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薯田新登记除草剂唑嘧磺草胺的安全使用技术
1
作者 段学东 邱志凌 +1 位作者 刘娜 许长虹 《河南农业》 2024年第23期49-49,共1页
甘薯田间阔叶杂草防除一直是困扰我国薯农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技术短板。2021年唑嘧磺草胺首次在我国甘薯田登记,防治田间一年生阔叶杂草。唐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技术人员于2021―2023年逐步在甘薯田推广应用:在甘薯移栽活棵... 甘薯田间阔叶杂草防除一直是困扰我国薯农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技术短板。2021年唑嘧磺草胺首次在我国甘薯田登记,防治田间一年生阔叶杂草。唐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技术人员于2021―2023年逐步在甘薯田推广应用:在甘薯移栽活棵后,唑嘧磺草胺与精喹禾灵混用全田喷雾施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喹禾灵 安全使用技术 甘薯田 唑嘧磺草胺 一年生阔叶杂草 全程机械化生产 喷雾施药 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在黄瓜中的残留降解行为及安全使用技术 被引量:30
2
作者 洪文英 吴燕君 +2 位作者 章虎 钱鸣蓉 陈瑞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9-475,共7页
为评价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在设施栽培黄瓜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参照《农药残留试验准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比分析了设施栽培条件下两种杀菌剂在黄瓜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并以残留分析结果为依据,对实际生产中的... 为评价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在设施栽培黄瓜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参照《农药残留试验准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比分析了设施栽培条件下两种杀菌剂在黄瓜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并以残留分析结果为依据,对实际生产中的用药模式进行调整,探索最适的安全间隔期。结果表明,按推荐使用剂量、2倍推荐使用剂量施药1次,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在黄瓜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818~2.925),(2.204~2.638)d,施药浓度高的情况下消解速度慢;设施栽培黄瓜中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最终残留量均受施药浓度、施药次数的影响,残留风险与田间用药剂量、用药次数正相关;不同农药种类消解速度也有差异,吡唑醚菌酯在黄瓜中的消解速度比嘧菌酯更快,相同采样间隔时间和相同用药模式下吡唑醚菌酯比嘧菌酯的残留量低。参考国内外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建议设施栽培条件下,按常规方法施药及使用剂量,施药2~3次的情况下,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在黄瓜上的采收安全间隔期为3 d,随着施药浓度或施药次数的增加,安全间隔期应适当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菌酯 吡唑醚菌酯 黄瓜残留 消解动态 安全使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矮64S的育性特征及其安全使用技术 被引量:24
3
作者 邹江石 姚克敏 邓芳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7-92,共6页
本文用培矮 6 4 S在南京、武汉、贵阳、三亚 4地 1991~ 1998年共 5 5 2项套袋自交结实率资料和 381项花粉可育度资料结合各地的逐日平均气温和日长资料分析了培矮 6 4 S的育性转换指标及其育性变化规律。指出培矮 6 4 S具有育性转换温... 本文用培矮 6 4 S在南京、武汉、贵阳、三亚 4地 1991~ 1998年共 5 5 2项套袋自交结实率资料和 381项花粉可育度资料结合各地的逐日平均气温和日长资料分析了培矮 6 4 S的育性转换指标及其育性变化规律。指出培矮 6 4 S具有育性转换温度指标较低、短日互补作用显著的基本特点。据此 ,结合我国各地的温度和日长特点以及目前两系杂交稻种子生产发生的问题 ,讨论了培矮 6 4 S的安全使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矮64S 育性特征 安全使用技术 育性转换 光温指标 日长互补作用 籼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茚虫威在菜用大豆上残留动态及安全使用技术 被引量:9
4
作者 陈丽萍 郭建辉 +1 位作者 蔡恩兴 张维德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43-449,共7页
采用气相色谱法(GC/ECD)研究了菜用大豆中茚虫威残留量的检测方法,以及茚虫威在菜用大豆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并对其安全使用技术进行了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菜用大豆中茚虫威残留量定量检测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6.8%~90.1%,相对标准... 采用气相色谱法(GC/ECD)研究了菜用大豆中茚虫威残留量的检测方法,以及茚虫威在菜用大豆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并对其安全使用技术进行了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菜用大豆中茚虫威残留量定量检测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6.8%~90.1%,相对标准偏差为3.85%~5.24%,最小检出量0.01ng,最低检测浓度为0.005mg/kg,该方法简便、准确、能满足实际样品分析。茚虫威在菜用大豆上的原始沉积量因不同施药处理有所差异,施用有效成分96.43g/hm2的原始沉积量>施用有效成分48.21g/hm2的原始沉积量,间隔期7d连续施药两次的原始沉积量>施药1次;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早季的消解系数(︱k︱)=0.17475±0.00015,半衰期(T1/2)为4.0d,消解99%所需要的时间(T0.99)为26.3~26.4d;晚季︱k︱=0.10835±0.00495,T1/2为6.1~6.7d,T0.99为40.6~45.5d。在安全使用技术示范试验区,茚虫威按常规施药量(有效成分67.50g/hm2)及施药方法,2006年晚季施药1次与间隔期7d连续施药两次,在末次施药后25d、30d,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65~0.102mg/kg和0.032~0.081mg/kg;2007年早季间隔期7d连续施药两次,在第2次施药后15d,最终残留量为0.097~0.132mg/kg,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均符合日本规定的MRL(0.2mg/kg)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大豆 茚虫威 残留消解动态 安全使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死蜱在设施青菜上的残留动态及安全使用技术 被引量:9
5
作者 王道泽 宋亮 +2 位作者 洪文英 吴燕君 洪奎贤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4-348,共5页
为评价毒死蜱在设施栽培青菜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采用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法,研究设施栽培条件下毒死蜱在青菜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并以残留分析结果为依据,调整实际生产中的用药模式,探索最适的安全间隔期。结... 为评价毒死蜱在设施栽培青菜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采用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法,研究设施栽培条件下毒死蜱在青菜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并以残留分析结果为依据,调整实际生产中的用药模式,探索最适的安全间隔期。结果表明,毒死蜱在青菜上的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降解半衰期为1.161-1.438 d;设施栽培青菜中毒死蜱残留风险与田间用药剂量正相关,随着施药剂量的增加,消解速度减慢,残留量增大;设施栽培条件下,按常规使用剂量及施药方法,施药1次的情况下,毒死蜱在青菜上采收安全间隔期应延长至14 d,产品质量水平才符合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的MRL要求。建议蔬菜生产过程中加强对毒死蜱使用用量及停药期的控制或用易降解的生物农药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设施栽培青菜 残留 消解动态 安全使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死蜱在菜用大豆上残留动态及安全使用技术 被引量:12
6
作者 蔡恩兴 郭建辉 +1 位作者 陈丽萍 张奇泓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23-827,共5页
为了监测菜用大豆中毒死蜱的残留量及科学、安全使用毒死蜱防治菜用大豆上的害虫,确保产品质量安全,采用气相色谱法及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毒死蜱在菜用大豆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并对其安全使用技术进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在菜... 为了监测菜用大豆中毒死蜱的残留量及科学、安全使用毒死蜱防治菜用大豆上的害虫,确保产品质量安全,采用气相色谱法及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毒死蜱在菜用大豆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并对其安全使用技术进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在菜用大豆上的原始沉积量较高,施用有效成分1.08kg·hm^-2的原始沉积量高于施用0.77kg·hm^-2,施用2次的高于施用1次。毒死蜱在菜用大豆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早季的消解速率快于晚季,早季的半衰期(DT50)为2.7d,消解99%所需要的时间(T99)为18.2d,而晚季的DT50为3.4—3.5d,T99为22.7~23.5d。安全使用技术示范试验结果显示,毒死蜱按常规使用剂量及施药方法,间隔7d连续施用2次,施药后25d、28d的残留量平均分别为0.075mg·kg^-1和0.030mg·kg^-1,对照GB2763-2005中叶菜类蔬菜的MRL,以及日本、美国、欧盟的MRL,毒死蜱在菜用大豆上施药后25d产品符合于我国的质量安全要求,28d产品符合于日本、美国、欧盟规定的质量安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大豆 毒死蜱 残留消解动态 安全使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渔药剂型使用现状及其在渔药安全使用技术中的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胡鲲 龚路旸 +1 位作者 朱泽闻 杨先乐 《中国兽药杂志》 2011年第5期43-46,50,共5页
从渔药安全使用的角度,对我国渔药剂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总结渔药剂型在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毒副作用、延长作用时间和提高稳定性等方面的作用,阐述了渔药剂型在降低水产品药物残留风险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期望为我... 从渔药安全使用的角度,对我国渔药剂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总结渔药剂型在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毒副作用、延长作用时间和提高稳定性等方面的作用,阐述了渔药剂型在降低水产品药物残留风险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期望为我国渔药剂型在渔药安全使用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药剂型 生物利用度 毒性 缓释控释 稳定性 安全使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氰菊酯在豌豆中残留动态及安全使用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蔡恩兴 郭建辉 +1 位作者 杨淑娟 施通华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7-29,共3页
采用气相色谱法及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甲氰菊酯在豌豆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并对其安全使用技术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甲氰菊酯在豌豆中原始沉积量因不同施药处理有较大的差别,施用量越大原始沉积量也越高;残留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采用气相色谱法及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甲氰菊酯在豌豆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并对其安全使用技术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甲氰菊酯在豌豆中原始沉积量因不同施药处理有较大的差别,施用量越大原始沉积量也越高;残留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不同施用量的降解速率基本相似,降解系数(︱k︱)=0.1678±0.0013,半衰期(DT50)为4.1~4.2d,降解99%所需要的时间(T99)为27.1~27.7d。按常规方法施用甲氰菊酯有效成分5.00g·(667m2)-1,施药1次或间隔7d连续施药2次,末次施药后第14天的残留量均<0.5mg·kg-1,第24天的残留量均<0.1mg·kg-1,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分别符合我国叶菜类蔬菜MRL和日本豆类蔬菜MRL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甲氰菊酯 残留量 消解动态 安全使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滴丁酯安全使用技术要点 被引量:2
9
作者 孙艳萍 李鑫 刘亮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0年第6期51-52,共2页
2,4-滴丁酯为苯氧乙酸类激素型选择性除草剂,低毒,挥发性强,具有较强的内吸传导性,阔叶作物及阔叶杂草对该药敏感。目前在我国已经取得农药登记的含有2,4-滴丁酯产品共152个,主要用于防治东北地区春大豆、春玉米和小麦田杂草。... 2,4-滴丁酯为苯氧乙酸类激素型选择性除草剂,低毒,挥发性强,具有较强的内吸传导性,阔叶作物及阔叶杂草对该药敏感。目前在我国已经取得农药登记的含有2,4-滴丁酯产品共152个,主要用于防治东北地区春大豆、春玉米和小麦田杂草。因其使用过程中药剂雾滴易在空气中产生飘移,温度高时通过挥发,易对周边敏感农作物或树木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使用技术 滴丁酯 选择性除草剂 阔叶杂草 小麦田杂草 苯氧乙酸 农药登记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哒螨酮在菜用大豆上残留动态及安全使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建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5-109,共5页
为监测菜用大豆中哒螨酮的残留量及科学、安全使用哒螨酮防治菜用大豆的害螨害虫,采用气相色谱法(GC-ECD)及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菜用大豆中哒螨酮残留量定量检测方法及哒螨酮在菜用大豆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并对其安全使用技术进行示范试... 为监测菜用大豆中哒螨酮的残留量及科学、安全使用哒螨酮防治菜用大豆的害螨害虫,采用气相色谱法(GC-ECD)及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菜用大豆中哒螨酮残留量定量检测方法及哒螨酮在菜用大豆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并对其安全使用技术进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菜用大豆中哒螨酮残留量定量检测方法的添加回收率为88.8%~94.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2%~4.7%,最小检测量为0.01ng,最低检出浓度为0.005mg·kg-1,该分析方法简便、准确,能满足实际样品分析要求。哒螨酮在菜用大豆上的原始沉积量因不同施药处理有所差异,残留消解动态符合C=A·ekt的指数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为0.9648~0.9953(P<0.01);2004年、2005年晚季及不同施药处理的消解速率基本一致,消解系数(|k|)为0.1810~0.2039,半衰期(T1/2)为3.4~3.8d,消解99%所需时间(T0.99)为22.6~25.4d。在菜用大豆上按常规施药方法施用有效成分为84.38g·hm-2的哒螨酮,施药1次及间隔期7d连续施药2次,末次施药后18d残留量均<0.1mg·kg-1,平均残留量分别为0.054mg·kg-1、0.059mg·kg-1,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符合日本规定的MRL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大豆 哒螨酮 残留 消解动态 安全使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渔药基础理论及安全使用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鲲 杨先乐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8-29,共2页
渔药基础理论及安全使用技术的研究跟不上生产实践的需要,是导致渔药滥用、错用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相继发生的一系列水产品药物安全事件集中暴露出我国渔药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的问题。加强渔药基础理论及安全使用技术研究对提升渔药... 渔药基础理论及安全使用技术的研究跟不上生产实践的需要,是导致渔药滥用、错用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相继发生的一系列水产品药物安全事件集中暴露出我国渔药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的问题。加强渔药基础理论及安全使用技术研究对提升渔药产业水平、提高出口水产品竞争力、促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使用技术 基础理论 渔药 持续健康发展 公共卫生安全 产品竞争力 水产品 药物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虫啉在菜用大豆上残留动态及安全使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蔡恩兴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41-245,共5页
为了评价吡虫啉在菜用大豆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菜用大豆中的残留与消解动态,并对其安全使用技术进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在菜用大豆上的原始沉积量因不同施药处理有所差异,残留消解动态... 为了评价吡虫啉在菜用大豆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菜用大豆中的残留与消解动态,并对其安全使用技术进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在菜用大豆上的原始沉积量因不同施药处理有所差异,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不同施药处理的消解速率基本趋于一致,消解系数(|k|)=0.186.3±0.0149,半衰期(DT50)为3.5~3.9d,消解99%所需要的时间(T99)为22.9~26.0d。在菜用大豆接近采收时,按常规施药方法,每667m。施用吡虫啉有效成分3.00g,施药1次的在施药后3d残留量均〈1.0mg·kg^-1,残留量平均为0.299mg·kg^-1;间隔7d连续施药2次的,在第2次施药后5d的残留量均〈1.omg·kg^-1,残留量平均为0.374mg·kg^-1,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均达到日本、美国的MRL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大豆 吡虫啉 残留量 消解动态 安全使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菌清在菜用大豆上残留动态及安全使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丽萍 郭建辉 +1 位作者 杨淑娟 施通华 《大豆通报》 2008年第3期19-21,25,共4页
对百菌清在菜用大豆上的残留消解动态进行田间试验,以及对其安全使用技术的进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百菌清在菜用大豆上残留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相关系数(︱r︱)=0.9837~0.9851(P<0.01),原始残留沉积量较高,消解速度快,... 对百菌清在菜用大豆上的残留消解动态进行田间试验,以及对其安全使用技术的进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百菌清在菜用大豆上残留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相关系数(︱r︱)=0.9837~0.9851(P<0.01),原始残留沉积量较高,消解速度快,消解系数(︱k︱)=0.32155±0.00215,半衰期(DT50)为2.1~2.2d,消解99%所需要的时间(T99)为4.2~14.4d。安全使用技术示范试验结果显示,按百菌清常规使用剂量及施药方法,施用1次或间隔7d连续施用2次,在末次施药后8d残留量<5.0mg/kg,18d和20d的残留量均<0.1mg/kg。对照GB2763-2005及日本、美国的MRL,其产品符合于我国或日本、美国和欧盟等国家或地区规定的质量安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大豆 百菌清 残留消解动态 安全使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嘧磺隆安全使用技术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艳萍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0年第4期52-52,共1页
烟嘧磺隆是一种选择性的玉米田专用茎叶除草剂,主要用于防除玉米田马齿苋、马唐、稗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莎草及反枝苋等阔叶杂草,具有很好的效果。在其超过专利保护期后,国内企业开始大量生产销售。
关键词 烟嘧磺隆 安全使用技术 茎叶除草剂 禾本科杂草 专利保护期 阔叶杂草 生产销售 国内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虫腈在菜用大豆上残留动态及安全使用技术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丽萍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8年第4期271-275,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GC-ECD)及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溴虫腈在菜用大豆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安全使用技术。结果表明,溴虫腈在菜用大豆上的原始残留沉积量因不同施药处理而有所差异。其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关系,相关系数(︱r︱)=0.9438-0.9... 采用气相色谱(GC-ECD)及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溴虫腈在菜用大豆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安全使用技术。结果表明,溴虫腈在菜用大豆上的原始残留沉积量因不同施药处理而有所差异。其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关系,相关系数(︱r︱)=0.9438-0.9847(P<0.01);早季的消解系数(︱k︱)=0.13555±0.001955,半衰期(T1/2)为5.0-5.2 d,消解99%所需要的时间(T0.99)为33.5-34.5 d;晚季的︱k︱=0.12748±0.00268,T1/2为5.3-5.6 d,T0.99为35.4-36.9 d。按常规施药方法,在菜用大豆上施用溴虫腈(112.50 g.hm-2),在施药1次后17 d,早季豆的农药最终残留量为0.448 mg.kg-1,晚季豆的农药最终残留量为0.519 mg.kg-1;连续施药2次(间隔7 d)后22 d,早季豆的农药最终残留量为0.459 mg.kg-1,晚季豆的农药最终残留量为0.536 mg.kg-1,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均符合美国规定的最高残留限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大豆 溴虫腈 残留量 消解动态 安全使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豆田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存虎 程玉臣 +3 位作者 李源 孔庆全 贺小勇 杨惠敏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5年第3期51-51,61,共2页
绿豆是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杂粮作物之一,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豆类食物,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农产品。绿豆的营养成分比较丰富,是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较高的一种豆类。绿豆在我区中东部有广泛的种植,我... 绿豆是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杂粮作物之一,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豆类食物,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农产品。绿豆的营养成分比较丰富,是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较高的一种豆类。绿豆在我区中东部有广泛的种植,我区种植面积占全国首位。绿豆的营养价值高,是防暑、健身的佳品。绿豆是适应性较强的作物,具有抗逆性强、耐干旱、耐瘠薄、耐阴蔽的优良特性。绿豆的生育期短,播种适期长,从5月上旬到6月中旬都可种植,填补了因前期干旱、后期种植又不能成熟品种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使用技术 豆田除草剂 农业可持续发展 种植面积 内蒙古自治区 杂粮作物 营养价值 组成部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杀虫类与消毒剂类渔药的安全使用技术
17
作者 王玉堂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9-50,共2页
针对大宗淡水鱼类养殖过程中杀虫剂使用频率高和使用方法欠妥等问题,收集和整理了目前国内外大宗淡水鱼类常见病害安全用药防治技术中杀虫剂类药物安全使用技术,供参考。一、敌百虫主要成分:90.0%敌百虫原粉或80.0%可溶性粉剂。鉴别方... 针对大宗淡水鱼类养殖过程中杀虫剂使用频率高和使用方法欠妥等问题,收集和整理了目前国内外大宗淡水鱼类常见病害安全用药防治技术中杀虫剂类药物安全使用技术,供参考。一、敌百虫主要成分:90.0%敌百虫原粉或80.0%可溶性粉剂。鉴别方法:取本品适量,将其溶于碱性溶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使用技术 消毒剂 杀虫类 渔药 淡水鱼类 可溶性粉剂 使用频率 养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举办柑桔农药安全使用技术专题培训班
18
作者 钱开胜 《中国果业信息》 2007年第4期43-43,共1页
据广西植保总站消息,3月中旬,为提高柑桔农药安全使用技术水平,广西植保总站与江门市植保有限公司联合在桂林市平乐县平乐镇、沙子乡,恭城县莲花镇和嘉会乡等地开展了以柑桔安全用药为主题的农民培训。
关键词 安全使用技术 柑桔 广西 农药 培训班 专题 农民培训 安全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的安全使用技术
19
作者 刘胜海 《河北农业》 2013年第1期39-41,共3页
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常受到病菌、害虫、杂草等有害生物危害,如何有效地控制这些有害生物,保证农民增收,食品安全,是植物保护工作者的责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我国的植保方针。农业技术发展至今,转基因生物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 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常受到病菌、害虫、杂草等有害生物危害,如何有效地控制这些有害生物,保证农民增收,食品安全,是植物保护工作者的责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我国的植保方针。农业技术发展至今,转基因生物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些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在植物病虫草害防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尽管如此,就世界范围来看,农业生产仍然离不开化学防治即农药的使用。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就是以最少的用量获得最大的防治效果,并将农药的副作用(药害)减少到最低限度。使用时必须注意以下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使用技术 农药 转基因生物技术 作物生长过程 农业技术发展 病虫草害防治 植物保护 生物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安全使用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兴荣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1年第5期47-47,共1页
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以追求高产量为主要目标,为了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大量不合理使用农药,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破坏,而且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消费是主... 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以追求高产量为主要目标,为了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大量不合理使用农药,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破坏,而且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消费是主要消费趋势,对农产品的要求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提倡生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特别是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出台,要求农民在农药使用上一定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到科学、合理、以保证消费者的食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安全使用技术 农产品管理 农业生产 病虫草害 合理使用 生态环境 身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