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块结合酶消化法培养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 被引量:3
1
作者 廖洪跃 邢新 +5 位作者 欧阳天祥 郭伶俐 李军辉 薛春雨 袁斯明 李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瘤内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收集新鲜手术切除的婴幼儿血管瘤标本,采用组织块结合酶消化法培养内皮细胞,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流式细胞仪FITC-CD34检测内皮细胞纯度;相差显微... 目的:探讨血管瘤内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收集新鲜手术切除的婴幼儿血管瘤标本,采用组织块结合酶消化法培养内皮细胞,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流式细胞仪FITC-CD34检测内皮细胞纯度;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血管瘤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共收集血管瘤标本14例,有8例成功培养出内皮细胞,内皮细胞呈现两种形态:多角形和梭形,经免疫组化鉴定为内皮细胞;培养的细胞中CD34+细胞数为76.28%;血管瘤内皮细胞有明显的"管腔形成"。结论:组织块结合酶消化法能成功培养较纯的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培养的内皮细胞具有某些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婴幼儿 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组织块结合酶消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FasL在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廖洪跃 邢新 +5 位作者 欧阳天祥 郭伶俐 李军辉 薛春雨 王晓云 袁斯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96-1299,共4页
目的:检测培养的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Fas和Fas Ligand(FasL)的表达量。方法:采用组织块结合酶消化法培养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细胞培养成功后,分别运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t quantitati... 目的:检测培养的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Fas和Fas Ligand(FasL)的表达量。方法:采用组织块结合酶消化法培养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细胞培养成功后,分别运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2-ΔΔCT法检测培养的血管瘤内皮细胞Fas、FasL和Fas、FasL mRNA表达量,并分别与阳性对照人Jurkat细胞和阴性对照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进行比较。结果:FCM检测培养的血管瘤内皮细胞Fas表达率为(90.97±2.36)%,阳性对照Jurkat细胞Fas表达率为(93.87±7.60)%,两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高于阴性对照HUVEC(25.07±7.60)%;FQ-PCR结果显示,血管瘤内皮细胞Fas mRNA的表达量为(1.26±0.72),与阳性对照Jurkat细胞的表达量(1.448±0.059)比值为0.87,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阴性对照HUVEC的表达量(0.354±0.170)之比为3.56,差异具显著性(P<0.01)。FCM和FQ-PCR检测FasL和FasL mRNA在血管瘤内皮细胞、Jurkat细胞和HUVEC表达量均很低,没有生物学意义。结论:Fas在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呈高度表达,而FasL的表达量很低,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和Fas高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内皮细胞 FAS FAS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肺多发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并肝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1例
3
作者 李锦豪 李霄 +1 位作者 唐锦玲 潘敏鸿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8-420,共3页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是一种低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可多脏器同时受累。肝、肺多发EHE并肝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术前易误诊为转移,当穿刺活检与临床表现不相符时,需仔细充分取材,以免误、漏诊。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内皮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原位杂交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血管瘤中bFGF与细胞外基质相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林晓萍 姜卫国 李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8-129,143,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与Ⅳ型胶原(IVtypecolagen,IV-col)、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 目的:通过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与Ⅳ型胶原(IVtypecolagen,IV-col)、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血管瘤发病机理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70例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bFGF、IV-col和LN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bFGF位于胞浆,胞核染色较淡;但主要位于细胞外基质,呈线网状分布。IV-col,LN主要位于小血管及增生的腺管周围,连续线状分布。三者在血管瘤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且bFGF与IV-col、LN之间相关关系显著。结论:bFGF和细胞外基质的高表达与血管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BFGF 细胞外基质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细胞在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分布及其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袁斯明 姜会庆 +1 位作者 欧阳天祥 邢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7期720-722,789,共4页
目的:观察婴幼儿血管瘤中免疫细胞的分布及其变化过程。方法:52例婴幼儿血管瘤标本,以CD3、CD8、S-100分别作为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和树突细胞(DC)的标记性抗原,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上述免疫细胞在血管瘤组织中的分布。结果:... 目的:观察婴幼儿血管瘤中免疫细胞的分布及其变化过程。方法:52例婴幼儿血管瘤标本,以CD3、CD8、S-100分别作为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和树突细胞(DC)的标记性抗原,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上述免疫细胞在血管瘤组织中的分布。结果:①最早期血管瘤组织中基本无CD3+T细胞;增殖中期CD3+T细胞增多,CD8+T细胞仍然稀少;增殖晚期CD3+T细胞很多,CD8+T细胞也增多;消退早期在微血管周围仍散在分布少量CD3+T细胞和CD8+T细胞;消退中期和消退完成期血管瘤组织中有少数CD3+T细胞,而CD8+T细胞很少。②增殖早期血管瘤组织中散在分布少量DC;增殖中期和晚期DC数量显著增多。消退早期之后,DC数量迅速减少,以至基本消失。结论:T细胞及其亚群和DC的分布及其功能变化,与血管瘤病理演变过程有密切联系,婴幼儿免疫系统功能逐渐成熟,可能是血管瘤消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 免疫细胞 树突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大细胞及其分泌活性物质与婴幼儿腮腺血管瘤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林晓萍 刘维贤 李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 :研究肥大细胞及其分泌活性物质与腮腺血管瘤的关系。方法 :采用特殊肥大细胞染色方法和图象分析技术 ,对 40例腮腺血管瘤、5例正常腮腺组织中的肥大细胞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腮腺血管瘤以含肝素的结缔组织型肥大细胞为主。结论
关键词 肥大细胞 活性物质 婴幼儿 腮腺血管 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血管瘤消退期的脂肪细胞形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煜 吕枭锐 +1 位作者 张玮 熊丽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2-496,共5页
婴幼儿血管瘤是一种发生于婴儿的常见血管良性病变。多数婴幼儿血管瘤会在发病数年内自行消退,但是仍有部分患者无法自行消退,且引起一系列后遗症,因此对消退期的机制研究成为干预婴幼儿血管瘤正常消退的关键。脂肪细胞形成是婴幼儿血... 婴幼儿血管瘤是一种发生于婴儿的常见血管良性病变。多数婴幼儿血管瘤会在发病数年内自行消退,但是仍有部分患者无法自行消退,且引起一系列后遗症,因此对消退期的机制研究成为干预婴幼儿血管瘤正常消退的关键。脂肪细胞形成是婴幼儿血管瘤消退期的重要病理特征,而产生脂肪细胞的祖细胞一直是学术界争议的话题。本文结合最新的研究内容,讨论了大量出现在婴幼儿血管瘤消退期的脂肪细胞来源问题,阐述了其组织学和细胞学的观点,以及其中存在的内皮-间质转化机制,为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干预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 脂肪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 内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增生期血管瘤疗效分析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李丽琴 郭竹秀 +5 位作者 吴俭 吴星恒 陈晓 刘赟 吴红宣 王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82-684,共3页
目的:探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增生期血管瘤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增生期血管瘤患儿,给予普萘洛尔0.5~1.5mg/(kg·d)连续服用,服药3~8个月。采用ELISA法检测患儿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时血清血管内皮... 目的:探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增生期血管瘤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增生期血管瘤患儿,给予普萘洛尔0.5~1.5mg/(kg·d)连续服用,服药3~8个月。采用ELISA法检测患儿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并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①42例增生期血管瘤患儿I级疗效有1例,Ⅱ级疗效2例,Ⅲ级疗效23例,Ⅳ级疗效16例,有效率(优加好)为92.9%。②42例增生期血管瘤在普萘洛尔治疗4周、8周时血清VEGF水平呈下降趋势,且治疗4周时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8周时低于治疗4周时(P〈0.05);治疗4周后血清VGEF下降水平与疗效等级具有正相关性(rs=0.705,P〈0.05),治疗8周后血清VGEF下降水平与疗效等级亦具有正相关性(rs=0.821,P〈0.001)。结论: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增生期血管瘤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增生期血管瘤患儿血清VEGF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萘洛尔 增生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CXCL1在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表达研究及外源性CXCL1对血管瘤干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翟晓玥 吴瑶 +3 位作者 娄寅 谢娟 李红红 曹东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85-1388,共4页
目的探索趋化因子CXCL1在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IH)中的表达情况及外源性CXCL1对血管瘤干细胞(HemSCs)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CXCL1在增殖期IH标本中的表达情况。通过CD133免疫磁珠将HemSCs原代细胞从增殖期IH组织中分选出。设置5组... 目的探索趋化因子CXCL1在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IH)中的表达情况及外源性CXCL1对血管瘤干细胞(HemSCs)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CXCL1在增殖期IH标本中的表达情况。通过CD133免疫磁珠将HemSCs原代细胞从增殖期IH组织中分选出。设置5组不同浓度的CXCL1(0、10、20、50、100 ng/ml)与HemSCs进行共培养,通过细胞活率、迁移实验研究外源性CXCL1对HemSCs的影响。结果CXCL1在增殖期IH间质组织中表达,总体表达量低,但在IH瘤内间质组织表达量高于瘤旁间质组织。其中CXCL1阳性面积率瘤内(0.773±0.101)%相比瘤旁(0.268±0.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43,P<0.001)。外源性CXCL1促进HemSCs增殖,不同浓度CXCL1加入HemSCs中培养24、48、72 h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610,P<0.001;F=14.430,P<0.001;F=5.388,P<0.01)。但加入外源性CXCL1并不影响HemSCs的迁移能力。结论CXCL1在增殖期IH瘤内间质表达高于瘤旁间质,外源性CXCL1可促进HemSCs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 CXCL1 婴幼儿血管 血管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对婴幼儿血管瘤干细胞增殖及脂肪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魁 娄寅 +2 位作者 谢娟 李红红 曹东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44-1048,共5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对婴幼儿血管瘤干细胞(Hem SCs)增殖及向脂肪分化的影响。方法搜集3例增生期草莓状婴幼儿血管瘤术后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分离后CD133免疫磁珠吸附得到血管瘤干细胞。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IGF-2对Hem SC...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对婴幼儿血管瘤干细胞(Hem SCs)增殖及向脂肪分化的影响。方法搜集3例增生期草莓状婴幼儿血管瘤术后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分离后CD133免疫磁珠吸附得到血管瘤干细胞。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IGF-2对Hem SCs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空白对照组及IGF-2组(100 ng/ml)、IGF-2+OSI-906组(IGF-2:100 ng/ml;OSI-906:IGF-1R受体抑制剂1μmol/L)、IGF-2+LY294002组(LY294002:PI3K抑制剂10μmol/L)、LY294002组(10μmol/L)各组细胞中脂肪转化因子C/EBPα、C/EBPβ、PPARγ、adiponectin、p-AKT及total AKT的表达。结果 IGF-2在体外对Hem SCs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P<0.05);Western blot法显示,与IGF-2+OSI-906组、IGF-2+LY294002组、LY294002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IGF-2组C/EBPα、C/EBPβ、PPARγ、adiponectin表达量增加(P<0.05);与IGF-2+OSI-906组、IGF-2+LY294002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IGF-2组p-AKT表达量增加(P<0.05)。结论 IGF-2可能通过IGF-1R/PI3K/AKT通路影响HemS Cs的脂肪转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婴幼儿血管细胞 增殖 脂肪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血管瘤病理演变过程中形态观察 被引量:15
11
作者 袁斯明 邢新 +3 位作者 欧阳天祥 倪灿荣 杨志勇 张敬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0-294,共5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血管瘤的病理演变过程。方法对52例婴幼儿血管瘤的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各阶段血管瘤的病理特点,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血管瘤组织中细胞总数量、微血管总数量和总面积。结果出生后1~6个月,血管瘤中内皮细胞增殖快速,排列... 目的探讨婴幼儿血管瘤的病理演变过程。方法对52例婴幼儿血管瘤的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各阶段血管瘤的病理特点,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血管瘤组织中细胞总数量、微血管总数量和总面积。结果出生后1~6个月,血管瘤中内皮细胞增殖快速,排列紧密,微血管数量迅速增加;7~12个月,血管瘤中内皮细胞迅速减少,微血管数量也减少但总面积明显扩大,并可见许多晚期凋亡细胞;1~3岁,大部分血管瘤组织呈微血管团样,微血管面积最大;4~5岁,微血管数量和总面积均迅速减少;5岁之后,大部分血管瘤消退完成,被纤维脂肪组织代替。结论内皮细胞数量、微血管数量和总面积的相对变化主导了婴幼儿血管瘤的病理演变过程。内皮细胞数量减少可能与凋亡有关。微血管的变化则可能与血管发生和血管塑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 演变过程 形态观察 血管数量 血管组织 内皮细胞增殖 细胞数量 血管面积 HE染色 病理特点 细胞总数 系统分析 图像分析 凋亡细胞 脂肪组织 相对变化 血管塑形 血管发生 各阶段 出生后 5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毛细血管瘤的组织结构及超微结构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慧君 武忠弼 +1 位作者 汪广嘉 张平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57-259,T330,共4页
报告了5例婴幼儿皮肤毛细血管瘤的组织学、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特征。该瘤中大量出现的“周细胞”经鉴别可认为多数为分化中的平滑肌细胞,并多以中间型细胞的形式出现,其胞浆缺乏典型的肌丝及密体,但一部分细胞胞浆中则已可检出典型... 报告了5例婴幼儿皮肤毛细血管瘤的组织学、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特征。该瘤中大量出现的“周细胞”经鉴别可认为多数为分化中的平滑肌细胞,并多以中间型细胞的形式出现,其胞浆缺乏典型的肌丝及密体,但一部分细胞胞浆中则已可检出典型的肌丝及密体,且抗平滑肌肌动蛋白染色呈强阳性。据此提出,在毛细血管瘤中,增殖的周细胞可向平滑肌细胞转化的观点,即具分化潜能的周细胞在肿瘤生长中可经中间过渡型细胞分化成为平滑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 细胞 平滑肌 超微结构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血管瘤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云霄(综述) 陈少全(审校) 王烈(审校)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62-64,共3页
婴幼儿血管瘤是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 ,Ecs)的良性肿瘤.在白种人新生儿中发病率高达10%,而在亚洲和非洲家庭中发病率相对较低[1-2].婴幼儿血管瘤通常出现在出生后早期(1~2周),整个病程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及... 婴幼儿血管瘤是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 ,Ecs)的良性肿瘤.在白种人新生儿中发病率高达10%,而在亚洲和非洲家庭中发病率相对较低[1-2].婴幼儿血管瘤通常出现在出生后早期(1~2周),整个病程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及凋亡之间平衡改变的过程.多数婴幼儿血管瘤可以自行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 血管内皮细胞 诊治 CELLS 良性肿 自行消退 新生儿 白种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肝网状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
14
作者 贾刚刚 于晓辉 +1 位作者 秦建伟 李月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8-350,共3页
网状血管内皮细胞瘤(ret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RH)是一种少见的血管源性恶性肿瘤,局部复发率高,远处转移少见,发生在婴儿的肝RH极其罕见。在此报告1例7个月婴儿的肝脏RH病例。
关键词 网状血管内皮细胞(RH) 肝脏 婴儿 CD31 CD34 FⅧ-Rag Dabsk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细胞瘤伴肝脏转移一例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王伟 杨槿 +3 位作者 唐雷 史天亮 龙明贵 杨昌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7-129,共3页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经过铜仁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202433。患者男,47岁,2020年4月因“上腹部疼痛10余天”就诊于铜仁市人民医院。体格检查:脾脏体积增大,肋下可及3 cm,质韧,表面...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经过铜仁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202433。患者男,47岁,2020年4月因“上腹部疼痛10余天”就诊于铜仁市人民医院。体格检查:脾脏体积增大,肋下可及3 cm,质韧,表面光滑,有压痛。皮肤黏膜色泽正常,无皮疹及出血点。实验室检查:血小板79×109/L,肿瘤标记物阴性。腹部超声:脾脏增大,内见一混合回声团块,血流丰富,考虑血管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细胞 肝转移癌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思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舟(综述) 吕志葆(审校)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2年第2期142-144,共3页
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发病率约5%~10%,女:男约3:1。好发于头颈部。低出生体重儿及有血管瘤家族史的婴幼儿是发病的危险因素。Mulliken于1982年提出细胞生物学分类标准将先天性血管病变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 普萘洛尔 先天性血管病变 治疗 低出生体重儿 细胞生物学 良性肿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血管瘤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表达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蔡育 赵怡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10-111,115,共3页
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是哺乳动物细胞葡萄糖跨膜转运的主要载体蛋白,与代谢密切相关。近来研究发现,GULT-1是婴幼儿血管瘤特殊的细胞标志物。本文就GULT-1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及意义作一综述。
关键词 葡萄糖转运蛋白-1 婴幼儿血管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视网膜母细胞瘤经眼动脉介入化疗的护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甘慢慢 管晓萍 +2 位作者 李冬梅 闫金慧 毛更生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4期32-33,共2页
目的 探讨婴幼儿视网膜母细胞瘤经皮穿刺超选眼动脉介入化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47例(57眼)行美法仑介入化疗的RBV级患儿,做好术前准备;术中熟练配合术者操作,精确化疗药量泵入眼动脉;术后做好局部护理和饮食护理,做好出院指导... 目的 探讨婴幼儿视网膜母细胞瘤经皮穿刺超选眼动脉介入化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47例(57眼)行美法仑介入化疗的RBV级患儿,做好术前准备;术中熟练配合术者操作,精确化疗药量泵入眼动脉;术后做好局部护理和饮食护理,做好出院指导等.结果 随访3~24个月,肿瘤消失(治愈)5眼,肿瘤缩小75%~99% 22眼,肿瘤缩小50%~74%26眼,无效(摘除眼球)4眼;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高质量的护理有利于提高疗效,降低围术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视网膜母细胞 介入化疗 血管内治疗 围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巨大血管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孟和 陈仕星 +2 位作者 欧世华 洪锦伏 杨竞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1575-1575,共1页
血管瘤发病率为1%~2%,是最常见的儿童期先天性良性肿瘤,占所有良性肿瘤的7%[1]。血管瘤在本质上可以是以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为基础的良性肿瘤,也可以是一种中胚层发育异常造成的血管畸形。按形态学分类可分为毛细血管型血管瘤、海绵... 血管瘤发病率为1%~2%,是最常见的儿童期先天性良性肿瘤,占所有良性肿瘤的7%[1]。血管瘤在本质上可以是以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为基础的良性肿瘤,也可以是一种中胚层发育异常造成的血管畸形。按形态学分类可分为毛细血管型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及蔓状血管瘤[2]。目前对本病治疗措施包括类固醇类药物口服、硬化剂注射、液氮、冷冻、激光、放射性核素敷贴及高频电凝固辅助疗法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1,3],合理的手术治疗是血管瘤尤其是蔓状血管瘤较理想治疗方案[2]。我们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手术治疗婴幼儿巨大血管瘤20例,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血管 手术治疗 婴幼儿 先天性良性肿 放射性核素敷贴 蔓状血管 细胞异常增殖 海绵状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的影像诊断(附6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6
20
作者 贾立群 王晓曼 +2 位作者 曾津津 孙国强 何乐健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9期506-508,共3页
目的:总结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IHE)的影像学表现(CT,US),为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IHE的CT和超声表现。6例均行CT平扫,其中4例增强扫描;5例行超声检查,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结果:超声显示为高低相混不均匀... 目的:总结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IHE)的影像学表现(CT,US),为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IHE的CT和超声表现。6例均行CT平扫,其中4例增强扫描;5例行超声检查,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结果:超声显示为高低相混不均匀回声4例,1例回声相对较均匀,1例可见小囊状无回声。肿瘤均边界清楚。CT平扫表现为肝内低密度灶,增强后可见肿瘤不均匀强化1例,由周边向中心强化3例,病理证实为I型。结论:本病多好发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可以单发亦可多发,超声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高低回声相混不均匀实性包块,界清,可以表现为囊状无回声。增强CT的典型表现为从周边向中心逐渐强化。病理表现分I型及II型,I型为临床常见,II型可合并充血性心衰,并有潜在恶性。AFP多为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血管内皮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