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地区小麦上大麦黄矮病毒种类鉴定及其进化分析
1
作者 董岩 李硕 +3 位作者 缪倩 靳道然 杨荣明 季英华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33-1040,共8页
在对江苏小麦病害进行调查时发现疑似感染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es, BYDVs)的病样,病株旗叶由叶尖向叶基扩展变黄,黄化面积占全叶的1/3~1/2。为明确其感染的病毒种类,对田间采集的样品进行检测和鉴定。结果表明,经利用... 在对江苏小麦病害进行调查时发现疑似感染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es, BYDVs)的病样,病株旗叶由叶尖向叶基扩展变黄,黄化面积占全叶的1/3~1/2。为明确其感染的病毒种类,对田间采集的样品进行检测和鉴定。结果表明,经利用BYDVs通用引物进行检测,采集江苏省8个地点的261份样品中有182份样品扩增到了目的条带。通过序列测定,8个地点样品中的病毒种类均为BYDV-PAV。利用BYDV-PAV外壳蛋白基因(CP)的特异引物对阳性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全部为阳性;经对克隆的CP基因序列聚类分析,江苏8个地点的BYDV与韩国的BYDV-PAV株系相对近缘。这是首次发现江苏小麦上的大麦黄矮病毒为PAV株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大麦黄矮病毒PAV株系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区大麦黄矮病毒(BYDVs)株系鉴定
2
作者 王晓阳 温枭雄 +2 位作者 舒琴 姚强 闫佳会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8-753,共6页
为明确青藏高原地区黄矮病的发生动态、株系分布及主要流行株系,于2019年5月-2023年7月采集232份田间疑似病样,利用RT-PCR进行株系鉴定。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共检测5种病毒株系,其中GAV株系检出率最高,检测样品中存在复合侵染的现象,... 为明确青藏高原地区黄矮病的发生动态、株系分布及主要流行株系,于2019年5月-2023年7月采集232份田间疑似病样,利用RT-PCR进行株系鉴定。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共检测5种病毒株系,其中GAV株系检出率最高,检测样品中存在复合侵染的现象,其中以GAV株系与MAV株系复合侵染频率最高。这表明青藏高原地区大麦黄矮病毒流行株系为BYDV-GAV株系,该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大麦黄矮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大麦黄矮病毒 RT-PCR 株系鉴定 BYDV-GA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病毒来源发夹RNA小麦表现对大麦黄矮病毒的抗性 被引量:6
3
作者 燕飞 张文蔚 +2 位作者 肖红 李世访 成卓敏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7-102,共6页
将大麦黄矮病毒GPV株系的复制酶基因片段和CP基因片段构建成可在植物细胞内表达含有双链复制酶RNA(茎)和反义CPRNA(环)的复合发夹RNA结构,希望能够诱发植物体针对病毒的RNA干扰作用,从而达到抗病毒目的。利用基因枪法将该结构导入小麦... 将大麦黄矮病毒GPV株系的复制酶基因片段和CP基因片段构建成可在植物细胞内表达含有双链复制酶RNA(茎)和反义CPRNA(环)的复合发夹RNA结构,希望能够诱发植物体针对病毒的RNA干扰作用,从而达到抗病毒目的。利用基因枪法将该结构导入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细胞后,通过在幼苗再生阶段进行以叶片为模板的快速PCR来加速阳性植株的筛选过程,最终共获得基因组整合有外源基因的小麦再生植株21株。对再生植株接种不同剂量的病毒,其中9株对BYDV-GPV有低度抗性,表现在低接毒量时无症状,接毒量提高时发病且严重;6株具中度抗性,表现在低接毒量时无症状,接毒量提高时局部有不严重症状;6株具高度抗性,两种情况下均无症状。抗性实验结果表明,hpRNA介导对BYDV的抗性可能受到BYDV含量的影响,具有剂量效应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夹RNA RNA干扰 大麦黄矮病毒 转基因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黄矮病毒PAV血清型免疫电镜检测 被引量:3
4
作者 杜志强 李莉 +1 位作者 王锡锋 周广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1-31,共1页
用免疫电镜技术对大麦黄矮病毒PAV 血清型进行了检测。病毒粗提液经过抗体IgG 的诱捕、修饰后,在电镜下观察到病毒粒体。病毒在抗体的诱捕下,产生了明显的聚集效应。单个病毒粒体周围有抗体环,病毒二聚集体之间有抗体桥存在。病毒粒体... 用免疫电镜技术对大麦黄矮病毒PAV 血清型进行了检测。病毒粗提液经过抗体IgG 的诱捕、修饰后,在电镜下观察到病毒粒体。病毒在抗体的诱捕下,产生了明显的聚集效应。单个病毒粒体周围有抗体环,病毒二聚集体之间有抗体桥存在。病毒粒体表面结构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黄矮病毒 免疫电镜 检测 采集效应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抗大麦黄矮病毒育种研究综述 被引量:5
5
作者 范绍强 谢咸生 +1 位作者 李峰 宋保林 《山西农业科学》 2005年第1期64-67,共4页
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出发,论证了小麦抗黄矮病育种的重要性;阐明了自50年代发现BYDV以来,经过科学家们长期不懈的努力,将抗BYDV基因由小麦近缘种导入普通小麦,逐步育成双二倍体、异附加系、异代换系和易位系材料,最终应用于抗病育种实践;... 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出发,论证了小麦抗黄矮病育种的重要性;阐明了自50年代发现BYDV以来,经过科学家们长期不懈的努力,将抗BYDV基因由小麦近缘种导入普通小麦,逐步育成双二倍体、异附加系、异代换系和易位系材料,最终应用于抗病育种实践;明确了不同抗性基因的遗传差异;指出了抗黄矮病育种的伟大成就;提出了现阶段抗病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大麦黄矮病毒 抗病育种 抗性遗传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粉管通道法介导的抗大麦黄矮病毒转基因小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太国 吴茂森 +2 位作者 张文蔚 李世访 成卓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35,共4页
构建了大麦黄矮病毒GPV株系串联结构复制酶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PPI29,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转化了CA8686小麦,对T0代种子进行了分子检测,获得6株转基因小麦,转化率达到0.45%;对获得的T0代转基因小麦进行了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4株转基因小... 构建了大麦黄矮病毒GPV株系串联结构复制酶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PPI29,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转化了CA8686小麦,对T0代种子进行了分子检测,获得6株转基因小麦,转化率达到0.45%;对获得的T0代转基因小麦进行了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4株转基因小麦对GPV株系表现为高抗,可以推迟发病23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 大麦黄矮病毒 花粉管通道法 复制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黄矮病毒合肥分离物的鉴定及CP基因进化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伟 刘艳 +2 位作者 王锡锋 吴蓓蕾 郑传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2520-12522,共3页
[目的]为了明确合肥地区大麦黄矮病毒株系种类及分子变异情况。[方法]利用生物学手段和RT-PCR方法鉴定了2009年采自合肥地区的19个分离物,并测定了分离物的外壳蛋白基因(CP基因)的序列。[结果]合肥地区的12个分离物被鉴定为BYDV-PAV,CP... [目的]为了明确合肥地区大麦黄矮病毒株系种类及分子变异情况。[方法]利用生物学手段和RT-PCR方法鉴定了2009年采自合肥地区的19个分离物,并测定了分离物的外壳蛋白基因(CP基因)的序列。[结果]合肥地区的12个分离物被鉴定为BYDV-PAV,CP基因序列比对发现核苷酸一致性为95.8%~99.7%。系统进化树分析得知,12个合肥分离物序列聚类到一个分支上,它们与中国分离物PAV-CN(AY855920)的CP基因亲缘关系最近。[结论]掌握合肥地区大麦黄矮病毒的株系分布及分子变异情况,对指导该地区小麦黄矮病的抗性育种和防治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黄矮病毒 外壳蛋白基因 系统进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黄矮病毒株系间分子变异与系统进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兴泉 陈士华 +2 位作者 张晓婷 张苗青 刘应举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9-344,共6页
对已公布的45条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dwarf virus,BYDV)全基因组进行比对分析,表明BYDV具有2种基因组结构类型.依据45条全基因组序列和59条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分别建立BYDV系统进化树,表明PAV株系可分为3个亚组,且发现中国的PA... 对已公布的45条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dwarf virus,BYDV)全基因组进行比对分析,表明BYDV具有2种基因组结构类型.依据45条全基因组序列和59条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分别建立BYDV系统进化树,表明PAV株系可分为3个亚组,且发现中国的PAV与欧美的PAV间存在明显的分子差异.MAV株系也可分为3个亚组,其中1个MAV亚组与中国的GAV株系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找出了在株系内完全保守同时在株系间发生变异的CP氨基酸位点33个,明确了PAV,SGV,GPV等3个株系CP氨基酸序列中具有株系特异性的变异位点,发现MAV和GAV在这33个变异位点处全部相同,无特异性变异位点,推测GAV株系可能是MAV的1个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黄矮病毒 株系 分子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黄矮病毒运动蛋白及其介导的小麦抗病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夏宗良 曹汝菲 王美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3-177,共5页
麦黄矮病毒依靠介体蚜虫传播引起小麦黄矮病,对我国麦类作物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对大麦黄矮病毒编码的运动蛋白的生化特性、生物学功能及其介导小麦的抗病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该运动蛋白在病毒构成中... 麦黄矮病毒依靠介体蚜虫传播引起小麦黄矮病,对我国麦类作物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对大麦黄矮病毒编码的运动蛋白的生化特性、生物学功能及其介导小麦的抗病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该运动蛋白在病毒构成中能够结合病毒核酸,并与宿主细胞膜系统相互作用,是一个与黄矮病毒系统侵染相关的致病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黄矮病毒 运动蛋白 生物学功能 小麦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小麦抗大麦黄矮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永丽 史洪中 +1 位作者 陈利军 周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5451-5453,共3页
转基因技术为培育抗黄矮病小麦提供了一条有力的途径,综述国内外在小麦抗BYDV的转基因研究进展。探讨目前主要基于BYDV自身的外壳蛋白基因、复制酶基因、运动蛋白基因以及蚜虫传毒相关蛋白基因进行的抗BYDV小麦转基因研究现状和成果,并... 转基因技术为培育抗黄矮病小麦提供了一条有力的途径,综述国内外在小麦抗BYDV的转基因研究进展。探讨目前主要基于BYDV自身的外壳蛋白基因、复制酶基因、运动蛋白基因以及蚜虫传毒相关蛋白基因进行的抗BYDV小麦转基因研究现状和成果,并对未来培育抗黄矮病小麦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小麦 大麦黄矮病毒 外壳蛋白 复制酶 运动蛋白 传毒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黄矮病毒运动蛋白在烟草中的瞬时表达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媛媛 李芳芳 +1 位作者 刘国富 曹雪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824-2826,2830,共4页
[目的]快速鉴定运动蛋白基因在烟草中的瞬时表达,进一步研究该外源基因的功能。[方法]将大麦黄矮病毒的运动蛋白基因定向克隆到马铃薯X病毒载体上,得到重组的马铃薯X病毒,电击转化农杆菌后,利用农杆菌渗透注射技术注射到本生烟草的叶片... [目的]快速鉴定运动蛋白基因在烟草中的瞬时表达,进一步研究该外源基因的功能。[方法]将大麦黄矮病毒的运动蛋白基因定向克隆到马铃薯X病毒载体上,得到重组的马铃薯X病毒,电击转化农杆菌后,利用农杆菌渗透注射技术注射到本生烟草的叶片中,观察病毒对烟草的侵染状况。[结果]渗透注射后第7天观察,重组病毒载体侵染的烟草系统叶有病毒侵染症状,而对照组未有此现象。对2组试验进行逐日跟踪观察,重组病毒载体侵染的烟草有较严重的病毒侵染症状和叶片卷曲现象,后期引起注射叶及系统叶坏死。而空病毒载体侵染的烟草只有轻微的病毒侵染症状,并能够恢复健康。对侵染的烟草进行RT-PCR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BYDV-MP在烟草体内进行了正常的转录和表达。[结论]BYDV-MP蛋白促进了PVX的系统侵染速度,加重了系统侵染的病毒症状,是病毒病症的决定因子;利用PVX表达载体表达异源MP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黄矮病毒运动蛋白 马铃薯X病毒 烟草 侵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抗大麦黄矮病毒与丰产性遗传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定一 曹亚萍 +2 位作者 张明义 宁东贤 范绍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2-65,共4页
利用 3个抗大麦黄矮病毒 (BYDV)冬小麦材料作母本、4个丰产性品种作父本 ,采用 3× 4不完全双列杂交 ,研究分析其抗病性和丰产性遗传特点结果表明 ,抗病性状和产量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加性 显性遗传模型 ,以加性基因效应占绝对优势 ;... 利用 3个抗大麦黄矮病毒 (BYDV)冬小麦材料作母本、4个丰产性品种作父本 ,采用 3× 4不完全双列杂交 ,研究分析其抗病性和丰产性遗传特点结果表明 ,抗病性状和产量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加性 显性遗传模型 ,以加性基因效应占绝对优势 ;抗病与高产二性状呈负相关 ,应以耐病高产为选择目标 ;抗病母本应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和较低的特殊配合力方差 ,丰产父本应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方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大麦黄矮病毒 抗性性 丰产性 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黄矮病毒侵染玉米研究初报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惠芳 朱福成 +2 位作者 杨凤琪 张月莲 王克兰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2-33,共2页
大麦黄矮病毒(BYDV)侵染玉米引起玉米红叶病,在个别品种上可产生细条症状。不同症状其潜育期不同,同一品种表现红叶症状潜育期平均20.9~25天,细条症状平均为13.4~18.6天。玉米红叶病最有效的传毒介体为粟缢管蚜、玉米蚜,其次为二叉蚜... 大麦黄矮病毒(BYDV)侵染玉米引起玉米红叶病,在个别品种上可产生细条症状。不同症状其潜育期不同,同一品种表现红叶症状潜育期平均20.9~25天,细条症状平均为13.4~18.6天。玉米红叶病最有效的传毒介体为粟缢管蚜、玉米蚜,其次为二叉蚜和长管蚜。侵染玉米的BYDV株系主要为二叉缢管蚜株系(GPV)、玉米蚜株系(RMV),不稳定的缢长蚜株系(PAV)亦可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麦黄矮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份青稞品种对大麦黄矮病毒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天旺 王春明 +2 位作者 李景功 马建国 郭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7期152-153,158,共3页
[目的]明确不同青稞品种抗大麦黄矮病毒的差异。[方法]于2018年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法对25份青稞品种进行由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引起的青稞黄矮病的田间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在供试25个品种中未监测到免疫(IM)... [目的]明确不同青稞品种抗大麦黄矮病毒的差异。[方法]于2018年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法对25份青稞品种进行由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引起的青稞黄矮病的田间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在供试25个品种中未监测到免疫(IM)和高抗(HR)材料;仅1份材料康青7号表现抗(R);云枝黑青稞、北青8号、甘青4号、藏青320、昆仑1号、长青裸大麦、黄青2号、藏青148、牡丹青稞、甘青3号、青海黄、北青6号、北青7号、昆仑15号和甘青2号15份材料表现中抗(R);甘青1号、新民元棱、双胚青稞、黄青1号、柴青6号、肚里黄、康青3号和冬青8号8份材料表现感(S);1份品种喜马拉雅6号表现高感(HS),分别占供试材料的4.0%、60.0%、32.0%和4.0%。将25份青稞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以最长距离0.65作为最佳分割点,将试验品种分为1个抗病品种、15个中抗品种、8个感病品种和1个高感品种,与抗性类型完全吻合。[结论]获得的这些有效抗病品种,为品种的合理布局及抗病育种提供核心抗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大麦黄矮病毒 抗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蚜虫及大麦黄矮病毒诱导小麦对后期禾谷缢管蚜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亢菊侠 杨洋 孟琳钦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96-801,共6页
为探究植物病毒-介体昆虫-寄主植物三者之间的互作关系,以前期经携带/未携带大麦黄矮病毒(BYDV)PAV菌株的禾谷缢管蚜危害的小麦为材料,研究后期取食的禾谷缢管蚜体内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保护酶和... 为探究植物病毒-介体昆虫-寄主植物三者之间的互作关系,以前期经携带/未携带大麦黄矮病毒(BYDV)PAV菌株的禾谷缢管蚜危害的小麦为材料,研究后期取食的禾谷缢管蚜体内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保护酶和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乙酰胆碱酯酶(AchE)等解毒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与取食健康小麦(对照组)相比,取食前期经无毒禾谷缢管蚜危害后的小麦(蚜虫诱导组)后,禾谷缢管蚜体内POD、CAT、SOD、ACP、AKP活性均显著升高,分别升高206.9%、138.9%、161.7%、190.8%和138.9%,说明小麦受蚜虫危害后,对后期禾谷缢管蚜产生不利的影响,后期蚜虫通过升高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来适应这种影响;与取食健康小麦(对照组)相比,取食前期经有毒禾谷缢管蚜危害后的小麦(病毒和蚜虫诱导组)后,禾谷缢管蚜体内SOD、AKP活性均显著降低,分别降低27.8%和34.3%。且与蚜虫诱导组相比,病毒和蚜虫诱导组禾谷缢管蚜体内POD、CAT、SOD、ACP、AKP活性均显著降低。说明大麦黄矮病毒存在条件下,不仅抵消前期蚜虫危害导致的酶活性上升,还降低部分保护酶和解毒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黄矮病毒 前期蚜虫取食 禾谷缢管蚜 保护酶 解毒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大麦黄矮病毒蚜虫取食对小麦防御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亢菊侠 兰文学 杨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6-82,94,共8页
[目的]研究携带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蚜虫取食对小麦防御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探明BYDV-介体蚜虫-小麦三者的互作机制,为揭示BYDV流行和蚜虫大发生的原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BYDV的主流株系GAV为测试病毒,以... [目的]研究携带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蚜虫取食对小麦防御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探明BYDV-介体蚜虫-小麦三者的互作机制,为揭示BYDV流行和蚜虫大发生的原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BYDV的主流株系GAV为测试病毒,以其传播介体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为试虫,设置无蚜虫取食小麦(CK)、无毒麦长管蚜取食小麦(Mock-Sa)、无毒麦二叉蚜取食小麦(Mock-Sg)、感染BYDV-GAV麦长管蚜取食小麦(BYDV-Sa)和感染BYDV-GAV麦二叉蚜取食小麦(BYDV-Sg)5个处理,于蚜虫取食2 h(蚜虫达到稳定取食所需时间),26,50,74和98 h时,取叶片样品检测茉莉酸防御途径关键基因脂氧合酶基因(LOX)和丙二烯氧化物合成酶基因(AOS)及水杨酸防御途径关键基因病程相关基因非表达子1(NPR1)和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无蚜虫取食对照相比,麦蚜取食能显著提高小麦体内LOX的表达水平,对NPR1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而对AOS和PAL表达水平的影响因麦蚜种类或处理时间的不同而变化.与无毒蚜虫取食相比,携带BYDV-GAV蚜虫取食总体上能降低小麦体内LOX、AOS、NPR1和PAL的表达水平.[结论]蚜虫取食能提高小麦茉莉酸途径的防御作用,而BYDV-GAV能显著降低小麦茉莉酸和水杨酸途径的防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黄矮病毒 麦蚜 茉莉酸途径 水杨酸途径 小麦防御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黄矮病毒蚜传蛋白中蚜传功能位点分析
17
作者 吴兴泉 陈士华 +1 位作者 张苗青 刘应举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4-137,共4页
为探讨大麦黄矮病毒(BYDV)蚜传(AT)蛋白参与介导蚜虫传播BYDV过程的关键功能区,利用Clustal等多种序列分析工具对BYDV AT蛋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在GAV株系、MAV株系和PAV株系的AT蛋白通读蛋白区均具有高度保守序列"VDSS"... 为探讨大麦黄矮病毒(BYDV)蚜传(AT)蛋白参与介导蚜虫传播BYDV过程的关键功能区,利用Clustal等多种序列分析工具对BYDV AT蛋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在GAV株系、MAV株系和PAV株系的AT蛋白通读蛋白区均具有高度保守序列"VDSS"和"KRFFEY",两保守区之间的氨基酸序列在株系间存在特异性变异,AT蛋白的主要糖基化和磷酸化位点亦分布在该区,表明该区域可能是决定株系间蚜传特性差异的功能区。另外分析表明,AT蛋白具有卷曲螺旋结构,在动物细胞中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其第510位氨基酸残基附近的卷曲螺旋结构不但在序列上高度保守(EYEAA)而且位置上也高度相近,说明该结构可能在AT蛋白介导蚜虫传播过程中起调控基因表达或分子识别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黄矮病毒 蚜传蛋白 株系 分子识别 功能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黄矮病毒PAV河南分离物通读蛋白ORF5基因的分子特征分析
18
作者 王阳 刘艳 +1 位作者 王锡锋 李志忠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6-571,共6页
利用RT-PCR从河南各地采集的110份小麦病样上鉴定出28个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e,BYDV)PAV分离物,并获得了这28个分离物的通读蛋白(Read through protein,RTP)ORF5基因全长.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可知,河南分离物RTP-O... 利用RT-PCR从河南各地采集的110份小麦病样上鉴定出28个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e,BYDV)PAV分离物,并获得了这28个分离物的通读蛋白(Read through protein,RTP)ORF5基因全长.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可知,河南分离物RTP-ORF5基因变异普遍较大,28个BYDV-PAV河南分离物RTP-ORF5基因之间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75.9%~100%,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79.4%~99.8%,核苷酸和氨基酸的一致性变异都较大.与国内外报道的16个BYDV-PAV通读蛋白基因相比对,其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72.2%~99%,由此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77%~99.6%.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河南地区分离物在4个内组群中都有分布.这些数据说明河南的大麦黄矮病毒PAV多样性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黄矮病毒 通读蛋白 系统进化分析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放射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麦黄矮病毒及雀麦花叶病毒
19
作者 魏宁生 李毅 张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4期98-101,共4页
放射免疫吸附测定法(Radioimmunosorbent assay RISA)是一种灵敏、快速检测植物病毒的方法,它的灵敏度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sorbent assay ELISA)。作者应用<sup>125</sup>I分别标记雀麦花叶病毒... 放射免疫吸附测定法(Radioimmunosorbent assay RISA)是一种灵敏、快速检测植物病毒的方法,它的灵敏度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sorbent assay ELISA)。作者应用<sup>125</sup>I分别标记雀麦花叶病毒(Brome Mosaic VirusBMV)和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 BYDV)免疫γ-球蛋自,进了行病毒检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这为进行蚜虫带毒率的测定和病害流行测报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黄矮病毒 雀麦花叶病毒 放射免疫吸附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黄矮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和运动蛋白基因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
20
作者 石海英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8-450,共3页
根据已知的大麦黄矮病毒GPV株系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CP)和移动蛋白(Movement Protein MP)基因序列合成了CP、MP基因的上下游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片段,经过Sal I和Pst I双酶切、连接、转化、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及基... 根据已知的大麦黄矮病毒GPV株系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CP)和移动蛋白(Movement Protein MP)基因序列合成了CP、MP基因的上下游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片段,经过Sal I和Pst I双酶切、连接、转化、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构建了酵母表达载体pGBKT7-GPV-CP和pGBKT7-GPV-MP,用于在酵母双杂交分析中表达诱饵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筛选小麦cDNA文库内与大麦黄矮病毒互作的寄主因子、克隆寄主因子、推测其种类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黄矮病毒 外壳蛋白基因 运动蛋白基因 酵母表达载体 载体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