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物生长季节降水量和农业地下水开采量对地下水变化影响研究——以河北晋州地区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严明疆 王金哲 +1 位作者 张光辉 聂振龙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33,共6页
晋州地区是典型的农业井灌区,通过对该地区农作物生长季节降水量-农业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埋深之间互动变化特征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枯水年份,农业地下水开采量的大小与小麦、玉米生长季节的降水量变化密切相关;平水年份,小麦生长季节的... 晋州地区是典型的农业井灌区,通过对该地区农作物生长季节降水量-农业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埋深之间互动变化特征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枯水年份,农业地下水开采量的大小与小麦、玉米生长季节的降水量变化密切相关;平水年份,小麦生长季节的降水量变化对农业地下水开采量影响占主导,其次为玉米生长季节的降水量变化;丰水年,农业地下水开采量仅与小麦生长季节的降水量变化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与玉米生长季节的降水量变化相关性明显弱化。不同水文年降水量变化,在影响农业地下水开采量增减的同时,对地下水的入渗补给量呈现与开采量逆向变化,二者叠加影响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平水年份或丰水年份,小麦生长季节地下水埋深增大,玉米生长季节降水量一般能满足玉米需水量,地下水埋深减小。因此,充分利用作物生长季节降水量,对减少地下水开采和高产农业的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长季节降水量 农业地下水开采量 地下水动态变化 井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SIM模型的降水量分配对旱地小麦和豌豆产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8
2
作者 李广 黄高宝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2-347,共6页
为探索降水量分配对作物产量的作用机制和规律, 在对APSIM模型检验的基础上, 运用APSIM模型和多元积分回归方法研究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降水季节分配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APSIM模型可用来模拟小麦和豌豆的产量; 作物产量除与年... 为探索降水量分配对作物产量的作用机制和规律, 在对APSIM模型检验的基础上, 运用APSIM模型和多元积分回归方法研究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降水季节分配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APSIM模型可用来模拟小麦和豌豆的产量; 作物产量除与年降水总量有关外, 还与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有关; 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对小麦和豌豆产量影响为开口向上的二次曲线, 并且都为正效应; 当年6~7月份降水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 5~6月份降水对豌豆产量影响最大, 最大贡献率为每增加1 mm的降水量, 小麦增产10.4 kg·hm^-2, 豌豆增产10.3 kg·hm^-2; 降水量季节分配比年降水总量对作物产量的形成有更为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SIM 多元积分回归 降水量季节分配 作物产量 小麦 豌豆 雨养农业区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谋干热河谷近50年分季节降水变化的DFA分析 被引量:38
3
作者 张斌 史凯 +3 位作者 刘春琼 艾南山 刘刚才 覃发超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1-566,共6页
运用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法(DFA)分析元谋干热河谷1956—2006年分季节降水量变化趋势,对1978~2006年进行滑移分析。结果表明,元谋干热河谷分季节降水量时间序列至少在50a的尺度上具有微弱的Hurst效应:夏、冬季具有较弱的长期持续性... 运用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法(DFA)分析元谋干热河谷1956—2006年分季节降水量变化趋势,对1978~2006年进行滑移分析。结果表明,元谋干热河谷分季节降水量时间序列至少在50a的尺度上具有微弱的Hurst效应:夏、冬季具有较弱的长期持续性及较强的随机性,春、秋季具有较弱的反持续性。植被生物量和盖度的年际和季节变化所引起的下垫面性质改变,是干热河谷分季节降水量变化的重要原因。元谋干热河谷降水量的变化对当地植被恢复和农业生产活动等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A 干热河谷 季节降水量 植被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5—9月降水特征和趋势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杰 钱维宏 丁婷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7,共7页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整编的1956—2008年站点逐日降水量、温度和NCEP/NCAR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从逐年5—9月季节降水量和分级(痕量、微量、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降水事件两方面分析了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并探讨了其可能原因。结果表...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整编的1956—2008年站点逐日降水量、温度和NCEP/NCAR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从逐年5—9月季节降水量和分级(痕量、微量、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降水事件两方面分析了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并探讨了其可能原因。结果表明:5—9月份东北地区降水中心位于长白山脉的迎风坡,该区域同时是大雨和暴雨事件的多发区,这与地形和东亚夏季风气流北推有关;东北地区痕量降水事件东西方向呈"多—少—多"分布,其他级别的降水事件为西少东多;南北方向上,中雨以下量级为北多南少,大雨和暴雨事件则为北少南多;由于西风和南风气流水汽输送作用的减弱导致了1956—2008年东北地区5—9月降水量的线性递减;小雨及以下量级降水事件线性减少的趋势显著,但随着量级加大,各级别降水事件线性递减的趋势逐渐不明显,暴雨事件在1956—1976年、1976—1994年和1994—2008年三个时段内有明显的"减少—增多减少"的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降水量 分级降水事件 趋势 中国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鸡地区降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徐盼盼 王海科 钱会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6年第2期86-91,共6页
基于宝鸡地区1961-2013年的逐月降水实测资料,利用累计距平法、模比系数差积曲线法、趋势法等对宝鸡地区的降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际降水量分配不均匀,20世纪70、90年代降水量偏多,80年代降水相对偏少,20世纪末期之后降水量表现... 基于宝鸡地区1961-2013年的逐月降水实测资料,利用累计距平法、模比系数差积曲线法、趋势法等对宝鸡地区的降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际降水量分配不均匀,20世纪70、90年代降水量偏多,80年代降水相对偏少,20世纪末期之后降水量表现为显著减少期。年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其减少量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而夏季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冬季降水量呈微小的增加趋势。春、秋季的干旱化可能会更严重,夏季的干旱程度会相对减弱,而冬季基本一直处于干燥期。年内各季节降水分配极其不均匀,汛期的降水量占全年的63.27%,容易形成极旱或极涝的现象。年降水量呈现丰枯交替的规律,总的枯水期比丰水期大,且容易发生异常干旱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年际降水量 季节降水量 变化特征 宝鸡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