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HP-SPA的煤矿安全管理模型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婷婷 宿国瑞 侍大军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9-184,共6页
为了从根本上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在探索煤矿安全风险辨识与标准化的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与集对分析,建立了AHP-SPA的煤矿安全评价算法模型。基于"三位一体"体系,分专业按权重建立以煤矿标准化评级为基准的煤矿安全评价指... 为了从根本上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在探索煤矿安全风险辨识与标准化的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与集对分析,建立了AHP-SPA的煤矿安全评价算法模型。基于"三位一体"体系,分专业按权重建立以煤矿标准化评级为基准的煤矿安全评价指标,实现了对煤矿安全管理效果的动态评估。最后,将AHP-SPA安全管理模型在济宁二号煤矿进行实际应用,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P-SPA算法 煤矿安全 安全管理模型 “三位一体”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管理模型修正的签派放行风险可拓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岩韬 卢飞 赵嶷飞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17-223,共7页
为了解决工程应用中专家赋精确点值过于困难的问题,同时改善以往航班风险评估中未能考虑安全管理水平的缺陷,通过对签派放行工作过程的系统分析,从航路、机组、机场、航空器等方面细致梳理风险因素、机组、机场、航空器等方面详细梳理... 为了解决工程应用中专家赋精确点值过于困难的问题,同时改善以往航班风险评估中未能考虑安全管理水平的缺陷,通过对签派放行工作过程的系统分析,从航路、机组、机场、航空器等方面细致梳理风险因素、机组、机场、航空器等方面详细梳理风险因素,建立全面反映签派放行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使用区间可拓评价法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对签派放行风险进行数值化评估;然后,基于2009-2014年民航不安全事件统计数据,结合专家意见,构建安全管理水平评估模型,对签派放行风险评估模型进行修正。最后,经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有效,可以作为签派放行工作风险评估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运输 签派放行风险评估 可拓评价 G1法 安全管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动态安全管理模型
3
作者 赵津燕 张艳萍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3-185,共3页
分析了目前数据库系统安全机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混合动态安全管理模型,并对模型的体系结构及模型构造算法作了详细地描述,探讨了该模型的实现技术,为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者提供了一种灵活基于操作的数据库系统安全设计方法。
关键词 数据库系统安全机制 混合动态安全管理模型 角色 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型煤制油装置车间安全管理模型及实现 被引量:1
4
作者 汤卫林 方叶祥 《现代盐化工》 2020年第5期109-112,共4页
针对车间级社会-技术安全管理模型、与之对应的系统性管理措施以及国内巨型煤制油装置过程安全管理缺乏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困境,构建了车间级社会-技术安全管理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系统性管理模块,将煤制油车间过程安全分解为风险管... 针对车间级社会-技术安全管理模型、与之对应的系统性管理措施以及国内巨型煤制油装置过程安全管理缺乏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困境,构建了车间级社会-技术安全管理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系统性管理模块,将煤制油车间过程安全分解为风险管理、作业管理、责任管理、现场管理、委外管理、事故和应急管理、领导和员工管理7个方面,提出了巨型煤制油化工装置的过程安全管理"十六化"(16个安全管理措施)方法。该方法在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制油化工板块各单位实践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实现了过程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制油 车间级 安全管理模型 十六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工程项目矩阵式安全管理模型及实施效果评价
5
作者 廖金山 《工程技术研究》 2023年第7期145-148,160,共5页
科学的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模式是保障其工程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文章首先分析了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矩阵式安全管理模式,最后探索了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实施效果评价,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科学的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模式是保障其工程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文章首先分析了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矩阵式安全管理模式,最后探索了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实施效果评价,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并以A电力工程项目为例,开展安全管理实施效果评价的实证研究,为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工程 项目管理 安全管理模型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P/IP局域网中的审计安全管理模型设计实现研究
6
作者 李俊杰 袁晓婷 《中国新通信》 2015年第4期59-59,共1页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网络知识与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目前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生产平台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现在很多企业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变得非常敏感,...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网络知识与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目前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生产平台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现在很多企业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变得非常敏感,随着相关研究人员对计算机安全系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现很多操作系统环境下的软件包具有自主访问控制、强制访问控制以及审计等功能,但是随着网络安全问题的日益严重,为了进一步的提高企业网络的安全保障,本文主要研究了TCP/IP局域网中的审计安全管理的模型设计,希望能够有助于提高网络建设中的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P/IP 局域网 网络安全 审计安全管理模型 设计与实现 解决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质安全风险管理模型下的矿山安全管理研究
7
作者 孙小刚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8期232-234,共3页
矿山安全管理对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和矿山持续运营至关重要。本质安全风险管理模型以预防为核心,能系统识别、评估并控制风险。基于此,本文应用本质安全风险管理模型研究矿山安全管理,并结合实际工程展开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进行安全管理... 矿山安全管理对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和矿山持续运营至关重要。本质安全风险管理模型以预防为核心,能系统识别、评估并控制风险。基于此,本文应用本质安全风险管理模型研究矿山安全管理,并结合实际工程展开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进行安全管理后,矿山的轻微事故发生率下降62.5%,险情报告数量减少53.3%。研究旨在于为矿山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行业安全标准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模型 矿山安全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管理的理论与模型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陈洪根 柴华奇 《人类工效学》 2005年第2期49-51,共3页
自美国工业安全管理专家海因里希提出安全管理理论以来,产生了大量的安全管理模型。该文主要对序贯模型、事故事件原因模型、流行病模型、萨里模型和系统模型5种安全管理模型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简要评析了这些模型的优缺点。
关键词 模型分析 安全管理模型 工业安全管理 流行病模型 管理理论 序贯模型 系统模型 优缺点 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庄煤矿安全系统管理模型
9
作者 郭金刚 《煤》 2001年第1期8-10,共3页
以系统论、控制论为依据 ,综合运用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多种具体方法 ,以人为本、以制度为约束、以“四无”为目标。“金字塔”安全系统管理模型从根本上解决了自上而下的责任落实问题 ,通过逐级倒挂钩考核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
关键词 安全管理模型 以人为本 煤矿 系统论 控制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本质安全的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人本模型 被引量:6
10
作者 樊启祥 王贤光 +1 位作者 宋金涓 李艳芳 《中国水利》 2019年第4期4-8,共5页
通过对大型工程建设安全管理要素间相互关系、地位的分析,提出了建设工程安全管理要素人本模型,并系统阐述了管理要素与人本模型结构对应关系。应用安全管理人本模型对具体工程建设案例实施评价分析,说明按照人本模型开展工程建设安全... 通过对大型工程建设安全管理要素间相互关系、地位的分析,提出了建设工程安全管理要素人本模型,并系统阐述了管理要素与人本模型结构对应关系。应用安全管理人本模型对具体工程建设案例实施评价分析,说明按照人本模型开展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可实现本质安全,对大型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建设 安全管理人本模型 安全管理要素 本质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改进煤矿提升机管理信息系统安全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江新顺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22-324,共3页
为了能够准确地评价煤矿提升机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模型的安全性,深入地研究了遗传算法在其中的应用。首先,讨论了煤矿提升机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模型的改进方法;其次,研究了煤矿提升机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模型的评价方法;最后,进行了算例分析,... 为了能够准确地评价煤矿提升机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模型的安全性,深入地研究了遗传算法在其中的应用。首先,讨论了煤矿提升机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模型的改进方法;其次,研究了煤矿提升机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模型的评价方法;最后,进行了算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和RBF神经网络的煤矿提升机管理信息系统安全评价模型具有较好的自适应能力,同时,对改进煤矿提升机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模型和传统煤矿提升机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模型的风险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煤矿提升机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模型更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改进煤矿提升机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模型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计算的安全无忧网平台研发
12
作者 王三明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CAS 2014年第1期6-9,22,共5页
以行业领先的安全风险管理模型为内核,以自主云计算平台为支撑,研发了国内第一个专业级的安全生产科技云服务平台——"安全无忧网",率先实现了针对企业设备风险、工艺风险、作业风险、系统风险、区域风险、事故风险、管理风... 以行业领先的安全风险管理模型为内核,以自主云计算平台为支撑,研发了国内第一个专业级的安全生产科技云服务平台——"安全无忧网",率先实现了针对企业设备风险、工艺风险、作业风险、系统风险、区域风险、事故风险、管理风险等各类安全风险的科学辨识、量化评估和动态预控,可充分满足众多行业企业、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不同客户群体的工作需求,支撑客户全面提升安全风险管理能力,从根本上提升企业本质安全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风险管理模型 云计算 安全生产 本质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Safety Production Supervision Mode of Coalmining Enterprises 被引量:3
13
作者 ZHOU Min XIAO Zhong-hai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EI 2005年第4期348-353,共6页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safety production supervision of coal mines in China features low efficacy, this paper applies principles of cybernetics to simulate the dynamic process of safety supervision, and proposes tha...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safety production supervision of coal mines in China features low efficacy, this paper applies principles of cybernetics to simulate the dynamic process of safety supervision, and proposes that institutional variables be controlled to support intermediate goals, which in turn contribute to the ultimate safety production objective. Rather than focusing all attention on safety issues of working faces, supervising departments of coalmines are advised to pay much more attention to institutional factors that may impact people’s attitude and behavior, which are responsible for most coalmine accidents. It is believed that such a shift of att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coalmining production accidents and greatly enhance supervision effic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vision mode control model supervision efficacy conducting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Forecast of Coal and Gas Outburst 被引量:4
14
作者 LI Sheng ZHANG Hong-wei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EI 2005年第3期251-254,共4页
Coal and gas outburst is a complicated dynamic phenomenon in coal mines, Multi-factor Pattern Recognition is based on the relevant data obtained from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Geo-dynamic Division, With the help of spa... Coal and gas outburst is a complicated dynamic phenomenon in coal mines, Multi-factor Pattern Recognition is based on the relevant data obtained from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Geo-dynamic Division, With the help of spatial data management, the Neuron Network and Cluster algorithm are applied to predict the danger probability of coal and gas outburst in each cell of coal mining district. So a coal-mining distric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areas: dangerous area, minatory area, and safe area. This achievement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for regional prediction of coal and gas outburst in Hualnan mining area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and gas outburst probability prediction pattern recognition geo-dynamic divi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ghlights from the literature on risk assessment techniques adopted in the mining industry:A review of past contributions,recent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scope 被引量:2
15
作者 Verma Shikha Chaudhari Shara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6年第4期691-702,共12页
In this paper a comprehensive review is presented of risk assessment techniques adopted in the mining industry worldwide;those techniques applied in other hazardous industries and potential techniques which are robust... In this paper a comprehensive review is presented of risk assessment techniques adopted in the mining industry worldwide;those techniques applied in other hazardous industries and potential techniques which are robust,mature and holistic and can be implemented for the Indian mining industry in future to enhance workplace safety are also presented.Findings from the review are indicative of the fact that socio-technical complexity of industrial systems has increased.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area of risk management highlight the ne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test robust techniques of risk assessment in the mining sector.In consideration of the present scenario,the development of a model for risk analysis having an interface between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along with an interface between risk assessment and accident causation to predict if an accident will occur under given conditions,has become dire necessity.This will increase hazard awareness and enable mine management to select and prioritize problem areas and identify safety system weaknesses in both underground and surface mining.This will ultimately help decision makers,risk analysts and safety managers make a major contribu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workplace safety with a near-to-zero accident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sk Risk assessment Mining HazardSafe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