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癌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曼玲 黄元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282-284,共3页
关键词 子宫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癌 组织病理学特征 分子生物学特征 生物学行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腺样囊性癌特征子宫颈癌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HPV感染状态分析
2
作者 孟祥超 王映梅 +5 位作者 李轩 倪文静 秦扬 徐红 曾淑俊 张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2-437,443,共7页
目的探讨伴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特征子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状态、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10例具有ACC特征的子宫颈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伴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特征子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状态、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10例具有ACC特征的子宫颈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组织学特征和免疫表型(EnVision法),并进行涵盖18种hrHPV E6/E7 mRNA的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患者中位年龄67.5岁,包括4例活检标本和6例手术标本。除2例因体检偶然发现外,其余8例均存在无诱因阴道出血或接触性出血。肿瘤平均最大径4.5 cm(范围2.5~9.0 cm),8例患者获知肿瘤分期(Ⅰ期5例,Ⅱ、Ⅲ和Ⅳ期各1例)。随访时间8~42个月,除1例失访外,2例(ⅢC1和ⅣB期)术后1年内死亡。组织学上,4例具有单纯性ACC形态,5例为混合性癌(分别合并鳞状细胞癌、腺样基底细胞癌、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或癌肉瘤),ACC形态学表现为筛状、假腺样、管状、小梁状和(或)实性结构,1例混合性癌的淋巴结转移癌仅具有ACC形态。免疫表型:10例肿瘤p16和p63均呈弥漫强阳性、Ki67细胞增殖指数高(40%~90%),p53均为野生型,50%病例c-MYB仅少部分细胞阳性;此外,SOX10(8/9)和CD117(7/10)呈阳性。hrHPV E6/E7 mRNA的原位杂交检测结果证实病例均存在具有转录活性的HPV感染。结论具有ACC特征的子宫颈癌罕见,常发生于绝经后老年女性,属于HPV相关型高级别癌,临床分期是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CD117和SOX10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该类型肿瘤的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免疫组织化学 mRNA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伴肺软骨瘤样错构瘤1例
3
作者 高萍宇 金寿同 陈淑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13-914,共2页
患者女性,49岁,因下腹胀痛10天就诊。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式,阴道畅,宫颈尚光滑,宫体缺如,右侧附件区可扪及一15 cm×10 cm大小肿块。B超检查:右侧附件区囊实相间肿块待查(大小152 mm×85 mm×128 mm),内壁见乳头状突起;... 患者女性,49岁,因下腹胀痛10天就诊。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式,阴道畅,宫颈尚光滑,宫体缺如,右侧附件区可扪及一15 cm×10 cm大小肿块。B超检查:右侧附件区囊实相间肿块待查(大小152 mm×85 mm×128 mm),内壁见乳头状突起;盆腔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浆液乳头 软骨瘤样错构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巨大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1例
4
作者 吴水华 肖雅玲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36-236,共1页
小儿巨大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临床罕见,作者近期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患儿,女,12岁,因“腹胀半年、腹痛4d”人院。体查:腹部高度膨隆,呈蛙状腹,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可见腹壁静脉曲张,腹部可扪及巨大肿块,边缘不清,质韧... 小儿巨大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临床罕见,作者近期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患儿,女,12岁,因“腹胀半年、腹痛4d”人院。体查:腹部高度膨隆,呈蛙状腹,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可见腹壁静脉曲张,腹部可扪及巨大肿块,边缘不清,质韧,全腹有压痛,无明显反跳痛,肝脾扪不清,双肾区无明显叩痛,移动性浊音(+/-),肠呜音可闻及,无高调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浆液乳头 小儿 腹壁静脉曲张 移动浊音 胃肠型 腹胀 蠕动波 反跳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中PTEN、survivin和MMP-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褚艳 岳天孚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35-537,共3页
目的:研究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抗凋亡基因survivin与基因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蛋白在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卵巢浆乳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TEN、survivin、MMP-2蛋白... 目的:研究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抗凋亡基因survivin与基因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蛋白在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卵巢浆乳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TEN、survivin、MMP-2蛋白在36例卵巢浆乳癌、12例浆液性囊腺瘤及16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TEN、survivin、MMP-2蛋白在卵巢浆乳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9%、77.8%、61.1%。卵巢浆乳癌中PTEN阳性表达(38.9%)明显低于浆液性囊腺瘤组(83.3%)及正常对照组(87.5%),survivin、MMP-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浆液性囊腺瘤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与浆液性囊腺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N在卵巢浆乳癌Ⅰ~Ⅱ期阳性表达明显高于Ⅲ~Ⅳ期,高、中分化组明显高于低分化组,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与卵巢浆乳癌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survivin、MMP-2在Ⅲ~Ⅳ期的阳性表达高于Ⅰ~Ⅱ期,低分化组高于高、中分化组,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PTEN与survivin呈明显负相关(r=-0.573,P<0.05),survivin与MMP-2明显正相关(r=0.573,P<0.05)。结论:联合检测PTEN、survivin、MMP-2对于评价卵巢浆乳癌的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更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浆液乳头 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 金属基质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2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秦贇娜 钟传庆 +3 位作者 于晓红 魏宝秀 付秋风 孙丽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5-319,共5页
目的比较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 ( uterine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 UPSC ) 和子宫内膜样癌 ( uterine endometrioid carcinoma, UEC)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表达,以了解两种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差异。方法对24例UPSC和54例UEC进行... 目的比较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 ( uterine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 UPSC ) 和子宫内膜样癌 ( uterine endometrioid carcinoma, UEC)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表达,以了解两种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差异。方法对24例UPSC和54例UEC进行组织学复查和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的p53蛋白、ER和PR的表达。结果24例UPSC占子宫内膜癌的3.77%,平均年龄UPSC组为60岁,UEC组为51.7岁(P〈0.01),晚期癌(FIGO Ⅲ-Ⅳ)UPSC组占62.5%,UEC组占35.1%(P〈0.025)。p53蛋白的表达UPSC组16例阳性(66.7%),UEC组10例阳性(18.5%),两组比较(P〈0.01)。ER阳性表达UPSC组(8.3%),UEC组(42.5%),PR阳性表达UPSC组(12.5%),UEC组(35.2%),两组比较:ER(P〈0.01),PR(P〈0.05),差异有显著性。UPSC组p53蛋白表达与肿瘤分期、分级、及肌层浸润无明显关系,而UEC组Ⅲ-Ⅳ期肿瘤的p53蛋白的表达率高于Ⅰ-Ⅱ期(P〈0.005)。UPSC的5年生存率为25%,UEC组5年生存率为80.9%(P〈0.0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UPSC为p53高表达,而缺乏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为高度恶性的肿瘤。它的生物学行为不同于UEC,因而强调诊断时需和其他类型的子宫内膜癌相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子宫浆液乳头 子宫内膜样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腺样囊性癌合并子宫颈及子宫内膜鳞状细胞癌1例 被引量:5
7
作者 郑建云 李艳东 +1 位作者 刘冰 孙斌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7-598,共2页
患者,66岁,绝经20年,阴道不规则少量出血4个月。既往月经规律,否认子宫内膜炎及相关病史。超声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子宫黏膜下肌瘤。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子宫内膜肿瘤 细胞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腹膜和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的临床病理 被引量:4
8
作者 张静 梁智勇 +2 位作者 高洁 曾瑄 刘彤华 《协和医学杂志》 2012年第1期77-83,共7页
目的分析比较原发于腹膜和卵巢的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选取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切除的10例符合原发性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primary peritoneal serous papillary carcinoma,PPSPC)定义(即病变以腹膜或网膜... 目的分析比较原发于腹膜和卵巢的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选取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切除的10例符合原发性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primary peritoneal serous papillary carcinoma,PPSPC)定义(即病变以腹膜或网膜为主,双侧卵巢结构正常,或病变仅累及卵巢表面上皮)及20例与之临床分期配对的原发性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ovarian serous papillary cancer,OSPC)的病例标本,分析PPSPC和OSPC临床病理学特点,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及P53蛋白的表达;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两组标本的HER2基因状态。结果 PPSPC患者平均发病年龄较OSPC患者大8.3岁,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PPSPC患者中60%为低分化浆液性癌,而OSPC患者中仅20%为低分化浆液性癌,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R和PR在PPSPC组中的表达(分别为60%和10%)明显低于OSPC组(分别为95%和50%)(P=0.031和P=0.032)。P53蛋白在两组中的表达与ER和PR类似,40%PPSPC病例P53呈阳性表达,85%OSPC病例P53呈阳性表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PPSPC组中仅1例(10%,1/10)出现轻度不连续细胞膜着色(即1+),而OSPC组则有3例(15%,3/20)出现HER2(1+);PPSPC及OSPC组均无HER2过表达病例。此外,在PPSPC与OSPC组均未发现HER2基因扩增或基因拷贝数高度增加。结论 PPSPC与OSPC尽管在组织病理学、临床特点及分子生物学特征上有相似之处,但前者更常见于老年女性,肿瘤分化差,具有较强的侵袭性,ER和/或PR低表达,P53阳性表达也低于后者,临床结局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浆液乳头 卵巢浆液乳头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4例并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袁静萍 高利昆 +2 位作者 成红豆 阎红琳 袁修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74-777,共4页
目的探讨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peritoneal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PPS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4例PPSC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及HPV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PPSC均为女性,年龄23~62岁,平均51岁。... 目的探讨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peritoneal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PPS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4例PPSC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及HPV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PPSC均为女性,年龄23~62岁,平均51岁。临床表现多为无特异性的腹部不适,CA125升高,影像学表现为腹腔肿块。镜下肿瘤细胞形成形态不一、大小不等的乳头状结构;肿瘤细胞为低柱状,核质比大,核圆形,核仁大,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腺体及间质内可见砂砾体。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A125、WT1、CK7、p53、CEA、p16均呈阳性,部分肿瘤细胞表达CK5/6、ER、PR;不表达GCDFP-15、CR、D2-40、CK20、Villin、CDX2、TTF1;HPV检测阴性。结论 PPSC是一种少见的原发于腹膜的恶性肿瘤,临床误诊率高,依据其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肿瘤 腹膜浆液乳头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玉兰 王华英 沈磊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83-386,共4页
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 (UPSC)是子宫内膜癌中一种特殊的病理类型。它在组织病理上与卵巢乳头状浆液性癌十分相似 ,具有高度侵袭性 ,预后较差。在治疗上强调全面的手术分期 ,并辅以放疗和化疗。本文就这一疾病的临床病理、分子生物学和治... 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 (UPSC)是子宫内膜癌中一种特殊的病理类型。它在组织病理上与卵巢乳头状浆液性癌十分相似 ,具有高度侵袭性 ,预后较差。在治疗上强调全面的手术分期 ,并辅以放疗和化疗。本文就这一疾病的临床病理、分子生物学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个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乳头浆液 病理 基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乳头状浆液性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8-300,共3页
关键词 子宫内膜乳头浆液 研究进展 UPSC 发生率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岩 耿晓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9-870,共2页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分为I、Ⅱ两种类型.I型为雌激素依赖型,即常见的子宫内膜样腺癌;Ⅱ型为非雌激素依赖型。包括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和子宫内膜透明细胞腺癌。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uterinepapillaryserousc...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分为I、Ⅱ两种类型.I型为雌激素依赖型,即常见的子宫内膜样腺癌;Ⅱ型为非雌激素依赖型。包括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和子宫内膜透明细胞腺癌。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uterinepapillaryserouscarcinoma,UPSC)发病率不到子宫内膜癌的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浆液乳头 非雌激素依赖型 子宫内膜样 子宫内膜 妇科恶肿瘤 透明细胞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例
13
作者 江维 曾四元 涂海燕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79-880,共2页
1病例报告 患者,58岁,因阴道流液1月于2012年12月20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排液症状,有异味。绝经10年。既往无乙烯雌酚暴露史。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增大。
关键词 阴道流液 乳头 浆液 入院查体 浅表淋巴结 病例报告 阴道排液 乙烯雌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3例
14
作者 王华 王靖华 步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50-350,I050,共2页
关键词 子宫肿瘤 乳头浆液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的MRI表现
15
作者 钟穗兴 丁莹莹 +6 位作者 艾丛慧 金雁 谭静 王洪波 张荟美 李苗苗 张娅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4-89,共6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UPSC)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UPSC及3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EAC)患者的MRI表现。结果:UPSC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59.0岁)大于EAC患者(51.8岁);在T_(2)WI上,UPSC信号较EAC...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UPSC)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UPSC及3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EAC)患者的MRI表现。结果:UPSC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59.0岁)大于EAC患者(51.8岁);在T_(2)WI上,UPSC信号较EAC更不均匀(发生率分别为84.21%和44.74%),囊变坏死(分别为42.11%和5.26%)、出血(分别为21.05%和0)的发生率更高,且病灶中可见小梁样低信号影(发生率分别为31.58%和0);UPSC的ADC值较EAC低,两者分别为(0.68±0.15)、(0.84±0.15)×10^(-3)mm^(2)/s;UPSC的≥1/2肌层浸润深度比例较EAC高(分别为57.89%和42.11%);UPSC以进行性强化为主(84.21%),而EAC以早期强化为主(78.95%);以上结果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UPSC与EAC病灶的最大径均值分别为(5.1±3.8)、(3.2±1.9)cm,两者的病灶形态均以肿块型为主,强化程度均以中度-明显强化为主,以上结果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相对于EAC,UPSC具有肌层浸润程度深,病灶内易囊变坏死及出血,并可见特异性小梁状短T_(2)信号结构,DWI上扩散受限更明显,增强呈进行性强化等MRI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子宫内膜浆液乳头 子宫内膜样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浆液性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泽纯 李小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8-189,共2页
子宫浆液性腺癌(uterineserouscarcinoma,USC)以往称为“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uterinepapillaryserouscarcinoma,UPSC)。随后病理学家发现.UPSC的结构有一定多样性,除了典型的分支乳头状结构,还可表现为腺管状结构,无论以腺... 子宫浆液性腺癌(uterineserouscarcinoma,USC)以往称为“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uterinepapillaryserouscarcinoma,UPSC)。随后病理学家发现.UPSC的结构有一定多样性,除了典型的分支乳头状结构,还可表现为腺管状结构,无论以腺管状或乳头状结构为主,生物学行为均相同;另外,UPSC存在核形态学(核分级高)与结构(分化良好的乳头状或腺管状结构)的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乳头浆液 浆液 乳头结构 结构 UPSC 生物学行为 病理学家 核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有或无辅助治疗的Ⅰ期手术治疗患者结果的比较
17
作者 Huh WK 赵铀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i009-i010,共2页
关键词 Ⅰ期手术治疗 子宫乳头浆液 患者 辅助治疗 UPSC 目的 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临床生物学行为
18
作者 李建生 周静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58-259,共2页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癌。分A组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8例;B组子宫内膜乳头状腺癌10例;C组普通子宫内膜癌62例。结果:A组临床Ⅲ、Ⅳ期占50.0%,远高于其他两组,P<0.01。宫外扩散,各组分别占6...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癌。分A组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8例;B组子宫内膜乳头状腺癌10例;C组普通子宫内膜癌62例。结果:A组临床Ⅲ、Ⅳ期占50.0%,远高于其他两组,P<0.01。宫外扩散,各组分别占62.5%,30.0%,8.1%,A、B组显著高于C组,P<0.01。深肌层浸润依次为62.5%,30.0%,16.1%,P<0.05。结论:UPSC与普通内膜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截然不同。子宫内膜乳头状腺癌介于UPSC和普通子宫内膜癌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乳头浆液 生物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可用于子宫浆液性腺癌与宫内膜样腺癌和宫颈腺癌的鉴别诊断
19
作者 Yemelyanova A Ji H +1 位作者 Shih I M 郎志强(摘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7-547,共1页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 浆液 鉴别诊断 宫颈 P16 激素受体表达 乳头结构 强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尾部囊实性乳头状上皮性肿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金成 孟令新 +1 位作者 杨毅 江昌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8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上皮肿瘤 胰尾 肿瘤 乳头 低度恶肿瘤 潜能 浆液 圆形肿块 内壁粗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