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8年5~6月区域大气角动量收支与东亚天气尺度系统变化 被引量:5
1
作者 王亚非 魏东 李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89-1194,共6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了1998年5~6月区域角动量收支的主要分量,对比分析了范围较大的欧亚区域角动量矩和限制在欧亚大陆范围内的喜马拉雅山角动量矩的差异,发现两者有很好的相关,限制较小范围的计算表明,喜马拉雅山山脉力矩的...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了1998年5~6月区域角动量收支的主要分量,对比分析了范围较大的欧亚区域角动量矩和限制在欧亚大陆范围内的喜马拉雅山角动量矩的差异,发现两者有很好的相关,限制较小范围的计算表明,喜马拉雅山山脉力矩的作用显著。角动量收支项占较大量级的山脉力矩和摩擦力矩,并与梅雨锋区域的700hPa高度进行了滞后相关分析,发现摩擦力矩与梅雨区域700hPa高度场有提前3天的较高相关,它们的滞后相关存在6天左右的周期。合成分析表明,较大的负山脉力矩对应着可降水量的正距平带,该距平带从长江以南区域延伸至日本以南区域;较大的负摩擦力矩出现后3天对应着可降水量的更大正距平,且覆盖江淮区域延伸至日本南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角动量 天气尺度系统 梅雨 山脉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天气尺度系统风下的海风发生发展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盛春岩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8-97,共10页
为了分析不同天气尺度系统风下的海风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天气尺度系统风向对海风的影响,利用ARPS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6年青岛国际帆船赛期间的3次较强的海风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发现,无论在何种天气系统背景场下,当沿海海陆温差... 为了分析不同天气尺度系统风下的海风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天气尺度系统风向对海风的影响,利用ARPS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6年青岛国际帆船赛期间的3次较强的海风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发现,无论在何种天气系统背景场下,当沿海海陆温差达1~2℃时,海风就可以发生。当近地层天气尺度系统风为离岸风时,海风向内陆地区推进距离较近。否则,海风可以向内陆推进很远。当近地层天气尺度系统风场较弱时,热力作用对海风的发生发展起主要作用,但海风开始和结束过程均较慢;当近地层天气尺度系统风场为较强的离岸风时,动力和热力作用对于海风的发生发展均起作用。海风开始时,首先在近地层较浅的范围内。与海风有关的垂直环流圈一般在下午—傍晚出现,并且位于约600~900 m高度处,强度较弱。傍晚到午夜,海风垂直环流的强度反而进一步发展,形成为清晰的闭合环流圈,高度约在300~600 m处,伴有明显的暖心结构。午夜后,随着地面的进一步降温,海风环流崩溃。当近地层天气尺度系统风较弱时,海风的垂直环流圈维持时间长;当近地层天气尺度系统风为较强的离岸风时,海风的垂直环流圈维持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尺度系统 海风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气旋外围环流中次天气尺度系统及其与天气尺度系统相互作用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万齐林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372-378,共7页
本文应用带通滤波的方法,分离出热带气旋外围环流中的天气尺度和次天气尺度系统。发现热带气旋外围强降水与低层次天气尺度系统的辐合关系相当密切。文中还计算了两种尺度系统间的动能和涡度转换。得出:在650hPa以上基本上是天气尺度系... 本文应用带通滤波的方法,分离出热带气旋外围环流中的天气尺度和次天气尺度系统。发现热带气旋外围强降水与低层次天气尺度系统的辐合关系相当密切。文中还计算了两种尺度系统间的动能和涡度转换。得出:在650hPa以上基本上是天气尺度系统向次天气尺度系统提供动能,在650hPa以下基本上是次天气尺度系统向天气尺度系统提供动能,整层积分的结果是天气尺度系统向次天气尺度系统提供动能。在900hPa和400hPa之间的涡度转换为次天气尺度系统向天气尺度系统转换,即涡度转换的结果是使得次天气尺度系统气旋性减弱,天气尺度系统气旋性增强。900hPa以下和400hPa以上则相反。整层积分的结果是次天气尺度系统向天气尺度系统提供正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尺度系统 涡度 环流场 诊断分析 辐合 云系 暴雨过程 格点资料 螺旋云带 中低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格的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5
4
作者 宋君强 张卫民 +2 位作者 朱小谦 常国刚 方慈安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68-972,共5页
针对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网格计算的特点 ,在长沙网格点上实现了一个包括全球中期数值预报、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数值预报产品释用和五维数据可视化相配套的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系统 .该系统的预报区域可以移动 ,网格可以加密 ,适... 针对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网格计算的特点 ,在长沙网格点上实现了一个包括全球中期数值预报、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数值预报产品释用和五维数据可视化相配套的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系统 .该系统的预报区域可以移动 ,网格可以加密 ,适合于区域和省一级气象中心作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试验和进行中尺度数值预报科学研究 .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 尺度数值天气预报系统 设计 天气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扰动变量在强对流天气分析和模式评估中的应用——以苏北里下河地区引发龙卷的扰动系统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钱维宏 梁卓轩 +4 位作者 金荣花 符娇兰 吴芳芳 邝珠江 杜钧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6-180,共15页
2016年6月23日14:00—15:00时,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发生了EF-4级有记录以来的强龙卷风过程,造成了当地30 km长,1.7 km宽的严重气象灾害。受局地环境影响,邻近地区在近50年中发生了大于10人次死亡事件的龙卷风11次,其中6次发生于1979年以... 2016年6月23日14:00—15:00时,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发生了EF-4级有记录以来的强龙卷风过程,造成了当地30 km长,1.7 km宽的严重气象灾害。受局地环境影响,邻近地区在近50年中发生了大于10人次死亡事件的龙卷风11次,其中6次发生于1979年以后。文章首先是:(1)把6次事件日的再分析变量场分解成瞬时气候和扰动两个部分,发现6次事件都与近地面层出现的负高度扰动轴线和扰动冷暖气团的对峙有关,龙卷发生在暖气团一侧;(2)用模式初始场分解的扰动变量和扰动物理量评估欧美模式对产生阜宁龙卷扰动系统的预报能力。后者的结果也发现,当日14时925 hPa高度扰动槽和850 hPa扰动风辐合线作为环境扰动系统,以及湿涡度扰动和湿散度扰动等环境扰动指标量能够突出地表达有利于龙卷风发生的环境条件。欧洲全球模式能够提前42 h稳定预报出后来扰动槽和环境扰动指标量的位置,美国全球模式也可以提前18 h预报出这样的扰动特征。这些扰动变量和扰动指标量能够快速地帮助预报员判断有可能发生强对流天气的大致时空区域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风 扰动变量 天气尺度系统 模式预报能力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梅雨锋极端暴雨过程中的边界层中尺度系统主要特征 被引量:9
6
作者 周金莲 张家国 +4 位作者 吴涛 许冠宇 刘希文 王珏 韩芳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07-1019,共13页
利用2008—2016年常规观测、地面自动站和NCEP再分析场资料,结合天气雷达和气象卫星等资料,在系统性分析39例梅雨期极端暴雨过程边界层中尺度天气系统动力热力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归纳了三种不同天气类型下极端暴雨边界层中尺度天气系统... 利用2008—2016年常规观测、地面自动站和NCEP再分析场资料,结合天气雷达和气象卫星等资料,在系统性分析39例梅雨期极端暴雨过程边界层中尺度天气系统动力热力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归纳了三种不同天气类型下极端暴雨边界层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展模型。结果表明:在同一类天气类型背景下,对应的极端暴雨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展具有相同的规律,且极端暴雨的产生均与边界层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强烈发展有密切关系,而长江中游特殊地形在边界层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有利环流背景和强烈发展边界层中尺度天气系统的触发和组织作用下,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合并加强、停滞、后向传播以及对流单体列车效应等是极端强降水产生的重要原因。锋面气旋类极端暴雨地面中尺度天气系统有三种,均由冷式切变线、暖区局地中尺度辐合线和大别山西侧MCS出流边界等交汇发展而来。低涡切变极端暴雨的中尺度天气系统主要是边界层新生于武陵山脉东部江汉-洞庭湖平原的局地中尺度涡旋,尺度为150~300 km,其形成伴随显著的边界层多支气流的强烈辐合、局地斜压性的发展过程等;局地中尺度涡旋的形成与西南涡和长江中游特殊地形密切相关,四川盆地西南涡加强,湘鄂西部二级地形区域涡前强降水的形成是其发展的主要诱因,有利于多支气流辐合的长江中游马蹄形地形是其在江汉-洞庭湖平原多发的关键因素。弱强迫梅雨锋暖区极端暴雨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形成发展与大别山西侧雷暴冷池逆流和夜间边界层超低空急流的辐合增强、维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 极端暴雨 边界层 尺度天气系统 地形 尺度对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22”长江中游暴雨中尺度系统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赵玉春 王叶红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8,共6页
利用中尺度暴雨模式较成功地模拟了 2 0 0 2年 7月 2 2~ 2 3日发生在长江中游的暴雨中尺度天气系统 ,结合地面加密和常规观测资料对暴雨中尺度天气系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 :( 1 )大别山西侧的暴雨由中α尺度切变线上中β... 利用中尺度暴雨模式较成功地模拟了 2 0 0 2年 7月 2 2~ 2 3日发生在长江中游的暴雨中尺度天气系统 ,结合地面加密和常规观测资料对暴雨中尺度天气系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 :( 1 )大别山西侧的暴雨由中α尺度切变线上中β尺度低涡造成 ,湘鄂交界地带的暴雨由切变线上气旋性扰动造成。 ( 2 )高空槽前的正涡度平流为暴雨中尺度系统形成提供了启动机制 :在正涡度平流的作用下 ,对流层中低层降压产生变压风辐合造成上升运动 ,低层暖湿气流抬升促使对流不稳定能量爆发形成局地对流产生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尺度系统 尺度天气系统 切变线 不稳定能量 暖湿气流 辐合 降压 爆发 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天气系统发生和发展有关的非均匀饱和湿位涡理论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兴荣 魏鸣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9-466,共8页
在动力气象理论方面,无论大尺度、中尺度还是小尺度大气运动,对于同一尺度之内大气运动演变机制,有着相当完美的讨论。然而,对于不同尺度天气系统之间转换演变机制讨论,即使因为它与天气系统的出现和发展密切相关而显得非常重要,却很少... 在动力气象理论方面,无论大尺度、中尺度还是小尺度大气运动,对于同一尺度之内大气运动演变机制,有着相当完美的讨论。然而,对于不同尺度天气系统之间转换演变机制讨论,即使因为它与天气系统的出现和发展密切相关而显得非常重要,却很少涉及。为了讨论这个重要的转换演变机制,在导出无粘滞非均匀饱和湿位涡(NUSMPV)方程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对这方程进行数理分析证明:在非均匀饱和湿绝热大气运动中,干区和饱和区之间的不饱和区的NUSMPV是不守恒的,并进一步证明:只在次饱和区(0.78<q/qs<1),NUSMPV不守恒才是明显的,而在其它不饱和区,NUSMPV是接近守恒的。接着,根据守恒的相对性原理,通过NUSMPV无因次形式的讨论,把大气运动分成三类,即NUSMPV守恒,准守恒和不守恒运动。然后用数理分析方法讨论了各类运动的出现条件,时空之间关系,物理机制和一些特征。最后分析了不同尺度之间天气系统的转换机制,指出:当与狭义NUSMPV(P0)有关的涡管项(A)和非绝热加热项(B)之间的动力不平衡(A+B)/P0减少,以至NUSMPV守恒条件满足时,大气运动将主要通过非常快的频散适应过程继续失去不平衡能量,从较小尺度向较大尺度转换;而当(A+B)/P0增加,以至NUSMPV不守恒条件满足时,大气运动将主要通过非常快的外源激发过程,而从较大尺度向较小尺度转换。无论上述两种转换过程是那一种,一旦产生都将持续进行,直至大气运动重新回到NUSMPV准守恒运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饱和湿位涡 不同尺度之间天气系统 转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山区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多尺度天气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吴照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789-3791,3808,共4页
运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10日皖南山区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概况出南压高压、高空急流、东亚季风和东北冷涡直接影响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南压东退和冷暖空气的交汇,从而为7.10皖南山区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提供了大尺度环... 运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10日皖南山区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概况出南压高压、高空急流、东亚季风和东北冷涡直接影响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南压东退和冷暖空气的交汇,从而为7.10皖南山区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提供了大尺度环流背景和必需的动力和水汽条件,揭示了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是多尺度天气系统耦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尺度天气系统 耦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西市一次暴雨过程的多尺度天气分析
10
作者 董学贤 杨淑梅 《农业与技术》 2016年第20期233-233,共1页
本文主要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区域自动雨量站资料,分析了鸡西市2016年5月3-4日的暴雨天气过程。通过对数值天气预报产品检验,总结鸡西市暴雨天气的发生规律,为今后的预报提供参考。
关键词 暴雨 尺度天气系统 数值天气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一次秋季暴雪天气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46
11
作者 黄海波 徐海容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24-629,共6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诊断分析的方法,对2003年9月28日发生在新疆乌鲁木齐等地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伊朗副热带高压的东西摆动、南北振荡引起的中亚地区大气环流的剧烈变化是暴雪天气产生的大尺度背景;高空西南急流诱发...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诊断分析的方法,对2003年9月28日发生在新疆乌鲁木齐等地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伊朗副热带高压的东西摆动、南北振荡引起的中亚地区大气环流的剧烈变化是暴雪天气产生的大尺度背景;高空西南急流诱发的强上升运动和对流层低层天气尺度系统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是暴雪天气形成的动力因子;干冷空气的侵入有利于干层的形成和维持,干层的存在使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得以累积,增加了降水过程的对流不稳定性,有利于强降水天气的发生、发展和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伊朗副高 高空急流 天气尺度系统 干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中部强浓雾和重度霾环流形势对比分析
12
作者 王苏瑶 石春娥 +2 位作者 吴照宪 李欣然 殷晗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6,共16页
为探究重度霾向强浓雾转化的关键气象因子,利用多要素斜交旋转主成分分析法和ERA5再分析资料分别对淮河流域中部地区连续40 a(1980~2019年)强浓雾高发时段(08:00,北京时间)247个强浓雾和96个重度霾个例近地层环流客观分型,分析各类环流... 为探究重度霾向强浓雾转化的关键气象因子,利用多要素斜交旋转主成分分析法和ERA5再分析资料分别对淮河流域中部地区连续40 a(1980~2019年)强浓雾高发时段(08:00,北京时间)247个强浓雾和96个重度霾个例近地层环流客观分型,分析各类环流形势特征及强浓雾形成机制,对比大尺度环流形势相似的重度霾和强浓雾地面和边界层气象条件的差异。结果表明:1)强浓雾时的近地层环流可分为5类,每一类形势场上,中国西北或东北都有一冷高压,淮河流域都有弱高压、锋面或倒槽等次天气尺度系统;雾区位于弱高压北部(33%)或内部(19%)、锋前(29%)、倒槽前(11%)或冷高压底部(7%),地面为西南风、南风或东风,平均风速≤1.6 m/s;925 hPa,研究区域位于暖脊内、低湿度区,平均风速2 m/s;相对湿度随高度迅速下降,有利于地面辐射降温,平均降温幅度≥3.0℃,形成深厚的近地层逆温,975 hPa与地面温差2~4°C。2)重度霾时近地面环流可分为3类,研究区域分别位于地面高压的前部(56%)、底部(19%)和后部(26%),但淮河流域无次天气尺度系统或系统较弱。3)相似背景条件下重度霾不能发展为强浓雾的原因有:水汽来源不足(地面偏北风,占比56%);地面降温幅度偏低(均值低于3.1°C),且风速偏大(≥2.2 m/s),占比44%。4)研究区域附近的次天气尺度系统是重度霾能否发展为强浓雾的关键原因,该系统决定了局地气象条件,如是否具备小风、显著降温和充足的水汽来源。还分析了各环流形势下强浓雾的月际变化和生消时间,前者与研究区域的季风气候有关,后者与不同环流形势下雾的形成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浓雾 重度霾 环流形势 客观分型 对比分析 天气尺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涡背景下山东省“5·17”极端强对流天气环境条件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侯淑梅 朱晓清 +5 位作者 史茜 唐巧玲 孟宪贵 刘畅 高荣珍 刁秀广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28-1342,共15页
2020年5月17日,山东省出现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简称“5·17”强对流),冰雹范围之广为近10年之首。对流风暴高度组织化,区域性的超级单体群以及一条长度超过500 km的强飑线造成此次极端强对流天气。利用ERA5再分析、加密自动气象观测... 2020年5月17日,山东省出现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简称“5·17”强对流),冰雹范围之广为近10年之首。对流风暴高度组织化,区域性的超级单体群以及一条长度超过500 km的强飑线造成此次极端强对流天气。利用ERA5再分析、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剖析了此次极端强对流天气的环境条件。结果表明:冷涡位于最有利于山东出现强对流的关键区,大尺度天气系统强迫强,对流层中层异常强的冷空气南下影响前期异常增暖的山东地区,造成“5·17”极端强对流。天气系统的异常程度更能代表动热力强迫的强度,异常程度达到2σ以上有可能造成极端强对流天气。当冷涡南下过程中强度减弱,但异常程度增加时,其东南象限仍能产生极端强对流天气。强的深层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对流风暴组织化发展,飑线的长轴走向与0~6 km垂直风切变矢量方向相同,新单体发生、发展、合并的区域位于风矢量差大值中心前沿。低层暖湿平流源源不断地向山东输送暖湿空气,是CAPE重建的机制,是超级单体群和长飑线得以长时间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强对流 高度组织化 天气尺度系统异常 CAPE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梅雨锋中尺度暴雨的模拟试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石春娥 姚叶青 +1 位作者 胡雯 谢重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27-636,共10页
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MM5对 1 998年 6月 2 5~ 2 6日梅雨锋中的一次中尺度暴雨过程进行了二重网格双向嵌套全物理过程的模拟试验 .控制试验模拟结果与实况比较吻合 ,对降水的模拟结果表明 ,选择合适的物理方案 ,MM5能很好地模拟出梅雨锋... 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MM5对 1 998年 6月 2 5~ 2 6日梅雨锋中的一次中尺度暴雨过程进行了二重网格双向嵌套全物理过程的模拟试验 .控制试验模拟结果与实况比较吻合 ,对降水的模拟结果表明 ,选择合适的物理方案 ,MM5能很好地模拟出梅雨锋中尺度雨团的位置、强度及移动 ,对开展中尺度天气数值预报具有指导意义 .对可分辨尺度降水物理方案和边界层方案的试验表明 :就本个例而言 ,用简单冰相的参数化方案能较好地描述梅雨锋中的中尺度降水物理 ,其效果优于混合冰相 ;Blackadar高分辨率边界层方案效果优于MRF方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试验 MM5模拟 尺度暴雨 梅雨锋 数值预报 降水模拟 尺度天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尺度数值模拟中的边界层多尺度湍流参数化方案 被引量:11
15
作者 朱蓉 徐大海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3-555,共13页
该文在多尺度湍流理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 ,将边界层湍流风谱与平均量的梯度相联系 ,建立了边界层多尺度湍流参数化子模式 ,之后放入MM5模式中进行了个例模拟研究 ,并与MM5模式附带的MRF边界层参数化、Blackadar高分辨率边界层参数化的模... 该文在多尺度湍流理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 ,将边界层湍流风谱与平均量的梯度相联系 ,建立了边界层多尺度湍流参数化子模式 ,之后放入MM5模式中进行了个例模拟研究 ,并与MM5模式附带的MRF边界层参数化、Blackadar高分辨率边界层参数化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 ,多尺度湍流理论能够反映出实际大气边界层中热量垂直输送的规律 ,将其用于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的边界层物理过程参数化是可行的 ;多尺度湍流参数化在地表层和边界层内各个层次上都着重考虑含能量最大的涡的作用以及水平热力不均匀性的影响 ,因此在地形和下垫面比较复杂的区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数值模拟 MM5模式 尺度数值预报模式 尺度天气系统 边界层 尺度 下垫面 湍流理论 梯度 平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尺度大气动力学引论》将出版
16
作者 郭彩丽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9年第4期387-387,共1页
关键词 尺度系统 大气动力学 重力波 尺度运动 尺度模式 数值模式 天气尺度系统 热力强迫 尺度环境 锋生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冷涡外围辽西沿海强对流天气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明 高莉莉 +3 位作者 高铭 徐玉秀 蒋姗姗 杨桂娟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18期115-118,共4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和雷达资料,对2017年7月9日辽宁省西部到中部地区1次短时强对流的天气形势、物理量场、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有利降水的大尺度天气系统背景下,底层冷空气和低空急流以及中尺度天气系...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和雷达资料,对2017年7月9日辽宁省西部到中部地区1次短时强对流的天气形势、物理量场、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有利降水的大尺度天气系统背景下,底层冷空气和低空急流以及中尺度天气系统造成了本次强对流天气。底层925~850hPa的充沛水汽和辐合上升运动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地面复合线和低压环流造成本次短时强降水天气。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45dbz的强回波区与强降水落区基本吻合,并对应地面中尺度气旋式环流的形成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中气旋 冰雹 尺度天气系统 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如何做好强对流天气的气象预报工作 被引量:2
18
作者 曲明星 唐冰然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7期111-112,共2页
强对流是因空气强烈的垂直运动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常导致出现飑线、龙卷风、冰雹、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严重危害农业生产和国计民生,一直以来都是气象预报工作的重点。从3个方面重点分析强对流天气气象预报策略,为相关气象预报工... 强对流是因空气强烈的垂直运动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常导致出现飑线、龙卷风、冰雹、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严重危害农业生产和国计民生,一直以来都是气象预报工作的重点。从3个方面重点分析强对流天气气象预报策略,为相关气象预报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气象预报 中小尺度天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七师垦区一次冰雹天气特征分析
19
作者 杨新海 任朝武 +1 位作者 谢巍 康巍 《农村科技》 2011年第1期67-68,共2页
冰雹是从冰雹云内降落到地面的固体降水物,是一种严重的农业气象灾害。冰雹天气是在中小尺度天气系统背景下产生的,其发生发展具有局部性、突发性和短暂性等特点。本文利用常规气象单收站和天气雷达资料,对2010年6月28日发生在垦区的这... 冰雹是从冰雹云内降落到地面的固体降水物,是一种严重的农业气象灾害。冰雹天气是在中小尺度天气系统背景下产生的,其发生发展具有局部性、突发性和短暂性等特点。本文利用常规气象单收站和天气雷达资料,对2010年6月28日发生在垦区的这次冰雹天气进行分析和总结,为预测冰雹天气的发生发展和指导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云 天气特征 垦区 农七师 中小尺度天气系统 农业气象灾害 冰雹天气 天气雷达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华南海岸带暖区暴雨过程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于鑫 郑腾飞 +3 位作者 黄健 万齐林 刘显通 陆杰英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4-144,共11页
2007年5月20日粤西茂名与阳江海岸带地区发生一场小时降水量达到115 mm的短时大暴雨。采用NCEP/NCAR FNL 1°×1°再分析资料,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高空探空、自动站资料和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分析此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 2007年5月20日粤西茂名与阳江海岸带地区发生一场小时降水量达到115 mm的短时大暴雨。采用NCEP/NCAR FNL 1°×1°再分析资料,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高空探空、自动站资料和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分析此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系统与中尺度系统特征,探讨不同尺度系统对这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是由准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导致的,对流系统的移动速度缓慢是导致出现暴雨的主要原因;(2)在暴雨发生前,整层大气水汽充沛,处于近饱和稳定状态;暴雨发生期间局地大气处于条件不稳定状态;中层弱冷槽过境及"上干下湿"的温湿结构增加了环境大气的不稳定性;(3)北部湾低压(槽)发展导致的强盛低层西南气流为暴雨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高空槽后干冷空气南下形成的深厚干层,有助于对流凝结潜热的释放;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环流为低层暖湿空气提供了垂直上升动力;(4)中尺度对流系统在地势相对平缓的沿海地区发展和加强,地形的动力抬升和辐合作用不大。对流活动诱发的低层密度流在对流带前缘不断激发出新的对流单体,对对流系统的维持和发展起关键作用;(5)对流单体的风暴传播效应使对流系统具有逆风传播的特征,移速缓慢;层云降水的蒸发冷却有可能改变其低层的温度梯度,使环境大气的不稳定性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海岸带 暖区暴雨 天气尺度系统 尺度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