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叶种茶病虫害无害化治理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志强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6期42-46,共5页
基于茶叶病虫害防治工作实践,本文分析了大叶种茶的常见病虫害以及化学农药防治方法的局限性,总结了该类茶的病虫害无害化治理技术。随着气候变化和种植密度的增加,大叶种茶面临一定的病虫害问题,如茶尺蠖和茶蚜虫等。长期不当施用化学... 基于茶叶病虫害防治工作实践,本文分析了大叶种茶的常见病虫害以及化学农药防治方法的局限性,总结了该类茶的病虫害无害化治理技术。随着气候变化和种植密度的增加,大叶种茶面临一定的病虫害问题,如茶尺蠖和茶蚜虫等。长期不当施用化学农药可能带来病虫抗药性增强等问题,对生态环境和种植户的经济效益产生不利影响。茶叶病虫害无害化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生物防治通过应用天敌昆虫和施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等微生物制剂,可有效控制害虫的生长和繁殖;物理防治通过在茶园中安装诱虫灯,放置黄板并根据茶园的具体情况调整其位置和数量,在茶园周围设置防虫网、反光带等物理屏障,合理调控茶园的温度和湿度,可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和害虫活动;农业防治通过在茶树间种植豆科或菊科植物等,施用有机肥,覆草或种植绿肥作物,生态堆肥和种植多种植物等。推动无害化治理技术在茶园中的应用,可一定程度上提升茶叶产量与品质。本文为大叶种茶的可持续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种茶 无害化 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 农业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叶种茶树种质资源主要成分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陈春林 田易萍 +5 位作者 朱兴正 邓少春 徐丕忠 包云秀 陈林波 董辉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11期53-56,共4页
茶叶的生化成分是决定茶叶品质的物质基础。本研究以18份云南大叶种茶树资源为供试材料,通过制作蒸青样检测芽叶的四项常规成分和儿茶素组分。结果显示,水浸出物变化幅度为48.8%~50.9%,全部为高水浸出物茶种资源;氨基酸总量变化幅度为2.... 茶叶的生化成分是决定茶叶品质的物质基础。本研究以18份云南大叶种茶树资源为供试材料,通过制作蒸青样检测芽叶的四项常规成分和儿茶素组分。结果显示,水浸出物变化幅度为48.8%~50.9%,全部为高水浸出物茶种资源;氨基酸总量变化幅度为2.7%~4.9%,高氨基酸总量(>3.0%)的有12份,占总资源的66.67%;咖啡碱变化幅度为3.4%~5.1%,高咖啡碱含量(>4.0%)的有6份,占总资源的33.33%;茶多酚变化幅度为20.8%~30.9%,高茶多酚含量(>30.0%)的有1份,占总资源的5.56%。EC含量变幅为0.71%~3.32%,非酯型儿茶素变幅为2.65%~8.12%;酯型儿茶素变幅为8.92%~16.88%,儿茶素总量变幅为12.03%~22.22%,变异系数分别为45.87%、24.28%、12.86%、12.67%,说明18份茶种资源具有较好的遗传多样性。酚氨比可作为茶树品种适制性的评价指标,其中12份种质适制绿茶(酚氨比<8.00),占总资源数的66.67%;6份适合红绿茶兼制,占总资源数的3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叶种茶 生化成分 多样性 适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域特征的大叶种茶产业发展研究——以海南五指山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彭伟伟 王岳飞 周玉景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109-116,共8页
海南五指山具有得天独厚的茶叶生长环境,不仅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茶叶产区,且是黎苗族核心聚居区,具有典型的地域优势。文章基于五指山的地域特征,分析影响五指山大叶种茶产业发展的外部和内部要素;运用产业融合理论,探索性提出了结合... 海南五指山具有得天独厚的茶叶生长环境,不仅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茶叶产区,且是黎苗族核心聚居区,具有典型的地域优势。文章基于五指山的地域特征,分析影响五指山大叶种茶产业发展的外部和内部要素;运用产业融合理论,探索性提出了结合地域特征、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国际旅游消费中心4个产业维度,推进五指山大叶种茶在产业结构转型、茶旅融合发展和大叶种茶品牌塑造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以期为海南五指山大叶种茶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指山 大叶种茶 地域特征 产业融合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种茶功能成分研究及提取开发现状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方慧 杨毅坚 +2 位作者 张艳梅 仝佳音 何青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1期10-13,34,共5页
阐述了茶叶中主要成分的医药保健功能和大叶种茶的一些特殊性质,回顾了这些功能成分在食品、医药、日化、建材、养殖等行业的广泛应用,概括了茶叶功能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干燥等工艺过程,为今后大叶种茶功能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
关键词 大叶种茶 功能成分 特异成分 提取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不同品种大叶种茶树生化成分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芬 陈春林 +3 位作者 田玉萍 杨雪梅 金娜 李梅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8-95,共8页
探讨品种及季节对云南大叶种茶树生化成分的影响,为茶树种植品种及茶叶加工采摘季节的选择提供一定理论依据。采用云南大叶种云抗10号、云抗14号、雪芽100号、佛香2号和紫娟共5个品种为供试材料,在春、夏和秋三季,分别取其新梢的一芽二... 探讨品种及季节对云南大叶种茶树生化成分的影响,为茶树种植品种及茶叶加工采摘季节的选择提供一定理论依据。采用云南大叶种云抗10号、云抗14号、雪芽100号、佛香2号和紫娟共5个品种为供试材料,在春、夏和秋三季,分别取其新梢的一芽二叶进行蒸青固样,分析不同季节5个茶树品种主要生化成分(水分、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组分、氨基酸、咖啡碱等)的季节变化特征,并进行不同茶树品种之间生化成分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紫娟品种的儿茶素总量较其他品种高,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云抗10号的水浸出物、儿茶素品质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春茶氨基酸含量最高,且高于制作名优绿茶的阈值;夏茶水分、咖啡碱、儿茶素(C)及儿茶素总量显著高于其他季节的茶;秋茶茶多酚含量最高,氨基酸和儿茶素总量显著低于其他季节的茶。茶叶中主要生化成分在不同品种及不同季节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可根据其生化成分的差异性并结合实践进行茶叶适制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种茶 季节 生化成分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指山市水满乡大叶种茶茶饼病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 被引量:3
6
作者 宁国栋 张小念 +1 位作者 赵冬香 周游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6期91-91,94,共2页
茶饼病是五指山市水满乡茶叶最为严重的病害,已经严重影响了水满乡红茶的产量及品质.本文介绍了水满乡大叶种茶茶饼病的发生和流行特点,阐述了该地区茶饼病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以期为指导茶农防控茶饼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叶种茶 饼病 发生特点 暴发原因 防控对策 海南五指山 水满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种茶酯型儿茶素含量测定及其亚细胞定位研究
7
作者 王冬雪 满佳旭 +3 位作者 武思敏 高梓琪 罗桂琴 张冬英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129-134,共6页
以5种大叶种茶树云瑰、紫鹃、长叶白毫、云梅、短节白毫为研究对象,对其酯型儿茶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亚细胞进行了定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酯型儿茶素含量,分析了不同固定时间对茶叶中酯型儿茶素亚细胞定位的影响,观察了不同... 以5种大叶种茶树云瑰、紫鹃、长叶白毫、云梅、短节白毫为研究对象,对其酯型儿茶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亚细胞进行了定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酯型儿茶素含量,分析了不同固定时间对茶叶中酯型儿茶素亚细胞定位的影响,观察了不同染色法对茶叶组织的细胞结构、形态的处理效果,并应用免疫组织染色法对酯型儿茶素进行了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酯型儿茶素含量依次为云瑰>紫鹃>长叶白毫>云梅>短节白毫;茶叶固定时间在42 d以内对亚细胞定位无影响。观察不同染色法对茶叶组织的细胞结构、形态的处理效果,可以为后期酯型儿茶素定位提供细胞形态辨别依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酯型儿茶素的亚细胞定位表明,5种大叶种茶酯型儿茶素的亚细胞均定位于液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种茶 酯型儿 亚细胞定位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叶种茶推广成效显著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发军 《云南农业》 2002年第6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天性系 繁育 综合效益 云南大叶种茶 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叶种茶无性系良种加工不同产品儿茶素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胡艳萍 姜东华 +4 位作者 姚学坤 赵远艳 石尚 李艳华 罗亚昆 《茶叶通讯》 2016年第2期30-33,共4页
对云抗10号、雪芽100号、桃形叶、云梅、云瑰、矮丰、长叶白毫、短节白毫等8个云南大叶种茶无性系良种所制白茶、晒青茶、红茶的儿茶素组分含量进行HPLC分析,探讨三种不同工艺产品的儿茶素差异。
关键词 云南大叶种茶 加工工艺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叶种茶无性繁殖与推广成果成效显著
10
作者 杨发军 姚学坤 《云南热作科技》 2002年第2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云南 大叶种茶 无性繁殖 繁育 科技创新 开发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叶种茶无性系良种及其栽培技术
11
作者 张木兰 肖时英 《广东茶叶》 1993年第2期64-68,104,共6页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丰富,素有“大叶茶的故乡”和“茶树品种宝库”的美称。五十年代初期,省茶科所即着手调查收集茶树地方品种,并开展无性系良种选育研究工作,经过育种工作者四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先后选育出一批无性系茶树良种。近年来,在...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丰富,素有“大叶茶的故乡”和“茶树品种宝库”的美称。五十年代初期,省茶科所即着手调查收集茶树地方品种,并开展无性系良种选育研究工作,经过育种工作者四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先后选育出一批无性系茶树良种。近年来,在省农牧厅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推进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大叶种茶 无性系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叶种茶的无性繁殖
12
作者 杨发军 《云南农业科技》 2002年第3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云南 大叶种茶 无性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工方式的云南大叶种茶生物活性成分差异分析
13
作者 李倩 邵金良 +5 位作者 尹本林 罗兰 李新宇 宋易霖 米艳华 刘兴勇 《食品工业科技》 2025年第18期37-46,共10页
为探究云南大叶种茶(绿茶、普洱生茶、红茶、普洱熟茶)生物活性成分组成和含量差异,挖掘关键特征成分。本研究以57个绿茶、52个普洱生茶、23个红茶、18个普洱熟茶为试验样品,分析茶叶中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山奈酚、杨梅素、槲... 为探究云南大叶种茶(绿茶、普洱生茶、红茶、普洱熟茶)生物活性成分组成和含量差异,挖掘关键特征成分。本研究以57个绿茶、52个普洱生茶、23个红茶、18个普洱熟茶为试验样品,分析茶叶中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山奈酚、杨梅素、槲皮素、咖啡碱、茶碱、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水浸出物、水分等活性成分及理化指标含量,并通过相关性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活性成分含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绿茶中水浸出物、山奈酚平均含量最高,含量分别为47.89%、1.596 mg/g;普洱生茶儿茶素、表儿茶素、槲皮素、杨梅素平均含量最高,分别为0.555%、1.332%、2.628 mg/g、0.46 mg/g;红茶中茶黄素、茶红素、咖啡碱平均含量最高,分别为0.25%、6.75%、3.278%;普洱熟茶中茶褐素、没食子酸、水分、茶碱平均含量最高,分别为15.294%、0.433%、9.34%、25.583 mg/kg。水浸出物、儿茶素、表儿茶素、杨梅素、槲皮素等活性成分在未发酵茶中更高,而没食子酸、茶褐素含量在发酵茶中更高,说明加工工艺对活性成分有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加工工艺不同使得活性成分间相关性不同,但儿茶素、表儿茶素在4种茶叶中均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PCA和OPLS-DA进一步筛选得到茶黄素、茶红素是红茶的关键特征成分;茶褐素、没食子酸是普洱熟茶的关键特征成分;儿茶素、表儿茶素、杨梅素、槲皮素可作为绿茶、普洱生茶的特征成分。本研究可为茶叶功能成分利用、新产品开发等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叶种茶 生物活性成分 差异分析 不同加工工艺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茅区生态茶园套种樟科植物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仁丹 李芬 +2 位作者 严亮 刘丽 彭文书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6-12,共7页
以套种樟科树种云南樟、天竺桂下的茶园茶树品种(云抗10号、长叶白毫、云瑰)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春、夏、秋季采取一芽二叶的鲜叶制成茶样,测定其理化成分、感官品质和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无遮阴(对照组)和套种樟科植物的茶样茶多酚及咖... 以套种樟科树种云南樟、天竺桂下的茶园茶树品种(云抗10号、长叶白毫、云瑰)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春、夏、秋季采取一芽二叶的鲜叶制成茶样,测定其理化成分、感官品质和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无遮阴(对照组)和套种樟科植物的茶样茶多酚及咖啡碱含量均偏高;长叶白毫茶样的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最高,云瑰茶样的咖啡碱含量最高。从不同季节不同樟科套种茶样中各香气成分来看,主要是套种树种影响茶样香气成分,香气成分中以花香型的烯烃类物质为主,主要为具有清新、草木的气息右旋萜二烯。无遮阴组茶样表现出挥发性物质分布分散,而套种云南樟和天竺桂茶样中的挥发性成分集中在醇类、酯类、酸类、烷烃类、烯烃类。季节上来看,云抗10号醇类物质相对含量秋季(21.90%)>春季(11.29%)>夏季(1.50%),其中,秋季云南樟套种的云抗10号醇类物质高达24.56%。不同季节显示,春季与秋季醇类物质种类丰富且含量高于夏季,具有呈花蜜气味的2,2,6-三甲基-6-乙烯基四氢-2H-呋喃-3-醇;春季云南樟套种,具有温暖的草香,稍有呈木香和花香的2-(4-亚甲基环己基)-2-丙烯醇;秋季套种天竺桂的茶样具有呈明显干草香气的2,6-壬二烯醇、芳樟醇。由此可见,茶园套种樟科树种对茶样品质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套 大叶种茶 樟科 香气物质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小叶种茶儿茶素抗氧化作用比较 被引量:4
15
作者 傅冬和 黄建安 刘仲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9-31,共3页
比较研究了大、小叶种茶儿茶素在植物油中的抗氧化作用 .结果表明 ,大叶种茶的儿茶素的抗氧化作用强于小叶种茶 .添加儿茶素对油脂的色泽和酸价产生影响 。
关键词 抗氧化作用 植物油 大叶种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制大叶种扁茶新工艺
16
作者 袁林颖 胡增旬 高飞虎 《中国茶叶》 1999年第6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感官审评 大叶 机制工艺 手工炒制 品质 比较研究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叶种机采鲜叶清洁化连续化加工烘青绿茶初探
17
作者 胡艳萍 邵宛芳 +3 位作者 赵远艳 姚学坤 石尚 陈蜀萍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11期158-160,共3页
为了加快云南大叶种茶树机采技术推广进程,开展与云南大叶种机采鲜叶相配套的清洁化连续化加工烘青绿茶研究,制定了相应清洁化生产线的配套加工技术参数,为实现云南大叶种绿茶从采摘到加工的机械化、清洁化、连续化、标准化生产奠定基础。
关键词 云南大叶种茶 机采 连续化 清洁化 烘青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4种茶水提物的抗氧化及抑菌活性比较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花 陈国德 +1 位作者 李培征 骆焱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56-63,共8页
为比较海南苦丁茶、白沙绿茶、大叶种茶及鹧鸪茶4种茶水提物的抗氧化及抑菌活性,本实验通过水浸提法获得4种茶的水提物,利用分光光度法测试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以5株酿酒酵母及5种致病细菌为靶标,分别测定了4种茶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及... 为比较海南苦丁茶、白沙绿茶、大叶种茶及鹧鸪茶4种茶水提物的抗氧化及抑菌活性,本实验通过水浸提法获得4种茶的水提物,利用分光光度法测试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以5株酿酒酵母及5种致病细菌为靶标,分别测定了4种茶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苦丁茶、白沙绿茶、大叶种茶及鹧鸪茶水提物的提取率分别为29.31%、23.02%、27.07%和16.18%;总多酚含量分别为(251.48±12.30)、(315.05±10.98)、(395.05±27.70)、(420.05±25.65) mg GAE/g DW;总黄酮含量分别为(691.60±19.47)、(292.60±18.36)、(524.93±1.53)、(217.60±7.00) mg RE/g DW; 4种茶的总抗氧化能力结果由强到弱为:大叶种茶>鹧鸪茶>白沙绿茶>苦丁茶;特别是鹧鸪茶和大叶种茶对二苯基苦酰肼基(Diphenyl picryl hydrazinyl radical,DPPH)自由基、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均高于标准品芦丁和特丁基对苯二酚(Terbutyl hydroquinone,TBHQ)。同时4种茶对H2O2氧化应激胁迫下的5株酿酒酵母模式菌株的存活率均有提高,其中苦丁茶对基因缺陷型菌株gsh1Δ的存活率提高最明显,为30.21%。4种茶对致病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大叶种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最优,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1.56 mg/m L。由此表明,4种茶水提物具有不同的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且多酚含量与活性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 白沙绿 大叶种茶 鹧鸪 抗氧化活性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分析法的茶园岩石-土壤-茶叶中物质分布及关键地化组分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萌丽 常河 +3 位作者 张昊 周晓华 杨天福 龙坤 《茶叶通讯》 2023年第3期333-343,共11页
为探究茶园地质背景对茶叶生长的影响,分析茶园岩石、土壤和茶叶中矿物质的聚类特征,总结影响茶叶的关键地球化学组分,本文系统采集了云南省双江县冰岛茶园岩石、土壤与茶叶样品,测定34种无机矿质元素及8种有机物的含量,采用R型逐步聚... 为探究茶园地质背景对茶叶生长的影响,分析茶园岩石、土壤和茶叶中矿物质的聚类特征,总结影响茶叶的关键地球化学组分,本文系统采集了云南省双江县冰岛茶园岩石、土壤与茶叶样品,测定34种无机矿质元素及8种有机物的含量,采用R型逐步聚类法对所有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冰岛茶园的地质背景影响茶叶的关键地球化学组分为Th-Ba-Ti-Ge、Cd-K-Se-Mg、Ca-B-Cs-P,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大量的有益元素;物质内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茶叶、岩石、土壤;聚类谱系图中,当以相关系数R=-0.25为分界线时,推测岩石样品因岩浆岩活动、变质作用和高温热液作用而聚类,土壤样品因元素活动性的强弱和氧化还原反应而聚类,茶叶样品因土壤pH值等理化性质对其抑制/促进作用而聚类,为进一步研究地质背景对茶叶物质构成的影响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型逐步聚类 地化组分 岩石-土壤- 冰岛大叶种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沧市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
作者 李进强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18年第8期10-11,共2页
临沧市是云南省第一产茶大市,是普洱茶料的最大产地和勐库大叶种茶的原生地,还是闻名中外的“滇红之乡”。临沧茶园主要分布在低纬度、高海拔的山区和半山区。临沧生产的红茶,品质好、口感佳,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生产 临沧市 机械化发展 大叶种茶 经济效益 半山区 云南省 原生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