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活低氧诱导因子的天然小分子化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明明 吴丽颖 +1 位作者 朱玲玲 范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缺血及随之发生的低氧损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大量研究显示,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的激活通过调控促存活基因,改善缺血/低氧损伤的预后。近年来,针对具有激活HIF-1的天然小分子化合物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 缺血及随之发生的低氧损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大量研究显示,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的激活通过调控促存活基因,改善缺血/低氧损伤的预后。近年来,针对具有激活HIF-1的天然小分子化合物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该类化合物具有毒性低、副作用少等优点,具有发展成为防治缺血/低氧药物的潜力。本文简单介绍了HIF-1的调控机制,并总结了近年来发现的具有激活HIF-1作用的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及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F-1 天然小分子化合物 缺血/低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小分子化合物调节小胶质细胞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免疫失衡 被引量:2
2
作者 曹妍梓 王钦文 +2 位作者 杨梦洁 鲍荣荣 徐淑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12-728,共17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未完全阐明.最近的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炎症因子的过度产生与AD的发病密切相关.小胶质细胞受体及下游通路的异常调节可导致AD...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未完全阐明.最近的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炎症因子的过度产生与AD的发病密切相关.小胶质细胞受体及下游通路的异常调节可导致AD患者及AD实验动物的免疫失衡.天然小分子化合物通过激活小胶质细胞的抑炎受体,抑制促炎受体或调节Aβ清除受体,可逆转免疫失衡.本文综述了小胶质细胞在AD慢性炎症中的作用机制,并总结天然小分子化合物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受体及其下游通路在AD免疫稳态中的有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炎症 天然小分子化合物 稳态 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SLC30A6的调控作用及中药小分子抑制剂筛选
3
作者 刘艺涵 崔龙 +3 位作者 张莹 李占革 王利娜 客蕊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3-289,共7页
目的探究锌转运蛋白6(solute carrier family 30 member 6,SLC30A6)对人肝癌细胞系Huh7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利用虚拟筛选技术从中国天然产物数据库(CNPD)中筛选HCC中针对SLC30A6的潜在中药小分子抑制剂。方法通过TCGA和ICGC... 目的探究锌转运蛋白6(solute carrier family 30 member 6,SLC30A6)对人肝癌细胞系Huh7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利用虚拟筛选技术从中国天然产物数据库(CNPD)中筛选HCC中针对SLC30A6的潜在中药小分子抑制剂。方法通过TCGA和ICGC数据集,分析SLC30A6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水平、临床特征及预后价值。采用慢病毒转染Huh7细胞敲低SLC30A6,通过CCK-8、EdU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评估其对Huh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同时,检测其对HCC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44、CD133、CD90)的调控作用。基于CNPD数据库,以SLC30A6为药物靶点,运用基于对接的虚拟筛选技术进行多轮筛选,包括高通量虚拟筛选、标准精度虚拟筛选、高精度虚拟筛选,筛选出具有良好靶向性和类药性的潜在药物。 结果 SLC30A6在HCC组织中表达上调。SLC30A6的高表达与HCC患者较高的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和甲胎蛋白水平、血管侵犯状态以及不良预后相关。敲低SLC30A6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Huh7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并降低肿瘤干细胞标记物水平。通过虚拟筛选,共筛选出了6个潜在的小分子抑制剂。 结论 本研究证实SLC30A6在HCC的增殖、迁移及侵袭中的作用。SLC30A6可作为潜在的HCC预后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转运蛋白6 肝细胞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虚拟筛选 天然小分子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小分子保护炎症性肠病中肠上皮紧密连接屏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钟玉婷 王志斌 张立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05-2210,共6页
炎症性肠病作为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疾病,可累及直肠、结肠和回肠等部位,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其发病机制至今未明。肠黏膜上皮屏障损伤所导致的肠道通透性增加是肠道炎症启动的始动因素。肠黏膜上皮屏障的抗通透性是由肠上... 炎症性肠病作为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疾病,可累及直肠、结肠和回肠等部位,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其发病机制至今未明。肠黏膜上皮屏障损伤所导致的肠道通透性增加是肠道炎症启动的始动因素。肠黏膜上皮屏障的抗通透性是由肠上皮细胞顶端区域的紧密连接来维持的,紧密连接结构的破坏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和肠上皮屏障损伤密切相关。因此,以紧密连接为调控靶标寻找炎症性肠病的防治药物意义重大。近年来,大量天然产物来源的小分子被报道具有改善炎症性肠病的作用,该文特别针对其中具有修复肠上皮屏障功能和保护紧密连接的化合物进行综述,以期为炎症性肠病防治新药的设计和开发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肠上皮屏障 紧密连接 天然小分子化合物 肠上皮细胞 肠道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