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文化空间赋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论析
1
作者 曹清燕 王璞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9-14,共6页
公共文化空间赋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既是国家政策所促,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创新所需,更源于公共文化空间所具有的以公开性拓展教育空间场域、以共享性重塑集体交往形态、以共同性深化民族身份认同、以文化性夯实文明价值基底、以真实性驳... 公共文化空间赋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既是国家政策所促,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创新所需,更源于公共文化空间所具有的以公开性拓展教育空间场域、以共享性重塑集体交往形态、以共同性深化民族身份认同、以文化性夯实文明价值基底、以真实性驳斥历史虚无主义的独特优势。目前,公共文化空间赋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打卡”引流下教育意涵的流失、“单向”状态下教育互动的缺位、技术分化下沉浸体验的不足、机制不畅下合作力度的薄弱等问题。更好地推动公共文化空间赋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深度强化公共文化空间的爱国主义教育意涵,充分激活依托公共文化空间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自觉,持续优化依托公共文化空间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空间 赋能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在逻辑、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
2
作者 刘宽宁 高晓清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187,共6页
数字赋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厚植大学生爱国情怀的关键之举。须从价值逻辑、技术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维度探究数字赋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在逻辑。应充分认识当前数字赋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主体认知... 数字赋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厚植大学生爱国情怀的关键之举。须从价值逻辑、技术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维度探究数字赋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在逻辑。应充分认识当前数字赋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主体认知困境、技术适配难题以及多元文化冲击等挑战。围绕数字技术与教育转型、教育实践、教育方向和教育效能的深度互动关系,从强化数字教育思维、完善数字化设施、规范数字教育内容和加强数字教育治理等方面着力,切实提升数字赋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赋能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内在逻辑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8
3
作者 郑文姬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0-52,共3页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及爱国主义情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研究和把握经济全球化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遇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回应新的挑战,是高校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影响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徐园媛 旷媛园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5-17,共3页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最大变量"。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耦合优势,通过创新教育内容供给、创新教育语言体系、创新教育活动载体、创新教...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最大变量"。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耦合优势,通过创新教育内容供给、创新教育语言体系、创新教育活动载体、创新教育互动机制,真正让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强起来、活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