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料中添加大豆膳食纤维对草鱼免疫功能和肉质的影响
1
作者 党丽霞 曹威荣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5-68,共4页
试验旨在探究大豆膳食纤维(Soybean dietary fibers,SDFs)对草鱼免疫功能及肉质的影响。试验将体质均匀的800尾体重(301.58±3.89)g的健康草鱼随机分到40个2.0 m×1.8 m×1.6 m的网箱(重复)中,每个重复20尾,每10个网箱为1组... 试验旨在探究大豆膳食纤维(Soybean dietary fibers,SDFs)对草鱼免疫功能及肉质的影响。试验将体质均匀的800尾体重(301.58±3.89)g的健康草鱼随机分到40个2.0 m×1.8 m×1.6 m的网箱(重复)中,每个重复20尾,每10个网箱为1组,各组(试验Ⅰ、Ⅱ、Ⅲ、Ⅳ组)分别饲喂添加0%、0.6%、1.2%和2.4%SDF的试验饲日粮,试验为期60 d。结果表明,与Ⅰ和Ⅱ组相比,Ⅲ、Ⅳ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含量显著上调(P<0.05),Ⅲ组酸性磷酸酶(ACP)含量显著上调(P<0.05),Ⅳ组溶菌酶(LZM)含量显著上调(P<0.05);与Ⅰ和Ⅱ组相比,前肠Ⅲ和Ⅳ组AKP和LZM含量显著上调(P<0.05);中肠Ⅲ和Ⅳ组ACP含量显著上调(P<0.05),Ⅱ~Ⅳ组AKP和C3含量显著上调(P<0.05);后肠Ⅳ组LZM含量显著上调(P<0.05);Ⅲ和Ⅳ组肌肉弹性显著提升(P<0.05),Ⅳ组肌肉黏性显著提高(P<0.05),Ⅲ和Ⅳ组肌肉蒸煮损失显著减少(P<0.05)。结论,添加2.4%的大豆膳食纤维能增强草鱼免疫力,改善其肉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膳食纤维 草鱼 肉质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橙皮丁大豆膳食纤维酥性饼干的研制
2
作者 李博胜 陶峰 +5 位作者 郑斌丽 王博颖 项晶 盛琛 吴淑清 茹佳怡 《中国果菜》 2025年第4期23-27,47,共6页
为提供营养丰富、健康安全的酥性饼干,本研究以低筋面粉为主要原料,添加橙皮丁和大豆膳食纤维,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价为检测指标,考察橙皮丁添加量、大豆膳食纤维添加量、黄油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对饼干的影响,确定产品... 为提供营养丰富、健康安全的酥性饼干,本研究以低筋面粉为主要原料,添加橙皮丁和大豆膳食纤维,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价为检测指标,考察橙皮丁添加量、大豆膳食纤维添加量、黄油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对饼干的影响,确定产品最佳制备配方。结果表明,橙皮丁大豆膳食纤维酥性饼干的最佳配方(以面粉量100 g计)为橙皮丁16%,大豆膳食纤维5%,黄油38%,白砂糖20%,鸡蛋12%,小苏打1.0%,碳酸氢铵0.6%,食盐0.4%。此配方制作的酥性饼干感官评分最高,为89.6分,色泽金黄,口感酥脆,且有特殊的橙皮果香味;经质构检测,其硬度及咀嚼性参数表现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丁 大豆膳食纤维 酥性饼干 配方优化 质构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豆渣不溶性膳食纤维结构及理化性质比较
3
作者 赵晨皓 刘文豪 +3 位作者 李博 王赛男 于寒松 于威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8-126,共9页
本研究旨在以传统豆制品加工产生的豆渣为原料制备不溶性膳食纤维(TBP-IDF),并对比其与以分离蛋白加工副产物豆渣为原料制备的不溶性膳食纤维(SPI-IDF)在结构和理化性质方面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对传统豆制品豆渣的脱脂... 本研究旨在以传统豆制品加工产生的豆渣为原料制备不溶性膳食纤维(TBP-IDF),并对比其与以分离蛋白加工副产物豆渣为原料制备的不溶性膳食纤维(SPI-IDF)在结构和理化性质方面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对传统豆制品豆渣的脱脂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复合酶法制备TBP-IDF,并对其基础成分和组分进行测定;利用离子色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TBP-IDF和SPI-IDF的结构差异进行对比;通过测定吸水性、膨胀性、持油性及葡萄糖和胆固醇吸附能力,对TBP-IDF和SPI-IDF的理化性质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传统豆制品豆渣最佳脱脂工艺参数如下:液料比为22:1、处理温度59℃、处理时间70 min,在此条件下,豆渣的脱脂率达90.13%;TBP-IDF含量可达83.23%,其中纤维素含量为29.3%,半纤维素含量为53.5%,木质素含量为17.2%;与SPI-IDF相比,TBP-IDF单糖组成存在显著差异,葡萄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但高级结构类似;TBP-IDF的持水性(9.53 g/g)和膨胀性(5.20 mL/g)显著高于SPI-IDF(7.73 g/g,4.30 mL/g)(P<0.05),持油性(6.22 g/g)显著低于SPI-IDF(7.95 g/g)(P<0.05);二者对葡萄糖和胆固醇的吸附能力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且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证明了TBP-IDF与SPI-IDF具有类似的潜在生理活性,有可能被用作辅助糖脂代谢类功能性食品原料,同时扩大了大豆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制备来源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加工副产物 不溶性膳食纤维 潜在功能性 复合酶法 糖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膳食纤维果冻配方的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乔毓茜 宋锦华 +3 位作者 尚彩霞 马吉帆 徐婷 王展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3期5-8,14,共5页
以感官评价和弹性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大豆膳食纤维果冻配方进行优化,并对大豆膳食纤维进行烘烤处理。当黄原胶、卡拉胶、魔芋胶按1∶2∶1质量比混合,复配胶、柠檬酸、白砂糖和大豆膳食纤维添加量分别为1.6%,0.07%,15... 以感官评价和弹性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大豆膳食纤维果冻配方进行优化,并对大豆膳食纤维进行烘烤处理。当黄原胶、卡拉胶、魔芋胶按1∶2∶1质量比混合,复配胶、柠檬酸、白砂糖和大豆膳食纤维添加量分别为1.6%,0.07%,15%,0.25%时,大豆膳食纤维果冻酸甜适宜、具有果冻特有滋味,且组织形态完整、富有弹性。大豆膳食纤维的加入不仅能够增加人体对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且经焙烤处理后还可改善大豆膳食纤维果冻的口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膳食纤维 果冻 烘烤 配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法研制高活性大豆膳食纤维的研究 被引量:50
5
作者 涂宗财 李金林 +1 位作者 汪菁琴 任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51,共3页
介绍了以豆渣为原料,利用微生物发酵法制备高活性大豆膳食纤维的工艺,并对产品的性能与同类非发酵产品进行对比,发现此膳食纤维的SDF含量高、持水力强、无豆渣中原有的豆腥味、臭味等不良气味,产品具有淡淡的特殊香味。
关键词 大豆膳食纤维 发酵 sd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取方式对大豆膳食纤维理化及功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6
作者 李杨 胡淼 +4 位作者 孙禹凡 钟明明 张巧智 江连洲 齐宝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8-24,共7页
生物解离大豆残渣中膳食纤维含量丰富,为明晰生物解离提取法对大豆膳食纤维的改性效果,获取高品质大豆膳食纤维,本研究测定生物解离大豆膳食纤维的纯度、理化性质及功能特性,并与水提法天然大豆膳食纤维,化学法、发酵法及挤压膨化法改... 生物解离大豆残渣中膳食纤维含量丰富,为明晰生物解离提取法对大豆膳食纤维的改性效果,获取高品质大豆膳食纤维,本研究测定生物解离大豆膳食纤维的纯度、理化性质及功能特性,并与水提法天然大豆膳食纤维,化学法、发酵法及挤压膨化法改性大豆膳食纤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生物解离大豆膳食纤维纯度可达82.58%,其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约占总膳食纤维的60%,属于优质膳食纤维;生物解离膳食纤维的持水性、持油性、膨胀性和溶解性分别为6.87 g/g、5.48 g/g、8.22 mL/g和5.07%,均明显高于其他方式提取的膳食纤维。功能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方式提取的膳食纤维功能特性强弱次序均为生物解离膳食纤维>挤压膨化法改性膳食纤维>发酵法改性膳食纤维>化学法改性膳食纤维>水提法膳食纤维。生物解离膳食纤维在pH 7.0时对Pb^(2+)、As^+、Cu^(2+)3种重金属离子吸附能力分别为351.2、304.1、214.1μmol/g。此外,生物解离大豆膳食纤维的葡萄糖吸收能力、α-淀粉酶抑制能力和胆汁酸阻滞指数分别为6.56~35.78 mmol/g、18.42%和33.12%~35.52%,均显著高于其余提取方式的膳食纤维。因此,生物解离提取法对大豆膳食纤维改性效果显著,生物解离残渣可作为一种新型的膳食纤维来源进行开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膳食纤维 生物解离 可溶性膳食纤维 理化性质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皮制备膳食纤维的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汪勇 欧仕益 +2 位作者 李爱军 付亮 张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0-113,共4页
以大豆皮为原料,用酶法、酸法和碱法制备膳食纤维。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酶法较优的工艺参数为:0.2%的中性蛋白酶液,水解温度35℃,水解时间1h,液料比6:1,得到的产品纤维含量为74.93%。酸法不适合膳食纤维的制备。碱法较优的工艺参数... 以大豆皮为原料,用酶法、酸法和碱法制备膳食纤维。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酶法较优的工艺参数为:0.2%的中性蛋白酶液,水解温度35℃,水解时间1h,液料比6:1,得到的产品纤维含量为74.93%。酸法不适合膳食纤维的制备。碱法较优的工艺参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液料比6:1,100℃煮1h,得到的产品纤维含量为90.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制备 膳食纤维 酶法 酸法 碱法 中性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膳食纤维可食用膜的研制 被引量:14
8
作者 谭惠子 刘成梅 +3 位作者 吴伟 万婕 刘伟 王敏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03-306,共4页
本实验以透明度、溶解速度、水蒸气透过系数及透油系数为指标,研究料液比、增稠剂(CMC、海藻酸钠)、甘油、蜂蜡对膜性能的影响,制备一种成本低、性能好的大豆膳食纤维可食用膜。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可食用膜制备的最佳配方为料液... 本实验以透明度、溶解速度、水蒸气透过系数及透油系数为指标,研究料液比、增稠剂(CMC、海藻酸钠)、甘油、蜂蜡对膜性能的影响,制备一种成本低、性能好的大豆膳食纤维可食用膜。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可食用膜制备的最佳配方为料液比1:35(W/W)、增稠剂1%(CMC:海藻酸钠=3:1)、甘油1.5%、蜂蜡0.5%。用此配方制备的可食用膜的透明度为13.872%,溶解速度小于30s/g,水蒸汽透过系数为0.621g·mm/m2·d·kPa,透油系数为4.016g·mm/m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食用膜 豆渣 大豆膳食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脱脂豆粉与大豆豆皮膳食纤维改善馒头品质及老化的比较 被引量:15
9
作者 肖安红 何东平 张世宏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3-76,共4页
实验证明适量添加低温脱脂豆粉、大豆豆皮膳食纤维均可制作品质优良的馒头;适量低温脱脂豆粉、大豆豆皮膳食纤维均可作为改良剂提高馒头和面粉的品质、有效地延缓馒头老化;且大豆豆皮膳食纤维较低温脱脂豆粉改良效果好。
关键词 低温脱脂豆粉 大豆豆皮膳食纤维 馒头 品质 老化 馒头品质 膳食纤维 脱脂豆粉 豆皮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大豆膳食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2
10
作者 华欲飞 顾玉兴 王洪晶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43-46,共4页
大豆加工产生的大豆渣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 ,碱性过氧化氢处理能够改变大豆纤维的结构 ,使其中的亲水基团暴露 ,从而增加其吸水性和溶胀性。大豆渣经过预处理后纤维含量可达到92 % ;碱性过氧化氢处理软化并干燥可以得到色泽白、吸水性... 大豆加工产生的大豆渣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 ,碱性过氧化氢处理能够改变大豆纤维的结构 ,使其中的亲水基团暴露 ,从而增加其吸水性和溶胀性。大豆渣经过预处理后纤维含量可达到92 % ;碱性过氧化氢处理软化并干燥可以得到色泽白、吸水性为 12倍、溶胀性达 2 4倍的功能性大豆纤维。当添加量较低时 ,大豆纤维应用于乳化型碎肉制品时显现出良好的保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纤维 大豆膳食纤维 碱性过氧化氢 豆渣 功能性 溶胀性 碎肉 性能研究 吸水性 亲水基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膳食纤维的湿法超微粉碎与干法超微粉碎比较研究 被引量:49
11
作者 蓝海军 刘成梅 +1 位作者 涂宗财 刘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1-174,共4页
本实验以大豆膳食纤维的超微粉碎为基础,研究了膳食纤维先经微射流作用的湿法超微粉碎再经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后的物理性质(平均水分蒸发速率、膨胀力、持水力、结合水力等)的变化,同时对经研磨式干法超微粉碎后的膳食纤维进行以上物理性... 本实验以大豆膳食纤维的超微粉碎为基础,研究了膳食纤维先经微射流作用的湿法超微粉碎再经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后的物理性质(平均水分蒸发速率、膨胀力、持水力、结合水力等)的变化,同时对经研磨式干法超微粉碎后的膳食纤维进行以上物理性质测定,通过测定结果比较两种超微粉碎方法对膳食纤维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湿法超微粉碎能使物料平均粒径达到200nm以内,使膳食纤维的平均水分蒸发速率、膨胀力、持水力、结合水力分别从粉碎前的0.188g/min、5.89ml/g、5.42g/g、12.55g/g增大到0.475g/min、9.02ml/g、13.50g/g、25.00g/g。而干法超微粉碎能使物料平均粒径达到200~300nm以内,平均水分蒸发速率、膨胀力、持水力、结合水力分别增大到0.562g/min、8.13ml/g、12.06g/g、24.45g/g。可见干法粉碎对膨胀力、持水力、结合水力的影响不及湿法粉碎的大,却更有助于水分蒸发速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超微粉碎 干法超微粉碎 大豆膳食纤维 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膳食纤维的功能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2
作者 赵贵兴 陈霞 赵红宇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7-28,共2页
主要介绍了以大豆皮和大豆子叶为原料的膳食纤维的功能性质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以及膳食纤维对人体的营养和保健功能。
关键词 大豆 豆皮 子叶 膳食纤维 功能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对鲜食大豆荚膳食纤维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丽 宋一茉 +5 位作者 朱丹实 惠丽娟 王勃 何余堂 马涛 刘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55-158,共4页
以鲜食大豆荚为原料,通过碱法、酶法、超声辅助酶法及微波辅助酶法提取水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测定其总黄酮含量、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以研究其抗氧化特性,并与市售大豆膳食纤维作比较。结果表明,... 以鲜食大豆荚为原料,通过碱法、酶法、超声辅助酶法及微波辅助酶法提取水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测定其总黄酮含量、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以研究其抗氧化特性,并与市售大豆膳食纤维作比较。结果表明,各种方法提取的鲜食大豆荚膳食纤维的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特性均高于市售大豆膳食纤维,鲜食大豆荚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抗氧化特性高于不溶性膳食纤维,酶法、超声和微波处理能提高鲜食大豆荚膳食纤维的抗氧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大豆 膳食纤维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膳食纤维在蛋糕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陆宁 张奇 谢安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3-64,共2页
研究了添加大豆膳食纤维蛋糕的生产工艺、配方以及大豆膳食纤维对蛋糕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大豆膳食纤维添加量为面粉含量的10%时,通过调整生产工艺,改变加水量及泡打粉用量,生产出的蛋糕色、香、味和组织结构均比较理想。
关键词 大豆膳食纤维 蛋糕 生产工艺 配方 质量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化大豆水酶法膳食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江连洲 张巧智 +3 位作者 关嘉琦 巩涵 李杨 隋晓楠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30-337,共8页
大豆水酶法残渣可作为膳食纤维的来源。以大豆水酶法残渣为原料,对其中的膳食纤维进行羧甲基化修饰,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建立了碱化温度、氯乙酸添加量、醚化时间和醚化温度对羧甲基取代度的模型。研究... 大豆水酶法残渣可作为膳食纤维的来源。以大豆水酶法残渣为原料,对其中的膳食纤维进行羧甲基化修饰,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建立了碱化温度、氯乙酸添加量、醚化时间和醚化温度对羧甲基取代度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各参数对羧甲基取代度的影响程度依次为醚化时间、氯乙酸添加量、碱化温度、醚化温度。通过对试验结果的二次回归分析得到的最佳制备工艺为碱化温度25℃、氯乙酸添加量为膳食纤维质量的1.05倍、醚化温度70℃、醚化时间3.8 h,在此最优条件下制备的水酶法膳食纤维羧甲基取代度为0.430 5,其持水率、持油率和膨胀率分别较修饰前提升了89.61%、20.63%和114.32%。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制备的大豆水酶法膳食纤维发生了羧甲基取代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膳食纤维 水酶法 羧甲基化修饰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水不溶性大豆皮膳食纤维理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晶晶 张红建 +3 位作者 李晓月 付芳芳 宋书凯 肖安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47-149,154,共4页
水不溶性大豆皮膳食纤维通过频率分别为150、250、300Hz的气流粉碎机粉碎,得DF-A、DF-B、DF-C三种不同粒径超细膳食纤维,并对它们的理化特性进行比较研究。样品DF-C的中位粒径约为16.58μm,比样品DF-A的中位粒径降低2.5倍,而比表面积随... 水不溶性大豆皮膳食纤维通过频率分别为150、250、300Hz的气流粉碎机粉碎,得DF-A、DF-B、DF-C三种不同粒径超细膳食纤维,并对它们的理化特性进行比较研究。样品DF-C的中位粒径约为16.58μm,比样品DF-A的中位粒径降低2.5倍,而比表面积随粒径的减小呈增大趋势,最大比表面积为152.2m2·kg-1;样品DF-A、DF-B、DF-C的白度分别为51.7%、55.1%、63.4%;根据Duncan法的分析结果可知,样品DF-A与DF-B间的持油力差异不显著(p>0.05),而样品DF-A与DF-C、DF-B与DF-C间的持油力差异显著(p<0.05);样品DF-A、DF-B及DF-C间的持水力差异显著(p<0.05);阳离子交换能力逐渐增强,直到消耗0.7mL NaOH时,阳离子交换能力趋于稳定;当溶液浓度<10%时,三者溶液的黏度曲线比较陡峭,黏度值皆呈上升趋势。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SEM)观察表明,膳食纤维的微观结构并没有随着其粒度的减小而发生改变,仍呈杆状结构。结果表明:气流粉碎进一步增强了水不溶性大豆皮膳食纤维保健功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膳食纤维 粒度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微射流对生物解离大豆膳食纤维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欢 佟晓红 +3 位作者 刘龄 李红 胡淼 江连洲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46-352,共7页
采用动态高压微射流(Dynamic high pressure microfluidization,DHPM)技术对生物解离大豆膳食纤维进行改性,探讨其对膳食纤维组成、理化及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解离和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均可有效提高大豆膳食纤维中可溶性膳食... 采用动态高压微射流(Dynamic high pressure microfluidization,DHPM)技术对生物解离大豆膳食纤维进行改性,探讨其对膳食纤维组成、理化及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解离和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均可有效提高大豆膳食纤维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降低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使不可溶性膳食纤维与可溶性膳食纤维质量分数的比值达到1.87;通过对比不同处理压力的生物解离大豆膳食纤维中其余成分的含量可知,DHPM对生物解离膳食纤维中含水率影响不显著(P>0.05)。生物解离和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能明显改善膳食纤维的水化性质和持油力,但对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在pH值7条件下,不同压力处理膳食纤维的重金属离子吸附能力差异不显著,且膳食纤维在pH值7条件下对同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果优于pH值为2的情况。膳食纤维对葡萄糖吸收能力随处理压力的提高而依次增大,达到200 MPa时略有下降,且不同压力处理膳食纤维的葡萄糖吸收能力均随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而提高;200 MPa处理压力下的生物解离膳食纤维的α-淀粉酶抑制能力最高,为18.42%,较0~150 MPa处理的膳食纤维样品分别提高了约36%、32%、28%和27%。随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处理压力的增加,膳食纤维结合胆汁酸的能力有所升高。因此,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可以作为提高膳食纤维生理功能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膳食纤维 可溶性膳食纤维 理化性质 功能特性 生物解离 动态高压微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膳食纤维的双螺杆挤压改性(Ⅰ)──挤压对大豆膳食纤维的影响 被引量:22
18
作者 钱建亚 丁霄霖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4-28,共5页
用双螺杆挤压机对大豆渣膳食纤维进行挤压处理,结果表明,挤压可以使膳食纤维中的一部分水不溶性组分向水溶性转化,转化的部分来自半纤维素,转化的程度随挤压的剧烈程度而变化。X-射线衍射分析说明,纤维的晶体结构不受挤压的影响。
关键词 大豆 豆渣 挤压 膳食纤维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粉碎对大豆豆皮膳食纤维性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肖安红 邝艳梅 孙秀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9-100,103,共3页
通过对超微粉碎后的大豆豆皮膳食纤维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吸水性、吸油性、与阳离子交换能力等性质研究表明:超微粉碎不会改变大豆豆皮膳食纤维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超微颗粒的性能明显优化:超微粉碎可使大豆豆皮膳食纤维... 通过对超微粉碎后的大豆豆皮膳食纤维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吸水性、吸油性、与阳离子交换能力等性质研究表明:超微粉碎不会改变大豆豆皮膳食纤维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超微颗粒的性能明显优化:超微粉碎可使大豆豆皮膳食纤维与阳离子的交换能力大大增强,且随颗粒粒度减小交换能力增强;使吸水膨胀率大大增大,粒度超过140目后,吸水膨胀率逐渐提高;使吸油率大大增大,粗颗粒(140目)的吸油率较大,但当粒度小于200目时,吸油率上升至接近粗颗粒,超微粉碎的混合颗粒的吸油率最大。超微粉碎后的混合颗粒的性质(与阳离子的交换能力、吸水膨胀率、吸油率)优于分级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豆皮膳食纤维 超微粉碎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稠剂对大豆膳食纤维可食用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伟 刘成梅 +2 位作者 万婕 刘伟 梁瑞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08-311,共4页
以酶-化学法制备的豆渣膳食纤维为原料,添加增稠剂、蜂蜡、甘油等制备速溶可食用膜。以透明度、溶解速度、水蒸气透过系数及透油系数为指标,研究了不同增稠剂(CMC、卡拉胶、甲基纤维素、琼脂、海藻酸钠、明胶)对膜性能的影响,并对增稠... 以酶-化学法制备的豆渣膳食纤维为原料,添加增稠剂、蜂蜡、甘油等制备速溶可食用膜。以透明度、溶解速度、水蒸气透过系数及透油系数为指标,研究了不同增稠剂(CMC、卡拉胶、甲基纤维素、琼脂、海藻酸钠、明胶)对膜性能的影响,并对增稠剂进行复配研究。实验结果表明,CMC、海藻酸钠对膜性能有重要影响,当CMC∶海藻酸钠为3∶1,添加量为1%时,膜的透明度为14·277%,溶解速度小于30s/g,水蒸气透过系数为0·630g·mm/m2·d·kPa,透油系数为4·329g·mm/m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食用膜 豆渣 大豆膳食纤维 增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