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栎类群落优势种的种群结构特征
1
作者 蒲发光 王瑞 +4 位作者 谢宛 左睿涛 张贝贝 周美生 刘华 《安徽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
栎类天然次生林是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分布的森林类型。为了解不同类型的群落结构及其在森林生态功能中的作用,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基于物种重要值采用K-means的方法进行群落划分,并分析其优势种的种群结构。结果表明:(1)天马保护... 栎类天然次生林是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分布的森林类型。为了解不同类型的群落结构及其在森林生态功能中的作用,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基于物种重要值采用K-means的方法进行群落划分,并分析其优势种的种群结构。结果表明:(1)天马保护区栎类天然次生林群落植物组成丰富,有79科、202属、294种;其中双子叶植物有269种,占全部物种的91.5%。(2)天马保护区栎类天然次生林的主要群落类型有5类,分别为栓皮栎+青冈栎-红果山胡椒-野灯心草群落、青冈栎+牛鼻栓-红果山胡椒-沿阶草群落、茅栗-荚蒾-蕨群落、短柄枹+青冈栎-大果山胡椒-野灯心草群落和麻栎+灯台树-红果山胡椒-求米草群落。(3)优势树种的径级结构完整,呈倒“J”型,Ⅱ径级的占比为最大,其数量占总株数的41.01%。树高级呈“单峰型”正态分布,Ⅳ高度级的株数占比最大,达到29.37%;其次为Ⅲ和Ⅴ高度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类群落 种群结构 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8
2
作者 邓勇 浦发光 《安徽林业科技》 2015年第3期35-38,共4页
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0种(Ⅰ级1种,Ⅱ级9种),珍稀濒危植物18种(2级5种,3级13种)。针对保护区内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面临分布区域狭窄、种群密度低、自然更新能力弱、人为... 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0种(Ⅰ级1种,Ⅱ级9种),珍稀濒危植物18种(2级5种,3级13种)。针对保护区内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面临分布区域狭窄、种群密度低、自然更新能力弱、人为干扰频繁等问题,提出了保护区应通过宣传教育、综合管理、动态监测、人工繁育、产业结构调整等对策,加大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珍稀濒危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分布状况调查 被引量:5
3
作者 王蓬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第5期25-26,共2页
通过对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天堂寨镇镇域范围内的兰科植物进行调查,记录其种类、数量、生态生境等状况,给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野生兰科植物 资源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4
作者 房扬国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第4期155-156,共2页
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38年来,在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保护对象得到有效保护,但保护区建设中也存在管理体制不顺、人才缺乏、资金不足等方面问题。
关键词 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建设成就 存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5
5
作者 周美生 《安徽林业科技》 2014年第5期62-63,67,共3页
本文以安徽省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在对该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保护区存在人员机构未落实、运行体制不顺、事业经费缺乏、资源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对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安徽天马 自然保护区 管理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貉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栖息地利用特征
6
作者 周美生 庞大鹏 +6 位作者 蒲发光 宋祖华 王蓬 程扬 王兰荣 黄嘉伟 张保卫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6期82-89,共8页
了解物种在保护地内的分布格局与栖息地利用特征,是制定科学保护策略的重要前提.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作为我国广泛分布的犬科动物,近年来在城市生态研究中日益受到关注,但其在山区自然生境中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生态需求仍缺乏系... 了解物种在保护地内的分布格局与栖息地利用特征,是制定科学保护策略的重要前提.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作为我国广泛分布的犬科动物,近年来在城市生态研究中日益受到关注,但其在山区自然生境中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生态需求仍缺乏系统性研究.笔者于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在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红外相机258台,研究工作累积174 545相机工作日,共在59个位点记录到512次貉的独立有效探测.基于监测数据,系统评估了貉在不同功能分区内的相对丰富度和网格占有率,并采用占域模型分析其栖息地选择特征.结果表明,貉在天马保护区的相对丰富度为0.29,网格占有率为28.35%;其中,一般控制区内的相对丰富度和网格占有率均高于核心保护区.占域模型分析表明,平均占域率为0.197±0.085,平均探测率为0.186±0.016,貉显著偏好选择针阔混交林及低海拔区域(p<0.05).整体来看,一般控制区在维持貉的栖息地与空间分布格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可为解析该物种在山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适应机制,以及保护区功能分区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空间分布 栖息地选择 占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寨天马自然保护区古树调查及保护性修复对策
7
作者 易厚启 《南方农业》 2025年第16期94-96,共3页
古树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科研、经济价值。安徽金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古树挂牌年限较早,缺乏系统性调查,因此其数量和生长状况不明,有逐年退化趋势。为给古树资源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安徽金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 古树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科研、经济价值。安徽金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古树挂牌年限较早,缺乏系统性调查,因此其数量和生长状况不明,有逐年退化趋势。为给古树资源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安徽金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古树生长隐患排查工作,分析古树资源调查结果和古树生长存在的问题,提出生长环境修复、根部修复、树体修复、古树移植等保护性修复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 生态资源 保护性修复 安徽金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天堂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名录 被引量:16
8
作者 诸立新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49,共3页
   本文记载安徽天堂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蝴蝶8科102种, 其中4种为安徽省蝶类新记录。
关键词 蝶类 蝴蝶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名录 新记录 安徽 记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9
作者 桂正文 施皓 《安徽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坐落于安徽省南部的祁门县与石台县交界处,是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古称“西黄山”。境内山势雄伟,峰石奇险,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30多座,其中主峰海拔1727.6m,与黄山、清凉峰同为皖南三... 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坐落于安徽省南部的祁门县与石台县交界处,是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古称“西黄山”。境内山势雄伟,峰石奇险,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30多座,其中主峰海拔1727.6m,与黄山、清凉峰同为皖南三座高峰。保护区于1982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安徽省第一个国家级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生态系统 安徽省南部 石台县 清凉峰 祁门县 黄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麝在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境选择 被引量:1
10
作者 包丽艳 漆俊 +4 位作者 周翔 徐红英 付剑 傅强 王鹏程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3年第5期71-81,共11页
【目的】安徽麝(Moschus anhuiensis)是中国特有小型哺乳动物,其种群数量受人为活动干扰的影响持续降低,目前对其生境选择和利用规律认识亟待深入。本研究调查了安徽麝的生境选择,意图揭示其生境选择利用特征,以期为安徽麝物种保护、繁... 【目的】安徽麝(Moschus anhuiensis)是中国特有小型哺乳动物,其种群数量受人为活动干扰的影响持续降低,目前对其生境选择和利用规律认识亟待深入。本研究调查了安徽麝的生境选择,意图揭示其生境选择利用特征,以期为安徽麝物种保护、繁育及生态修复等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7月—8月,在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安徽麝的生境选择野外调查,共记录了52个样地,测定了海拔、植被类型、坡度、坡向、坡位、郁闭度、乔木平均胸径、乔木平均树高、食物丰富度、灌木平均盖度、灌木平均高度、植被覆盖度、距道路距离及距水源距离14个生境变量,利用Vanderploeg选择系数、Scavia选择指数和随机森林分别分析安徽麝的生境选择偏好以及影响安徽麝生境选择的重要变量,同时比较安徽麝生境利用样地和未利用样地的各变量差异。【结果】1)安徽麝生境选择时除了对灌木平均高度、植被覆盖度、食物丰富度不具有显著差异之外,其余变量均具有显著差异。2)在安徽麝生境选择的影响因子中,重要性值最大的是海拔,郁闭度次之,坡向最小。3)安徽麝生境选择偏好于海拔600~1100 m、中上坡位、坡度≥36°、距离水源近、远离道路、阳坡、郁闭度≥0.8、灌木平均盖度≥15%、乔木平均高度≥20 m、乔木平均胸径≥15 cm的针阔混交林以及阔叶林。【结论】安徽麝偏好在相对海拔较高、郁闭度、灌木平均盖度、乔木平均树高、乔木平均胸径都较高、距离水源近且远离干扰的阳坡中上位的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中栖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生境选择 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随机森林 生境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红外相机对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的初步调查监测 被引量:12
11
作者 方宏明 《安徽林业科技》 2017年第5期26-30,共5页
了解野生动物资源现状、监测野生动物种群及其动态变化是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任务。红外触发相机是野生动物研究中的重要工具,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野生动物的资源调查与监测。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利用30台红外相机在27个拍摄样点... 了解野生动物资源现状、监测野生动物种群及其动态变化是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任务。红外触发相机是野生动物研究中的重要工具,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野生动物的资源调查与监测。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利用30台红外相机在27个拍摄样点对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进行监测。共拍摄兽类8科、12种,鸟类3目、5科、10种。红外相机监测结果反映了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动物多样性现状,表明该方法适宜在保护区进行野生动物的长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技术 自然资源 兽类 鸟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监测 被引量:4
12
作者 蒲发光 《农技服务》 2013年第7期761-762,765,共2页
自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对安徽省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次进行鸟类资源调查,在保护区内共发现鸟类102种,隶属24科,其居留类型:54.9%为留鸟,28.4%为繁殖鸟,剩下的为冬候鸟和候鸟;分布型:东洋型占33.3%,季风型占15.7%,南中国型占14.7%,... 自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对安徽省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次进行鸟类资源调查,在保护区内共发现鸟类102种,隶属24科,其居留类型:54.9%为留鸟,28.4%为繁殖鸟,剩下的为冬候鸟和候鸟;分布型:东洋型占33.3%,季风型占15.7%,南中国型占14.7%,古北型和广布种各占13.7%,其余为东北—华北型、全北型、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和东北型。综合表明,天马自然保护区中具有丰富的鸟类多样性,并且表现出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鸟类区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类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猪生境适应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锐 《安徽林业科技》 2022年第2期12-16,共5页
本文基于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7个野猪分布点和12个环境变量数据,利用MaxEnt模型对保护区内野猪潜在的栖息地进行评价,并对其适应性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axEnt模型预测的训练集AUC值为0.901,验证集AUC值为0.769;根据适宜指... 本文基于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7个野猪分布点和12个环境变量数据,利用MaxEnt模型对保护区内野猪潜在的栖息地进行评价,并对其适应性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axEnt模型预测的训练集AUC值为0.901,验证集AUC值为0.769;根据适宜指数把研究区域划为非适生区、低适生区、适生区和高适生区4种类型,其中非适生区和低适生区面积均为291 km^(2),适生区和高适生区面积分别为92 km^(2)、37 km^(2);影响保护区野猪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昼夜温差月均值、坡向、最干月降水量和等温性,其综合贡献值分别为39.72%、23.94%、21.53%和5.16%,4项环境变量累积贡献值达到90.35%;保护区温湿度对野猪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议在保护南北坡不同生境类型的同时,加大对野猪种群的监测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猪 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境适应性 MaxEn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作用及其促进措施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山青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3期201-201,206,共2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度利用土地资源,导致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遭受巨大破坏。因此,迫切需要探寻出一条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的道路,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实现该目标的有效路径。本文结合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际,分析了自...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度利用土地资源,导致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遭受巨大破坏。因此,迫切需要探寻出一条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的道路,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实现该目标的有效路径。本文结合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际,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作用,并提出了促进野生动物保护的措施,以期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作用 野生动物保护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四清 聂继山 《安徽林业科技》 2012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1982年,为了拯救我国所特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扬子鳄,省政府批准成立了安徽扬子鳄省级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1986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为18565hm2,涉及宣城市的宣州、郎溪、泾县、广德和芜湖市的南陵5... 1982年,为了拯救我国所特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扬子鳄,省政府批准成立了安徽扬子鳄省级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1986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为18565hm2,涉及宣城市的宣州、郎溪、泾县、广德和芜湖市的南陵5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扬子鳄 安徽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省政府 宣城市 芜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天马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特点与保护管理对策 被引量:6
16
作者 钟家堂 《林业勘查设计》 2006年第1期38-41,共4页
在全面分析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特点、植被垂直分布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基础上,针对自然保护区类型,提出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分、建设目标、保护与管理原则和措施。
关键词 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物资源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被引量:5
17
作者 袁西进 《安徽林业科技》 2004年第1期45-45,共1页
<正> 升金湖是安徽省第一个以保护水禽为主的湿地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濒临长江南岸,地处池州市境内,东经116°55′至117°15′,北纬30°5′至30°30′,总面积33340公顷。保护区始建于1986年7月,1997年12月晋升... <正> 升金湖是安徽省第一个以保护水禽为主的湿地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濒临长江南岸,地处池州市境内,东经116°55′至117°15′,北纬30°5′至30°30′,总面积33340公顷。保护区始建于1986年7月,1997年12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亚洲重要湿地、中国40个具有国际意义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中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络成员、东北亚鹤类网络保护区成员。保护区内水质良好,生态系统较为完整稳定,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浮游植物27种、水生维管束植物84种、浮游动物13种、底栖动物23种、鱼类62种、两栖爬行动物21种、鸟类145种、兽类52种。其中,有34种动物被列入《国际野生动植物种贸易公约》;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即白鹳、黑鹳、白鹤、白头鹤、大鸨、白肩雕、黑麂,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1种,即白琵鹭、小天鹅、白额雁、白枕鹤、灰鹤等。升金湖素有'鹤湖'之称。世界上15种鹤,升金湖就有白鹤等4种。升金湖还是世界上白头鹤最大的越冬地,每年有350到500只白头鹤在此越冬,占世界总数的1/20。在该湖越冬的东方白鹳每年约250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水禽 湿地 池州市 生态系统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务院批准新建2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8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85-785,共1页
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布山西五鹿山等22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通知》(国办发[200639号)的要求,国家环保总局环函(2006)134号文就2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范围及功能分区等有关事项发出通知。上述22处为山西五鹿山、内蒙... 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布山西五鹿山等22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通知》(国办发[200639号)的要求,国家环保总局环函(2006)134号文就2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范围及功能分区等有关事项发出通知。上述22处为山西五鹿山、内蒙古额尔古纳、辽宁努鲁儿虎山、黑龙江风凰山,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安徽铜陵淡水豚、福建闽江源、山束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河南小秦岭、湖南乌云界、湖南鹰嘴界、广西千家洞、四川米仓山、四川雪宝顶、云南会泽黑颈鹤、云南永德大雪山、陕西子午岭、甘肃小陇山、甘肃盐池湾、甘肃安南坝野骆驼、宁夏哈巴湖和新疆塔里木胡杨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务院办公厅 甘肃小陇山 国家环保总局 功能分区 安徽铜陵 五鹿山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马自然保护区蓼科药用植物资源现状调查 被引量:1
19
作者 程陆陆 宁帅 +5 位作者 肖航 赵苏源 刘文静 赵正红 孙淑 王海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9期100-102,共3页
通过实地调研、访问观察、查阅资料,得知安徽省金寨县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药用价值的蓼科植物共6属23种(含2变种),占该地区蓼科植物6属的100%,36种(含4变种)的63.9%。对该自然保护区内23种药用蓼科植物的形态特征、生境、药用部位、... 通过实地调研、访问观察、查阅资料,得知安徽省金寨县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药用价值的蓼科植物共6属23种(含2变种),占该地区蓼科植物6属的100%,36种(含4变种)的63.9%。对该自然保护区内23种药用蓼科植物的形态特征、生境、药用部位、药用功效等进行了描述,提出药用蓼科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蓼科植物 药用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GEF项目圆满结束 5年新增湿地保护地21万hm^2
20
作者 省湿地保护中心 《安徽林业科技》 2019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加强安徽省湿地保护地体系管理有效性项目(安徽GEF项目)实施5年来,全省新增湿地保护地21. 14万hm^2,湿地生态功能不断改善,湿地保护修复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安徽GEF项目是我省实施的最大湿地保护国际合作项目,实施期为2013年12月至2018... 加强安徽省湿地保护地体系管理有效性项目(安徽GEF项目)实施5年来,全省新增湿地保护地21. 14万hm^2,湿地生态功能不断改善,湿地保护修复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安徽GEF项目是我省实施的最大湿地保护国际合作项目,实施期为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由全球环境基金(GEF)无偿赠款265万美元,推动省级层面湿地保护主流化进程、增强流域层次湿地保护协调能力、减小对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7个项目点湿地生态系统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F项目 湿地保护 保护 安徽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际合作项目 全球环境基金 湿地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