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校文化建设中学校主体性地位缺失的原因探析——兼论“学校主体、专家辅助”的学校文化建设机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霄 汪飞 杨飞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18,共4页
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主体性地位的严重丧失,导致学校文化成为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专家团队为主体的"展示文化"。通过结合长期学校文化建设的经验对上述问题进行剖析后可以发现,其主要原因在于:教育行政部门的过分干... 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主体性地位的严重丧失,导致学校文化成为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专家团队为主体的"展示文化"。通过结合长期学校文化建设的经验对上述问题进行剖析后可以发现,其主要原因在于:教育行政部门的过分干预,削弱了学校文化的积淀性;学校对于地方文化和校本文化的忽视,桎梏了学校文化的传承性;校长领导团队或专家团队的垄断性地位,剥夺了学校中其他成员的参与性。建立"学校主体、专家辅助"的学校文化建设机制,可以厘清校长领导团队与专家团队的身份和责任,恢复学校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主体性地位 地方文化 校本文化 学校主体 专家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学校+企业”双主体育人模式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宋福英 王永斌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1期213-217,共5页
在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下,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教育要将焦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成果输出上“。学校+企业”双主体育人模式能有效促进实操技能的落地转化。落实这一教育模式,会面临企业对接、教师转型、教学改革、效果的评... 在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下,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教育要将焦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成果输出上“。学校+企业”双主体育人模式能有效促进实操技能的落地转化。落实这一教育模式,会面临企业对接、教师转型、教学改革、效果的评估和认证等困境。基于此,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包括建立产学合作网络、加强师资培训、建立灵活的课程管理机制、构建过程性和增值性评价体系等方面内容,以期提高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教育理念 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 学校+企业”双主体育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文化评估:主体、模型与工具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东娇 王颖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20,共6页
学校文化评估是借助质性与量化两种方法及问卷、访谈等具体技术,对学校文化发展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对学校文化建设以及学校改进有重要意义。学校文化评估主体包括制度主体和执行主体,学校文化评估模型包括类型评估和轮廓评估两种模型... 学校文化评估是借助质性与量化两种方法及问卷、访谈等具体技术,对学校文化发展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对学校文化建设以及学校改进有重要意义。学校文化评估主体包括制度主体和执行主体,学校文化评估模型包括类型评估和轮廓评估两种模型。学校文化驱动模型开发了有效的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文化评估主体 评估模型 评估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学校德育主体及运行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温双艳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40,共3页
学校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学校道德教育的主体包括三个部门和五类成员,三个部门分别是学校文化建设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和德育教研部门,五类成员分别是班主任或辅导员、德育教师、任课教师、行政人员和其他人员。三个部门和五类... 学校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学校道德教育的主体包括三个部门和五类成员,三个部门分别是学校文化建设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和德育教研部门,五类成员分别是班主任或辅导员、德育教师、任课教师、行政人员和其他人员。三个部门和五类成员承载的道德教育任务都很重要,只是由于分工的不同,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式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德育主体 学校文化建设 德育教研 道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课程管理主体论的涵义、困惑与实施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相学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21-24,共4页
学校课程管理主体论是指学校以课程管理的主体意识与方式,发挥与发展教育者和学习者主体性的系统观念,学校课程管理主体论的建构与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实施,在带给学校课程管理主体权力和内部张力的同时,也使其陷入诸多困惑与抉择中,学... 学校课程管理主体论是指学校以课程管理的主体意识与方式,发挥与发展教育者和学习者主体性的系统观念,学校课程管理主体论的建构与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实施,在带给学校课程管理主体权力和内部张力的同时,也使其陷入诸多困惑与抉择中,学校应结合自身的办学实际,审视课程管理现状的局限与缺失,整体构建与实施学校的课程与教学体系,以发挥和发展学校课程管理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课程管理 学校课程管理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体制外主体性”走向“体制内主体性”——当代中国大学校长主体性构筑之内外转移
6
作者 王飞 王运来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0-85,共6页
大学合法性的内外逻辑决定了大学校长的主体性存在着体制内主体性与体制外主体性两个维度。作为党领导下在大学内部贯彻外在于大学的国家政策方针理念的管理者与执行者,中国大学校长亲历了当代中国大学体制在政治权力体系规约之下从异... 大学合法性的内外逻辑决定了大学校长的主体性存在着体制内主体性与体制外主体性两个维度。作为党领导下在大学内部贯彻外在于大学的国家政策方针理念的管理者与执行者,中国大学校长亲历了当代中国大学体制在政治权力体系规约之下从异构到同构以及大学校长只有体制外主体性而缺乏体制内主体性的全过程。而大学校长卓越发展的根源在于体制内主体性高于体制外主体性,反之则阻碍其卓越发展。在现代大学制度与大学校长主体性构筑实践中应促使国家主导型文化向社会主导型文化转移、促使国家权力向社会权力转移、制定《大学校长法》对其主体性明确定位、在大学校长职业内部强化职业意识教育等,以促进体制外主体性向体制内主体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主体 体制内主体 体制外主体 卓越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课程管理主体论的理论基础与意义建构
7
作者 张相学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8-52,共5页
学校课程管理主体论是指学校以课程管理的主体性方式发挥与发展教育者和学习者主体性的观点和主张。以课程论审视,课程模式演进是其历史性渊源,当代主体课程观是其时代性依据,强化师生作用的课程政策趋向是其制度性要求。从本体功能和... 学校课程管理主体论是指学校以课程管理的主体性方式发挥与发展教育者和学习者主体性的观点和主张。以课程论审视,课程模式演进是其历史性渊源,当代主体课程观是其时代性依据,强化师生作用的课程政策趋向是其制度性要求。从本体功能和目的上看,学校课程管理是以发挥和发展教育者和学习者的主体性为目的的课程管理活动;从实现方式来说,作为发挥和发展人的主体性的课程管理活动自身应具有主体性;从运作过程来说,学校应当遵循主体性的课程管理原则。以课程管理的目的、内容、主体和方法为线索来考察,主体发展是学校课程管理的根本目的,全程全面是学校课程管理的内容表述,课程共有是学校课程管理的主体观念,复杂范式是学校课程管理的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课程管理主体 课程论基础 意涵 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型学校管理”的依据及其特征
8
作者 岳庭耀 王亚敏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00年第4期7-10,共4页
关键词 学校管理 主体学校管理 管理特点 学校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浅谈现代学校管理美及其意义
9
作者 赵学华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现代学校管理 学校精神 精神文明建设 学校管理主体 管理模式 重要内容 美的意识 集体主义 美育 合目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校企育人主体 提升人才培育质量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亚兰 黄瑞兴 +5 位作者 张晓鑫 邓峻谔 徐湛 梁超凡 王茜松 陈小燕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9-81,共3页
本文以适应区域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为出发点,强化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作用,学校与行业企业一起实施企业岗位技能人才标准制定、课程体系重构、育人平台建设、校企文化共融和育人质量评价等改革探索,在增强学校对企业吸引力、提升人才培... 本文以适应区域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为出发点,强化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作用,学校与行业企业一起实施企业岗位技能人才标准制定、课程体系重构、育人平台建设、校企文化共融和育人质量评价等改革探索,在增强学校对企业吸引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技术创新能力方面获得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企业双主体 协同培育 人才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职业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日强 刘媚 赵函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61,共4页
在当今世界,职业教育的主要办学模式有学校主体职业教育模式和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模式两种。学校主体职业教育模式.其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学生学费和其他渠道,这主要表现在新西兰、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芬兰和瑞士等国的职业... 在当今世界,职业教育的主要办学模式有学校主体职业教育模式和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模式两种。学校主体职业教育模式.其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学生学费和其他渠道,这主要表现在新西兰、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芬兰和瑞士等国的职业教育办学中。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模式的代表是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其经费主要来源于企业和政府。德国企业职业培训及跨企业职业培训的费用大部分由企业承担,职业学校的费用则由国家及各级政府负担。实行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模式,有利于解决职业教育办学经费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经费 来源 学校主体 校企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度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邓丽娟 黄日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68,共5页
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度首先要确定谁为办学的主体地位,谁为制度主导地位的问题。世界发达国家的现代学徒制度主要是承接改造传统学徒制度,以学校作为办学单位、企业或行业作为制度主导方、校企合作、教师教学和企业师傅带徒弟的方式,... 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度首先要确定谁为办学的主体地位,谁为制度主导地位的问题。世界发达国家的现代学徒制度主要是承接改造传统学徒制度,以学校作为办学单位、企业或行业作为制度主导方、校企合作、教师教学和企业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把学生培养成为行业需要的,掌握某一行业职业技能的人才。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以职业院校为办学主体、以行业为主导、以特色专业为构建基础、以法律规章制度为保障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现代学徒制度 职业学校办学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