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HP的中国野生姜科植物观赏性评价
1
作者 刘婷 刘颂颂 +3 位作者 周海琪 苏纯兰 陈葵仙 罗永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6期115-120,132,共7页
整理汇总我国姜科和闭鞘姜科植物资源中有观赏用途的植物131种,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姜科植物观赏价值评价的递阶层次模型,厘清我国观赏性姜科植物资源,选出观赏性好,适应性强,推广性高的姜科植物28种。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姜科植物 观赏性 乡土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科姜黄属植物有效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周欣 李章万 +3 位作者 王道平 梁光义 李霞 柴立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3-56,共4页
研究不同产地姜科姜黄属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了解不同产地姜科姜黄属植物挥发性成分的差别 ,为控制其药材质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产地姜科姜黄属植物的挥发油 ,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对其进行分离测定 ,结合计... 研究不同产地姜科姜黄属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了解不同产地姜科姜黄属植物挥发性成分的差别 ,为控制其药材质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产地姜科姜黄属植物的挥发油 ,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对其进行分离测定 ,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发现 ,不同产地姜科姜黄属植物的水蒸气蒸馏提取物得率在0.20%~2.13 %之间 ,分别鉴定出24~40个化学成分。不同品种、不同产地姜科姜黄属植物的挥发油含量和其所含成分有较大差别 ,文献报道的某些有效成分如莪术酮、莪术二酮、莪术醇和表莪术酮在某些供试品中未检测到。实验中10个供试品药材中挥发性成分主要为单萜类及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倍半萜类化合物的百分含量 (44.57%~88.65 %)明显高于单萜类化合物的百分含量 (1.63 %~26.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科 姜黄属植物 有效成分 挥发油 药材 郁金 莪术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科植物精油抑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萍 何丽华 +3 位作者 魏华 朱江 秦保国 许恒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77-382,共6页
姜科植物精油来源广泛,具有抗菌和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逐渐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防腐保鲜、化妆品、医药等领域。本文综述了不同产地、取材及提取方法所得姜科植物精油的主要成分和抑菌作用,分析了不同化学成分对其抑菌活性的影响,并总结... 姜科植物精油来源广泛,具有抗菌和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逐渐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防腐保鲜、化妆品、医药等领域。本文综述了不同产地、取材及提取方法所得姜科植物精油的主要成分和抑菌作用,分析了不同化学成分对其抑菌活性的影响,并总结了植物精油的抑菌机理,以期为探寻安全的天然抑菌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科 精油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科等野生花卉引种利用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彭声高 欧壮喆 +4 位作者 熊友华 黄慧芬 黄邦海 刘念 吴名全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2期42-44,共3页
开展野生花卉引种利用是开发花卉新品种的一条快捷而有效的途径。通过对国内外引进的 2 0份野生花卉材料进行引种试验、多点生产试验及市场适应性的研究 ,筛选出姜科的丰收银花、丰收红花、红球姜、闭鞘姜 (又名白头到老 )和宝塔花等 5... 开展野生花卉引种利用是开发花卉新品种的一条快捷而有效的途径。通过对国内外引进的 2 0份野生花卉材料进行引种试验、多点生产试验及市场适应性的研究 ,筛选出姜科的丰收银花、丰收红花、红球姜、闭鞘姜 (又名白头到老 )和宝塔花等 5个生产可行、产品在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野生花卉品种 ,研究并掌握其种子种苗繁育技术及栽培管理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科 野生花卉 切花 品种 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下姜科植物的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4
5
作者 熊秉红 禹玉华 +2 位作者 刘春艳 周悦 胡丰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6年第6期102-107,共6页
姜科(Zingiberaceae)植物是姜目(Zingiberales)植物中最具特色的一个类群,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林下经济植物。本文从姜科植物种质资源资料收集入手,对原产我国的18属116种姜科植物进行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结合广东的气候特点、土壤... 姜科(Zingiberaceae)植物是姜目(Zingiberales)植物中最具特色的一个类群,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林下经济植物。本文从姜科植物种质资源资料收集入手,对原产我国的18属116种姜科植物进行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结合广东的气候特点、土壤性质和以往的姜科植物引种记录,为广东林下经济筛选药用姜科植物23种、食用姜科植物18种和观赏姜科植物25种。同时,对姜科植物的繁殖和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以期为广东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物种选择和必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经济 姜科植物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姜科植物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 被引量:7
6
作者 周璐丽 周汉林 王定发 《热带农业科学》 2016年第5期90-92,101,共4页
采用试管倍比稀释法研究3种姜科植物(砂仁、草豆蔻和高良姜)乙醇提取物对5种鸡、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3种姜科植物提取物对5种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鸡和猪大肠杆菌、鸡和猪金黄色葡萄球菌、鸡沙门氏菌最低杀菌浓度(... 采用试管倍比稀释法研究3种姜科植物(砂仁、草豆蔻和高良姜)乙醇提取物对5种鸡、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3种姜科植物提取物对5种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鸡和猪大肠杆菌、鸡和猪金黄色葡萄球菌、鸡沙门氏菌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25、15.6、62.5 mg/m L。说明3种姜科植物乙醇提取物对鸡、猪5种常见致病菌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效果,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杀效果优于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科植物 抗菌活性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黄金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科植物主要挥发性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司民真 刘艳 +2 位作者 张川云 李伦 张德清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13-23,共11页
对近年来姜科植物水蒸馏提取,气质联用检测主要挥发物研究作综述,不同研究组对同一种姜属植物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所得结果不尽相同,对可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常温下不需要提取就可进行的姜属植物挥发性物质的测定方法 -徒手... 对近年来姜科植物水蒸馏提取,气质联用检测主要挥发物研究作综述,不同研究组对同一种姜属植物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所得结果不尽相同,对可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常温下不需要提取就可进行的姜属植物挥发性物质的测定方法 -徒手切片与显微拉曼技术结合的方法,给出本课题组初步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挥发性物质 姜科植物 显微拉曼技术 气质联用 徒手切片 测定方法 挥发物 课题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科观赏植物病原真菌鉴定初报 被引量:1
8
作者 曾莉 戚佩坤 姜子德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24-424,共1页
关键词 姜科观赏植物 病原真菌 菌株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产姜科植物姜黄Castrin/CCk-B受体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军宁 王建华 +2 位作者 肖小河 彭晓华 王晓东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9年第4期29-29,共1页
应用受体结合法对姜黄的<sup>125</sup>I-Gastrin受体结合抑制成分进行追踪分离,发现姜黄块根及根茎的提取部分的不同组分均有一定的<sup>125</sup>I-Gastrin受体特异结合抑制活性,提示姜黄可能含有胃泌素受体... 应用受体结合法对姜黄的<sup>125</sup>I-Gastrin受体结合抑制成分进行追踪分离,发现姜黄块根及根茎的提取部分的不同组分均有一定的<sup>125</sup>I-Gastrin受体特异结合抑制活性,提示姜黄可能含有胃泌素受体的专一性激动剂或专一性拮抗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科植物 活性物质 抑制活性 胃泌素受体 药理毒理 姜黄素 中药研究所 B受体 四川省 受体结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分析五种姜科香辛料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24
10
作者 刘金敏 江汉美 田宇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1-147,共7页
目的:对5种姜科香辛料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与气质联用技术(GC-MS)相结合来分析鉴定姜科香辛料的挥发性成分,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在草果中鉴定出了39种成分,占挥... 目的:对5种姜科香辛料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与气质联用技术(GC-MS)相结合来分析鉴定姜科香辛料的挥发性成分,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在草果中鉴定出了39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7.58%;在白豆蔻中鉴定出了40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7.67%;在生姜中鉴定出了54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4.85%;在砂仁中鉴定出了42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7.89%;在山奈中鉴定出了37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1.87%。结论:5种姜科香辛料的成分及含量具有一定的异同,该研究结果可为姜科香辛料用于生产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科 香辛料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技术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照强度对9种姜科植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彭昭良 宋凤鸣 +2 位作者 黄威龙 吴志 刘念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期29-35,共7页
选择白姜花、墨尔本姜花、青城姜花、红丰收、花叶山姜、春秋姜黄、广西莪术、紫花山柰和玫瑰闭鞘姜9种姜科植物作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不同光照强度处理下生长状况及形态观赏特性。通过对光响应曲线的测定,得出光饱和点、光补偿点等数... 选择白姜花、墨尔本姜花、青城姜花、红丰收、花叶山姜、春秋姜黄、广西莪术、紫花山柰和玫瑰闭鞘姜9种姜科植物作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不同光照强度处理下生长状况及形态观赏特性。通过对光响应曲线的测定,得出光饱和点、光补偿点等数据。根据各植物的光响应数据,结合实际养护观测经验,得出各植物适应的大致光照范围,为精细化管养和景观配置提供参考和借鉴。结果表明,花叶山姜等山姜属植物相对耐阴,较难适应全光照,春秋姜黄和白姜花等姜花属植物相对喜阳,且姜花属植物在过度遮光条件下容易倒伏。参试的9种姜科植物均适宜在遮光度为70%左右的环境中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科 光照强度 生长状况 观赏效果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ESI-Q-TOF MS结合裂解规律分析姜科植物中二苯基庚烷类成分
12
作者 胡雪雨 王彦志 +3 位作者 宋志敏 刘煜飞 刘双晶 冯卫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36-1044,共9页
根据标准品的质谱数据,探讨二苯基庚烷类成分的裂解规律,并利用裂解规律分析姜科植物中的该类成分。采用针泵注射进样,利用高分辨率和高准确性的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ESI-Q-TOF MS)得到正离子模式下(ESI+)11个标准品的质谱数据... 根据标准品的质谱数据,探讨二苯基庚烷类成分的裂解规律,并利用裂解规律分析姜科植物中的该类成分。采用针泵注射进样,利用高分辨率和高准确性的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ESI-Q-TOF MS)得到正离子模式下(ESI+)11个标准品的质谱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标准品的裂解行为,归纳4类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的裂解途径,总结出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的裂解规律。据此建立快速识别二苯基庚烷类成分的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ESI-Q-TOF MS),对姜科植物来源中药姜皮、草果、益智仁中的二苯基庚烷类成分进行识别,从中分别鉴定出14、11、10个此类成分。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高效,可快速鉴定和分析姜科植物中的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基庚烷 裂解规律 UPLC-ESI-Q-TOF MS 姜科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织培养技术的姜科植物快繁体系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翟彩娇 程玉静 +3 位作者 仇亮 王小秋 刘水东 王康 《农学学报》 2023年第4期71-78,共8页
为解决姜科植物繁殖系数低、种性退化等问题,扩大姜科植物的繁殖规模,提高品种自身抗逆性和增产潜力,有效建立姜科植物的离体快繁体系,总结了基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部分姜科植物离体快繁体系构建过程中外植体的选择与消毒处理、丛生芽... 为解决姜科植物繁殖系数低、种性退化等问题,扩大姜科植物的繁殖规模,提高品种自身抗逆性和增产潜力,有效建立姜科植物的离体快繁体系,总结了基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部分姜科植物离体快繁体系构建过程中外植体的选择与消毒处理、丛生芽和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与分化和生根培养条件,阐述了姜科植物离体快繁体系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同时对植物组织培养在姜科植物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姜科植物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组织培养 姜科植物 离体快繁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涝胁迫对4种姜科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灿 曾凤 +2 位作者 赵阳阳 邢景景 王永淇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第2期45-50,共6页
以春秋姜黄(Curcuma attenuate)、红球姜(Zingiber zerumbet)、花叶山姜(Alpinia pumila)和益智(Alpinia oxyphylla)4种姜科植物为试验材料,分析其在不同水涝胁迫处理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水涝胁迫程度的增加,4种姜科... 以春秋姜黄(Curcuma attenuate)、红球姜(Zingiber zerumbet)、花叶山姜(Alpinia pumila)和益智(Alpinia oxyphylla)4种姜科植物为试验材料,分析其在不同水涝胁迫处理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水涝胁迫程度的增加,4种姜科植物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量子产量[Y(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 P)、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花叶山姜Fv/Fm、Y(Ⅱ)、q P、ETR降幅均为最小,NPQ增幅最大;春秋姜黄Fv/Fm、Y(Ⅱ)、q P的降幅基本均为最大。综合比较4种姜科植物在水涝胁迫下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形态变化,得出花叶山姜耐涝性最好,春秋姜黄耐涝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科 水涝胁迫 叶绿素荧光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姜科8种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阳阳 曾志斌 王永淇 《热带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18-23,34,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盐胁迫处理对姜科植物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以春秋姜黄(Curcuma attenuate)、红玉姜黄(Curcuma attenuate×C. petiolata)、益智(Alpinia oxyphylla)、红柄郁金(Curcuma rubescens)、花叶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 ... 为了研究不同盐胁迫处理对姜科植物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以春秋姜黄(Curcuma attenuate)、红玉姜黄(Curcuma attenuate×C. petiolata)、益智(Alpinia oxyphylla)、红柄郁金(Curcuma rubescens)、花叶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 ‘variegata')、花叶山姜(Alpinia pumila)、红球姜(Zingiber zerumbet)和矮白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Hedychium gardnerianum)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姜科植物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非光化学淬灭NPQ,实际光能转化效率Y(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结果表明:随着盐害程度的增加,植株的光合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大。盐胁迫处理能够降低或显著降低8种姜科植物的ETR、 Y(Ⅱ)、 qP和Fv/Fm。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8种姜科植物的耐盐性,得出其耐盐性顺序为:花叶山姜>红柄郁金>花叶艳山姜>红玉姜黄>春秋姜黄>益智>红球姜>矮白姜花。得出结论:盐胁迫下花叶山姜的PSⅡ功能耐盐性最强,红柄郁金次之,矮白姜花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耐盐性 叶绿素荧光 姜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姜科植物对污水的净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威龙 宋凤鸣 +3 位作者 何新杰 彭昭良 董雷 吴志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期64-68,共5页
选择红丰收、白姜花、墨尔本姜花、峨眉姜花和青城姜花等5种姜科植物为材料,分析其对污染水体中氮、磷和氨氮等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比较5种姜科植物对污水净化能力的强弱。结果表明,参试5种姜科植物均能在高浓度的污水环境下生存,且能... 选择红丰收、白姜花、墨尔本姜花、峨眉姜花和青城姜花等5种姜科植物为材料,分析其对污染水体中氮、磷和氨氮等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比较5种姜科植物对污水净化能力的强弱。结果表明,参试5种姜科植物均能在高浓度的污水环境下生存,且能吸收污水中大部分(97.36%~98.03%)的氨氮(NH4+-N),其中白姜花的生长生理状况优于其余4种姜科植物;白姜花和墨尔本姜花对水体中的氮、磷去除率较高,分别达到85.44%、87.08%以及80.31%、85.33%。本试验结果表明,5种供试姜科植物均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并有效提升溶氧量(D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科植物 总氮 总磷 氨氮 污水净化 去除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科植物的蛋白遗传多样性研究
17
作者 代亚坤 王小星 +1 位作者 袁琳 高炳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4期195-197,256,共4页
[目的]了解不同姜科植物蛋白水平遗传多样性。[方法]分别采用TCA/丙酮法、Tris-HCl法和试剂盒法提取益智叶片蛋白并进行聚丙烯酰胺电泳(SDS-PAGE)分析,获得最佳蛋白提取方法。采用最佳蛋白提取方法提取7种姜科植物的蛋白并进行SDS-PAGE... [目的]了解不同姜科植物蛋白水平遗传多样性。[方法]分别采用TCA/丙酮法、Tris-HCl法和试剂盒法提取益智叶片蛋白并进行聚丙烯酰胺电泳(SDS-PAGE)分析,获得最佳蛋白提取方法。采用最佳蛋白提取方法提取7种姜科植物的蛋白并进行SDS-PAGE分析和数据统计,用软件NTSYS对姜科植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试剂盒法为最佳蛋白提取方法,SDS-PAGE结果表明,7种姜科植物中共检出蛋白条带52个,其中共有条带14个和多态性条带38个,平均多态性比率为73.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种姜科植物可分为4类,聚类结果与姜科植物的种属相关但并非严格一致。[结论]该研究建立了姜科植物的蛋白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表明姜科植物具有丰富的蛋白遗传多样性,为今后姜科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科植物 蛋白 聚丙烯酰胺电泳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地区5种观赏性姜科植物的耐荫性评价
18
作者 刘婷 龙田养 +3 位作者 陈葵仙 刘颂颂 苏纯兰 孔爱冬 《热带林业》 2022年第4期57-61,共5页
姜科植物生于林下,多兼具耐荫与观赏性。通过设置全光照、遮荫20%、40%、60%、80%等梯度试验,选择5种亚热带森林中常见的观赏性姜科植物,探究遮荫对其生长、形态和光合特性的影响,评价它们在不同遮荫梯度的适应性。发现:(1)各梯度应试... 姜科植物生于林下,多兼具耐荫与观赏性。通过设置全光照、遮荫20%、40%、60%、80%等梯度试验,选择5种亚热带森林中常见的观赏性姜科植物,探究遮荫对其生长、形态和光合特性的影响,评价它们在不同遮荫梯度的适应性。发现:(1)各梯度应试植物存活率较高;4种姜科植物在各梯度的次年萌发率高于60%。(2)2021年各梯度的所有应试植物均有开花。(3)姜黄(Curcuma longa L.)、红球姜(Zingiber zerumbet L.)、紫花山柰(Kaempferia elegans(Wall))可以调节自身形态和光合特性,适应遮荫80%的环境;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 Koen.)和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Pers.))可以适应中度遮荫环境;(4)应试植物的遮荫适应性表现为红球姜>姜花>姜黄>紫花山柰>艳山姜;种内两两比较说明,红球姜能通过调节自身光合特性,适应多种光照环境;而艳山姜通过调整形态来适应不同光照环境,对环境的适应力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科植物 观赏性 耐荫性 3051D光合仪 单因素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家饮茶那点事——姜茶篇
19
作者 赵琨 《质量与标准化》 2024年第7期25-27,共3页
清蒸大闸蟹与生姜可谓是“神仙伴侣”。有些人习惯将生姜末与糖、醋制成姜汁,作为蟹肉蘸料;有些人喜欢将生姜煮成姜茶,边吃蟹边饮茶。这两种吃法除了发挥生姜去腥、增味的作用外,最主要的还是发挥其散寒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 清蒸大闸蟹与生姜可谓是“神仙伴侣”。有些人习惯将生姜末与糖、醋制成姜汁,作为蟹肉蘸料;有些人喜欢将生姜煮成姜茶,边吃蟹边饮茶。这两种吃法除了发挥生姜去腥、增味的作用外,最主要的还是发挥其散寒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以下简称《中国药典》)明确,生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外形不规则,质脆易断,气香特异,味辛辣。姜茶起源于东亚地区,尤其在印度和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最初的姜茶就是将生姜切片加入沸水熬制而成,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加入柠檬、蜂蜜和红枣等其他配料,形成了多样化的姜茶配方。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红糖姜茶,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 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最初是作为帝王家的养生饮品。随着加工技术和配方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茶 熬制 姜汁 春秋战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蘸料 增味 姜科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鞭山姜酚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红梅 徐俊驹 杨生超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8-471,共4页
为了研究节鞭山姜(Alpinia conchigera)的化学成分,利用各种色谱技术从节鞭山姜全草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到7个酚性化合物,其结构用波谱分析方法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醛(1)、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甲酯(2)、反式对羟基桂皮醛(3)、(E)-p-co... 为了研究节鞭山姜(Alpinia conchigera)的化学成分,利用各种色谱技术从节鞭山姜全草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到7个酚性化合物,其结构用波谱分析方法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醛(1)、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甲酯(2)、反式对羟基桂皮醛(3)、(E)-p-coumaryl alcoholγ-O-methyl ether(4)、E-p-coumaryl alcohol ethyl ether(5)、反式对羟基桂皮酸甲酯(6)、1-(4-羟基-3-甲氧基)-苯-1,2,3-丙三醇(7)。其中化合物1,3,4,5,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研究结果为节鞭山姜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科 节鞭山姜 酚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