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医理论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敏 何玉莹 陈艳妮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56-1060,共5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终身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常伴有睡眠障碍(SD)。SD会影响神经、生殖及免疫系统的发育,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同时会加重ASD的核心症状,如尖叫、多动等情绪及行为问题,二者互相影响,迁延反复。目前SD在ASD儿童中的...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终身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常伴有睡眠障碍(SD)。SD会影响神经、生殖及免疫系统的发育,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同时会加重ASD的核心症状,如尖叫、多动等情绪及行为问题,二者互相影响,迁延反复。目前SD在ASD儿童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代医学认为ASD伴SD的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治疗ASD伴SD以行为干预、药物治疗以及物理治疗为主,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尚未有长期研究的报道。中医认为其病机在于先天禀赋不足,久病后天失养,治疗ASD伴SD从多个角度进行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病因辨证等),用多种中医特色疗法(中药汤剂、针刺、推拿及芳香疗法等)进行治疗,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睡眠障碍 中医药 针灸 推拿 治疗 文献研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治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勇 蔡增 +2 位作者 徐凤萍 刘丹 常红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3-430,共8页
目的探讨音乐治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干预效果。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lsevier Science Direct、Google Scholar等数据库中关于音乐治疗对ASD儿童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期限从建库至... 目的探讨音乐治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干预效果。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lsevier Science Direct、Google Scholar等数据库中关于音乐治疗对ASD儿童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期限从建库至2024年4月。对照组采用非音乐治疗手段进行干预,包括药物治疗、教育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结构化治疗等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采用音乐治疗方法。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对纳入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4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涉及828例患者,来自法国、中国、挪威、伊朗、美国和澳大利亚,干预类型主要涉及音乐治疗、亲子合作式音乐治疗、奥尔夫音乐治疗、组内音乐治疗、即兴音乐治疗、基于Orff-Schulwerk的音乐治疗、音乐干预和以家庭为中心的音乐治疗。Meta分析显示,观察组的总体治疗结果(SMD=-0.30,95%CI-0.55~-0.04,P=0.02)、语言功能(MD=-2.09,95%CI-2.89~-1.30,P<0.001)和躯体行为改善(SMD=-0.27,95%CI-0.53~-0.01,P=0.040)更优。结论音乐治疗能够提升ASD儿童的总体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儿的语言功能和躯体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儿童 音乐治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揿针联合维生素D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行为及胃肠道症状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顾建辉 景玉珍 +3 位作者 路军锋 杨丽娜 魏清琳 贾永男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3期4180-4186,共7页
背景特殊教育康复治疗是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核心症状的主要方法,但大部分ASD儿童存在便秘、腹痛、恶心等胃肠道功能失调的共患病,严重影响了ASD儿童的身心健康。揿针可改善胃肠道功能,维生素D(VitD)参与神经系统发育及免疫调节,与... 背景特殊教育康复治疗是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核心症状的主要方法,但大部分ASD儿童存在便秘、腹痛、恶心等胃肠道功能失调的共患病,严重影响了ASD儿童的身心健康。揿针可改善胃肠道功能,维生素D(VitD)参与神经系统发育及免疫调节,与ASD儿童症状及功能密切相关;而揿针联合VitD治疗ASD儿童行为及胃肠道症状的疗效有待研究。目的在特殊教育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探讨揿针联合VitD对ASD儿童行为及胃肠道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4年6月就诊于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康复训练的ASD儿童8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依据剔除标准最终各组纳入40例。对照组运用特殊教育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在特殊教育康复治疗基础上运用揿针联合VitD2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并比较2组ASD儿童治疗前后孤独行为评定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社交反应量表(SRS)、中医胃肠道症状评分和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并以此评定2组干预方法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ASD儿童治疗后ABC、CARS、SRS、中医胃肠道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ASD儿童ABC、CARS、SRS、中医胃肠道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ASD儿童治疗后25-(OH)D水平下降,观察组治疗后25-(OH)D水平上升(P<0.05);治疗后,观察组ASD儿童25-(OH)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36例(90.0%),对照组总有效30例(75.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揿针联合VitD治疗ASD儿童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儿童社会交往及行为能力,减轻胃肠道不适症状,提升生活质量,提高康复训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维生素D 揿针 儿童 行为 胃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社交反应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段冠婷 肖雪 +3 位作者 侯会生 姜芸桥 刘雨歌 时文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57,共8页
目的评估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和社交反应水平,探讨ASD儿童社交反应在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中介效应。方法2019年9月至2024年4月,选取北京市海淀区、石景山区3所培智学校的211例ASD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 目的评估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和社交反应水平,探讨ASD儿童社交反应在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中介效应。方法2019年9月至2024年4月,选取北京市海淀区、石景山区3所培智学校的211例ASD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心理教育评定量表和社交反应量表进行调查。分析ASD儿童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和社交反应之间的相关性,探究社交反应在体育锻炼、心理健康间的中介效应。结果211例ASD儿童体育锻炼平均水平为(58.72±3.34)分,心理健康平均水平为(14.85±1.67)分,社交反应平均水平为(24.98±3.79)分。ASD儿童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r=0.546,P<0.05),与社交反应呈负相关(r=-0.298,P<0.05);ASD儿童心理健康与社交反应呈负相关(r=-0.397,P<0.05)。家庭平均月收入、父母关系、是否采取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体育锻炼、社交反应均是ASD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P<0.05)。ASD儿童社交反应在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间有中介作用,效应占比14.56%。结论ASD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较差且影响因素较多,体育锻炼可直接影响ASD儿童心理健康,也可通过社交反应起到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儿童 体育锻炼 心理健康 社交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优娟 高阳 +1 位作者 陈大帅 王珂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84,共5页
目的探讨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160例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选例时间设置在2020年1月-2023年1月。对照组接受常规康... 目的探讨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160例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选例时间设置在2020年1月-2023年1月。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归脾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12周后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4周后、12周后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评分、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评分,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蛋白)水平及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utism treatment evaluation checklist,ATEC)评分。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12周后,两组CARS评分、ABC评分逐渐降低,两组间治疗4周、12周后相比,观察组评分更低;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IL-17、IL-1β、TNF-α、5-HT、GDNF、S100β蛋白水平,社交、语言、行为、感知评分及总分降低,两组间治疗12周后相比,观察组水平更低,数据存在较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有助于缓解其临床症状,抑制体内炎症因子表达,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改善行为状况,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心脾两虚型 归脾汤 因子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多模态磁共振脑影像模式识别 被引量:1
6
作者 单晓龙 陈华富 段旭君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8-564,共17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组高度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ASD患病率日趋升高、异质性强、会造成终生影响,但其神经病理机制仍不清楚。磁共振多模态脑影像为揭示ASD的影像学脑机制提供了新的手段。基于单模态磁共...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组高度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ASD患病率日趋升高、异质性强、会造成终生影响,但其神经病理机制仍不清楚。磁共振多模态脑影像为揭示ASD的影像学脑机制提供了新的手段。基于单模态磁共振脑影像的研究已经发现了ASD在大脑结构、功能及脑网络层面都表现出了广泛的异常,其异常区域包括了杏仁核、梭状回、眶额皮层、内侧前额叶、前扣带、颞顶联合区以及脑岛等,这些脑区大多都涉及到了“社会脑”网络。虽然图像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决策级融合的多模态脑影像分析框架在揭示被试神经机制过程中提供了多维度、多层级的信息,但是基于多模态磁共振脑影像融合的ASD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基于磁共振脑影像的ASD辅助诊断及亚型划分有望为临床诊疗提供客观依据。未来的研究可以构建一个融合多模态脑影像的分析框架,结合大脑功能、结构以及网络等多维度信息,全面刻画ASD发生发展规律,揭示其非典型神经发育机制。除此之外,未来的研究需要深入挖掘ASD“社会脑”网络异常机制,探索ASD社交障碍环路,寻找潜在精准神经调控靶点,助力临床实现ASD精准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多模态磁共振 大脑功能和结构 辅助诊断 亚型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孤独症谱系障碍样行为与心理韧性的关系
7
作者 曾龙平 王慧 +9 位作者 汤欣舟 苏醒 赵荔阳 吉兆正 宫小云 尹婷妮 刘勤一 孙秉玺 李雪 刘靖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孤独症谱系障碍样行为(ASD样行为)和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 063名初中生,使用孤独症谱系障碍筛查量表(ASSQ)以及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评估青少年的ASD样行为与心理韧性。以ASSQ总分P5、P95为界分组,比较两... 目的:探讨青少年孤独症谱系障碍样行为(ASD样行为)和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 063名初中生,使用孤独症谱系障碍筛查量表(ASSQ)以及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评估青少年的ASD样行为与心理韧性。以ASSQ总分P5、P95为界分组,比较两组RSCA得分;对全样本ASSQ得分和RSCA得分进行相关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ASSQ高分组的RSCA得分低于ASSQ低分组;全样本的ASSQ分与RSCA分呈负相关(均P<0.01);ASSQ的社交互动得分与RSCA五因子分呈负关联(β=-0.23、-0.27、-0.11、-0.23、-0.37,均P<0.05)。结论:青少年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样行为与心理韧性存在负向关联,社交互动症状越重,心理韧性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心理韧性 青少年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脑影像辅助诊断与经颅磁刺激治疗进展
8
作者 翁旭初 静进 +15 位作者 罗建红 段旭君 臧玉峰 王馨 梁九兴 袁丽霞 杨兴洁 李镭 林力孜 徐海青 陈卓铭 黄赛君 陈强 易泉英 梁茂萍 陈艳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61-670,共10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病因机制未明、异质性高,精准诊断和干预至关重要。近年来,脑影像技术在ASD脑机制探索和辅助诊断方面展现重要价值,同时也为精准经颅磁刺激(TMS)干预提供了基础。研究表明,融合多模态脑影像数据,构建具有发育特异性...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病因机制未明、异质性高,精准诊断和干预至关重要。近年来,脑影像技术在ASD脑机制探索和辅助诊断方面展现重要价值,同时也为精准经颅磁刺激(TMS)干预提供了基础。研究表明,融合多模态脑影像数据,构建具有发育特异性的个体化脑影像指标,可提高ASD诊断和分类的准确性;基于功能磁共振获得的功能连接引导可实现个体化TMS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脑影像 辅助诊断 经颅磁刺激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岁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抑制控制的子成分特征
9
作者 赵琴 骆艳 +2 位作者 梅馨洁 沈成威 邵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4~5岁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在实验环境和自然情境中的抑制控制子成分特征。方法纳入生理年龄和智商匹配的4~5岁ASD儿童和典型发展儿童各30名。采用Simon任务、Go/nogo任务、Stroop任务分别评价儿... 目的探讨4~5岁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在实验环境和自然情境中的抑制控制子成分特征。方法纳入生理年龄和智商匹配的4~5岁ASD儿童和典型发展儿童各30名。采用Simon任务、Go/nogo任务、Stroop任务分别评价儿童在抑制控制实验任务中的冲突反应抑制、优势反应抑制、干扰信息抑制子成分,使用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的抑制子量表评估儿童在自然情境中的抑制功能。结果Simon任务中,ASD组和对照组在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组间差异、准确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o/nogo任务中,ASD组的漏报率高于对照组[3.10%(0,6.20%)vs.0(0,0.78%),P=0.005],而反应时组间差异、误报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roop任务中,准确率、反应时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SD组在抑制子量表的得分高于对照组[(60.47±9.63)分vs.(54.23±7.45)分,P=0.007]。结论4~5岁ASD儿童在结构化的实验环境中抑制控制的子成分仅部分受损,但在自然情境下抑制功能存在明显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学龄前儿童 男性 执行功能 抑制 神经心理测试 行为评定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至2025年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父母心理健康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10
作者 宋竺蔓 刘娜 +2 位作者 刘杨 丁雪梅 张晓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90-801,共12页
目的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父母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趋势。方法 检索2016年1月1日至2025年3月26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4.R1高级版对发文趋势,国家、作者、机构合... 目的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父母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趋势。方法 检索2016年1月1日至2025年3月26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4.R1高级版对发文趋势,国家、作者、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和突现词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 共纳入中文文献216篇,英文文献1 258篇。英文文献发文量年均增长20.1%,美国、荷兰和中国发文量领先;中文文献发文量于2023年后下降。中、英文文献关键词分别形成9个和8个聚类,整合为4个核心领域:心理健康与共病障碍、神经发育与行为障碍、教育与社会功能、研究方法与干预。中文文献多聚焦家庭-社会支持体系优化和干预模式;英文文献侧重于神经发育共病机制和循证实践。结论 ASD儿童父母心理健康研究呈跨学科融合趋势,中、英文文献研究重点分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父母 心理健康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睡眠结构及质量的影响
11
作者 张岩 严涓 +4 位作者 王俊杰 朱桂东 曹江 方凯杰 宋海东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73-779,共7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睡眠结构影响及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方法:选取60例符合DSM-5标准的ASD儿童,随机分为rTMS治疗组与伪治疗组。rTMS组接受双侧低频(0.5 Hz)刺激,伪治疗组进行相同时间及部位的...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睡眠结构影响及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方法:选取60例符合DSM-5标准的ASD儿童,随机分为rTMS治疗组与伪治疗组。rTMS组接受双侧低频(0.5 Hz)刺激,伪治疗组进行相同时间及部位的伪刺激。均干预6周,采用儿童睡眠紊乱量表(SDSC)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行为评定量表(ABC)评估治疗前、干预中期(15次)及干预末期(30次)的睡眠质量及孤独症症状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各SDSC因子与总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15次和30次治疗后,rTMS组的SDSC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低于伪治疗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组别与干预次数存在交互作用,即两组的得分具有不同的下降趋势,治疗组下降较伪治疗组更明显(F=44.61,P<0.001).ABC量表评分的组别与干预次数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睡眠状况改善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睡眠质量 前额叶背外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共患睡眠障碍治疗进展
12
作者 陶梦娇 张建昭 杨健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2-317,共6页
睡眠障碍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最常见的共患疾病之一,不仅会对患儿的日间功能产生损害,并且也会加重患儿ASD的相关症状,显著降低ASD儿童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因此,临床上对共患睡眠障碍的ASD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和管理对提高患... 睡眠障碍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最常见的共患疾病之一,不仅会对患儿的日间功能产生损害,并且也会加重患儿ASD的相关症状,显著降低ASD儿童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因此,临床上对共患睡眠障碍的ASD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和管理对提高患儿的健康水平、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共患睡眠障碍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工作者对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非典型面部表情特征及其在早期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平 方润秋 翁旭初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8-597,共10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表现出特有的非典型面部表情特征,包括中性表情居多、积极表情减少、社交微笑频率低以及自发面部表情模仿能力不足。这些特征从幼儿期到儿童期表现稳定,已成为ASD风险评估的重要标志...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表现出特有的非典型面部表情特征,包括中性表情居多、积极表情减少、社交微笑频率低以及自发面部表情模仿能力不足。这些特征从幼儿期到儿童期表现稳定,已成为ASD风险评估的重要标志。然而,传统研究方法(如人工评估和面部肌电图)在分析ASD儿童面部表情时存在主观性强、耗时长且难以推广等局限性。近年来,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使基于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的自动化表情识别技术得以应用,不仅显著提高了分析效率,还降低了人为评估的主观误差,为基于非典型面部表情特征的大规模ASD早期筛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未来研究可进一步优化识别模型,通过设计更接近自然情境的诱发范式,深入探索ASD儿童多样化的面部表情特征,同时提升模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以推动ASD早期筛查和干预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面部表情 计算机自动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作编码促进孤独症谱系障碍学龄儿童记忆的影响因素及机制
14
作者 谢婷婷 王丽娟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7-1076,共10页
关于动作编码促进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学龄儿童记忆的研究发现促进效果与动作编码方式(自我、观察和想象操作)和ASD类型(按智力水平分类)有关,指明了自我操作的动作编码理论(非策略加工理论、多通道加工理论... 关于动作编码促进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学龄儿童记忆的研究发现促进效果与动作编码方式(自我、观察和想象操作)和ASD类型(按智力水平分类)有关,指明了自我操作的动作编码理论(非策略加工理论、多通道加工理论、动作编码理论、“五成分说”和“四成分说”)对ASD儿童的适用范围。不过,这些研究仅指出动作编码促进ASD儿童记忆的两类影响因素且没有厘清具体影响,也未阐明观察和想象操作的动作编码对ASD儿童记忆的促进机制。为在干预中更充分利用动作编码,也为使理论更有效指导干预,未来研究应:(1)从动作编码方式、ASD类型和动作类型补充探讨动作编码促进ASD儿童记忆的影响因素;(2)基于所揭示的影响因素完善自我操作的动作编码理论,构建并完善观察和想象操作的动作编码理论,以提高这些理论对ASD儿童的预测;(3)制定以动作编码促进ASD儿童记忆的标准化干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编码 孤独症谱系障碍 记忆 动作编码方式 智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总结
15
作者 徐楠 王静娴 +3 位作者 许洪伟 范洪媛 程明 隋丽荣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108,113,共6页
目的 汇总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开展运动干预康复训练提供循证实践依据。方法 依照“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相关网站中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运动干预相关的内容。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 目的 汇总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开展运动干预康复训练提供循证实践依据。方法 依照“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相关网站中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运动干预相关的内容。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6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纳入与质量评价,并结合纳入文献内容进行证据的提取、汇总与分级。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3篇、指南1篇、证据总结1篇、系统评价4篇、Meta分析2篇、随机对照试验4篇。最终形成包括运动干预团队、运动干预原则、运动干预频率、运动干预类型、相关干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6个方面,共19条最佳证据。结论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运动干预康复训练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开展科学、规范、统一的运动干预康复训练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儿童 运动干预 体育锻炼 体适能运动 康复护理 循证护理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前景探索
16
作者 杨妍 胡明一 +1 位作者 王程灵 谭杰文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820-2827,共8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起病于儿童的严重神经发育障碍,其核心特征包括持续社会交往障碍、重复刻板行为。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然而,目前尚缺乏能够改善脑功能的有效治疗手段。该文系统总结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起病于儿童的严重神经发育障碍,其核心特征包括持续社会交往障碍、重复刻板行为。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然而,目前尚缺乏能够改善脑功能的有效治疗手段。该文系统总结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 HBO)治疗在ASD中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其在治疗中的潜在价值。研究表明,HBO治疗通过以下机制发挥作用:提升血浆氧饱和度,改善脑缺血区供氧;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降低促炎因子水平;调节肠道微生物稳态,修复脑-肠轴功能失衡。临床研究显示,HBO治疗与ABA相结合时,可显著降低ASD儿童的行为量表评分,同时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语言行为水平。此外,HBO治疗还对氧化应激指标以及部分脑区灌注产生积极调控作用。安全性方面,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可将气压伤等副作用的发生率降至极低水平。该文为HBO治疗在ASD规范化应用中提供了循证依据,未来研究需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如压力和氧浓度参数的选择)、并明确其长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孤独症谱系障碍 物理溶解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型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电子绘本模式建构与干预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佘慧莉 蔡文竹 +3 位作者 蒋瑜 方亭亭 章文佩 沈汝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49,共9页
目的基于创造性问题解决(CPS)模型建立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电子绘本教育干预框架,观察干预活动在提升ASD儿童社会功能方面的效果。方法基于CPS模型设计电子绘本,包括绘本阅读的程序设计、绘本的交互动画设计和配套绘本内容的艺术活... 目的基于创造性问题解决(CPS)模型建立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电子绘本教育干预框架,观察干预活动在提升ASD儿童社会功能方面的效果。方法基于CPS模型设计电子绘本,包括绘本阅读的程序设计、绘本的交互动画设计和配套绘本内容的艺术活动。2023年3月至6月,招募马鞍山市特殊教育学校轻中度ASD儿童2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CPS模型认知类绘本干预,n=8)、试验组2(CPS模型社交类绘本干预,n=8)和对照组(基于布鲁姆分类法电子绘本干预,n=8),干预4周,共12次。治疗前后采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言语、社交、感知觉和健康行为4个维度进行评定,计算治疗前后差值。结果各组间社交分和感知觉分差值有显著性差异(F>4.344,P<0.05),健康行为分差值有接近显著性差异(F=2.921,P=0.076)。两两比较,2个试验组的社交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1感知觉分差值明显高于试验组2(P<0.01),但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2健康行为分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1差值略高于对照组(P=0.072)。结论基于CPS模型的电子绘本干预可能对提升ASD儿童的社交、感知觉和健康行为更加有效,但不同模式间可能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艺术治疗 电子绘本 创造性问题解决 布鲁姆分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隐喻理解能力与心理推测能力的联系
18
作者 李凡 林珂瑜 肖永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4-489,共6页
目的探讨学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隐喻理解能力与心理推测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8月至2024年11月就读于杭州市多所特殊教育机构的6~10岁ASD儿童50例(ASD组),以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典型发育(TD)儿童50例(TD组),采用视觉图片... 目的探讨学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隐喻理解能力与心理推测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8月至2024年11月就读于杭州市多所特殊教育机构的6~10岁ASD儿童50例(ASD组),以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典型发育(TD)儿童50例(TD组),采用视觉图片范式测试隐喻理解能力(含概念、外形、外貌和混合隐喻),采用意外内容和意外地点任务测试心理推测能力。结果ASD组隐喻理解总分显著低于TD组(Z=-5.625,P<0.001),主要表现在外形、外貌和混合隐喻中(|Z|>5.625,P<0.01);心理推测能力显著低于TD组(|Z|>5.255,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隐喻理解总分(r=0.352,P<0.05)、外形隐喻分(r=0.299,P<0.05)和混合隐喻分(r=0.330,P<0.05)与心理推测能力总分正相关;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心理推测能力总分可正向预测隐喻总分(β=0.310,P<0.05)、外形隐喻分(β=0.103,P<0.05)和混合隐喻分(β=0.330,P<0.05)。结论ASD儿童隐喻理解能力发育落后,可能与心理推测能力缺陷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隐喻理解 心理推测能力 语言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诊断与干预中应用的文献计量分析
19
作者 周波 佘万斌 向松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3-580,共8页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诊断与干预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关于人工智能与ASD儿童诊断与干预主题相关的文献,时间范围2024年10月28日前。采用CiteSpace 6.3.R1...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诊断与干预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关于人工智能与ASD儿童诊断与干预主题相关的文献,时间范围2024年10月28日前。采用CiteSpace 6.3.R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符合标准的文献219篇。年发文量呈快速增长趋势。Peter Washington、Dennis P.Wall、Antonie D.Kline、Haik Kalantarian和Qandeel Tariq等作者发文量位居前列。美国在该领域的影响力显著,斯坦福大学、埃及知识库、哈佛大学、伦敦大学等是核心研究机构。研究热点集中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虚拟现实等技术在社交沟通、情绪识别、语言康复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经历了技术验证(2012年至2016年)、技术深化(2017年至2020年)和融合创新(2021年至2024年)3个阶段。结论人工智能技术在ASD儿童诊断与干预领域研究发展较快。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能显著提升诊断精确度,虚拟现实、机器人辅助等技术能有效改善干预效果。当前研究已从单一技术验证阶段发展到多模态技术融合应用阶段,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多国参与的国际化研究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儿童 人工智能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婴儿期超早筛查和干预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曹思瑶 刘洁琼 +1 位作者 王广帅 王广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2-227,共6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当前儿童ASD的确诊年龄通常在2岁之后,但其行为迹象或前驱症状在12月龄前即可出现,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展为明显的核心症状。因此,ASD的早期筛查与...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当前儿童ASD的确诊年龄通常在2岁之后,但其行为迹象或前驱症状在12月龄前即可出现,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展为明显的核心症状。因此,ASD的早期筛查与干预尤为关键,其有助于最大程度改善患儿预后,促进患儿最佳发展结局。近年来,临床和研究领域愈加强调针对12月龄前儿童的ASD前驱症状开展“先发制人”的超早筛查和超早干预,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儿童前驱症状或使其趋于正常。然而,在前驱症状期,特别是1岁以内进行ASD超早筛查和超早干预面临诸多挑战,导致相关研究非常有限。如ASD超早筛查存在婴幼儿个体生长发育差异性大、症状未巩固、评估方法不统一等问题,超早干预需克服筛查工具和家长可控性的差异等。该文重点介绍适用于1岁以内的ASD超早筛查工具,和英国孤独症儿童年幼同胞研究中的干预方案视频互动促进积极养育法,以及改善婴儿环境与接纳承诺疗法、改编的回应式教学法等超早干预方法,并阐释神经影像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超早筛查 超早干预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