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学术职业流动的内外部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志峰 谢家建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72-76,共5页
从历史发展来看,学术职业的流动是其固有属性。合理的学术职业流动无论对于高校教师,还是对高校或是国家都是有益的。学术职业的流动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教育系统内部的流动与教育系统外部的流动。教育系统内部流动可分为组织内流动和... 从历史发展来看,学术职业的流动是其固有属性。合理的学术职业流动无论对于高校教师,还是对高校或是国家都是有益的。学术职业的流动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教育系统内部的流动与教育系统外部的流动。教育系统内部流动可分为组织内流动和组织外流动、学科内流动和学科外流动;教育系统外部流动则导致了高校教师的流失。学术职业流动既与市场经济体制、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学校发展状况和职业竞争力等外部因素相关,也与职业地位、工作环境、教师价值观和教师自身素质等内在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职业流动 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术职业流动过程中人力资本增量产权的转移与补偿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志峰 李雪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109-113,共5页
高校学术职业流动的本质是人力资本产权的交易。由组织、个体、家庭和社会等多元投资主体形成的教师人力资本增量部分,既是流动组织间争夺的核心资本,也是引发各类组织和教师个体之间冲突的矛盾来源。在组间流动中,流动参与三方对流动... 高校学术职业流动的本质是人力资本产权的交易。由组织、个体、家庭和社会等多元投资主体形成的教师人力资本增量部分,既是流动组织间争夺的核心资本,也是引发各类组织和教师个体之间冲突的矛盾来源。在组间流动中,流动参与三方对流动教师人力资本产权的交易过程实际上是流出组织与流动个体、流动个体与流入组织分别进行的两个交易过程的集合。高校教师人力资本增量产权的转移带来了流动参与三方的利益变化。流动个体与流入组织承受的损失均可通过对高校教师人力资本的合理使用而得到补偿,流出组织是可能的利益最大受损方。流动个体和流入组织对流出组织的补偿模型包括经济补偿和学术声望补偿两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职业流动 人力资本增量产权 转移模型 补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学术职业流动与国际化——基于对30个沿线国家大学教师简历的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刘进 闫晓敏 +1 位作者 罗艳 刘真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50,共8页
运用简历分析法,文章选取"一带一路"沿线30个国家的大学教师简历进行有效信息提取与统计分析,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术职业"从哪里来"问题做出了初步回答。研究发现,从学术流动的时段来看,"一带一... 运用简历分析法,文章选取"一带一路"沿线30个国家的大学教师简历进行有效信息提取与统计分析,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术职业"从哪里来"问题做出了初步回答。研究发现,从学术流动的时段来看,"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地区在7种流动类型上存在较显著差异;从学术流动的区域来看,西欧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一带一路"学术人才的吸力更大;进一步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地区""是否获得博士学位"对"一带一路"学术人才流动都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学术职业流动 学术职业国际化 简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职业的流动域及其特征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潘奇 唐玉光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4-27,共4页
引入"域"的概念,并在特殊语境中对学术职业流动进行重新审视,即对学术职业流动域的概念、类别及其特殊控制因素加以分析,从而总结出学术职业流动域机械性、阶层性和积聚性等特征。学术职业流动域不仅能够为学术职业流动研究... 引入"域"的概念,并在特殊语境中对学术职业流动进行重新审视,即对学术职业流动域的概念、类别及其特殊控制因素加以分析,从而总结出学术职业流动域机械性、阶层性和积聚性等特征。学术职业流动域不仅能够为学术职业流动研究提供新的视角,还能为完善学术人才流动机制以及制定各种人才政策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职业流动 流动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地位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孙传远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2020年第5期55-65,共11页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教师的学术职业地位发生了较大变化。判断学术职业的地位应从学术资源、工资薪酬、职业声望、职业流动性等多个角度来审视。通过文献研究、数据分析和实践考察发现:在国际学术职业地位普遍下降的背景下...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教师的学术职业地位发生了较大变化。判断学术职业的地位应从学术资源、工资薪酬、职业声望、职业流动性等多个角度来审视。通过文献研究、数据分析和实践考察发现:在国际学术职业地位普遍下降的背景下,中国学术职业地位呈现多样性变化特征,表现为学术资源总量逐年增加,质量不断提高;学术薪酬水平整体偏低,结构不均衡;学术职业声望较高,但职业吸引力有所下降;学术职业流动频率逐步上升,但单向流动局面尚未打破。这些特征表明,中国学术职业的地位尽管有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仍需要着力改善学术环境,促进中国职业学术地位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不断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 学术职业地位 中心-边缘模型 学术职业流动 学术职业吸引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