正常者X线头影测量片上的舌骨位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组矫治前舌骨位置较正常组在舌骨垂直向测量项目中H-FH、H-S、H-Mp距明显减小(P<0.01);在水平向H-Ptm距减小(P<0.05),H-RGn距无显著性改变(P>0.05);Ar-H-Me角度明显增大(P<0.01)。矫治后舌骨位置较正常组H-Mp距明显减小(P<0.01)、Ar-H-Me角度增大(P<0.05),H-FH、H-S、H-Ptm、H-RGn距无显著性改变(P>0.05)。矫治前、后舌骨位置的对比:H-FH、H-S距明显增大(P<0.01),H-Ptm距有增大(P<0.05),Ar-H-Me角度减小(P<0.05),H-Mp、H-RGn距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经FRⅢ型矫治器矫治后的儿童安氏Ⅲ类错患者的舌骨位置与治疗前相比,位置更靠后、靠下,下颌骨与舌骨位置发生了顺时针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矫治器 安氏 舌骨 X线头影测量片 舌骨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低角型骨性安氏Ⅲ类错颞下颌关节凹位置及形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梅新华 黄声富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5-307,共3页
目的:对比骨性安氏Ⅲ类错高、低角型颞下颌关节凹的位置及形态。方法:选取骨性安氏Ⅲ类错低角型及高角型患者,每组20例,对其许氏位片上关节凹的位置及关节凹的前斜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颞下颌关节凹的位置在Ⅲ类骨面型的低角型患... 目的:对比骨性安氏Ⅲ类错高、低角型颞下颌关节凹的位置及形态。方法:选取骨性安氏Ⅲ类错低角型及高角型患者,每组20例,对其许氏位片上关节凹的位置及关节凹的前斜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颞下颌关节凹的位置在Ⅲ类骨面型的低角型患者离前颅底最远,偏向后方,关节凹的位置最低,关节凹的前斜面较陡峭。在Ⅲ类骨面型的高角型中离前颅底最近,偏向前方,关节凹的位置最高,关节凹的前斜面较平滑。结论:颞下颌关节凹的位置及关节凹形态变化与下颌骨生长方向有关。颞下颌关节凹的位置变化为骨性安氏Ⅲ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的表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凹 骨性安氏[牙合] X线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氏Ⅲ类错患者下颌骨生长发育特点 被引量:17
19
作者 赵祝 李东 +2 位作者 宋镜明 焦鸿雁 金作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2-225,共4页
目的:研究安氏Ⅲ类错患者下颌骨生长发育特点,为安氏Ⅲ类错的矫治提供参考。方法:899例安氏Ⅲ类错患者按照性别和不同的CVM分期(cervical vertebral maturation method)分组,测量治疗前的X线头影片,分析处于不同生长发育期的安氏... 目的:研究安氏Ⅲ类错患者下颌骨生长发育特点,为安氏Ⅲ类错的矫治提供参考。方法:899例安氏Ⅲ类错患者按照性别和不同的CVM分期(cervical vertebral maturation method)分组,测量治疗前的X线头影片,分析处于不同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Ⅲ类错患者下颌骨生长发育的特点。结果:男性安氏Ⅲ类错患者下颌升支的高度(Co-Go)在CS2-CS5期增长显著(P<0.05),面下1/3的高度(L1-MP)在CS1与CS2期之间以及CS3与CS4期之间有明显增长(P<0.05);女性患者下颌升支高度在CS1-CS4期均出现显著增长(P<0.05),下颌骨体长度(Go-Gn)在CS3与CS4期有显著增长(P<0.05)。男性患者在CS3-CS4期下颌骨体长度生长最为显著(平均4.8 mm),女性则出现在CS1-CS2期(平均5.2 mm)。结论:安氏Ⅲ类错患者下颌骨的水平向及垂直向生长在两个生长发育期(CS1-CS2期以及CS3-CS4期)都极为迅速,且可一直持续到成人前期(CS5-CS6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 下颌骨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除下颌第一磨牙矫治骨性安氏Ⅲ类错1例
20
作者 孙红艳 孙浩 +1 位作者 田晓文 国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57-558,共2页
关键词 下颌第一磨牙 骨性安氏He 病例报告 手术矫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