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表达水平研究
1
作者 郝晋瑶 汤祥瑞 +1 位作者 程德均 关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9-231,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血清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omal Polymerase 1,PARP1)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 目的 探讨不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血清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omal Polymerase 1,PARP1)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表达的差异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三二〇一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部确诊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240例为研究组,根据LVEF的不同分为高射血分数组88例、中射血分数组96例和低射血分数组56例。选择同期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三二〇一医院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以及血清PARP1和Nrf2水平,对比不同LVEF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别及血清PARP1和Nrf2水平,分析血清PARP1和Nrf2水平与老年心律失常患者LVEF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LVE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31±10.57)%vs(61.25±18.57)%,P=0.000]。高射血分数组、中射血分数组、低射血分数组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射血分数组患者主要为室性心动过速。研究组血清PAR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9.53±3.18)μg/L vs(6.74±1.43)μg/L,P=0.000],血清Nrf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0.94±0.37)μg/L vs(1.85±0.31)μg/L,P=0.000]。低射血分数组血清PARP1水平明显高于中射血分数组和高射血分数组,血清Nrf2水平明显低于中射血分数组和高射血分数组(P<0.05),中射血分数组血清PARP1水平明显高于高射血分数组,血清Nrf2水平明显低于高射血分数组(P<0.05)。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血清PARP1水平与LVEF呈明显正相关(r=0.564,P=0.000),Nrf2水平与LVEF呈明显负相关(r=-0.486,P=0.000)。结论 低LVEF心律失常患者易发严重室性心动过速,且与血清PARP1正相关,Nrf2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性 室性早搏复合征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多(adp核糖)聚合1 NF-E2相关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ADP核糖聚合酶1在人类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相关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孔萌萌 陆东东 陈宇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0期930-932,共3页
目的研究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在人类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预后相关因子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及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66例手术切除的人类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ARP-1的表达,并分析乳腺癌患者的康复相关因子与PARP-... 目的研究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在人类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预后相关因子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及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66例手术切除的人类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ARP-1的表达,并分析乳腺癌患者的康复相关因子与PARP-1表达间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94.9%(62/66)的癌组织中PARP-1 mRNA表达上调,90.9%(60/66)的癌组织中PARP-1蛋白表达上调。临床分期越晚、肿瘤分化程度越差,PARP-1的标记指数(LI)、表达指数(EI)越大;单纯癌、浸润癌患者中PARP-1的LI、EI值较大;乳腺癌转移患者的PARP-1的LI、EI值显著高于非转移患者。结论PARP-1基因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的过表达与乳腺癌的分期、病理分级、病理类型、肿瘤转移等临床预后相关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p核糖聚合1(PARP-1) 乳腺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型多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鼠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余娴 程翔 +6 位作者 廖玉华 谢江娇 姚瑞 陈勇 丁英俊 唐婷婷 黄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57-1961,共5页
目的:探讨1型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1)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B)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大鼠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3-AB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加1.7%蛋氨酸、普通饲料加1... 目的:探讨1型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1)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B)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大鼠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3-AB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加1.7%蛋氨酸、普通饲料加1.7%蛋氨酸同时每天腹腔注射3-AB20mg·kg-1和普通饲料,饲养45d。观察主动脉组织形态结构的改变;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水平;检测大鼠胸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Ach)与硝普钠(SNP)的反应;检测大鼠胸主动脉PARP1蛋白的表达。结果:大鼠喂以高蛋氨酸饲料45d可诱导Hhcy。与模型组相比3-AB组大鼠NO水平明显升高而ET-1水平明显降低(P<0.01)。病理形态学观察模型组主动脉内膜病变明显,3-AB组病变程度减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胸主动脉对Ach引起的最大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EDR)明显减弱(0.26±0.03vs0.89±0.11,P<0.01);而3-AB组EDR反应较模型组显著改善(0.57±0.12vs0.26±0.03,P<0.01)。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大鼠主动脉PARP表达明显升高(P<0.05),3-AB组PARP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PARP抑制剂3-AB有效地改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管早期病理形态学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种半胱氨酸血症 多聚adp核糖聚合 内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ADP核糖聚合酶-1及其抑制剂在肿瘤细胞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强 卢铀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612-1615,共4页
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在DNA单链断裂的碱基切除修复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人类多种肿瘤中过度表达且过度表达者预后较差。利用合成致死原理,对于因BRCAl或BRCA2基因突变而同源重组修复DNA双链断裂缺陷的肿瘤细胞,抑制其PARP-1活... 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在DNA单链断裂的碱基切除修复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人类多种肿瘤中过度表达且过度表达者预后较差。利用合成致死原理,对于因BRCAl或BRCA2基因突变而同源重组修复DNA双链断裂缺陷的肿瘤细胞,抑制其PARP-1活性将导致肿瘤细胞死亡PARP抑制剂对于携带BRCA基因突变肿瘤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临床应用价值已在多项临床试验中得到了证实。PARP-1可能会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p核糖聚合 adp核糖聚合类抑制剂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ADP核糖聚合酶1在人类乳腺纤维腺瘤中的表达
5
作者 王旭 林哲洙 +3 位作者 张春苗 姚凡 佟伟民 金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84-786,共3页
目的研究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在人类乳腺纤维腺瘤中的表达,探讨纤维腺瘤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6例人类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包括有乳腺癌家族史的26例和无乳腺癌家族史的130例)和40例腺瘤旁组织中PARP-1的表达... 目的研究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在人类乳腺纤维腺瘤中的表达,探讨纤维腺瘤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6例人类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包括有乳腺癌家族史的26例和无乳腺癌家族史的130例)和40例腺瘤旁组织中PARP-1的表达,并对其表达进行比较。结果8.3%(13/156)的纤维腺瘤组织中PARP-1表达阳性,40例腺瘤旁组织中未发现PARP-1的表达,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有乳腺癌家族史的纤维腺瘤患者中26.9%(7/26)PARP-1表达阳性,无乳腺癌家族史的纤维腺瘤患者中4.6%(6/130)PARP-1表达阳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有乳腺癌家族史的纤维腺瘤患者PARP-1表达上调,与腺瘤旁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ARP-1可能参与乳腺纤维腺瘤,特别是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p核糖聚合1 乳腺纤维腺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萘酚对脂肪酸诱导的胰岛微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保护效应及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6
作者 田蜜 雷琪 +1 位作者 鄢韵升 李龙坤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5-301,共7页
目的探讨山萘酚对脂肪酸诱导的胰岛微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保护效应及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的作用。方法以小鼠胰岛微血管内皮MS-1细胞为研究对象,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溶剂(DMSO)对照组、脂肪酸组(0.25mmol/L软脂酸+0.5 m... 目的探讨山萘酚对脂肪酸诱导的胰岛微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保护效应及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的作用。方法以小鼠胰岛微血管内皮MS-1细胞为研究对象,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溶剂(DMSO)对照组、脂肪酸组(0.25mmol/L软脂酸+0.5 mmol/L油酸)、山萘酚组(50μmol/L)、脂肪酸+山萘酚组、PARP-1抑制剂(8μmol/L BYK204165)+脂肪酸组和PARP-1抑制剂+脂肪酸+山萘酚组,分别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凋亡水平、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改变。结果脂肪酸处理后,MS-1细胞存活率下降,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同时,脂肪酸也增加了细胞内NO的含量,升高了总NOS(tNOS)、诱导型NOS(iNOS)和结构型NOS(cNOS)的活性(P<0.05);促使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增加,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下降(P<0.05);并增强了PARP-1、iNOS和cNOS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而山萘酚干预后,各项指标的水平均得以改善(P<0.05);而且,利用PARP-1抑制剂BYK204165预处理1h,山萘酚对脂肪酸的拮抗效应更为显著,各项检测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酸可直接引起胰岛微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而山萘酚具有拮抗脂肪酸毒性的作用,且抑制PARP-1的表达水平能增强山萘酚的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萘酚 脂肪酸类 胰岛 微血管 血管内皮 adp核糖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1和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秦秀虹 张珍珍 +2 位作者 许海涛 张丽红 吴雅臻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0-344,共5页
背景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ARP-1)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Notch1是生物体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对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拮抗过程,Notch1是否参与了DR的发生还未得到证实. 目的 探讨Notch1... 背景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ARP-1)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Notch1是生物体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对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拮抗过程,Notch1是否参与了DR的发生还未得到证实. 目的 探讨Notch1、Dll4、PARP-1、Akt、核因子-κB(NF-κB)及caspase-3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及高糖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VECs)中的表达. 方法 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1、Dll4、PARP-1、Akt、NF-κB及caspase-3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及RVECs的表达.结果 Notch1、Dll4、p-Akt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而PARP-1、caspase-3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NF-κB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8,P=0.530).RVECs中Notch1、p-Akt的表达量随葡萄糖浓度的增高而增加,而剪切型PARP-1、caspase-3的表达量则随葡萄糖浓度的增高而降低,在葡萄糖浓度为30 mmol/L时上述变化最显著,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NF-κB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 结论 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中,剪切型PARP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上调,但Notch1、p-Akt蛋白的表达量下调.剪切型PARP和caspase-3表达量随葡萄糖浓度的增高而增加,Notch1、p-Akt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 血管内皮细胞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布依族和壮族群体中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基因多态性 被引量:3
8
作者 唐焕文 庄志雄 +4 位作者 梁海荣 李荣成 何云 农艺 黄月葵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2-434,438,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5个外显子核苷酸多态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银染技术检测3个民族(汉族、布依族和壮族)634名正常人PARP-1基因多态性。【结果】在3个民族634名正... 【目的】探讨人类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5个外显子核苷酸多态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银染技术检测3个民族(汉族、布依族和壮族)634名正常人PARP-1基因多态性。【结果】在3个民族634名正常人血标本的5个外显子扩增产物SSCP电泳条带中,219名汉族人PARP-1基因5个外显子均未检出多态性条带;203名布依族和212名壮族人PARP-1基因的5个外显子扩增产物中分别有2例的外显子20检出1条多态性条带,其余4个外显子扩增产物未见多态性条带。【结论】PARP-1基因第20外显子上可能存在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 布依族 壮族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1 基因多态性 聚合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 银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通过激活NF-κB途径导致高糖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被引量:5
9
作者 卢建民 张珍珍 +2 位作者 郑玥 马翔 秦秀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oly(adenosine diphosphate-ribose)polymeras-1,PARP-1]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高糖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VEC)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在人RVE... 目的探讨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oly(adenosine diphosphate-ribose)polymeras-1,PARP-1]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高糖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VEC)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在人RVEC中的表达定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RVEC及HEK293T细胞,并进行传代,同时构建高糖人RVEC细胞模型。构建PARP-EGFP及Flag-NF-κB质粒,酶切鉴定后转染高糖培养的人RVEC,Western blot法检测重组质粒表达目的基因的效果,并应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共沉淀法检测高糖人RVEC中PARP-1和NF-κB的相互作用。PARP-EGFP和Flag-NF-κB质粒共转染人RVEC,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PARP-1和NF-κB在高糖人RVEC中的定位及其相互作用。结果人RVEC复苏后24 h贴壁,细胞呈扁平梭形,3 d左右细胞开始融合呈铺路石样,单层生长,铺满瓶底,并可见接触抑制现象。成功构建PARP-EGFP及Flag-NF-κB质粒,并有效表达目的基因。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PARP-1和NF-κB是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高糖组NF-κB p50的条带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粗,并且高糖情况下PARP-1结合NF-κB的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结果显示PARP和NF-κB均表达于正常的人RVEC的细胞核和核周区域,当受到高浓度葡萄糖影响后,PARP-1和NF-κB均集中表达于细胞核内,尤以NF-κB最显著。结论 PARP-1和NF-κB是相互作用的蛋白质,血糖增高时,PARP-1可能进入细胞核内并结合同时进入细胞核的NF-κB,激活NF-κB信号通路,引起RVEC凋亡,导致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1 核因子-ΚB 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多聚ADP核糖聚合酶Ⅰ的原核表达与活性检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海磊 吴巧 葛晓春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66-872,共7页
采用RT-PCR技术获得了拟南芥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PARP1基因的全长cDNA,转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并转化宿主菌Origami(DE3),加入终浓度为0.3mmol/L IPTG,在16℃下诱导可获得较多的可溶重组蛋白。纯化TRX-P... 采用RT-PCR技术获得了拟南芥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PARP1基因的全长cDNA,转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并转化宿主菌Origami(DE3),加入终浓度为0.3mmol/L IPTG,在16℃下诱导可获得较多的可溶重组蛋白。纯化TRX-PARP1,在反应液中加入NAD+和断裂DNA,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TRX-PARP1分子量可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产生向上的弥散,表明蛋白质连上了ADP核糖分子;与此对比,作为参照的标签蛋白TRX无此现象。实验结果显示原核表达拟南芥PARP1能够催化自身多聚ADP核糖化修饰,为深入研究植物多聚ADP核糖聚合酶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翻译后修饰 多聚adp核糖聚合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抑制剂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森荣 毛小荣 +1 位作者 肖萍 陈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943-946,共4页
目的观察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1抑制剂AG-014699和AZD2281对人肝癌细胞株Hep G2细胞抑制作用和凋亡,初步探讨PARP-1抑制剂诱导Hep G2细胞凋亡的机制,为肝癌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靶点。方法 MTT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AG-014699和AZD228... 目的观察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1抑制剂AG-014699和AZD2281对人肝癌细胞株Hep G2细胞抑制作用和凋亡,初步探讨PARP-1抑制剂诱导Hep G2细胞凋亡的机制,为肝癌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靶点。方法 MTT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AG-014699和AZD2281对Hep G2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ep G2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casepase3和casepase8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AG014699和AZD2281均有抑制Hep G2细胞增殖的作用,且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但Hep G2细胞对两种PARP-1抑制剂的敏感性不同,用MTT法检测48 h AG-014699和AZD2281的IC50分别约为20、400μmol/L。因AZD2281不敏感,未做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用10、30、50μmol/L的AG-014699能诱导Hep G2细胞凋亡,48 h时凋亡率最高达(31.00±2.13)%,明显高于对照组(0.900±0.01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50μmol/L的AG-014699作用Hep G2细胞48 h后的caspase3和caspase8蛋白水平相对于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结论 PARP-1抑制剂AG-014699和AZD2281均能抑制Hep G2细胞增殖,但敏感性不同,AG-014699可诱导Hep G2细胞凋亡,通过上调caspase3和caspase8蛋白水平来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adp核糖聚合 抑制剂 HEP G2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与DNA双链断裂修复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利俊 马丽 李莉萍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0-626,共7页
DNA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s,DSBs)是细胞最严重的DNA损伤形式。细胞通过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途径修复DNA双链断裂损伤。聚腺苷二磷酸核糖基化(poly(ADP-rib... DNA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s,DSBs)是细胞最严重的DNA损伤形式。细胞通过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途径修复DNA双链断裂损伤。聚腺苷二磷酸核糖基化(poly(ADP-ribosyl)ation,PARylation)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过程,这个过程由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家族(poly(ADP-ribose)polymerases,PARPs)催化完成。PARP1作为PARPs家族最重要的成员,其在DNA损伤应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显示,PARP1在DSBs修复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参与DSBs的早期应答反应及其具体修复途径,可依据KU蛋白的存在与否发挥不同的特定作用。本文较全面地综述了PARP1在DNA双链断裂修复方面的潜在作用,将为临床疾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1 DNA双链断裂 同源重组 非同源末端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ADP核糖聚合酶在结直肠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晶晶(综述) 孙琦 刘斌(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00-1404,共5页
近年来DNA修复途径成为癌症治疗的热门靶点,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作为DNA修复的关键酶得到了广泛研究,目前上市的PARP抑制剂(PARP inhibitor,PARPi)药物,在乳腺及卵巢等肿瘤中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结直肠癌... 近年来DNA修复途径成为癌症治疗的热门靶点,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作为DNA修复的关键酶得到了广泛研究,目前上市的PARP抑制剂(PARP inhibitor,PARPi)药物,在乳腺及卵巢等肿瘤中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结直肠癌(CRC)具有异质性,其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多途径、多基因参与及多步骤的过程,其发病率与病死率在中国逐年上升。研究发现,PARP1与CRC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密切相关,本文从PARP1的分子结构及生物学功能、PARPi的作用机制、PARP1在CR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PARP1与结直肠癌干细胞的关系、PARPi与CRC治疗的关系等5个方面对PARPi在CRC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系统综述,为临床治疗CRC寻找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p核糖聚合(PARP) 结直肠癌(CRC) PARP抑制剂(PARPi) 合成致死 放疗与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敲降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的HaCaT细胞的建立
14
作者 刘峰 肖智勇 +3 位作者 程军平 蒋宁 周文霞 张永祥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84-591,共8页
目的构建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短发夹RNA(shRNA)的慢病毒载体质粒,获取稳定敲降PARP-1蛋白的人永生化表皮角化形成细胞HaCaT(PARP-1 KDHaCaT细胞)。方法针对PARP-1 mRNA设计干扰序列shRNA,用限制性内切酶技术将干扰序列shRN... 目的构建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短发夹RNA(shRNA)的慢病毒载体质粒,获取稳定敲降PARP-1蛋白的人永生化表皮角化形成细胞HaCaT(PARP-1 KDHaCaT细胞)。方法针对PARP-1 mRNA设计干扰序列shRNA,用限制性内切酶技术将干扰序列shRNA插入慢病毒载体质粒pLVX-shRNA2-puro,构建含PARP-1 shRNA的慢病毒载体质粒(pLVX-shRNA2-puro-PARP-1),酶切和核酸测序鉴定该质粒是否构建成功。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该质粒载体转染至HEK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将带有PARP-1 shRNA的慢病毒颗粒〔感染复数为100〕感染HaCaT细胞,经嘌呤霉素3 mg·L^(-1)筛选15 d,用Western印迹法和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PARP-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验证PARP-1 KD HaCaT细胞PAPR-1敲降效果。用相同方式构建阴性对照细胞(NCHaCaT细胞)。随后分别将NCHaCaT和PARP-1 KDHaCaT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DNA损伤剂硫芥(SM)100和1000μmol·L^(-1)组,孵育6和24 h后制备细胞裂解液,用Luminex法测定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表达水平。结果DNA测序和酶切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慢病毒载体质粒中含有PARP-1 shRNA序列,表明含PARP-1 shRNA的慢病毒载体质粒构建成功。RT-qPCR结果显示,PARP-1 KDHaCaT细胞中PARP-1 mRNA水平降低为NCHaCaT细胞的约14%;Western印迹法结果显示,PARP-1 KDHaCaT细胞中PARP-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为NCHaCaT细胞的约10%。DNA损伤剂SM 1000μmol·L^(-1)作用24 h后,与NCHaCaT细胞相比,PARP-1 KDHaCaT细胞γ-H2AX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结论成功构建含PARP-1 shRNA的慢病毒载体质粒,并获得稳定敲降PARP-1的HaCaT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1 RNA干扰 HACA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联合卡铂对人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陶泉玮 夏向阳 +1 位作者 马群超 杨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6-510,共5页
目的:探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ABT888联合卡铂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s凋亡的影响。方法:M1Tr法检测不同浓度卡铂与ABT888合用对MDA—MB-435s细胞的抑制情况;流式细胞术、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卡铂单用、ABT888单用... 目的:探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ABT888联合卡铂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s凋亡的影响。方法:M1Tr法检测不同浓度卡铂与ABT888合用对MDA—MB-435s细胞的抑制情况;流式细胞术、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卡铂单用、ABT888单用、卡铂与ABT888合用时细胞的凋亡率和凋亡相关蛋白的改变。结果:卡铂与ABT888合用能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并具有协同作用,卡铂和ABT888合用组MDA-MB-435S细胞的凋亡率(26.3%±1.5%)高于卡铂组(18.6%±1.6%,P〈0.01)和ABT888组(14.7%±2.3%,P〈0.01)。卡铂联合ABT888可使乳腺癌MDA-MB-435s细胞内抗凋亡因子Bel-2表达减少,促凋亡因子Bax表达增多,c—Caspase-3增多。结论:卡铂与ABT888合用能抑制乳腺癌MDA—MB-435s细胞的生长,提高细胞凋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药物疗法 adp核糖聚合类/拮抗剂和抑制剂 adp核糖聚合类/药理学 卡铂/药理学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损伤修复蛋白PARP1聚ADP-核糖基化有丝分裂蛋白BUB3调控HeLa细胞的有丝分裂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雪 徐波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682-1692,共11页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蛋白聚ADP-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 1,PARP1]对HeLa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使用流式细胞术、细胞免疫荧光、活细胞成像检测PARP1对HeLa细胞有丝分裂进程的影响。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蛋白聚ADP-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 1,PARP1]对HeLa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使用流式细胞术、细胞免疫荧光、活细胞成像检测PARP1对HeLa细胞有丝分裂进程的影响。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细胞免疫荧光检测PARP1对HeLa细胞染色体稳定性的影响。使用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共沉淀检测HeLa细胞有丝分裂期PARP1的蛋白表达及酶活性变化。使用蛋白质组质谱分析方法鉴定与PARP1在有丝分裂期具有特异性相互作用的蛋白并进行免疫共沉淀及聚ADP-核糖基化实验验证。结果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敲低PARP1或使用奥拉帕尼抑制PARP1的酶活性后,HeLa细胞对诺考达唑诱导的有丝分裂阻滞反应显著下降(P<0.05)。活细胞成像结果显示,敲低PARP1后HeLa细胞的平均有丝分裂时间缩短(P<0.01)。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敲低PARP1后非整倍体细胞和多极纺锤体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P<0.05)。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有丝分裂期PARP1的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显示其酶活性显著增加。蛋白质组质谱鉴定和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PARP1与有丝分裂检查点复合体(mitotic checkpoint complex,MCC)的主要组成蛋白BUB3在有丝分裂期具有特异性相互作用,并且BUB3可以发生聚ADP-核糖基化修饰。结论DNA损伤修复蛋白PARP1可能通过上调其酶活性并聚ADP-核糖基化MCC蛋白BUB3以调控HeLa细胞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并维持其染色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修复 有丝分裂 adp-核糖聚合1 PARP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再灌注通过DNA氧化损伤激活PARP-1介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Parthanatos
17
作者 谷宇 傅文婷 +3 位作者 郑曦 魏巍 王艳玲 尧永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3,共11页
目的:探讨肾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Parthanatos及激活该死亡途径的上游信号。方法:构建小鼠肾I/R损伤模型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并使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目的:探讨肾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Parthanatos及激活该死亡途径的上游信号。方法:构建小鼠肾I/R损伤模型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并使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1,PARP-1)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minobenzamide,3AB)和抗氧化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预处理。苏木精和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观察小鼠肾组织病理损伤,检测血清肌酐(creatinine,Cre)和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评估肾功能,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检测细胞存活率与死亡率,2′,7′-二氯荧光素二醋酸盐(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 diacetate,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利用相应试剂盒检测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Western blot检测DNA损伤标记物及Parthanatos相关蛋白表达。结果:3AB预处理减轻I/R导致的肾组织损伤和肾功能障碍(P<0.05),减少缺氧复氧损伤导致的细胞死亡(P<0.05)。NAC预处理降低缺氧复氧细胞内ROS和MDA水平(P<0.05)、提高SOD活性(P<0.05)、抑制DNA损伤和Parthanatos通路激活(P<0.05)、减少细胞死亡(P<0.05),以及减轻肾损伤和肾功能障碍(P<0.05)。结论:I/R导致的氧化应激能够引起DNA的损伤并激活PARP-1,进而促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Parthanatos,这为有效防治肾I/R损伤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新型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1依赖性细胞死亡 氧化应激 DNA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P1通过调控N-糖基转移酶FUT8影响胃癌AGS细胞的增殖与5-FU耐药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晶 王宏浩 +2 位作者 向田 任文镇 刘杲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0-418,共9页
目的:探讨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ARP1)对胃癌AGS细胞的增殖和5-FU耐药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就诊的72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q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 目的:探讨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ARP1)对胃癌AGS细胞的增殖和5-FU耐药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就诊的72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q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PARP1的表达状况。CCK-8法、流式细胞术和集落形成实验分别检测PARP1抑制剂AG14361对胃癌AGS细胞增殖、凋亡和集落形成的影响,MTT法检测AG14361对胃癌细胞5-FU敏感性的影响。mRNA测序分析AG14361处理AGS细胞后差异基因整体分布情况,KEGG富集分析相关信号通路。向AGS细胞转染siFUT8以敲减FUT8基因的表达,qPCR和WB法检测AGS细胞内α-1,6-岩藻糖基转移酶(FUT8)的表达状况和敲减FUT8效果,CCK-8法、流式细胞术和集落形成实验分别检测AG14361处理对敲减FUT8表达的AGS细胞增殖、凋亡和集落形成的影响。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PARP1呈高表达(P<0.001)。AG14361处理可显著抑制AGS细胞的增殖和细胞集落形成,促进AGS细胞凋亡(均P<0.01)。AG14361处理可降低5-FU杀伤胃癌细胞的IC_(50),且在AGS细胞中尤为明显,IC50下降超过60%。m RNA测序结果显示,N-糖基化修饰中FUT8是AG14361抑制AGS细胞增殖的关键糖基转移酶(P<0.05)。与siNC组相比,IC_(50)浓度的AG14361可显著逆转干扰FUT8对AGS细胞增殖的增加,促进细胞凋亡和BAX蛋白表达、抑制Bcl2蛋白表达,抑制FUT8干扰所致AGS细胞集落的增加(均P<0.01)。结论:PARP1可通过调控N-糖基转移酶FUT8促进胃癌细胞恶性转化,其抑制剂AG14361可增强胃癌细胞对5-FU的敏感性,PARP1可能成为胃癌治疗的一个潜在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AGS细胞 多adp核糖聚合酶1 α-1 6-岩藻糖基转移8 增殖 5-FU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T3抑制PARP-1活性缓解多巴胺能神经元炎症损伤 被引量:2
19
作者 蒋德旗 梁瑞兰 +2 位作者 蒋丽林 勾玲 徐兰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10-1516,共7页
目的研究多巴胺能神经元SIRT3表达对小胶质细胞活化所致其炎症损伤的抵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建立多巴胺能神经元MN9D细胞与小胶质细胞BV-2共培养体外炎症损伤模型。将MN9D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IRT3组、SIRT3+PJ34(PARP-1抑制剂)... 目的研究多巴胺能神经元SIRT3表达对小胶质细胞活化所致其炎症损伤的抵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建立多巴胺能神经元MN9D细胞与小胶质细胞BV-2共培养体外炎症损伤模型。将MN9D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IRT3组、SIRT3+PJ34(PARP-1抑制剂)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酯化钙黄绿素与氯化钴共孵育法分析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mPTP)开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SIRT3过表达则使SIRT3组MN9D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降低,SIRT3和SOD_(2)基因表达明显增多,PARP-1、TNF-α及IL-1β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NF-κB p65/NF-κB p65比值明显变小,线粒体膜电位上升,mPTP开放和ROS生成减少,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T3+PJ34组MN9D细胞PARP-1活性抑制后,除SIRT3和IL-1β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外,其它考察指标的变化趋势在SIRT3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RT3表达能够缓解小胶质细胞激活所致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炎症损伤,机制可能与其改善线粒体功能,减少ROS生成抑制PARP-1活性及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能神经元 SIRT3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1 神经炎症 核转录因子-ΚB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P1通过调控POU2F2的表达促进肝细胞癌的进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温自强 兰军良 +1 位作者 周博 许其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48-856,共9页
背景与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 1,PARP1]作为一种腺苷二磷酸核糖转移酶,能够促进DNA损伤修复进程,因此,PARP1通常被看作是一... 背景与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 1,PARP1]作为一种腺苷二磷酸核糖转移酶,能够促进DNA损伤修复进程,因此,PARP1通常被看作是一种促癌基因,但其在HCC中的表达和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PARP1在HCC患者中的表达趋势及其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首先,通过对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和临床蛋白质组学癌症分析联盟(Clinical Proteomic Tumor Analysis Consortium,CPTAC)HCC数据库的分析鉴定PARP1的临床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ARP1在HC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样本中的表达情况。然后,借助PARP1的抑制剂PJ34抑制PARP1酶活性,同时借助小RNA干扰技术下调HCC细胞系中PARP1的表达,并以此为模型,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PARP1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RTFQ-PCR检测HCC细胞干性基因的表达变化,采用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HC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HCC进展中受PARP1调控的靶基因及其参与通路,并通过回补实验确定PARP1靶基因是否参与HCC细胞恶性表型。结果:在TCGA和CPTAC数据库中,PAPR1的表达均在HCC组中显著上调。RTF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相比癌旁组织,HCC组织中的PARP1在转录和翻译水平均显著上调。生存分析结果表明,PARP1的表达与HCC患者的预后呈显著负相关。CCK-8、流式细胞术、RTFQ-PCR、细胞迁移及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在HCC细胞中下调PARP1表达可以抑制HCC细胞增殖,降低HCC细胞活性及干性,并减弱HC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PARP1调控基因富集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Necroptosis通路中,POU2类同源框2(POU class homeobox 2,POU2F2)可能是PARP1的潜在靶基因。相关性分析、RTF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一致证实POU2F2的表达受到PARP1的调控,但PJ34不能抑制POU2F2的表达。CCK-8、流式细胞术和RTFQ-PCR结果显示,采用共转染的方式在敲低PARP1的HCC细胞系中回补POU2F2可以增强HCC细胞增殖能力,提高HCC细胞活性,促进HCC细胞干性。结论:PARP1可以通过非酶活性正向调控POU2F2表达促进HCC细胞恶性表型,本研究结果有望为HCC的临床治疗和新药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1 POU2类同源框2 增殖 活性 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