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转化中的安全标记基因 被引量:9
1
作者 赵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2-354,共3页
转基因植物中的除草剂或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的生态环境和食用安全性一直颇有争议 .糖类分解代谢酶基因作为安全标记基因 ,近年来在植物转化中显示了巨大应用潜力 .这类标记基因编码产物是筛选剂糖类的分解代谢酶 ,使转化细胞能利用筛选... 转基因植物中的除草剂或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的生态环境和食用安全性一直颇有争议 .糖类分解代谢酶基因作为安全标记基因 ,近年来在植物转化中显示了巨大应用潜力 .这类标记基因编码产物是筛选剂糖类的分解代谢酶 ,使转化细胞能利用筛选剂糖类作为主要碳源从而获得优势生长 ,非转化细胞则因饥饿生长被抑制但不被杀死 ,故称为正筛选系统 (positiveselectionsystem) .目前木糖异构酶基因 (xyloseisomerase,xylA)和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 (phosphomannoseisomerase,pmi)等安全标记基因已成功应用于植物转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标记基因 糖类分解代谢酶 植物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植物中安全标记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广金 姚晓林 +1 位作者 蒋家平 张玉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4期208-208,210,共2页
介绍了几种安全标记基因,包括6-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木糖异构酶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葡糖醛酸酶基因、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和谷氨酸-1-半醛转氨酶基因,分析了其应用范围和工作机理,认为可代替传统的抗性标记基因,实现植物转化无... 介绍了几种安全标记基因,包括6-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木糖异构酶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葡糖醛酸酶基因、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和谷氨酸-1-半醛转氨酶基因,分析了其应用范围和工作机理,认为可代替传统的抗性标记基因,实现植物转化无害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植物 选择标记 安全标记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i基因作为一种新型的安全选择标记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马宏敏 周会 +2 位作者 黄庭旭 杨东 张水金 《福建稻麦科技》 2006年第2期46-47,共2页
pm i基因作为一种新型的安全选择标记基因在植物转基因研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作用机理、基因来源、安全性评价、实际应用、发展前景和不足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pmi基因 安全标记基因 作用机理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植物中的标记基因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杨英军 周鹏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9-504,共6页
文章综述了转基因植物中标记基因研究的新进展,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第一是采用共转化、位点特异性重组和转座子等技术对传统抗性标记基因进行消除,以利于对同一作物进行多次转基因操作;第二是完善各种已应用的以糖类代谢酶基因、耐胁... 文章综述了转基因植物中标记基因研究的新进展,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第一是采用共转化、位点特异性重组和转座子等技术对传统抗性标记基因进行消除,以利于对同一作物进行多次转基因操作;第二是完善各种已应用的以糖类代谢酶基因、耐胁迫酶类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等为安全标记基因的转化体系,并大力研究、开发潜在的汞离子还原酶基因、叶绿体合成关键酶基因等作为安全标记基因;第三是着力发展无标记基因、无载体骨架的简单高效转化体系。此外,还展望了安全标记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植物 标记基因 消除 安全基因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筛选标记基因应用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王相春 程在全 +1 位作者 曾千春 罗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3290-13291,13365,共3页
筛选标记基因在植物遗传转化中担负着区分转化体和非转化体的重要作用。合适的筛选标记基因及其相应的筛选剂是植物转基因成功的关键。综述了迄今为止人们在植物转基因研究中使用过的主要筛选标记基因。
关键词 植物转基因 筛选标记基因 生物安全标记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枪法介导转ZmalⅠ基因小麦植株的获得和鉴定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海凤 韩冉 +2 位作者 张东武 刘振华 赵惠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0-94,101,共6页
【目的】获得转玉米ZmalⅠ基因的安全转基因小麦植株,为研究玉米ZmalⅠ基因在增加小麦籽粒大小和粒质量方面的作用,以及利用基因工程提高小麦产量奠定基础。【方法】以陕农138为供试材料,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为安全标记基因,利用基因... 【目的】获得转玉米ZmalⅠ基因的安全转基因小麦植株,为研究玉米ZmalⅠ基因在增加小麦籽粒大小和粒质量方面的作用,以及利用基因工程提高小麦产量奠定基础。【方法】以陕农138为供试材料,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为安全标记基因,利用基因枪法,将由谷蛋白胚乳特异表达启动子启动的ZmalⅠ+GFP融合蛋白基因的过表达载体pGlu-exbessa::ZmalⅠ导入小麦中,并对转基因小麦进行PCR检测。【结果】采用基因枪法共轰击3 000个幼胚,获得再生植株59株,移栽至培养钵后成活52株,成活率为88.1%;利用载体上安全标记基因GFP的特异引物对成活的转化植株进行PCR检测,获得含有GFP基因的阳性安全植株16株,转化率为0.53%。【结论】将ZmalⅠ基因成功地整合到了小麦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基因枪法 增大种子体积Zmal I基因 安全标记基因GF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