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与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25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钱莹莹 钟欣妮 +5 位作者 钱华 吴亚芬 张婷 胡翠 鲁慧 李巍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研究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与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21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接受局部注射治疗的252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的病例资料。结果:1%聚桂醇... 目的:研究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与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21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接受局部注射治疗的252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的病例资料。结果: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组138例患儿,平均治疗次数3.6次,其中治愈78例(56.52%),显效44例(31.88%),有效10例(7.25%),无效6例(4.35%),有效率88.40%。平阳霉素组114例患儿,平均治疗次数4.8次,其中治愈65例(57.02%),显效31例(27.19%),有效12例(10.53%),无效6例(5.26%),有效率84.2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组9例(6.52%)出现并发症,其中4例瘤体糜烂、破溃,4例瘤体部位色素减退,1例发热。平阳霉素组24例(21.05%)出现并发症,其中10例患儿发热,2例腹泻,6例瘤体表面破溃、结痂,6例出现局部色素减退。平阳霉素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和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均有显著疗效,但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次数更少,且发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更少。提示使用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安全有效,且治疗周期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桂醇 平阳霉素 婴幼儿血管瘤 局部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血管瘤病理演变过程中形态观察 被引量:15
2
作者 袁斯明 邢新 +3 位作者 欧阳天祥 倪灿荣 杨志勇 张敬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0-294,共5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血管瘤的病理演变过程。方法对52例婴幼儿血管瘤的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各阶段血管瘤的病理特点,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血管瘤组织中细胞总数量、微血管总数量和总面积。结果出生后1~6个月,血管瘤中内皮细胞增殖快速,排列... 目的探讨婴幼儿血管瘤的病理演变过程。方法对52例婴幼儿血管瘤的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各阶段血管瘤的病理特点,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血管瘤组织中细胞总数量、微血管总数量和总面积。结果出生后1~6个月,血管瘤中内皮细胞增殖快速,排列紧密,微血管数量迅速增加;7~12个月,血管瘤中内皮细胞迅速减少,微血管数量也减少但总面积明显扩大,并可见许多晚期凋亡细胞;1~3岁,大部分血管瘤组织呈微血管团样,微血管面积最大;4~5岁,微血管数量和总面积均迅速减少;5岁之后,大部分血管瘤消退完成,被纤维脂肪组织代替。结论内皮细胞数量、微血管数量和总面积的相对变化主导了婴幼儿血管瘤的病理演变过程。内皮细胞数量减少可能与凋亡有关。微血管的变化则可能与血管发生和血管塑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演变过程 形态观察 血管数量 血管组织 内皮细胞增殖 细胞数量 血管面积 HE染色 病理特点 细胞总数 系统分析 图像分析 凋亡细胞 脂肪组织 相对变化 血管塑形 血管发生 各阶段 出生后 5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萘洛尔联合平阳霉素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司亚萌 孟箭 +3 位作者 张兴 张爱侠 郑浩 孟庆飞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5期447-449,共3页
目的:评价小剂量普萘洛尔联合平阳霉素治疗曾接受激光治疗失败后的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7例婴幼儿血管瘤患者,其中6例合并局部溃疡,按1.0~1.5mg/kg口服普萘洛尔,每日1次,2周复诊,按1g/L局部注射平阳霉素,动态观察和... 目的:评价小剂量普萘洛尔联合平阳霉素治疗曾接受激光治疗失败后的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7例婴幼儿血管瘤患者,其中6例合并局部溃疡,按1.0~1.5mg/kg口服普萘洛尔,每日1次,2周复诊,按1g/L局部注射平阳霉素,动态观察和记录血管瘤大小、质地、颜色的变化,并随时处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按4级评分法对近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7例患儿平均口服普萘洛尔2.7月,6例局部溃疡均于4周内愈合,平阳霉素平均注射3.4次。疗效:Ⅰ级0例,Ⅱ级:1例,Ⅲ级:6例,Ⅳ级:10例。17例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口服小剂量普萘洛尔能促进婴幼儿血管瘤溃疡的愈合,联合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增殖期血管瘤近期疗效好,用药时间短,不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普萘洛尔 平阳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有效率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魏丰贤 阎于珂 +3 位作者 魏振刚 第伍丹琲 倪倩 张有成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6期416-422,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β受体阻滞剂(β-R)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收集β-R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RCT文献,检索时限为建... 目的系统评价β受体阻滞剂(β-R)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收集β-R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RCT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4年11月。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7篇RCT进入Meta分析,共纳入1 097例患儿(β-R组585例,对照组512例)。1普萘洛尔治疗有效率高于泼尼松(OR=6.15,95%CI:1.69~22.40,P=0.006);低于激光(OR=0.13,95%CI:0.02~0.67,P=0.02);高于Sr-Y敷贴、维生素E、安慰剂等其他干预措施(OR=22.64,95%CI:9.16~55.96,P<0.000 01);与噻吗洛尔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4,95%CI:0.31~1.35,P=0.24)。2噻吗洛尔+激光治疗有效率与激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80,95%CI:0.14~23.37,P=0.65);噻吗洛尔有效率高于空白对照(OR=21.80,95%CI:7.10~66.90,P<0.05)。3普萘洛尔与其他干预措施(Sr-Y敷贴、维生素E、安慰剂)的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2.10,95%CI;0.67~6.58,P=0.20),普萘洛尔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泼尼松(OR=0.20,95%CI:0.06~0.65,P=0.007);高于噻吗洛尔(OR=5.74,95%CI:2.30~14.36,P=0.000 2)。β-R对患儿的心率、甲状腺功能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β-R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优于传统的泼尼松,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泼尼松。在不同的β-R中,噻吗洛尔体现出与普萘洛尔相近的疗效和较低不良反应的趋向,有待补充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受体阻滞剂 普萘洛尔 噻吗洛尔 婴幼儿血管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细胞在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分布及其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袁斯明 姜会庆 +1 位作者 欧阳天祥 邢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7期720-722,789,共4页
目的:观察婴幼儿血管瘤中免疫细胞的分布及其变化过程。方法:52例婴幼儿血管瘤标本,以CD3、CD8、S-100分别作为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和树突细胞(DC)的标记性抗原,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上述免疫细胞在血管瘤组织中的分布。结果:... 目的:观察婴幼儿血管瘤中免疫细胞的分布及其变化过程。方法:52例婴幼儿血管瘤标本,以CD3、CD8、S-100分别作为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和树突细胞(DC)的标记性抗原,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上述免疫细胞在血管瘤组织中的分布。结果:①最早期血管瘤组织中基本无CD3+T细胞;增殖中期CD3+T细胞增多,CD8+T细胞仍然稀少;增殖晚期CD3+T细胞很多,CD8+T细胞也增多;消退早期在微血管周围仍散在分布少量CD3+T细胞和CD8+T细胞;消退中期和消退完成期血管瘤组织中有少数CD3+T细胞,而CD8+T细胞很少。②增殖早期血管瘤组织中散在分布少量DC;增殖中期和晚期DC数量显著增多。消退早期之后,DC数量迅速减少,以至基本消失。结论:T细胞及其亚群和DC的分布及其功能变化,与血管瘤病理演变过程有密切联系,婴幼儿免疫系统功能逐渐成熟,可能是血管瘤消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免疫细胞 树突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患者中的表达与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凌彬 刘洁 +7 位作者 张静 尹小朋 克热木.阿巴斯 扈梅 刘慧 胡露露 林兆全 龚忠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7期659-662,共4页
目的:对普萘洛尔治疗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治疗过程中血清及尿液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方法:口服普萘洛尔治疗30例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口服剂量为0.5~2mg/kg/... 目的:对普萘洛尔治疗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治疗过程中血清及尿液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方法:口服普萘洛尔治疗30例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口服剂量为0.5~2mg/kg/d。测量瘤体半径,采用四级评估法及患者父母反馈进行临床疗效评估。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12周血清及尿液中HIF-1α水平。结果:治疗效果:2例效果显著,11例好,14例较好,3例效果不佳。治疗前血清HIF-1α水平最高(31.462±7.458)μg/L,而服药后4周(21.454±5.489)μg/L和服药后12周(12.052±3.623)μg/L HIF-1α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治疗后4、12周HIF-1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尿液HIF-1α水平最高(11.273±3.545)μg/L,而服药后4周(7.968±6.015)μg/L和服药后12周(2.369±1.563)μg/L HIF-1α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治疗后12周HIF-1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普萘洛尔能够安全有效的治疗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普萘洛尔能降低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患者外周血清和尿液中HIF-1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萘洛尔 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 缺氧诱导因子-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血管瘤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2
7
作者 袁华 邹筠 +1 位作者 谭梅军 付荣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18-1118,共1页
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为3%,它具有在婴儿期快速生长的特点,能破坏周围组织,在人体特殊部位能造成容颜缺损、功能障碍、甚至毁容。虽然它具有自然消退的特性,但至今尚无具体的临床指征以确定哪些患儿、哪种血管... 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为3%,它具有在婴儿期快速生长的特点,能破坏周围组织,在人体特殊部位能造成容颜缺损、功能障碍、甚至毁容。虽然它具有自然消退的特性,但至今尚无具体的临床指征以确定哪些患儿、哪种血管瘤能完全自然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手术治疗 床体 自然消退 良性肿 快速生长 周围组织 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萘洛尔治疗新疆地区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不良反应的应对 被引量:1
8
作者 凌彬 尹小朋 +3 位作者 张静 刘慧 龚忠诚 林兆全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08-711,714,共5页
目的:探讨普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应对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颌面肿瘤外科接受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50例患儿,年龄1~18个月,服药剂量:2mg·kg-1·... 目的:探讨普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应对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颌面肿瘤外科接受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50例患儿,年龄1~18个月,服药剂量:2mg·kg-1·d-1。连续服用12个月,服药后定期复诊,动态评估患儿血管瘤体大小、质地、颜色、及不良反应。采用Achauer疗效评定法及彩色多普勒B超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定期复查其血糖、血压、肝肾功能等并对发生的不良反应积极应对。结果:50例患者治疗后12个月后Ⅰ级(差)4例;Ⅱ级(中)17例;Ⅲ级(好)18例;Ⅳ级(优)11例。不同性别、民族、瘤体部位与治疗效果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不同血管瘤分型(浅表型、混合型、深部型)与治疗效果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16例患者治疗后出现不同类型并发症。结论: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安全有效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相应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或暂时停药,其可作为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临床一线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普萘洛尔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血管瘤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吕云霄(综述) 陈少全(审校) 王烈(审校)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62-64,共3页
婴幼儿血管瘤是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 ,Ecs)的良性肿瘤.在白种人新生儿中发病率高达10%,而在亚洲和非洲家庭中发病率相对较低[1-2].婴幼儿血管瘤通常出现在出生后早期(1~2周),整个病程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及... 婴幼儿血管瘤是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 ,Ecs)的良性肿瘤.在白种人新生儿中发病率高达10%,而在亚洲和非洲家庭中发病率相对较低[1-2].婴幼儿血管瘤通常出现在出生后早期(1~2周),整个病程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及凋亡之间平衡改变的过程.多数婴幼儿血管瘤可以自行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血管内皮细胞 诊治 CELLS 良性肿 自行消退 新生儿 白种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血管瘤消退期的脂肪细胞形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煜 吕枭锐 +1 位作者 张玮 熊丽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2-496,共5页
婴幼儿血管瘤是一种发生于婴儿的常见血管良性病变。多数婴幼儿血管瘤会在发病数年内自行消退,但是仍有部分患者无法自行消退,且引起一系列后遗症,因此对消退期的机制研究成为干预婴幼儿血管瘤正常消退的关键。脂肪细胞形成是婴幼儿血... 婴幼儿血管瘤是一种发生于婴儿的常见血管良性病变。多数婴幼儿血管瘤会在发病数年内自行消退,但是仍有部分患者无法自行消退,且引起一系列后遗症,因此对消退期的机制研究成为干预婴幼儿血管瘤正常消退的关键。脂肪细胞形成是婴幼儿血管瘤消退期的重要病理特征,而产生脂肪细胞的祖细胞一直是学术界争议的话题。本文结合最新的研究内容,讨论了大量出现在婴幼儿血管瘤消退期的脂肪细胞来源问题,阐述了其组织学和细胞学的观点,以及其中存在的内皮-间质转化机制,为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干预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脂肪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周细胞 内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治疗婴幼儿血管瘤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德凯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50-52,共3页
血管瘤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其中约50%在出生时即存在,其余多在生后2~4周出现,1岁内婴儿血管瘤的发病率可高达10%~12%。婴儿期血管瘤在生后数月至数年内有自行消退的可能,因此,等待血管瘤自行消退曾... 血管瘤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其中约50%在出生时即存在,其余多在生后2~4周出现,1岁内婴儿血管瘤的发病率可高达10%~12%。婴儿期血管瘤在生后数月至数年内有自行消退的可能,因此,等待血管瘤自行消退曾一度作为临床医生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血管瘤自行消退的速度与生长速度相比是一缓慢的过程,仍然有相当数量的血管瘤生长在头面部,尤其是累及眼、耳、鼻、口咽等器官以及身体其它部位面积大、生长快的病例,影响美容和器官功能以及其它一系列并发症。应给予积极干预,以控制肿瘤生长、促进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糖皮质激素治疗 自行消退 生长速度 器官功能 儿科临床 治疗方法 临床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思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舟(综述) 吕志葆(审校)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2年第2期142-144,共3页
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发病率约5%~10%,女:男约3:1。好发于头颈部。低出生体重儿及有血管瘤家族史的婴幼儿是发病的危险因素。Mulliken于1982年提出细胞生物学分类标准将先天性血管病变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普萘洛尔 先天性血管病变 治疗 低出生体重儿 细胞生物学 良性肿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血管瘤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表达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蔡育 赵怡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10-111,115,共3页
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是哺乳动物细胞葡萄糖跨膜转运的主要载体蛋白,与代谢密切相关。近来研究发现,GULT-1是婴幼儿血管瘤特殊的细胞标志物。本文就GULT-1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及意义作一综述。
关键词 葡萄糖转运蛋白-1 婴幼儿血管瘤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用药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吴奇珍 石青梅 +3 位作者 龙剑虹 李家光 郭瑜 雷少榕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7-661,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最佳用法与用量。方法:将250例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患者均分为5组;即外敷组和每日外涂2,4,6,8次组。观察不同用药方式(外敷及外涂)及不同用药频率对疗效的影响。结果:外敷马来酸噻... 目的:探讨使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最佳用法与用量。方法:将250例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患者均分为5组;即外敷组和每日外涂2,4,6,8次组。观察不同用药方式(外敷及外涂)及不同用药频率对疗效的影响。结果:外敷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2次/d,每次30 min组的疗效优于外涂组2次/d(P<0.001),外涂2次/d或4次/d的疗效与外涂6次/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外涂6次/d的疗效与外涂8次/d或外敷2次/d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与用药量相关,6次/d外涂能达到最佳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普萘洛尔 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CXCL1在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表达研究及外源性CXCL1对血管瘤干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翟晓玥 吴瑶 +3 位作者 娄寅 谢娟 李红红 曹东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85-1388,共4页
目的探索趋化因子CXCL1在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IH)中的表达情况及外源性CXCL1对血管瘤干细胞(HemSCs)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CXCL1在增殖期IH标本中的表达情况。通过CD133免疫磁珠将HemSCs原代细胞从增殖期IH组织中分选出。设置5组... 目的探索趋化因子CXCL1在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IH)中的表达情况及外源性CXCL1对血管瘤干细胞(HemSCs)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CXCL1在增殖期IH标本中的表达情况。通过CD133免疫磁珠将HemSCs原代细胞从增殖期IH组织中分选出。设置5组不同浓度的CXCL1(0、10、20、50、100 ng/ml)与HemSCs进行共培养,通过细胞活率、迁移实验研究外源性CXCL1对HemSCs的影响。结果CXCL1在增殖期IH间质组织中表达,总体表达量低,但在IH瘤内间质组织表达量高于瘤旁间质组织。其中CXCL1阳性面积率瘤内(0.773±0.101)%相比瘤旁(0.268±0.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43,P<0.001)。外源性CXCL1促进HemSCs增殖,不同浓度CXCL1加入HemSCs中培养24、48、72 h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610,P<0.001;F=14.430,P<0.001;F=5.388,P<0.01)。但加入外源性CXCL1并不影响HemSCs的迁移能力。结论CXCL1在增殖期IH瘤内间质表达高于瘤旁间质,外源性CXCL1可促进HemSCs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 CXCL1 婴幼儿血管瘤 血管干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对婴幼儿血管瘤干细胞增殖及脂肪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魁 娄寅 +2 位作者 谢娟 李红红 曹东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44-1048,共5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对婴幼儿血管瘤干细胞(Hem SCs)增殖及向脂肪分化的影响。方法搜集3例增生期草莓状婴幼儿血管瘤术后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分离后CD133免疫磁珠吸附得到血管瘤干细胞。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IGF-2对Hem SC...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对婴幼儿血管瘤干细胞(Hem SCs)增殖及向脂肪分化的影响。方法搜集3例增生期草莓状婴幼儿血管瘤术后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分离后CD133免疫磁珠吸附得到血管瘤干细胞。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IGF-2对Hem SCs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空白对照组及IGF-2组(100 ng/ml)、IGF-2+OSI-906组(IGF-2:100 ng/ml;OSI-906:IGF-1R受体抑制剂1μmol/L)、IGF-2+LY294002组(LY294002:PI3K抑制剂10μmol/L)、LY294002组(10μmol/L)各组细胞中脂肪转化因子C/EBPα、C/EBPβ、PPARγ、adiponectin、p-AKT及total AKT的表达。结果 IGF-2在体外对Hem SCs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P<0.05);Western blot法显示,与IGF-2+OSI-906组、IGF-2+LY294002组、LY294002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IGF-2组C/EBPα、C/EBPβ、PPARγ、adiponectin表达量增加(P<0.05);与IGF-2+OSI-906组、IGF-2+LY294002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IGF-2组p-AKT表达量增加(P<0.05)。结论 IGF-2可能通过IGF-1R/PI3K/AKT通路影响HemS Cs的脂肪转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婴幼儿血管瘤干细胞 增殖 脂肪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阿替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 被引量:3
17
作者 阿替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专家共识小组 郑家伟 +1 位作者 吉毅 邱桐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01-306,共6页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作为用于婴幼儿血管瘤治疗的一线药物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其可能存在气道高反应性、低血糖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潜在影响的药物不良反应。近年来,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作为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替...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作为用于婴幼儿血管瘤治疗的一线药物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其可能存在气道高反应性、低血糖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潜在影响的药物不良反应。近年来,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作为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替代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为了规范阿替洛尔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应用,指导临床安全、科学、合理用药,本共识经国内多名不同专业具有丰富婴幼儿血管瘤诊疗经验的专家共同讨论,形成阿替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中国专家共识,旨在为临床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阿替洛尔 投药 口服 治疗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5%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8
作者 鲁红松 蒋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7-138,共2页
婴幼儿血管瘤(IH)是由血管内皮细胞过度增殖引起的婴幼儿常见良性肿瘤,发病率高达10%,并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女性显著多于男性,女:
关键词 噻吗洛尔:婴幼儿血管瘤 浅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BI在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婴幼儿血管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名扬 杨恩黎 +3 位作者 李易铭 耿一鸣 吴海威 张东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36,共8页
目的 探索TGFBI在不同时期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研究质粒转染使TGFBI过表达、小干扰RNA转染使TGFBI敲低对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中血管瘤内皮细胞(HemE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检测TGFBI在不同时期血管瘤组织中... 目的 探索TGFBI在不同时期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研究质粒转染使TGFBI过表达、小干扰RNA转染使TGFBI敲低对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中血管瘤内皮细胞(HemE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检测TGFBI在不同时期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构建TGFBI过表达质粒和阴性对照质粒,并分别将其转染至HemECs细胞中;构建TGFBI小干扰RNA及其阴性对照,并将其转染至HemECs细胞中。通过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TGFBI在TGFBI过表达组(OE组)及其阴性对照组(NC组)、TGFBI敲低组(siTGFBI组)及其阴性对照组(si-NC组) HemECs中的表达水平以验证其转染效果。通过CCK-8试验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的活性,EdU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率,Transwell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管腔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管腔形成能力,细胞外酸化速率(ECAR)试验检测细胞糖酵解水平。结果 免疫荧光结果显示,TGFBI在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消退期。Western blot结果显示,OE组TGFBI表达水平高于NC组,si-TGFBI组TGFBI表达水平低于si-NC组。细胞实验中,OE组细胞活力、增殖率、迁移能力及管腔形成能力高于NC组,siTGFBI组HemECs细胞活性、增殖率、迁移能力及管腔形成能力低于si-NC组。ECAR试验中,OE组糖酵解水平高于NC组。结论 TGFBI在增殖期血管瘤组织中表达高于消退期。TGFBI的表达上调促进了细胞活性、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能力,且细胞内糖酵解水平上升。TGFBI可能是通过增强糖酵解促进血管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子,是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TGFBI 质粒 增殖 迁移 管腔形成 糖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激光联合欣安修护液治疗浅表性婴幼儿血管瘤50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谭小琦 何渊民 +1 位作者 廖勇梅 熊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38-741,共4页
目的观察染料激光联合欣安修护液治疗浅表性婴幼儿血管瘤(IH)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并发症。方法选取100例浅表性IH,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染料激光联合欣安修护液,对照组仅使用染料激光。比较两组的临床... 目的观察染料激光联合欣安修护液治疗浅表性婴幼儿血管瘤(IH)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并发症。方法选取100例浅表性IH,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染料激光联合欣安修护液,对照组仅使用染料激光。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并进一步分析观察组中头颈组和非头颈组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低于对照组(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头颈组血管瘤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非头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染料激光联合欣安修护液治疗浅表性IH的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并且对于头颈部浅表性IH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浅表性 染料激光 欣安修护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