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芩茎叶总黄酮对缺血再灌注大脑皮质神经元和突触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白江涛 龚理 +1 位作者 赵淑敏 韩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091-1093,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大脑皮质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SSTF组[SSTF 100mg/(kg·d)]和尼莫地平组[尼莫地平1mg/(kg·d)],每组5只。造模前1周给药...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大脑皮质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SSTF组[SSTF 100mg/(kg·d)]和尼莫地平组[尼莫地平1mg/(kg·d)],每组5只。造模前1周给药,后3组建立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Longa法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电镜观察大脑皮质缺血区神经元和突触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81±0.96)分,神经元和突触超微结构破坏;与模型组比较,SSTF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为(1.48±0.98)分,P<0.05,神经元和突触超微结构较明显好转,大部分突触超微结构趋于正常,尼莫地平组变化与SSTF组接近(P>0.05)。结论 SSTF可通过减轻大脑皮质神经元和突触超微结构损伤,保护缺血再灌注脑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类黄酮物质 再灌注 大脑皮质 神经元 突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脑皮质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庚华 杨迎春 任占川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以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印迹、2,3,5-氯化三苯四氮唑(TTC)、H—E染色和神经行为相结合的方法,观测缺血再灌注侧大脑...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以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印迹、2,3,5-氯化三苯四氮唑(TTC)、H—E染色和神经行为相结合的方法,观测缺血再灌注侧大脑皮质内Bcl-2的表达、脑梗塞体积、脑组织结构及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I2h/R24h)比较,川芎嗪组的Bcl-2表达明显增高,脑梗塞体明显缩小,脑组织的病理损伤和神经异常行为明显减轻。结论:川芎嗪可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缩小脑梗塞的体积和减轻脑缺血区组织结构的损伤以及明显改善神经症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川芎嗪 BCL-2 大脑皮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大脑皮质血管对成年大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层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司银楚 程龙 +1 位作者 朱培纯 吴海霞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研究去大脑皮质血管对成年大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ubependymal ventricular zone,SVZ)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去大脑皮质血管后成年大鼠侧脑室前角、中央部、下角室管... 目的:研究去大脑皮质血管对成年大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ubependymal ventricular zone,SVZ)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去大脑皮质血管后成年大鼠侧脑室前角、中央部、下角室管膜下BrdU标记细胞。结果:去皮质血管后大鼠侧脑室各部SVZ的BrdU阳性细胞的数目明显增多,去大脑皮质血管15d、30d大鼠侧脑室各部外侧壁和前角上壁SVZ的BrdU阳性细胞核计数均明显多于正常组。结论:去大脑皮质血管损伤可诱导大鼠脑内侧脑室室管膜下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质血管 神经干细胞 室管膜下层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对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酪氨酸硝基化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吕保来 吴爱群 +2 位作者 曹莉 周强 何成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3-475,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能否使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产生蛋白质酪氨酸硝基化。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组各20只,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法造模,时间分为1周、2周和3周,每周用Open-field法给予行为学评分...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能否使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产生蛋白质酪氨酸硝基化。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组各20只,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法造模,时间分为1周、2周和3周,每周用Open-field法给予行为学评分,并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观察大脑神经细胞形态和其蛋白质酪氨酸硝基化的变化。结果: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组与对照组神经细胞形态有明显的不同,且出现蛋白质酪氨酸硝基化,两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鼠的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发生慢性应激损伤,是有效的慢性应激模型,其发生机制至少部分与NO^+的产生而导致神经细胞蛋白质酪氨酸硝基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大脑皮质 海马 酪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感觉运动功能及大脑皮质区神经元的远期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小红 赵永利 +2 位作者 马巧梅 周熙惠 王燕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5-448,492,共5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远期的感觉运动功能和脑皮质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7d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ham)、HIBD组、HIBD+HBO组。HIBD+HBO组大鼠在HIBD后1h应用0.25MPa的高压氧单次干...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远期的感觉运动功能和脑皮质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7d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ham)、HIBD组、HIBD+HBO组。HIBD+HBO组大鼠在HIBD后1h应用0.25MPa的高压氧单次干预1.5h。在大鼠5周龄时应用握力实验和转杆实验评价其感觉运动功能。在大鼠9周龄时灌注取脑,观察脑皮质区神经元死亡和丢失情况。结果在5d的抓握实验中,sham组和HIBD+HBO组的平均抓握时间明显长于HIBD组;HIBD+HBO组与HIBD组比较,在第2、3、4、5天其抓握时间明显延长。在5d的转杆试验测试中,sham组和HIBD+HBO组转杆的平均停留时间明显长于HIBD组;在第5天,sham组和HIBD+HBO组的动物在转杆上停留的时间比HIBD组明显延长。HIBD+HBO组大鼠的脑组织大体病理变化比HIBD组轻,且损伤侧的皮质区神经元没有明显的死亡和丢失。结论新生大鼠HIBD后1h给予单次高压氧(0.25MPa,1.5h)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大鼠远期的感觉运动功能,同时也可以减轻大鼠大脑皮质区神经元的死亡与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缺氧缺血 脑损伤 感觉运动 大脑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老时人大脑皮质超微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6
6
作者 王荣华 刘强 宋铁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8-20,共3页
用电子显微镜对10例正常老年人大脑额叶、顶叶和颞叶皮质进行了研究。发现神经元核内出现包含物,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质内出现多形态的纤维性包含物,线粒体变性,胞质空泡化以及脂褐素体的沉积等。突触的变性发现为突触前、后末梢内线粒... 用电子显微镜对10例正常老年人大脑额叶、顶叶和颞叶皮质进行了研究。发现神经元核内出现包含物,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质内出现多形态的纤维性包含物,线粒体变性,胞质空泡化以及脂褐素体的沉积等。突触的变性发现为突触前、后末梢内线粒体变性,突触小泡的融合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质 衰老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皂苷Rg1对脑缺血后大脑皮质和海马BDNF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詹合琴 尹志奎 +1 位作者 翟成凯 吴蓝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Rg1对脑缺血后皮质和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的影响。方法取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2h后进行缺血再灌注并随机分为1、2、3、4、5组各12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5mg/kg、尼莫地平15mg/k...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Rg1对脑缺血后皮质和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的影响。方法取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2h后进行缺血再灌注并随机分为1、2、3、4、5组各12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5mg/kg、尼莫地平15mg/kg及三七皂苷Rg150、100、200mg/kg腹腔注射,于第1、3天用4%多聚甲醛饱和苦味酸进行心脏灌注并处死动物,制作脑组织冰冻切片,采用兔抗BDNF(1:500)抗体进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观察各组不同时间大脑皮质和海马BDNF蛋白灰度值及阳性神经元数量。结果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均可见BDNF蛋白阳性表达;3~5组BDNF蛋白的灰度值低于1、2组(P〈0.05、〈0.01),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高于1、2组(P〈0.05、〈0.01);3、4组大脑皮质BDNF灰度值和阳性神经元数目均低于海马(P〈0.05、〈0.01)。结论三七皂苷Rg1能增加大脑皮质和海马BDNF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蛋白含量,两部位的观察指标有显著性差异。其机制可能是BDNF不仅存在于阳性神经元中,亦可能是不同部位脑组织对药物和脑缺血的反应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皂苷RG1 脑缺血 大脑皮质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龟龄集对大鼠大脑皮质和纹状体内神经丝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任占川 陈一勇 郭连魁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7-649,共3页
目的:研究龟龄集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丝蛋白的影响,探索龟龄集的抗衰老功效。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 喂药鼠大脑皮质和纹状体内神经丝蛋白标记的胞体和纤维均明显多于对照鼠。结论:神经丝蛋白并非存在于所有的神经细胞内。龟... 目的:研究龟龄集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丝蛋白的影响,探索龟龄集的抗衰老功效。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 喂药鼠大脑皮质和纹状体内神经丝蛋白标记的胞体和纤维均明显多于对照鼠。结论:神经丝蛋白并非存在于所有的神经细胞内。龟龄集具有延缓神经元衰老,维持神经元神经丝蛋白的合成功能,借以增强动物肢体的活动性及其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龄集 神经丝蛋白 纹状体 大脑皮质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大脑皮质、海马结构、梨状叶和杏仁核内leptin长形受体mRNA的分布定位 被引量:4
9
作者 雷治海 王红星 +2 位作者 武枫林 丁菲 谭湘陵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6-210,共5页
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合成了leptin长形受体 (Ob Rb)反意和正意核酸探针 ,用原位杂交法研究了 5头 2~ 3月龄母猪端脑一些结构内Ob RbmRNA的分布定位。结果表明 ,猪Ob RbmRNA分布于大脑皮质、梨状叶、海马、齿状回和杏仁核。大脑皮质和梨... 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合成了leptin长形受体 (Ob Rb)反意和正意核酸探针 ,用原位杂交法研究了 5头 2~ 3月龄母猪端脑一些结构内Ob RbmRNA的分布定位。结果表明 ,猪Ob RbmRNA分布于大脑皮质、梨状叶、海马、齿状回和杏仁核。大脑皮质和梨状叶内的Ob RbmRNA标记神经元主要位于第Ⅱ Ⅵ层 ,分子层偶见标记神经元。海马结构内的Ob RbmRNA标记神经元主要位于海马的锥体细胞层和齿状回的颗粒层 ,在海马的始层和齿状回的多形层偶见标记神经元 ,在海马的辐射层和腔隙层罕见标记细胞。实验结果弥补了猪端脑内Ob RbmRNA分布定位资料的空白 ,为理解leptin的生理功能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Rb 基因表达 大脑皮质 海马结构 梨状叶 杏仁核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额叶大脑皮质在发育过程中的形态计量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姜晓丹 王荣华 +1 位作者 刘强 宋铁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10-213,共4页
本文以8个胎龄组的13例胎儿额叶大脑皮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脑皮质各层厚度、总厚度及大脑皮质各层神经细胞数密度测量,从形态计量的角度探讨人胎儿额叶大脑皮质发育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所取胎龄组胎龄的逐渐增大,胎儿额叶大脑皮质各... 本文以8个胎龄组的13例胎儿额叶大脑皮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脑皮质各层厚度、总厚度及大脑皮质各层神经细胞数密度测量,从形态计量的角度探讨人胎儿额叶大脑皮质发育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所取胎龄组胎龄的逐渐增大,胎儿额叶大脑皮质各层厚度及总厚度均呈逐渐增大总趋势,而大脑皮质各层神经细胞数密度呈下降总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儿 大脑皮质 形态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脑缺血大鼠大脑皮质中的神经生长因子表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巴迎春 王廷华 +4 位作者 潘兴华 李明 王金德 李朗 温淑仪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3-666,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脑缺血时大鼠大脑皮质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变化,探讨缺血性脑损伤及修复机制。方法:永久性结扎Wistar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取慢性脑缺血30、120 d组。行为学测试,免疫组化ABC法染色,计数大鼠大脑皮质中的NGF 阳性神经... 目的:研究慢性脑缺血时大鼠大脑皮质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变化,探讨缺血性脑损伤及修复机制。方法:永久性结扎Wistar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取慢性脑缺血30、120 d组。行为学测试,免疫组化ABC法染色,计数大鼠大脑皮质中的NGF 阳性神经元数及测量平均灰度值。结果:大鼠慢性脑缺血时,大脑皮质中NGF的表达,第120 d比第30 d及对照组显著增强,而 30 d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同时伴有学习和记忆力下降。结论:慢性脑缺血时,NGF在大脑皮质中的表达将随时间逐渐增强, 对坏死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NGF 基因表达 大脑皮质 神经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和鉴定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烨 张家骅 吴建云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46,共5页
为建立有效的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并为体外研究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奠定基础,本试验于无菌条件下取新生1 d^3 d的SD大鼠的大脑皮质,经1.25 g/L胰酶消化及机械吹打分离细胞,差速贴壁处理以去除成纤维细胞,用含100 mL/L胎牛血清的DME... 为建立有效的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并为体外研究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奠定基础,本试验于无菌条件下取新生1 d^3 d的SD大鼠的大脑皮质,经1.25 g/L胰酶消化及机械吹打分离细胞,差速贴壁处理以去除成纤维细胞,用含100 mL/L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培养。之后借助摇床振荡及传代的方法去除其他细胞,并以GFAP-FITC免疫荧光法对所获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培养的细胞具备典型的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并表达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抗原GFAP,纯化率达95%以上。试验表明上述方法可获得符合体外研究要求的星形胶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质 星形胶质细胞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与海马CA_3区和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突触界面结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龚云 冯慎远 《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阐明锌离子对学习记忆行为及其相关脑区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学习记忆的神经机制。方法:通过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并以步入潜伏期的时间为指标,筛选出10只记忆力低劣的大鼠,建立大鼠记忆力模型。观察其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及... 目的:阐明锌离子对学习记忆行为及其相关脑区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学习记忆的神经机制。方法:通过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并以步入潜伏期的时间为指标,筛选出10只记忆力低劣的大鼠,建立大鼠记忆力模型。观察其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及海马 CA3区神经元的突触变化。结果:喂锌大鼠电击后 24 h的步入潜伏期时间显著延长(P<0.05),两脑区突触后膜致密物质非常显著增厚(P<0.01)。突触界面呈现平直型,正向弯曲型和负向弯曲型三种,以平直型为主,结论;锌离子可增强记忆能力,并影响相关脑区神经元突触发生可塑性变化,突触后膜致密物质厚度与记忆力强弱有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质 海马 学习记忆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大脑半球皮质体积和表面积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唐勇 李开华 +2 位作者 杨正伟 康健 刘生普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519-521,共3页
应用体视学方法定量研究了成年男、女性各7例大脑半球皮质的体积和表面积.结果表明:(1)男、女性大脑的体积无显著性差异,但男性大脑皮质的体积和表面积显著高于女性.(2)男性左、右侧大脑半球皮质表面积存在显著性差异(左侧大于右侧),在... 应用体视学方法定量研究了成年男、女性各7例大脑半球皮质的体积和表面积.结果表明:(1)男、女性大脑的体积无显著性差异,但男性大脑皮质的体积和表面积显著高于女性.(2)男性左、右侧大脑半球皮质表面积存在显著性差异(左侧大于右侧),在女性未显示出显著性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质 体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皮质发育和细胞周期 被引量:3
15
作者 臧建峰 徐晓波 +1 位作者 牛艳丽 邓锦波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07-710,共4页
虽然神经元由大脑深处脑室壁的神经祖细胞发生,新生神经元还是往往能够从它们的出生地长途跋涉迁移到达最终目的地,这是大脑发育特点。在皮质发育过程中尤其明显,新生神经元必须迁移到皮质外表面。大脑皮质的神经发生涉及增殖和分化... 虽然神经元由大脑深处脑室壁的神经祖细胞发生,新生神经元还是往往能够从它们的出生地长途跋涉迁移到达最终目的地,这是大脑发育特点。在皮质发育过程中尤其明显,新生神经元必须迁移到皮质外表面。大脑皮质的神经发生涉及增殖和分化,就细胞周期而言,这意味着重新进入和退出细胞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质 细胞周期 皮质发育 新生神经元 细胞发生 发育特点 发育过程 神经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早期大脑皮质和尾壳核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的进程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文领 戴维国 +3 位作者 张兴和 马常升 葛莉 杨天祝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在脑缺血早期(24 h内)的变化规律。方法:NADPH-d组织化学方法。结果:各组间正常侧 NOS神经元无明显变化,散在分布于皮质的Ⅱ~ Ⅵ层,以Ⅳ~Ⅵ为主,尾壳核内 NOS神经元数量较多,密...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在脑缺血早期(24 h内)的变化规律。方法:NADPH-d组织化学方法。结果:各组间正常侧 NOS神经元无明显变化,散在分布于皮质的Ⅱ~ Ⅵ层,以Ⅳ~Ⅵ为主,尾壳核内 NOS神经元数量较多,密集分布于外侧区。缺血 15 min和 30 min组,缺血中心区皮质和尾壳核 NOS神经元数量减少,形态无明显变化;缺血 lh和 2 h组,皮质和尾壳核内 NOS神经元数量进一步减少,突起变短;缺血 3 h和 6 h组,缺血中心区皮质NOS神经元数量很少,外观不光滑,突起不清;12 h和24 h组缺血中心区NOS神经元消失。结论:皮质和尾壳核NOS神经元对脑缺血耐受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壳核 脑缺血 大脑皮质 一氧化氮合酶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大脑皮质微血管的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及终末的正常分布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生福 童鑫康 +2 位作者 姜平 凌树才 王鹤鸣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研究正常大鼠大脑皮质额、顶、枕、颞叶的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神经元及NOS阳性终末的分布,尤其注意它们与皮质微血管的关系。方法:采用NADPH-d组化方法。结果:NOS阳性神经元在皮质各层散在分布,数量较少,额... 目的;研究正常大鼠大脑皮质额、顶、枕、颞叶的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神经元及NOS阳性终末的分布,尤其注意它们与皮质微血管的关系。方法:采用NADPH-d组化方法。结果:NOS阳性神经元在皮质各层散在分布,数量较少,额、顶叶约半数的NOS神经元直接与皮质血管构成接触,枕、额叶中约三分之一的NOS神经元与皮质血管构成接触。而NOS阳性纤维多且密集成网状,额、顶叶的终末数量明显多于枕、颞叶,其中6%~7%的阳性终末分布至血管壁。结论:大脑皮质内的NOS神经元及NOS阳性终末参与皮质微循环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大脑皮质 微血管 一氧化氮合酶 神经元 终末 正常分布 研究 微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脑皮质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高赛红 任占川 +1 位作者 张小良 杨迎春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5-688,共5页
目的:研究高血脂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脑皮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高血脂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高脂饲料喂养和线栓法分别建立高血脂动物模型和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蛋白印迹、TTC染色、EB染色以... 目的:研究高血脂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脑皮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高血脂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高脂饲料喂养和线栓法分别建立高血脂动物模型和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蛋白印迹、TTC染色、EB染色以及神经行为学评分,检测MMP-9的表达和脑梗死体积、血脑屏障通透性及神经行为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和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再灌注组大脑皮质MMP-9表达增加,再灌注2h时开始增加,24 h时达高峰,48、72h时降低.相同再灌注时间点,与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再灌注组大脑皮质MMP-9表达明显增加,且脑梗死体积、血脑屏障通透性及神经行为评分均明显升高.结论:高血脂可通过上调大脑皮质MMP-9的表达而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高血脂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大脑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生及成年牦牛大脑皮质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倩 崔燕 +3 位作者 余四九 何俊峰 潘阳阳 王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605-4614,共10页
旨在分析初生和成年牦牛大脑皮质转录组表达谱,筛选影响大脑皮质发育的候选基因。本研究选取初生(1~7日龄(NYB),n=3)和成年(3~4岁(AYB),n=3)牦牛,放血处死,采集大脑皮质,利用Illumina HiSeq平台对转录组进行测序与分析,筛选得到差异表... 旨在分析初生和成年牦牛大脑皮质转录组表达谱,筛选影响大脑皮质发育的候选基因。本研究选取初生(1~7日龄(NYB),n=3)和成年(3~4岁(AYB),n=3)牦牛,放血处死,采集大脑皮质,利用Illumina HiSeq平台对转录组进行测序与分析,筛选得到差异表达基因,在此基础上对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KEGG富集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验证。测序结果共分析得到了4790个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P<0.05),其中包括2670个上调表达的差异基因,2120个下调表达的差异基因。随机选取了9个差异基因进行qRT-PCR验证,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表明测序结果可靠。GO功能注释发现其中占比较多的条目为与蛋白合成及ATP利用相关的转录调控、RNA聚合酶II正调控转录、蛋白结合及ATP结合;KEGG富集分析发现占比较多与大脑发育相关的通路为调控轴突发育及重塑的轴突导向通路,与神经胶质细胞增殖相关的MAPK信号通路,与突触传递相关的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PI3K-Akt、钙信号及磷脂酶D信号通路,与免疫防御相关的Toll样受体通路,与低氧适应调控相关的HIF信号通路。从富集通路中发现,Slit2、SEMA 5A、BDNF、Rab 3a、FGF18、HIF 1α、HIF 2α、NGF、VEGF A、CaMK 2A、PLD1、TLR1、TLR 4基因可能是影响牦牛大脑皮质发育的候选基因。上述结果提示,成年牦牛大脑皮质的突触发育、可塑性和传递、免疫防御可能更活跃,并且低氧适应性更强,这为进一步探讨牦牛大脑发育潜在分子机理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大脑皮质 初生 成年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蓝斑向大脑皮质的上行投射 被引量:1
20
作者 雷治海 刘洪香 +1 位作者 胡红 肖啸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法研究了21只仔猪蓝斑向大脑皮质的上行投射.将HRP注入猪缘回、外缘回薛氏回、外薛氏回、冠状回、十字前回和后回后,均在蓝斑核及蓝斑下核内发现标记细胞.结果表明:猪蓝斑投射至广泛的新皮质区.
关键词 大脑皮质 皮质投射 蓝斑 仔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