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中组合岩相古地理新认识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42
1
作者 付金华 吴兴宁 +3 位作者 孙六一 于洲 黄正良 丁振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16,共8页
准确的岩相古地理恢复对于预测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中组合白云岩储层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从分析古构造背景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出发,基于对大量钻井岩心和岩石薄片的观察结果,结合测井岩石结构组分解释、单因素图分析、地... 准确的岩相古地理恢复对于预测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中组合白云岩储层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从分析古构造背景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出发,基于对大量钻井岩心和岩石薄片的观察结果,结合测井岩石结构组分解释、单因素图分析、地震资料解释等成果,建立了该盆地马家沟组中组合沉积模式,并客观地恢复了马五5、马五7、马五9这3个亚段的岩相古地理。结果表明:(1)马家沟组中组合具有隆、洼相间的沉积特点,中央古隆起东侧发育乌审旗—吴起和神木—榆林—延安2个南北向展布的次一级低隆带,在二者之间发育台内洼地,至盆地东部米脂地区则为潟湖沉积;(2)该盆地元古代发育4条北东向展布的裂陷槽,对奥陶纪沉积格局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控制了马家沟组中组合台内颗粒滩的展布;(3)受隆、洼相间沉积格局和元古代裂陷槽的共同影响,中组合台内颗粒滩主要发育在神木—榆林—延安和乌审旗—吴起2个低隆起带上,并呈北东向近似雁列式分布。结论认为,上述2个低隆起带是该盆地马家沟组中组合优质白云岩储层的主要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纪 马家沉积期 岩相古地理 白云岩 优质储集层 颗粒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天然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禹诺 任军峰 +3 位作者 杨文敬 赵伟波 丁雪峰 黄正良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37,共9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沉积特征及源储配置关系的研究,分析了古隆起的演化对储层发育及天然气聚集的宏观控制作用,提出储层旋回性的发育及其与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较好的源储配置关系,是形成多层系含气并在奥陶系顶部...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沉积特征及源储配置关系的研究,分析了古隆起的演化对储层发育及天然气聚集的宏观控制作用,提出储层旋回性的发育及其与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较好的源储配置关系,是形成多层系含气并在奥陶系顶部风化壳大面积天然气聚集的主要原因,同时认为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仍然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强调了奥陶系生成的天然气垂向或侧向运移对马家沟组中下组合成藏的重要性,预测中下组合中的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勘探潜力大,是近期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勘探的重要方向和接替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纪 马家 碳酸盐岩储层 天然气成藏 成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梁-陕北地区马家沟组中小层序特征及其成因
3
作者 高永丰 魏瑞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2-38,共7页
吕梁-陕北地区马家沟组碳酸盐岩-蒸发岩向上变浅层序由一系列小层序垂向叠置而成。本文主要通过小层序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认为小层序是由叠加在三级海平面变化旋回上的频繁小级别海平面升降旋圆形成的,这种小级别海平面旋回与... 吕梁-陕北地区马家沟组碳酸盐岩-蒸发岩向上变浅层序由一系列小层序垂向叠置而成。本文主要通过小层序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认为小层序是由叠加在三级海平面变化旋回上的频繁小级别海平面升降旋圆形成的,这种小级别海平面旋回与地球轨道旋回引起的米兰科维奇旋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层序 碳酸盐岩 马家 地层 奥陶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马家沟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古沉积环境 被引量:33
4
作者 王琳霖 浮昀 方诗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9-525,共7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奥陶系马家沟组的岩石类型和原生沉积物的主、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马家沟组元素地球化学分布与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马家沟组主要岩石类型为碳酸盐岩和蒸发岩,主量元素中CaO和MgO含量较高且变化大,...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奥陶系马家沟组的岩石类型和原生沉积物的主、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马家沟组元素地球化学分布与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马家沟组主要岩石类型为碳酸盐岩和蒸发岩,主量元素中CaO和MgO含量较高且变化大,SiO_2、Al_2O_3、Fe_2O_3、K_2O和Ti_2O等主要代表陆源组分氧化物的含量较低,反映马家沟组沉积受陆源物质影响较小,为正常的海相沉积。微量元素中Sr、U的平均含量相对上地壳略富集,Ba、Rb、Zn、Cr等平均含量相对上地壳亏损,指示奥陶纪时期研究区远离陆源碎屑。MgO/CaO、Rb/Sr、Sr/Cu和Sr/Ba等比值综合指示,马家沟组整体沉积时期研究区为咸水介质的沉积环境,主要为干热气候背景下的海相沉积且存在干湿交替的气候演化,在马二段、马四段和马五段沉积的中晚阶段,经历了短暂的干热气候向相对湿润气候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家 主量元素 微量元素 古气候 奥陶纪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抚宁县石门寨地区马家沟组的新发现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良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4年第2期69-74,132,共7页
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地区的奥陶纪地层,自1920年以来就有许多地质古生物学家研究过,并进行过大小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工作。60年代以来又有近40多所大专院校的师生在此进行教学和研究。长期以来都未发现马家沟组,并认为该地区的奥陶系只有... 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地区的奥陶纪地层,自1920年以来就有许多地质古生物学家研究过,并进行过大小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工作。60年代以来又有近40多所大专院校的师生在此进行教学和研究。长期以来都未发现马家沟组,并认为该地区的奥陶系只有冶里组和亮甲山组而缺失马家沟组。这次所发现的马蒙沟组是从长期定为亮甲山组的上部地层中分出来的。马家沟组在本区厚约110余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家 甲山 白云质灰岩 白云岩 石门寨 主要岩性 冶里 古生物学家 下奥陶统 钙质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马家沟期岩相古地理演化与成钾意义 被引量:32
6
作者 张永生 邢恩袁 +7 位作者 王卓卓 郑绵平 施立志 苏奎 桂宝玲 吴素娟 蒋苏扬 朱常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21-1935,共15页
本次研究主要依据龙探1井、镇钾1井等8口基干井,通过岩心观察、测井解释、镜下薄片鉴定、沉积微相分析,结合区域构造资料并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沉积相进行了识别和划分,编制或修编了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一期... 本次研究主要依据龙探1井、镇钾1井等8口基干井,通过岩心观察、测井解释、镜下薄片鉴定、沉积微相分析,结合区域构造资料并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沉积相进行了识别和划分,编制或修编了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一期至马家沟六期各时期的岩相古地理图。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主要发育碳酸盐岩台地相,包含开阔台地和局限蒸发台地两种亚相,与成盐成钾密切相关的局限蒸发台地可进一步划分为云坪、盐湖、膏湖、淡化泻湖等微相;平面上,马家沟组一段—六段主要发育陆(隆)、云坪、盐湖、膏湖、开阔台地及浅滩6个古地理单元,每个古地理单元在各段的分布情况有所不同。在半封闭的构造格局、华北古陆表海为主的预备卤水补给方式和奥陶纪极端干旱的古气候条件共同作用下,使有利成钾区最终定位在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盐坳绥德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纪 马家 岩相古地理 成钾盐凹 马五段6亚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皇岛石门寨亮甲山奥陶系剖面化学地层和旋回地层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马坤元 李若琛 龚一鸣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68-286,共19页
根据秦皇岛石门寨亮甲山奥陶系剖面的化学地层和岩石地层特征,将亮甲山组(O1l)细分为下、中、上段。选取Fe/Ca、Ti/Ca作为古气候替代指标,开展时间序列分析。通过多窗谱法(MTM)和傅里叶变换法(FT),从Fe/Ca、Ti/Ca比值中共提取出... 根据秦皇岛石门寨亮甲山奥陶系剖面的化学地层和岩石地层特征,将亮甲山组(O1l)细分为下、中、上段。选取Fe/Ca、Ti/Ca作为古气候替代指标,开展时间序列分析。通过多窗谱法(MTM)和傅里叶变换法(FT),从Fe/Ca、Ti/Ca比值中共提取出两个明显的米兰科维奇旋回:长偏心率405ka和短偏心率90ka。基于长偏心率周期建立的天文年代标尺表明,亮甲山组沉积时长为6.2Ma,平均沉积速率为14.68m/Ma,其中亮甲山组下段(0.00~48.00m)和中-上段(48.00~91.00m)的沉积速率分别为12.00m/Ma和19.55m/Ma;马家沟组下部的沉积速率为18.00m/Ma。奥陶纪生物大辐射可能直接导致碳酸盐生产模式由以灰泥生产为主转变为以生物碎屑生产为主,并使亮甲山组下段与中-上段之交碳酸盐沉积速率大幅增加。旋回地层分析显示,早、中奥陶世之交天文轨道周期变化引起的地球气候改变可能对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回地层 化学地层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XRF) 甲山 奥陶纪 奥陶纪生物大辐射 华北秦皇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皇岛地区奥陶纪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肖依 周汉文 +1 位作者 刘爱民 吴琪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45-1155,共11页
秦皇岛地区位于华北地台东北缘,该区奥陶系亮甲山组和马家沟组主要由细晶白云质灰岩、细晶白云岩、豹皮状灰岩、砾屑灰岩组成,灰岩中普遍含有结核状、条带状和团块状硅质岩。XRD分析显示硅质岩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方解石和少量白云石,... 秦皇岛地区位于华北地台东北缘,该区奥陶系亮甲山组和马家沟组主要由细晶白云质灰岩、细晶白云岩、豹皮状灰岩、砾屑灰岩组成,灰岩中普遍含有结核状、条带状和团块状硅质岩。XRD分析显示硅质岩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方解石和少量白云石,硅质岩显微镜下为蠕虫状、球状、针状玉髓集合体,个别样品可见交代结构。硅质岩贫Mn、Fe,Mn/TiO2小于0.5,Si/(Si+Al+Fe)比值在0.98~0.99之间,U/Th(0.422~1.225),REE总量低;硅质岩经北美页岩标准化的REE配分模式图上无明显Ce负异常,呈现平坦配分曲线;同时(La/Ce)N=(0.98~1.23),(La/Yb)N=(0.8~1.78),Ce/Ce*=0.92~1.02,反映奥陶纪亮甲山组和马家沟组中硅质岩团块和条带为生物化学成因,形成于离陆较近的浅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环境 奥陶纪亮甲山组和马家沟组 华北地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奥陶纪盐盆厚层钾石盐高矿化段的发现及其找钾启示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永生 邢恩袁 +5 位作者 郑绵平 苏奎 樊馥 龚文强 袁鹤然 刘建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3-702,共10页
位于陕北奥陶纪盐盆东二盐凹东部的钾盐科学勘查井——绥钾1井,揭示了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6亚段厚度为118.17 m,其中岩盐厚度累计100.38 m。本次工作将该井马五6亚段划分为4个成盐韵律,并利用示钾微化反应和岩盐样品溴、氯、钾元素分析... 位于陕北奥陶纪盐盆东二盐凹东部的钾盐科学勘查井——绥钾1井,揭示了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6亚段厚度为118.17 m,其中岩盐厚度累计100.38 m。本次工作将该井马五6亚段划分为4个成盐韵律,并利用示钾微化反应和岩盐样品溴、氯、钾元素分析为主要分析手段对绥钾1井岩盐段的含钾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井马五6亚段发育累计厚度达64.7 m的厚层钾石盐高矿化段,发育4套成盐韵律,含钾石盐分布在相对完整的韵律II和韵律III中大部分的褐红色和褐色石盐中,以韵律II含钾性最好,石盐顶部的泥质夹层起到了保护作用;本井整体 K^+含量在0.08%~1.24%之间,一般在0.1%以上,平均为0.23%,局部井段钾含量接近边界工业品位; Br-含量在90×10^-6~400×10^-6之间,平均为242×10^-6; Br-×10^3/Cl-(溴氯系数)在0.17~0.98之间,平均为0.45。溴值和溴氯系数绝大部分达到钾石盐-光卤石沉积阶段。利用绥钾1井和盐盆内其他地区9口盐探井的平均钾含量数据编制了陕北奥陶纪盐盆马五6亚段 K+含量(%)变化趋势图,该图指示东南部的东二盐凹是研究区较有利的含钾盐凹。绥钾1井马五6亚段厚层钾石盐高矿化段的发现,不仅揭示了该盐盆巨大的找钾前景,也为今后钾盐勘查工作部署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石盐 奥陶纪 马家 成盐韵律 陕北盐盆 东二盐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地貌、古沟槽模式的修正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8
10
作者 何自新 黄道军 郑聪斌 《海相油气地质》 2006年第2期25-28,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沟槽的早期模式是在早期古地貌基础上建立的,它指导了早期对盆地中部的奥陶系油气勘探;但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提高,原模式因南北向主沟槽的展布特征不明而严重制约了气田的东扩勘探。修正后的古沟槽现今模式更符合...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沟槽的早期模式是在早期古地貌基础上建立的,它指导了早期对盆地中部的奥陶系油气勘探;但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提高,原模式因南北向主沟槽的展布特征不明而严重制约了气田的东扩勘探。修正后的古沟槽现今模式更符合岩溶古地貌的发育规律,它进一步明确了盆地古地貌中台地和沟槽的展布特征,解决了原先的地势东倾与主沟槽展布方向不协调的矛盾。新的古沟槽模式的应用,论证了地质综合研究与天然气勘探的关系,它可使气田东侧的天然气勘探开发沿预测的区块继续向东延伸。指出一个正确的地质模式,只有结合生产实践,不断修正完善,才能在勘探实践中发挥其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纪 马家 古岩溶 沉积模式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中央古隆起水平迁移规律——来自于同沉积记录的证据 被引量:9
11
作者 袁苏杭 付金华 +6 位作者 肖安成 孙六一 吴磊 包洪平 毛黎光 欧阳征键 徐波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00-107,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中央古隆起是盆地内的重要油气聚集区,其成因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利用丰富的钻井资料对古隆起中东部地区中奥陶统马五段地层的沉积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编制出了马五段各层段的厚度等值线图,圈出了各时期的沉降...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中央古隆起是盆地内的重要油气聚集区,其成因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利用丰富的钻井资料对古隆起中东部地区中奥陶统马五段地层的沉积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编制出了马五段各层段的厚度等值线图,圈出了各时期的沉降中心位置,发现在马五8~马五;时期,沉降中心基本以向南迁移为主,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向西迁移;在马五。。到马五。’时期,沉降中心、以向西的迁移为主,伴随微弱的向南迁移.这种迁移过程支持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在奥陶纪时发育双前陆盆地,“L”型中央古隆起是在早一中奥陶世时受该双前陆盆地前缘隆起相互叠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中央古隆起 奥陶纪 马家 沉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的对比划分意见及其对中西部油气勘探的意义 被引量:18
12
作者 孙肇才 胡显穆 《海相油气地质》 2002年第4期41-58,共18页
根据野外实测剖面及多年积累的古生物地层资料,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包括2个群及以笔石带为据的9个组。强调下奥陶统与中—上奥陶统是该区及整个中国中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层序和盆地原型分界。代表 SaukⅢ上部的下奥陶统在鄂尔多斯... 根据野外实测剖面及多年积累的古生物地层资料,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包括2个群及以笔石带为据的9个组。强调下奥陶统与中—上奥陶统是该区及整个中国中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层序和盆地原型分界。代表 SaukⅢ上部的下奥陶统在鄂尔多斯、塔里木和扬子地区表现为被动边缘上的以台地相碳酸盐岩占优势的伸展盆地沉积,其顶部风化壳是本区及塔里木大油(气)田的主力储层。以 Tippecanoe(O_2—D_(?))层序和以中—上奥陶统为主的地层,是鄂尔多斯和塔里木最有价值的有效烃源岩层,它代表了加里东期聚敛到碰撞的挠曲型复理石至磨拉石前陆盆地的沉积,而古中央隆起是这个弧后前陆的前隆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纪 平凉群 天景山群 马家 生物地层对比 烃源岩 前陆盆地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储层孔隙充填特征 被引量:18
13
作者 沈扬 吴兴宁 +3 位作者 王少依 吴东旭 丁振纯 于洲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31,共11页
勘探实践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蕴含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是重要的勘探领域,深入分析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储层的孔隙充填特征,对储层平面分布预测及提高钻探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早奥陶世,鄂尔多斯盆地处于稳定的碳酸... 勘探实践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蕴含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是重要的勘探领域,深入分析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储层的孔隙充填特征,对储层平面分布预测及提高钻探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早奥陶世,鄂尔多斯盆地处于稳定的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马家沟期发育广泛的碳酸盐岩地层,其中马家沟组马五1亚段和马五2亚段发育典型的含硬石膏结核白云岩坪沉积,至中晚奥陶世,受构造抬升后遭受长达1.3亿年的风化溶蚀,形成风化壳膏模孔型岩溶储层。在岩心及薄片观察基础上,重点通过激光碳氧同位素、电子探针、阴极发光等微区多参数实验分析,研究表明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储层膏模孔中的充填物,包括渗流白云石粉砂、(含铁)方解石、(含铁)白云石、石英、萤石、黄铁矿、高岭石、硬石膏、残余泥质及有机质等12种,常见8种充填矿物组合类型。结合成岩演化分析,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储层膏模孔经历了早表生期、晚表生期、浅埋藏期和深埋藏期等4期充填。盆地东部膏模孔的充填程度明显高于盆地中部的靖边气田,充填程度主要受风化壳古岩溶地貌的控制,在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二级古岩溶地貌中的平台、残丘、坡地及古沟槽两侧,膏模孔充填弱,储集空间大,储集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纪 马家 风化壳 岩溶储层 膏模孔 充填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