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半野生大豆起源及野生大豆稀有性状来源的形态学证据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李向华
王克晶
-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出处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57-1371,共15页
-
基金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
-
文摘
针对国内外半野生大豆起源相关的五大争论焦点问题,结合本研究组近20年来对野生大豆和半野生大豆的形态学观察和研究,概述了我国半野生大豆天然杂交起源和野生大豆稀有性状来源的形态学证据。通过对我国半野生大豆的形态性状观察以及遗传标记分析鉴定,支持半野生大豆(G.gracilis Skvortsov)百粒重以3 g为界的观点,并发现百粒重在2.5~3.0 g之间时,其形态变异类型最丰富。通过捕捉野生和栽培大豆天然杂交当代种子及后代的形态性状分离调查,证实了半野生大豆起源于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天然杂交的论点。同时,研究结果表明,伴随天然杂交后的分离,一些稀有性状如白花、有色种皮(黄、绿、褐)、无泥膜、灰绒毛、绿子叶等是由栽培大豆逆向渗入到野生大豆中的。
-
关键词
半野生大豆起源
稀有性状来源
大粒型野生大豆
G.gracilis
Skvortsov
-
Keywords
origin of semi-wild soybean
origin of rare characters
big-seeded wild soybean
G.gracilis Skvortsov
-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关于栽培大豆起源的研究
被引量:18
- 2
-
-
作者
常汝镇
-
机构
中国农科院品种资源所
-
出处
《中国油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7,共7页
-
文摘
大豆起源于中国,但在中国的何处,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起源说.主要有中国东北起源说、长江流域及其以南起源说、黄河中下游起源说、多中心起源说等.本文对这些起源说做了介绍和简要评述,并从中国农业起源、古文字有关大豆的记载、考古发掘、野生大豆的分布,以及大豆性状的演化等方面论述了大豆主要起源地应是黄河中下游地区。
-
关键词
大豆栽培
大豆
大豆起源
-
分类号
S565.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栽培大豆起源与植物考古学研究
被引量:8
- 3
-
-
作者
孙永刚
-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
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15,共5页
-
基金
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专项2011年度项目--"栽培大豆的起源和早期耕作技术研究"
-
文摘
关于栽培大豆的起源,目前国内外学者基本达成共识,栽培大豆起源于中国。但在中国何处起源有多种说法,学者们根据历史文献、植物考古学新资料等,同时结合现生野生大豆的分布态势对大豆的分布、起源地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对植物浮选所获得的大豆遗存进行分析,结合历史文献以及野生大豆的生长习性等认为大豆在龙山文化时期起源于中国北方地区,尤其是辽宁、河北、山西等省的山地、盆地地区,并逐渐成为远古先民的主要食物来源,并被后世文献列为抚万民度四方的五谷之一。
-
关键词
栽培技术
大豆起源
历史文献
植物考古学
浮选法
-
分类号
K87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从历史文献到考古资料:论栽培大豆的起源
被引量:15
- 4
-
-
作者
孙永刚
-
机构
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4-127,共4页
-
基金
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专项
-
文摘
目前国内外学者基本达成共识,认为栽培大豆起源于中国。但在中国何处起源有多种说法,学者们根据历史文献对"大豆"的记载,同时结合现生野生大豆的分布态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对植物浮选所获得的大豆遗存进行分析,结合历史文献以及野生大豆的生长习性等认为栽培大豆在龙山文化时期起源于中国北方尤其是辽宁、河北、山西等省的山地、盆地地区。
-
关键词
栽培技术
大豆起源
历史文献
考古资料
浮选法
-
Keywords
Cultivation technique
Origin of soybean
Historical documents
Archaeological data
Floatation
-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