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血清心肌酶谱变化统计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涛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3-333,共1页
关键词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心肌酶谱变化 统计分析 血清 心肌酶谱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心肌、肝脏损害34例 被引量:22
2
作者 岳保珠 李树青 +1 位作者 徐风芝 李晓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40-141,共2页
关键词 心肌 肝脏损害 毒性肠炎 RV 婴幼儿 多器官损害 肝功能检测 大学 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8例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酶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6
3
作者 肖曙芳 刘益林 +1 位作者 杨芸凤 李斌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24-225,共2页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婴儿期较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为了解不同病情程度患儿是否存在心肌损害及其程度,我们对58例住院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了心肌酶学测定,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婴幼儿 毒性肠炎 心肌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昔洛韦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4
作者 高源 梅红 陈素娥 《医药导报》 CAS 2003年第9期612-612,共1页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 5 0例 ,给予更昔洛韦 7.5mg·kg 1 ·d 1 ,静脉滴注 ,每次滴注 1h以上 ,浓度≤ 10 μg·mL 1 ,疗程 5d。对照组 3 0例 ,给予利巴韦林 ,每次 15mg...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 5 0例 ,给予更昔洛韦 7.5mg·kg 1 ·d 1 ,静脉滴注 ,每次滴注 1h以上 ,浓度≤ 10 μg·mL 1 ,疗程 5d。对照组 3 0例 ,给予利巴韦林 ,每次 15mg·kg 1 ,qd ,静脉滴注 ,疗程 5d。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6.0 %和 70 .0 %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治疗过程中 ,对照组 1例白细胞、血小板下降 ,停药后恢复正常 ,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更昔洛韦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明显 ,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昔洛韦 肠炎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药物治疗
5
作者 吕红 侯金成 《医药导报》 CAS 2001年第10期659-659,共1页
关键词 肠炎 药物疗法 毒性肠炎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短波佐治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徐炼 梁波锐 何兆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6期179-180,共2页
[目的]总结超短波佐治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方法。[方法]对98例我院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 儿,分为两组.一组52例应用思密达加超短波治疗,另一组46例单用思密达治疗,对两组进行了疗效对比观察。[结果]超 短波治疗组的总有效... [目的]总结超短波佐治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方法。[方法]对98例我院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 儿,分为两组.一组52例应用思密达加超短波治疗,另一组46例单用思密达治疗,对两组进行了疗效对比观察。[结果]超 短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效率和72 h粪便轮状病毒抗原转阴率分别达92.31%,69.23%和88.46%;而思密达治疗组的疗 效及72小时粪便轮状病毒抗原转阴率则相应为54.35%,30.43%,39.13%,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超短波佐治婴 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波治疗 婴幼儿 佐治 毒感染性腹泻 思密达 转阴 毒性肠炎 初步研究 粪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大便IL-8和TNF-α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惠民 赵同启 +4 位作者 陈俐 张进贵 王翠芹 王保兴 骆金芝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392-393,397,共3页
目的:探讨IL-8和INF-α在RV肠炎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结果:RV肠炎患儿急性期大便IL-8和TNF-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恢复期二者迅速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期中... 目的:探讨IL-8和INF-α在RV肠炎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结果:RV肠炎患儿急性期大便IL-8和TNF-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恢复期二者迅速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期中重症组大便IL-8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P<0.01),且大便IL-8水平和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IL-8和TNF-α作为重要的炎症介质共同参与了RV肠炎肠道的炎症反应,二者的大便水平与RV肠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毒性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附20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湖南省小儿腹泻科研协作组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15-216,共2页
本文对1982年6月至1989年6月湖南地区200例经电镜、免疫电镜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阻断试验确诊为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的病例进行了临床分析。资料表明,本病全年均有散发流行,发病高峰在11~12月份;84.5%患儿为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全... 本文对1982年6月至1989年6月湖南地区200例经电镜、免疫电镜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阻断试验确诊为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的病例进行了临床分析。资料表明,本病全年均有散发流行,发病高峰在11~12月份;84.5%患儿为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全部患儿有失水症状体征,轻、中度脱水占90.5%;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发现本病可能有呼吸道与消化道二个传染途径;本文首次报道合并轮状病毒性肺炎2例,其中1例同时合并轮状病毒性胸膜炎、胸腔积液;合并轮状病毒性心肌炎及脑膜炎各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 肠炎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状病毒性肠炎继发小儿肠套叠2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孙建华 钱玉凡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9期3127-3127,共1页
我院于2004年9月至2007年2月收治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继发肠套叠21例,现分析如下。
关键词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继发肠套叠 小儿肠套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昔洛韦与西米替丁联合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34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焦丽 张国成 +3 位作者 米生键 李少闻 刘向萍 王茜丽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70-671,共2页
关键词 更昔洛韦 西米替丁 联合治疗 儿童 毒性肠炎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蒙停在治疗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独特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沂 文飞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90-91,共2页
目的 :评价易蒙停在治疗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经病原学确诊的轮状病毒性肠炎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易蒙停 0 1mg/kg,3次 /d ,对照组不用任何止泻剂 ,两组均予以口服补液 ,中度以上脱水患儿给... 目的 :评价易蒙停在治疗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经病原学确诊的轮状病毒性肠炎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易蒙停 0 1mg/kg,3次 /d ,对照组不用任何止泻剂 ,两组均予以口服补液 ,中度以上脱水患儿给予静脉补液。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脱水纠正时间、总病程、心肌损害率和肠道菌群失调率。结果 :治疗组应用易蒙停后治疗显效率 67 5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40 % ,并能显著缩短脱水纠正时间和总病程 ,分别由平均 4 66d和 8 74d减短为 2 65d及 4 54d ,同时心肌损害和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均由对照组的30 %和 55%降至治疗组的 1 0 %和 1 7 5 %。结论 :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在一定范围内应用易蒙停是安全有效的 ,不仅可以显著提高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效果、减少心肌损害率 ,还能缩短脱水纠正时间及总病程 ,并降低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幼儿 毒性肠炎 易蒙停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肠道外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状态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黄爱萍 叶晓霓 马加宝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57-859,共3页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otavirus,RV)性肠炎合并肠道外感染患儿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状态。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3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肠道外感染患儿(观察组)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同时检测免疫球蛋白 IgA、IgG、IgM,并与同期30例正...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otavirus,RV)性肠炎合并肠道外感染患儿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状态。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3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肠道外感染患儿(观察组)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同时检测免疫球蛋白 IgA、IgG、IgM,并与同期30例正常婴幼儿进行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急性期CD4^+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高于对照组(P<0.05),CD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gA、IgM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IgG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功能紊乱与 RV 多系统播散可能存在一定关系。[临床儿科杂志,2008,26(10):857-8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毒性肠炎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泻必止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宝田 魏连波 +1 位作者 秦建增 杨少锋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85-86,共2页
目的 观察泻必止治疗轮状病毒 (HRV)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 0 6例HRV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服用自拟方泻必止 ,对照组服用葛根黄芩黄连汤。观察止泻时间、血Na+ 、粪Na+ 、粪糖和粪HRV抗原转阴率。结果 治疗组... 目的 观察泻必止治疗轮状病毒 (HRV)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 0 6例HRV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服用自拟方泻必止 ,对照组服用葛根黄芩黄连汤。观察止泻时间、血Na+ 、粪Na+ 、粪糖和粪HRV抗原转阴率。结果 治疗组止泻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 ;治疗组粪Na+ 、粪糖较治疗前明显回降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5) ;治疗组粪HRV抗原 3d转阴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泻必止治疗HRV肠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肠炎 泻必止 临床研究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行为干预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家属焦虑心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洁 沈洁 张美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255-257,共3页
目的研究心理行为干预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家属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于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就诊的78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采用心理行为干预,38例)和对照组(... 目的研究心理行为干预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家属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于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就诊的78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采用心理行为干预,38例)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40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干预后患儿大便次数,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患儿大便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家属的焦虑情况,且能够有效提高患儿护理治疗疗效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 毒感染 毒性肠炎 法定监护人 心理行为干预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针叩刺加拔罐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薛维华 王俊玲 王桂荣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26-826,共1页
目的:观察梅花针叩刺加拔罐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1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梅花针叩刺加拔罐疗法,对照组给予西药口服肌注或静点。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花针叩刺加拔罐治疗轮状病毒性... 目的:观察梅花针叩刺加拔罐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1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梅花针叩刺加拔罐疗法,对照组给予西药口服肌注或静点。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花针叩刺加拔罐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肠炎 梅花针叩刺 拔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莨菪碱联合脾可欣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6
作者 欧阳英 伦丽芳 +1 位作者 丁少波 冉东英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7年第2期304-306,共3页
[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山莨菪碱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脾可欣颗粒口服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720例,随机分为对照A组、B组、C组与观察组(D组),A组(165例)给予常规治疗,B组(170例)在常规治... [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山莨菪碱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脾可欣颗粒口服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720例,随机分为对照A组、B组、C组与观察组(D组),A组(165例)给予常规治疗,B组(17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脾可欣颗粒口服,C组(16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山莨菪碱足三里穴位注射,D组(21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山莨菪碱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脾可欣颗粒口服。[结果]治疗3d后总有效率D组与A组、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A组、B组、C组病程及轮状病毒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山莨菪碱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脾可欣颗粒口服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确切,安全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肠炎 穴位注射 山莨菪碱 脾可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腹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0
17
作者 张建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342-345,共4页
目的:研究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腹泻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7年4月期间因轮状病毒性肠炎腹泻在宝鸡市中心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葡萄糖酸锌联合常规治疗的观察组、接受常规治疗的对... 目的:研究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腹泻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7年4月期间因轮状病毒性肠炎腹泻在宝鸡市中心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葡萄糖酸锌联合常规治疗的观察组、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0天,测定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补体含量,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含量及粪便中肠道菌群的含量。结果:治疗后10天,两组血清中TNF-α、IL-1β、IL-8、sIL-2R、DAO、D-乳酸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CD8+的含量、粪便中大肠埃希菌的含量均低于治疗前,血清中C3、C4、IgA、IgG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CD3^+、CD4^+的含量以及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含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血清中TNF-α、IL-1β、IL-8、sIL-2R、DAO、D-乳酸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CD8^+的含量、粪便中大肠埃希菌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血清中C3、C4、IgA、IgG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CD3^+、CD4^+的含量以及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腹泻能够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应答及肠黏膜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肠炎 葡萄糖酸锌 炎症反应 免疫应答 肠黏膜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咪替丁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国政 梁全全 《医药导报》 CAS 2001年第9期574-574,共1页
目的 :观察西咪替丁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 :将 6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 3 0例 ,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 ,加用西咪替丁针剂 10~ 2 0mg·kg 1·d 1,分 1或 2次静脉滴注 ,疗程 5d。结... 目的 :观察西咪替丁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 :将 6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 3 0例 ,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 ,加用西咪替丁针剂 10~ 2 0mg·kg 1·d 1,分 1或 2次静脉滴注 ,疗程 5d。结果 :治疗组退热时间、呕吐、腹泻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 ,缩短轮状病毒肠炎病程 ,减轻腹泻症状和水电解质失衡等并发症。结论 :西咪替丁对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咪替丁 毒性肠炎 婴幼儿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乳和思密达联合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 被引量:1
19
作者 龚四堂 董永绥 吴惠霞 《医药导报》 CAS 1997年第1期14-16,共3页
为探讨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将诊断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的154例患儿分为3组,凝乳和思密达联合治疗组70例,单用盐酸思密达治疗组46例,单用盐酸小檗碱治疗组38例。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97.1%,84.8%和60.5%,各组总有效率两两进行比较,差... 为探讨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将诊断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的154例患儿分为3组,凝乳和思密达联合治疗组70例,单用盐酸思密达治疗组46例,单用盐酸小檗碱治疗组38例。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97.1%,84.8%和60.5%,各组总有效率两两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提示:凝乳和思密达联合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乳 思密达 毒性 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球蛋白口服辅助治疗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病情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江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612-615,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口服辅助治疗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病情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70例,参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免疫球蛋白组各8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临床轮状病毒性肠炎常规治疗,免疫球蛋白组...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口服辅助治疗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病情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70例,参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免疫球蛋白组各8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临床轮状病毒性肠炎常规治疗,免疫球蛋白组患儿接受免疫球蛋白口服联合常规治疗,均持续7d。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含量,粪便标本组织中肠道菌群计数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中炎症因子、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含量,粪便标本中肠道菌群计数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d后,免疫球蛋白组患儿血清中炎症因子IL-2、IL-6、IL-15、TNF-α的含量低于对照组患儿;IgG、IgA、IgM、C3、C4的含量高于对照组患儿;粪便标本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计数水平高于对照组患儿,大肠杆菌的计数水平低于对照组患儿。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接受免疫球蛋白口服辅助治疗,有助于缓解机体炎症反应并增强免疫功能、均衡肠道菌群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肠炎 免疫球蛋白 炎症反应 免疫功能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