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田CO2排放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 被引量:6
1
作者 孙会峰 朱建国 +2 位作者 谢祖彬 刘钢 蔺兴武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33-940,共8页
利用FACE(free-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平台,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稻田土壤CO2通过土壤-大气(土气)和植被-大气(植气)界面排放的影响。在整个水稻生长季中,土气界面CO2排放通量与土壤表面水层深度... 利用FACE(free-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平台,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稻田土壤CO2通过土壤-大气(土气)和植被-大气(植气)界面排放的影响。在整个水稻生长季中,土气界面CO2排放通量与土壤表面水层深度指数负相关,且在中期烤田和收获前排水阶段出现较大值;而植气界面CO2排放通量与根系生物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低氮(N 125 kg/hm2)和常氮(N 250 kg/hm2)水平上,高浓度CO2(对照大气CO2浓度+200μmol/mol)有提高水稻生物量、降低土气和植气界面CO2累积排放量的趋势。在水稻的拔节、抽穗和成熟期,较高的施氮量显著增加水稻地上部分生物量,促进植气界面CO2的排放。研究结果表明,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的环境下,稻田生态系统有增加CO2的固定(增加水稻生物量),减少CO2的排放(土气和植气界面CO2的排放)的趋势,可能发挥着碳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o2浓度升高 稻田 土气界面co2排放 植气界面co2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CO2浓度升高与氮肥互作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牛晓光 杨荣全 +4 位作者 李明 段碧华 刁田田 马芬 郭李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5-264,共10页
为阐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氮肥交互作用对C4作物玉米光合生理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利用自由大气CO2富集(FACE)平台,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施氮量[常氮180 kg(N)·hm^-2、低氮72 kg(N)·hm^-2]下比较大气CO2浓度[... 为阐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氮肥交互作用对C4作物玉米光合生理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利用自由大气CO2富集(FACE)平台,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施氮量[常氮180 kg(N)·hm^-2、低氮72 kg(N)·hm^-2]下比较大气CO2浓度[(400±15)μmol·mol^-1]和高CO2浓度[(550±15)μmol·mol^-1]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气CO2浓度升高使玉米苗期叶片叶绿素浓度显著(P=0.025)增加9.5%,抽雄期净光合速率显著(P=0.009)增加9.0%;低氮和常氮下,高CO2浓度使玉米各主要生育期胞间CO2浓度分别显著增加34.8%~48.5%和40.0%~49.4%,气孔导度在大口期和抽雄期分别显著下降21.6%(P=0.015)和22.1%(P=0.010),玉米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在大口期、抽雄期和灌浆期分别显著增加12.9%(P=0.002)、9.8%(P=0.019)和18.8%(P=0.001);高CO2浓度使玉米非光化学淬灭呈降低趋势、PSII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有增加趋势;相同氮水平下,高CO2浓度对玉米产量没有显著影响。2)高CO2浓度和合理施氮交互作用对玉米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增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在大口期和抽雄期,常氮+高CO2浓度处理叶绿素含量比低氮+大气CO2浓度处理增加17.3%和10.7%,高CO2浓度和合理施氮量交互作用有增加玉米产量的潜力,合理增加施氮量促进了CO2肥效的发挥。在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合理施氮对C4作物玉米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o2浓度升高 玉米 施氮量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CO2浓度增加与温度升高对水稻生育影响的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海龙 蔡金洋 《南方农业》 2019年第31期81-85,共5页
大气CO2浓度增加和温度升高是未来气候变化的2个主要特征,它们通过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而影响其产量。水稻生长模型是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影响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在大气CO2浓度增加和温度升高条件下水稻生育期、光合作用和产量的... 大气CO2浓度增加和温度升高是未来气候变化的2个主要特征,它们通过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而影响其产量。水稻生长模型是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影响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在大气CO2浓度增加和温度升高条件下水稻生育期、光合作用和产量的模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不同模型模拟的优缺点,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o2浓度 温度 水稻 生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繁茂膜海绵硅酶基因表达及胁迫后滤食新月菱形藻能力的影响
4
作者 李东子 王啸宇 +6 位作者 徐铭 沈思思 丁小涵 郭君宁 李俊成 张世杰 付晚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2-527,共6页
为探究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海洋硅质生物的影响,以繁茂膜海绵Hymeniacidon perlevis为模式生物,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大气CO2浓度升高(500、750、1000 mg/L)对海绵硅酶基因相对表达的影响,以及胁迫48 h后在当前大气CO2(390 mg/L)下恢复1 h... 为探究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海洋硅质生物的影响,以繁茂膜海绵Hymeniacidon perlevis为模式生物,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大气CO2浓度升高(500、750、1000 mg/L)对海绵硅酶基因相对表达的影响,以及胁迫48 h后在当前大气CO2(390 mg/L)下恢复1 h时海绵滤食新月菱形藻Natzchia closterum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500 mg/L大气CO2胁迫12、24、48 h时,海绵硅酶基因表达量分别比对照组(390 mg/L CO2)提高24.8%、14.8%、19.2%,而750、1000 mg/L大气CO2胁迫12、24、48 h时,海绵硅酶基因表达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40.0%、71.9%、82.3%(750 mg/L CO2),55.2%、83.6%、80.8%(1000 mg/L CO2);经高浓度大气CO2胁迫48 h再恢复1 h时,24 h内对照组海绵块滤食微藻的平均效率和平均清除率分别为198.2×104cells/(h·g)和4.09 mL/(h·g),而500、750、1000 mg/L大气CO2浓度组海绵滤食微藻的平均效率与平均清除率分别为对照组的104.8%、96.6%(500 mg/L CO2),58.5%、65.3%(750 mg/L CO2),30.8%、20.0%(1000 mg/L CO2)。研究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至750 mg/L以上时明显抑制了海绵硅酶基因表达,并导致海绵滤食微藻能力大幅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o2浓度 繁茂膜海绵 硅酶基因表达 滤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CO_2浓度增加对大豆籽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蒋跃林 张仕定 +2 位作者 岳伟 姚玉刚 张庆国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5-88,共4页
通过不同大气CO2浓度水平的田间试验,对大豆(G lycine max L.)籽粒品质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的增加,提高了大豆籽粒中钙、锌、硒等元素的含量,而钾、铁等元素含量有下降趋势。大豆籽粒脂肪含量和油酸相对含量在较高CO2... 通过不同大气CO2浓度水平的田间试验,对大豆(G lycine max L.)籽粒品质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的增加,提高了大豆籽粒中钙、锌、硒等元素的含量,而钾、铁等元素含量有下降趋势。大豆籽粒脂肪含量和油酸相对含量在较高CO2浓度下有显著增加,亚油酸相对含量无明显变化,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相对含量有所减少。大豆蛋白质和氨基酸总量随大气CO2浓度升高而有降低趋势,但蛋氨酸、苏氨酸、胱氨酸含量明显增加,大豆蛋脂总量略有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co2增加 籽粒 品质 大气co2浓度升高 大豆籽粒 籽粒品质 浓度增加 氨基酸总量 元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稻田中小麦秸秆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苑学霞 林先贵 +2 位作者 尹睿 褚海燕 张华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2-246,共5页
利用在江苏无锡运行的农田开放式空气C O2浓度升高(FA C E)系统平台,研究了FA C E条件对稻田中小麦秸秆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C O2浓度升高对秸秆的分解与土壤中氮肥的施用有关。在常规氮肥施用处理中大气C O2浓度升高显著降低小麦... 利用在江苏无锡运行的农田开放式空气C O2浓度升高(FA C E)系统平台,研究了FA C E条件对稻田中小麦秸秆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C O2浓度升高对秸秆的分解与土壤中氮肥的施用有关。在常规氮肥施用处理中大气C O2浓度升高显著降低小麦秸秆分解速率,而在高氮施肥处理中FA C E对秸秆分解没有显著影响;在常氮施肥处理中,大气C O2浓度升高显著降低秸秆中含碳物质的分解,而在高氮施肥处理中,大气C O2浓度升高的影响不显著;不论是在高氮还是常氮施肥处理中,大气C O2浓度升高对秸秆中含氮物质的分解没有显著影响;大气C O2浓度升高有增加土壤中脱氢酶活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o2浓度升高 秸秆分解 氮肥处理 脱氢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水稻氮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王亮 朱建国 +2 位作者 曾青 谢祖彬 刘钢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4-351,共8页
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浓度不断升高的CO2对C3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十分显著。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增强,C同化产物增多,C、N代谢的平衡受到影响,植株N代谢发生变化。水稻(Oryza sativa L.)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其N... 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浓度不断升高的CO2对C3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十分显著。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增强,C同化产物增多,C、N代谢的平衡受到影响,植株N代谢发生变化。水稻(Oryza sativa L.)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其N素营养状况的变化必然引起人类食物品质的改变,近年来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气室条件的研究结果,从水稻N吸收和N积累量、N浓度、N代谢相关酶、不同形态的N(主要是蛋白氮)、C/N比、根系含N分泌物以及N与光合适应的关系等方面,重点收集和整理开放式空气中CO2浓度升高(FACE,Free Air Carbon-dioxide Enrichment)条件下水稻对N素的吸收、分配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有待进一步深入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o2浓度升高 水稻 氮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稻麦轮作下土壤中AM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苑学霞 林先贵 +3 位作者 张华勇 尹睿 褚海燕 朱建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9-662,共4页
本试验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稻麦系统中AM真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中AM真菌侵染能力没有显著影响;在常N施肥处理中,大气CO2浓度升高减少了土壤中AM真菌种类总数,但对AM真菌平均种类数没有显著影响,而在高N... 本试验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稻麦系统中AM真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中AM真菌侵染能力没有显著影响;在常N施肥处理中,大气CO2浓度升高减少了土壤中AM真菌种类总数,但对AM真菌平均种类数没有显著影响,而在高N施肥处理中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影响不显著;N肥施用量增加降低了土壤中AM真菌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o2浓度升高 AM真菌 多样性 稻麦轮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CO_2浓度上升对植物地下竞争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朱春梧 曾青 +3 位作者 朱建国 谢祖彬 黄文昭 王亮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185-189,共5页
植物地下竞争是影响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大气CO2浓度升高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及其地下环境,可能需重新评估植物地下竞争的状况。本文从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植物根系形态结构、生理吸收能力... 植物地下竞争是影响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大气CO2浓度升高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及其地下环境,可能需重新评估植物地下竞争的状况。本文从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植物根系形态结构、生理吸收能力、根系共生真菌、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以及对地下竞争因子的土壤环境方面的影响,探讨未来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地下竞争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o2浓度升高 植物地下竞争 根系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繁茂膜海绵阻留海水中有机碳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辉 刘宏文 +4 位作者 安宗福 袁成玉 严滨 杜英侠 付晚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9-84,共6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最低等多细胞动物海绵过滤功能影响。在模拟大气CO2浓度升高的生态系统中,考察了CO2浓度为387、500、750、1000mg/L的环境下,繁茂膜海绵Hymeniacidon perlevis阻留灭菌海水中总有机碳(TOC)的能...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最低等多细胞动物海绵过滤功能影响。在模拟大气CO2浓度升高的生态系统中,考察了CO2浓度为387、500、750、1000mg/L的环境下,繁茂膜海绵Hymeniacidon perlevis阻留灭菌海水中总有机碳(TOC)的能力。结果表明:在模拟CO2浓度为387、500、750、1000mg/L的条件下,繁茂膜海绵在16 h内清除海水中TOC的效率分别为55.8%、67.6%、50.0%和15.4%,在24h对TOC的平均阻留率分别为(1.90±0.20)、(2.13±0.06)、(1.69±0.08)、(0.43±0.11)mg/(h·g海绵),平均清除率分别为(0.025±0.002)、(0.033±0.001)、(0.019±0.001)、(0.004±0.001)mL/(h·g海绵),由此可见,大气CO2浓度从约387mg/L升高至500mg/L时,促进了繁茂膜海绵阻留海水中TOC的能力,当浓度升高至750 mg/L时,抑制了繁茂膜海绵阻留TOC的能力,当浓度进一步升高至1000mg/L时,导致繁茂膜海绵几乎丧失了阻留海水中TOC的能力。本研究结果可为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潮间带海绵过滤功能影响及其由此可能导致的近岸海域生态问题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 大气co2浓度 总有机碳(T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大气CO_2浓度下遮阴对小麦叶片气孔特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于显枫 张绪成 +4 位作者 方彦杰 王红丽 侯慧芝 马一凡 赵记军 《甘肃农业科技》 2017年第6期31-36,共6页
以高大气CO_2浓度和遮阴为处理手段,研究高大气CO_2浓度和遮阴对小麦叶片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光照相比,遮阴使小麦叶片的气孔长度增加了22.93%和10.23%,而气孔宽度减小了30.00%和30.22%,气孔面积降低了17.99%和18.11%,周长增... 以高大气CO_2浓度和遮阴为处理手段,研究高大气CO_2浓度和遮阴对小麦叶片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光照相比,遮阴使小麦叶片的气孔长度增加了22.93%和10.23%,而气孔宽度减小了30.00%和30.22%,气孔面积降低了17.99%和18.11%,周长增加了16.80%和6.85%,气孔密度降低了6.61%和23.78%,气孔指数降低了5.99%和14.23%。与正常大气CO_2浓度相比,高大气CO_2浓度使小麦叶片的气孔面积增加了1.91%和1.95%,使全光照处理的小麦叶片的气孔密度降低了14.33%;使遮阴处理的小麦叶片的气孔密度增加了5.00%。与全光照相比,遮阴使小麦叶片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降低了56.11%、53.21%和40.57%、49.27%,而光合速率没有得到提高,这可能是小麦叶片对高大气CO_2浓度发生了"光适应"。与正常大气CO_2浓度相比,高大气CO_2浓度降低了小麦叶片的气孔导度。小麦叶片的气孔长度和宽度与光合速率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o2浓度 气孔特性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CO_2浓度升高与土壤质量的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北赢 陈天林 王兵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51,共6页
在分析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述了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土壤养分、碳氮循环、有机质、酶活性等土壤质量指标的变化,指出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非常复杂。同时,土壤质量的变化也会反作用于大气,从而引起新一轮的CO2... 在分析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述了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土壤养分、碳氮循环、有机质、酶活性等土壤质量指标的变化,指出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非常复杂。同时,土壤质量的变化也会反作用于大气,从而引起新一轮的CO2对土壤的作用,所以应将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扩展到更大的生态系统范围内,并对人类的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o2浓度升高 土壤养分 土壤碳、氮循环 土壤有机质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酶活性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娅 冯倩 +3 位作者 王玉 张晓媛 王丽梅 李世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85-1192,共8页
为探讨旱区覆膜玉米农田土壤酶活性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在田间条件下通过改进的开顶式气室(OTC)系统自动控制大气CO_2浓度,设置自然大气CO_2浓度(CK)、OTC对照(OTC)、OTC系统自动控制CO_2浓度(700μmol·mol^(-1),OTC+CO_2)3个处... 为探讨旱区覆膜玉米农田土壤酶活性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在田间条件下通过改进的开顶式气室(OTC)系统自动控制大气CO_2浓度,设置自然大气CO_2浓度(CK)、OTC对照(OTC)、OTC系统自动控制CO_2浓度(700μmol·mol^(-1),OTC+CO_2)3个处理,研究了旱区覆膜高产栽培春玉米播前、六叶期(V6)、十二叶期(V12)、吐丝期(R1)、乳熟期(R3)及完熟期(R6)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特征。研究发现:OTC处理条件下,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相比CK在V12期降低8.80%(P<0.05),而在R6期提高8.95%(P<0.05);蔗糖酶活性在播前、V6、R1期降低12.65%~21.43%(P<0.05),R3期升高17.50%(P<0.05);过氧化氢酶活性在V12、R1、R6期均显著降低。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玉米各生育期土壤脲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使R1、R6期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8.74%和6.39%(P<0.05);使V6、R3期蔗糖酶活性升高30.18%和18.37%(P<0.05);此外,增加了V12期过氧化氢酶活性,而降低了R3期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表明:当前旱作覆膜高产栽培模式下,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春玉米农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因作物生育期和酶种类不同而异;土壤酶活性对OTC及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程度不一,在当前试验条件下,OTC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较大气CO_2浓度升高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顶式气室 大气co2浓度升高 春玉米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CO_2浓度富集对华北平原农田土壤可溶性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乌兰巴特尔 魏江生 +3 位作者 程淑兰 方华军 林而达 颜学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4-199,共6页
由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化石燃料燃烧、水泥生产、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大量CO2,进而引起全球变暖和地球系统碳循环过程的显著变化。研究表明,
关键词 自由大气co2浓度富集(FACE) 可溶性碳 co2浓度富集 氮素输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早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15
作者 万运帆 游松财 +4 位作者 李玉娥 王斌 高清竹 秦晓波 刘硕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93-1698,共6页
研究温度升高和CO2浓度增加的气候变化条件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早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对评估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参考意义。采用改进后的开顶式气室原位模拟大气CO2浓度450μL·L^-1及温度升高2℃的环境条件对早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 研究温度升高和CO2浓度增加的气候变化条件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早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对评估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参考意义。采用改进后的开顶式气室原位模拟大气CO2浓度450μL·L^-1及温度升高2℃的环境条件对早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三个处理(对照、增温、增温+CO2),结果表明:①温度及CO2同增对早稻最终株高有显著增加作用,而仅增温只能加快前期株高增长速度而对最终株高没有影响;②增温处理使最终分蘖数增加2~3茎·穴^-1,但在增温条件下增加CO2浓度,分蘖数不再增加;③增加CO2浓度使早稻叶片叶绿素含量略增,但增温处理没有效应;④增温处理对不同时期地上部生物量无显著影响,但增温+CO2处理使各期生物量较对照显著增加;⑤增温2℃使早稻增产13.3%,而增温基础上再增CO2,产量不再进一步增加。从产量构成因子看,增温或增温+CO2处理条件下早稻增产主要与穗数和每穗粒数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顶式气室 大气co2浓度 温度 早稻 生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酶活性对温度和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33
16
作者 吴秀臣 孙辉 杨万勤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8-363,共6页
作为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生物元素循环的积极参与者,土壤酶在陆地生态系统地下生态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升高温度和(或)大气CO2浓度可能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其活性。但目前对温度和(或)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酶的影响... 作为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生物元素循环的积极参与者,土壤酶在陆地生态系统地下生态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升高温度和(或)大气CO2浓度可能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其活性。但目前对温度和(或)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酶的影响机理、过程及土壤酶对其的响应机制研究相对薄弱。本文初步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温度和(或)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研究的现状,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高大气co2浓度 升高温度 土壤酶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氮素吸收利用对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 被引量:3
17
作者 许育彬 沈玉芳 李世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18,共7页
以小麦氮低效品种小偃6号和氮高效品种小偃22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利用开顶式气室在3种施氮水平(0、150和300 mg N/kg土)下,分析了两个品种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氮素干物质和籽粒生产效率、氮素收获指数以及花前营养器官贮存氮素在花... 以小麦氮低效品种小偃6号和氮高效品种小偃22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利用开顶式气室在3种施氮水平(0、150和300 mg N/kg土)下,分析了两个品种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氮素干物质和籽粒生产效率、氮素收获指数以及花前营养器官贮存氮素在花后向籽粒的转运量和转运率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施氮可增加小麦成熟期干物质和氮素累积量,提高氮素收获指数以及花前贮存氮素的转运量和转运率,但降低了氮素籽粒和干物质生产效率。与背景CO2浓度相比,在一定施氮条件下,CO2浓度升高对小麦以上指标具有正向效应,但两个品种对CO2浓度升高响应的敏感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氮素收获指数、氮素籽粒生产效率、花前营养器官贮存氮素转运率表现为小偃22敏感性高于小偃6号;干物质和氮素累积量、花前贮存氮素转运量则在150 mg/kg土施氮水平下小偃6号敏感性较高,在300 mg/kg土施氮水平下小偃22敏感性较高,而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表现正好相反。综合来看,在施氮条件下,CO2浓度升高可促进小麦干物质累积、氮素吸收和利用以及花前贮存氮素向籽粒的转运,且在较高施氮水平下氮高效品种表现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不同氮效率品种 大气co2浓度升高 氮素吸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浓度与棉铃虫及其天敌种间关系研究获进展
18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0-140,共1页
近日,中科院动物所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戈峰研究组通过在自行组装的开顶式大气CO2浓度控制室,模拟未来大气CO2浓度加倍(750 mg/kg)下,探讨了春小麦——棉铃虫及其寄生性天敌中红侧沟茧蜂系统对大气CO2浓度升高... 近日,中科院动物所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戈峰研究组通过在自行组装的开顶式大气CO2浓度控制室,模拟未来大气CO2浓度加倍(750 mg/kg)下,探讨了春小麦——棉铃虫及其寄生性天敌中红侧沟茧蜂系统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o2浓度升高 寄生性天敌 棉铃虫 种间关系 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红侧沟茧蜂 农业虫害 控制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浓度与氮磷供应水平对黄瓜根系生长及各组织矿质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雨娇 李汛 +1 位作者 田兴军 段增强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29-1138,共10页
在开顶式生长箱内,以黄瓜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水平条件下大气CO2浓度对黄瓜植株矿质养分含量以及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植株各部位N素含量随供氮水平提高而增加,磷水平提高也能促进各部位N含量的提... 在开顶式生长箱内,以黄瓜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水平条件下大气CO2浓度对黄瓜植株矿质养分含量以及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植株各部位N素含量随供氮水平提高而增加,磷水平提高也能促进各部位N含量的提高。植株各部位P含量随供磷水平的提高而升高,在相同磷水平下,缺氮会使各部位P含量升高。大气CO2浓度升高会使黄瓜植株各部位氮及特定部位的P含量降低。黄瓜根部的Ca含量随CO2浓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氮和磷水平的升高极显著地增加其含量,且CO2浓度与供磷水平、供氮与供磷水平以及这三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供氮、供磷水平的升高极显著地提高了黄瓜叶片Ca的含量以及茎部Mg的含量,且两者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黄瓜总根长和总根表面积随CO2浓度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在缺磷条件下,总根长和总根表面积随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大;而同一氮水平和CO2浓度下,磷水平的降低会增加总根长和总根表面积。总体看来,大气CO2浓度的升高能促进黄瓜根系的生长,但会使得黄瓜植株某些部位N、P、Ca、Mg等矿质元素含量降低,而供氮、供磷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增强黄瓜的生长与活力促进黄瓜根系对矿质养分的吸收,从而缓解由于CO2浓度升高带来的矿质元素含量降低的风险。由此,在对设施蔬菜CO2施肥的同时,也要注重适量提高合理配比下矿质元素的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o2浓度 氮水平 磷水平 矿质养分含量 根系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中游绿洲区玉米冠层阻抗的环境响应及模拟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林 刘兴冉 +3 位作者 闵雷雷 沈彦俊 刘峰贵 周晓旭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7-257,共11页
蒸散发(ET)是区域能量平衡以及水量平衡的关键环节,精确估算蒸散发,对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以及优化区域用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而冠层阻抗则是准确估算蒸散发的一个重要变量。为了确定冠层阻抗模型区域适用性、解决其参数化问题,本研究基... 蒸散发(ET)是区域能量平衡以及水量平衡的关键环节,精确估算蒸散发,对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以及优化区域用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而冠层阻抗则是准确估算蒸散发的一个重要变量。为了确定冠层阻抗模型区域适用性、解决其参数化问题,本研究基于黑河重大研究计划已有的通量观测数据,以Irmak模型为基础,考虑微气象因子与冠层阻抗之间的关系,增加了大气CO_2浓度对冠层阻抗的影响,构建了未考虑CO_2和考虑CO_2影响的两种Irmak模型,并将其与Penman-Monteith(P-M)模型耦合,利用已有涡度相关数据,分析和检验了两种冠层阻抗模型对环境变量和大气CO_2浓度响应的模拟结果,并对模型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将考虑大气CO_2浓度影响的Irmak模型与Penman-Monteith模型耦合,能够更好地模拟玉米冠层阻抗和蒸散量对外部环境变量的响应过程。在参数率定期该模型所模拟的冠层阻抗和蒸散量与实测值之间的R2分别达0.76和0.95,RMSE分别达33.1 s·m-1和34.5 W·m-2;模型验证期冠层阻抗和蒸散量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R2分别达0.68和0.90,RMSE分别达63.2 s·m-1和49.0 W·m-2。两个独立验证点结果表明考虑了大气CO_2浓度影响的Irmak模型具有较好的空间可移植性和适应性,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玉米在整个生长季半小时时间尺度上的农田耗水过程。敏感性分析表明玉米冠层阻抗及其蒸散量对净辐射和相对湿度变化最为敏感,其次是气温、叶面积指数和大气CO_2浓度。本文所构建的考虑大气CO_2浓度对于玉米冠层阻抗影响的Irmak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估算作物蒸散量,并可为种植结构调整、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以及大气CO_2浓度变化环境下的农田耗水研究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层阻抗 蒸散发 Penman-Monteith模型 Irmak模型 大气co2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