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分离利奈唑胺耐药头状葡萄球菌耐药性及相关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洋 吴湜 +4 位作者 郭燕 叶信予 朱德妹 林东昉 徐晓刚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2-386,共5页
目的了解利奈唑胺耐药头状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及病原菌耐药特点。方法收集利奈唑胺耐药头状葡萄球菌血液分离株,并测定药敏;PCR及测序检测耐药基因cfr及23S rRNA耐药突变;临床分离株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同源性分析;病例资料... 目的了解利奈唑胺耐药头状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及病原菌耐药特点。方法收集利奈唑胺耐药头状葡萄球菌血液分离株,并测定药敏;PCR及测序检测耐药基因cfr及23S rRNA耐药突变;临床分离株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同源性分析;病例资料分析。结果从3例患者血标本中分离到5株利奈唑胺耐药头状葡萄球菌;这些临床分离株对苯唑西林、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等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仅对糖肽类、利福平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唑敏感;5株耐药菌的23S rRNA均存在突变,4株携带cfr基因;PFGE显示5株临床株属同一谱型;3例患者均有留置深静脉导管,2例曾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结论利奈唑胺耐药头状葡萄球菌呈多重耐药表型;头状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耐药由23S rRNA突变及cfr基因导致;长疗程使用利奈唑胺及留置深静脉导管可能是此类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耐药 血培养 头状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利奈唑胺头状葡萄球菌耐药性及患者临床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方芳 李雪寒 李一荣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17-923,共7页
目的了解耐利奈唑胺头状葡萄球菌的耐药机制以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某院分离的耐利奈唑胺头状葡萄球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的同源性,PCR方法扩增23S rRNA基因、编码核糖体蛋白L3和L4的基因(rpl C、rpl D),以及耐药基因CFR... 目的了解耐利奈唑胺头状葡萄球菌的耐药机制以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某院分离的耐利奈唑胺头状葡萄球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的同源性,PCR方法扩增23S rRNA基因、编码核糖体蛋白L3和L4的基因(rpl C、rpl D),以及耐药基因CFR,并测序。结果5例患者标本分离7株耐利奈唑胺头状葡萄球菌,其对苯唑西林、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等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仅对糖肽类、利福平、四环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敏感。7株耐药菌23S rRNA均存在突变,均不携带CFR基因。PFGE显示,7株临床株属同一谱型。5例患者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分离出耐药菌的住院时间92 d^10个月,其中3例患者深静脉置管,1例同时深静脉、透析置管,3例曾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结论7株头状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耐药是由于23S rRNA第V区G2576T和C2104T突变导致;利奈唑胺耐药头状葡萄球菌呈多重耐药表型,患有基础疾病、长期住院、长疗程使用利奈唑胺和深静脉置管可能是患者感染此类耐药菌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耐药性 抗药性 微生物 头状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逆行感染的诊断及风险:1例病例报道
3
作者 姜楠 蒲琴琴 +3 位作者 戴艳 胡南南 金柯 李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8-890,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27岁,因“意识不清17个月余,反复发热50余天”收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入院前5个月外院行“全麻下下颌骨接骨”手术,术中出现血压、血氧测不出,查体大动脉搏动微弱,胸前区大片红斑,立即停止手术,行床边心... 1病例资料患者,男,27岁,因“意识不清17个月余,反复发热50余天”收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入院前5个月外院行“全麻下下颌骨接骨”手术,术中出现血压、血氧测不出,查体大动脉搏动微弱,胸前区大片红斑,立即停止手术,行床边心肺复苏,同时给予“肾上腺素、甲强龙”静推。术后出现意识不清伴肢体活动障碍,转至外院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脱水降颅压、控制癫痫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状葡萄球菌 脑室-腹腔分流术 术后并发症 腹腔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逆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老陈醋样品的污染微生物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盈颖 高雯 周帼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6-231,共6页
为了解某批老陈醋产气变质的原因,采用橙血清和乳酸菌培养基分离和计数污染菌,显微形态观察结合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主要污染菌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再采用葡萄球菌属特异性dnaJ引物进行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将污染菌鉴... 为了解某批老陈醋产气变质的原因,采用橙血清和乳酸菌培养基分离和计数污染菌,显微形态观察结合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主要污染菌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再采用葡萄球菌属特异性dnaJ引物进行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将污染菌鉴定到头状葡萄球菌头状亚种(Staphylococcus capitis subsp.capitis);当使用醋酸菌培养基对老陈醋中沉淀进行分离时又发现少量芽孢杆菌,经芽孢杆菌属特异性rpoB引物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因此,导致该批次老陈醋产气变质的细菌主要是头状葡萄球菌头状亚种,少量解淀粉芽孢杆菌也存活于老陈醋中,但基本处于休眠态。电子舌检测显示:它们的存在和繁殖不仅导致产气,而且使醋的各种滋味变得平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老陈醋 头状葡萄球菌头状亚种 产气 解淀粉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常用单味中药的作用及用量(下)
5
《北方牧业》 2014年第12期30-30,共1页
12野菊花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野菊、北野菊、岩香菊的干燥头状花序。全草亦人药。别名苦薏。花序及全草含有挥发油、黄酮类、菊色素、多溏、香豆精等。黄酮类主要是野菊黄酮、花青素苷类的矢车菊苷。挥发油以樟脑为主要成分。性味归... 12野菊花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野菊、北野菊、岩香菊的干燥头状花序。全草亦人药。别名苦薏。花序及全草含有挥发油、黄酮类、菊色素、多溏、香豆精等。黄酮类主要是野菊黄酮、花青素苷类的矢车菊苷。挥发油以樟脑为主要成分。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肺、肝经。功效:清热解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还能增强机体白细胞,有吞噬机能。用于流感、肠炎、脑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味中药 多年生草本植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用量 溶血性链球菌 头状花序 野菊花 黄酮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