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及并联电容器补偿的多馈入交直流系统改进有效短路比指标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青 廖诗武 +3 位作者 姚伟 刘明松 文劲宇 张健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15,共9页
多馈入有效短路比能够同时反映交流系统强弱和直流系统间相互作用,是进行多馈入交直流系统分析和评估的重要指标,但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仍出现了指标计算结果与系统实际电压稳定不相符的情况。在推导并联电容器补偿对短路电流影响的数学... 多馈入有效短路比能够同时反映交流系统强弱和直流系统间相互作用,是进行多馈入交直流系统分析和评估的重要指标,但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仍出现了指标计算结果与系统实际电压稳定不相符的情况。在推导并联电容器补偿对短路电流影响的数学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得出现有的多馈入有效短路比指标由于未考虑并联电容器补偿时存在不足而具有局限性。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一种能够计及并联电容器补偿的改进多馈入有效短路比指标,该指标通过将系统并联电容器容量折算到直流落点处来进一步计及其给系统电压稳定带来的影响,并给出所提改进短路比指标的计算公式。以修改的新英格兰39节点系统为例,研究了并联电容器补偿对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现有多馈入短路比和所提改进指标与并联电容器补偿的容量和补偿位置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改进有效短路比指标比现有多馈入有效短路指标更能够准确地反映交流系统的强弱程度。最后通过浙江电网仿真验证了所提改进有效短路比在描述多馈入交直流系统强度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馈交直流系统 多馈有效短路比 短路电流 多馈交互因子 并联电容器补偿 改进多馈有效短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短路比指标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42
2
作者 黄弘扬 徐政 许烽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6-50,共5页
从多馈入直流系统功率稳定性角度出发,基于两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简化模型,研究了多馈入直流系统功率稳定性与多馈入有效短路比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多馈入有效短路比不能完全反映直流系统的功率稳定性,两者之间难以建立明确的定... 从多馈入直流系统功率稳定性角度出发,基于两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简化模型,研究了多馈入直流系统功率稳定性与多馈入有效短路比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多馈入有效短路比不能完全反映直流系统的功率稳定性,两者之间难以建立明确的定量关系;当受端电网直流馈入数较多时,各回直流系统的临界多馈入有效短路比将可能远小于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多馈 有效短路比 功率稳定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馈入交直流系统有效短路比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程 汪炜将 +3 位作者 王佳 代祥 杨金成 刘扬帆 《陕西电力》 2017年第6期36-40,共5页
交直流输电已经成为了我国电网发展的必要手段,由于多馈入交直流系统的强复杂性使得评估交直流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变得非常困难。多馈入有效短路比不仅能够评估交流系统的强弱,而且还能反映直流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是多碛入直流系统规划中... 交直流输电已经成为了我国电网发展的必要手段,由于多馈入交直流系统的强复杂性使得评估交直流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变得非常困难。多馈入有效短路比不仅能够评估交流系统的强弱,而且还能反映直流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是多碛入直流系统规划中的一种重要参考指标。分析了直流功率、直流落点间的联络阻抗、线路阻抗、交流滤波器和无功补偿器的等值导纳等因素对多馈入有效短路比的影响及变化规律,通过两馈入交直流系统的分析结果验证了各个因素对多馈入有效短路比影响及变化规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 多馈直流 相互作用 多馈有效短路比 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多馈入有效短路比的受端交直流混联电网STATCOM定容方法 被引量:11
4
作者 罗天 汪可友 +1 位作者 李国杰 罗成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3-140,共8页
针对传统多馈入有效短路比无法计及STATCOM动态响应过程的缺点,文章基于戴维南动态等值方法提出了一种考虑STATCOM接入影响的改进多馈入有效短路比,该指标通过BPA动态仿真求取系统等值阻抗,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受端系统的强度。此外根据所... 针对传统多馈入有效短路比无法计及STATCOM动态响应过程的缺点,文章基于戴维南动态等值方法提出了一种考虑STATCOM接入影响的改进多馈入有效短路比,该指标通过BPA动态仿真求取系统等值阻抗,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受端系统的强度。此外根据所提出的改进多馈入有效短路比,文章以提升受端交直流混联电网安全稳定性为目标,从总体性和平衡性两方面量化了STATCOM的无功补偿的效果,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STATCOM定容方法。利用实际电网算例证明了所提指标和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多馈有效短路比 STATCOM 戴维南动态等值 受端交直流混联电网 定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馈入短路比指标的适用范围及其与直流最大传输功率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22
5
作者 管霖 陈兴望 +2 位作者 雷晟 黄振琳 周保荣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91-697,共7页
针对多馈入直流短路比指标对交流电网电压支撑能力的指示性和阈值关系尚不明确的问题开展研究,提出了指标与多馈入直流最大传输功率的对应关系,并通过直流准稳态模型下的功率曲线计算进行验证。基于网络方程对多馈入短路比指标与直流最... 针对多馈入直流短路比指标对交流电网电压支撑能力的指示性和阈值关系尚不明确的问题开展研究,提出了指标与多馈入直流最大传输功率的对应关系,并通过直流准稳态模型下的功率曲线计算进行验证。基于网络方程对多馈入短路比指标与直流最大传输功率的关系给出了理论解析。最后通过EMTDC平台上的电网故障仿真检验了多馈入短路比指标的有效性和适用范围。文章旨在为电网规划设计中应用多馈入直流短路比来衡量交流电网直流接纳能力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直流系统 多馈有效短路比 电压支撑能力 直流最大传输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通用的多直流馈入系统短路比指标 被引量:3
6
作者 田宝烨 袁志昌 +3 位作者 饶宏 周保荣 李鸿鑫 聂金峰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共8页
多馈入有效短路比MIESCR是评价含有多回直流馈入的交流电网电压支撑能力的一种常用指标,然而其物理意义和适用范围不够明确。本文将多馈入系统等效成具有相同外特性的单馈入系统,提出了通用化的多馈入等效有效短路比MEESCR的定义,并证明... 多馈入有效短路比MIESCR是评价含有多回直流馈入的交流电网电压支撑能力的一种常用指标,然而其物理意义和适用范围不够明确。本文将多馈入系统等效成具有相同外特性的单馈入系统,提出了通用化的多馈入等效有效短路比MEESCR的定义,并证明了MIESCR和有效短路比ESCR是MEESCR在某些特定工况下经近似后的特例,也从理论上说明了MIESCR和ESCR的适用范围和误差来源。理论分析和电磁暂态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MIESCR和ESCR,MEESCR这一指标能更准确的评价多馈入系统中交流电网的电压支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馈交直流混合系统 有效短路比 多馈有效短路比 多馈等效有效短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功有效短路比的交直流交互影响分析 被引量:28
7
作者 王鹏飞 张英敏 +3 位作者 李兴源 陈虎 李斯斯 向月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78,85,共6页
到2015年,西南水电基地超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将增至4个。这些外送直流系统的换流站均存在落点集中、耦合紧密的特点,复杂的交直流交互影响亟待分析。在多馈入直流量化指标的基础上,考虑换流站的无功消耗,推广定义了多馈入无功有效短路比... 到2015年,西南水电基地超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将增至4个。这些外送直流系统的换流站均存在落点集中、耦合紧密的特点,复杂的交直流交互影响亟待分析。在多馈入直流量化指标的基础上,考虑换流站的无功消耗,推广定义了多馈入无功有效短路比,并给出利用其判断系统强弱的标准。针对2015年西南水电基地4条外送直流丰大运行方式,运用无功有效短路比进行交互影响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改进指标评估多直流系统交互影响的合理性,以及对电网规划具有更准确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特高压 外送直流 交互影响 多馈直流量化指标 多馈无功有效短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馈入直流系统换相失败免疫水平快速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46
8
作者 肖浩 朱佳 +1 位作者 李银红 李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711-2717,共7页
针对目前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中换相失败研究主要采用仿真手段的情况,基于最小熄弧角判断标准,推导多馈入直流系统中当地换相失败免疫因子和同时换相失败免疫因子的解析表达式。通过表达式可快速而有效地确定系统参数对多馈入直流系统中... 针对目前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中换相失败研究主要采用仿真手段的情况,基于最小熄弧角判断标准,推导多馈入直流系统中当地换相失败免疫因子和同时换相失败免疫因子的解析表达式。通过表达式可快速而有效地确定系统参数对多馈入直流系统中逆变站换相失败免疫水平的影响:当地换相失败免疫因子与故障交流系统有效短路比具有近似的线性关系;在临界多馈入交互作用因子不变时,同时换相失败免疫因子与故障交流系统有效短路比成正比关系,与多馈入交互作用因子成反相关。基于CIGRE直流输电标准模型搭建了双馈入直流输电系统,仿真结果验证了表达式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馈直流输电系统 换相失败 换相失败免疫因 有效短路比 多馈交互作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多馈入直流换相失败的同步调相机布点方法 被引量:25
9
作者 王强 李天然 +3 位作者 唐小波 刘福锁 雷杰 袁超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2-227,共6页
特高压直流输电网受端交流故障诱发的直流换相失败会造成系统短时大量功率短缺,对系统安全稳定性带来巨大威胁。同步调相机因其强大的动态无功支撑能力,在应对多馈入直流换相失败及加快系统暂态恢复过程方面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多... 特高压直流输电网受端交流故障诱发的直流换相失败会造成系统短时大量功率短缺,对系统安全稳定性带来巨大威胁。同步调相机因其强大的动态无功支撑能力,在应对多馈入直流换相失败及加快系统暂态恢复过程方面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多馈入直流间相互作用角度出发,分析了调相机应对多馈入直流换相失败的优势,结合多馈入交互作用因子、多馈入有效短路比及相对暂态电压跌落面积指标,逐层确定最佳的动态无功补偿站点,提出一种可运用于工程实际的调相机应对多馈入直流换相失败的布点方法,并在华东电网数据典型运行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了仿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相失败 同步调相机 交互作用因子 多馈有效短路比 暂态电压跌落面积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故障下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相继换相失败机理与特性 被引量:15
10
作者 欧阳金鑫 叶俊君 +1 位作者 张真 肖超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93-102,共10页
在多馈入的电网换相换流器型高压直流(LCC-HVDC)输电系统中,交直流系统以及不同LCC-HVDC之间的复杂耦合作用造成换相失败形态产生变化,使得LCC-HVDC的控制保护系统面临挑战。目前,由电网故障直接引发的多回LCC-HVDC同时换相失败现象受... 在多馈入的电网换相换流器型高压直流(LCC-HVDC)输电系统中,交直流系统以及不同LCC-HVDC之间的复杂耦合作用造成换相失败形态产生变化,使得LCC-HVDC的控制保护系统面临挑战。目前,由电网故障直接引发的多回LCC-HVDC同时换相失败现象受到关注,但是换相失败过程中LCC-HVDC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却被忽视。LCC-HVDC换相失败后的状态和输出特性急剧变化,通过交流系统的耦合势必对相邻LCC-HVDC产生直接的影响。为此,文中研究了LCC-HVDC换相失败对相邻健全LCC-HVDC的影响,分析了受端弱电网故障下多馈入LCCHVDC系统中相继换相失败的产生机理和换相失败期间控制系统作用下逆变站的动态无功特性;推导了计及控制系统响应的逆变站无功功率表达式,解析了相邻LCC-HVDC无功交换特性,分析了相继换相失败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最后,通过标准模型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 多馈直流输电系统 换相失败 多馈有效短路比 无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双馈入系统中VSC-HVDC对LCC-HVDC受端电网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田宝烨 袁志昌 +4 位作者 余昕越 饶宏 周保荣 李鸿鑫 聂金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443-3453,共11页
在含有LCC-HVDC和VSC-HVDC的混合双馈入系统中,LCC-HVDC受端电网电压支撑能力是影响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为对电压支撑能力进行准确评估,该文借鉴单馈入LCC-HVDC系统中有效短路比和临界有效短路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将混合双馈入系统... 在含有LCC-HVDC和VSC-HVDC的混合双馈入系统中,LCC-HVDC受端电网电压支撑能力是影响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为对电压支撑能力进行准确评估,该文借鉴单馈入LCC-HVDC系统中有效短路比和临界有效短路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将混合双馈入系统等效为单馈入LCCHVDC系统,分析等效原则以及等效单馈入系统的参数计算方法,并提出混合双馈入系统中等效有效短路比和临界等效有效短路比的定义。机理分析和PSCAD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指标能够准确地反应VSC-HVDC对LCC-HVDC受端电网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双系统 混合等效有效短路比 混合临界等效有效短路比 交流电网强度 静态电压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馈入直流系统的量化分析指标及其应用 被引量:46
12
作者 洪潮 饶宏 《南方电网技术》 2008年第4期37-41,共5页
在MIIF和MIESCR指标的基础上,对MIIF的概念进行了推广,使针对多馈入直流系统的量化分析指标能够适用于交直流系统不同运行方式分析的需要。解决了长期以来对多馈入直流系统中各直流落点间电气距离、交流系统相对强弱缺乏量化指标和分析... 在MIIF和MIESCR指标的基础上,对MIIF的概念进行了推广,使针对多馈入直流系统的量化分析指标能够适用于交直流系统不同运行方式分析的需要。解决了长期以来对多馈入直流系统中各直流落点间电气距离、交流系统相对强弱缺乏量化指标和分析方法问题,并结合南方电网2008年丰大运行方式,介绍了MIIF和MIESCR指标的计算和应用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输电 多馈直流 多馈相互作用因子(MIIF) 多馈有效短路比(miescr) 多馈运行有效短路比(MIOES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控制方式对多馈入交直流系统电压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1
13
作者 陈修宇 韩民晓 刘崇茹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8-63,共6页
基于降阶雅可比矩阵的多馈入相互作用因子的解析计算方法,分析了直流系统控制方式对多馈入交直流系统换流母线间电压相互作用的影响机理,指出换流站功率对电压的灵敏度是影响电压相互作用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给出了逆变站在不同控制方... 基于降阶雅可比矩阵的多馈入相互作用因子的解析计算方法,分析了直流系统控制方式对多馈入交直流系统换流母线间电压相互作用的影响机理,指出换流站功率对电压的灵敏度是影响电压相互作用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给出了逆变站在不同控制方式下的功率对电压的灵敏度计算公式,通过算例研究了控制方式对逆变站间电压相互作用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馈交直流系统 直流控制 多馈相互作用因子 多馈有效短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双馈入直流系统中VSC-HVDC对LCC-HVDC受端系统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39
14
作者 倪晓军 赵成勇 +1 位作者 郭春义 刘羽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4052-4061,共10页
为了准确评估混合双馈入直流系统中电网换相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子系统的受端系统强度,对LCC-HVDC子系统的有效短路比进行研究。第一,基于牛顿最优潮流算法,分... 为了准确评估混合双馈入直流系统中电网换相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子系统的受端系统强度,对LCC-HVDC子系统的有效短路比进行研究。第一,基于牛顿最优潮流算法,分析混合双馈入直流系统中电压源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HVDC,VSC-HVDC)子系统采用不同的功率输送方向和控制方式时,对LCC-HVDC子系统的交流系统电压支撑强度的影响关系。第二,计算VSC-HVDC子系统的等效阻抗,提出能够有效评估混合双馈入系统中LCC-HVDC子系统有效短路比的等值有效短路比指标。利用该指标可将混合双馈入直流系统中LCC-HVDC子系统等效为受端交流系统电压支撑强度与之相同的单馈入直流输电系统。最后,基于PSCAD/EMTDC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证明了VSC-HVDC对LCC-HVDC子系统影响关系的正确性以及等值有效短路比指标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双直流系统 牛顿最优潮流 等效阻抗 电压支撑强度 等值有效短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整流站接入的多馈入直流系统强度评估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修宇 韩民晓 +1 位作者 刘崇茹 Ani.M.Gole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107,12,共7页
现有的多馈入短路比的定义无法准确描述含有整流站接入的多馈入系统强度,需要对其进行改进。建立了含有整流站的双馈入测试系统,采用最大功率曲线法,在一系列参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多馈入系统有效短路比的定义。通过对处于临界稳... 现有的多馈入短路比的定义无法准确描述含有整流站接入的多馈入系统强度,需要对其进行改进。建立了含有整流站的双馈入测试系统,采用最大功率曲线法,在一系列参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多馈入系统有效短路比的定义。通过对处于临界稳定下的的三馈入直流系统以及逆变站过电压计算,验证了新的多馈入系统有效短路比的定义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多馈系统 多馈相互作用因子 多馈有效短路比 暂态过电压 电压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东德特高压多端直流工程受端采用柔性直流对多直流集中馈入问题的改善作用研究 被引量:97
16
作者 饶宏 洪潮 +4 位作者 周保荣 黄东启 许树楷 姚文峰 周月宾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共5页
本文首先揭示了广东、广西电网目前存在的多直流集中馈入问题,然后依托2020年即将投产的乌东德特高压多端直流输电工程,从多直流有效短路比、交流系统故障导致多回直流换相失败风险、交流故障对受端电网稳定性影响等3个方面对比分析了... 本文首先揭示了广东、广西电网目前存在的多直流集中馈入问题,然后依托2020年即将投产的乌东德特高压多端直流输电工程,从多直流有效短路比、交流系统故障导致多回直流换相失败风险、交流故障对受端电网稳定性影响等3个方面对比分析了直流受端采用LCC或VSC换流器对受端广东广西电网系统稳定的影响。研究表明,乌东德直流广东广西均采用VSC换流器,不会导致广东广西电网各直流的多直流有效短路比降低,系统抵御严重故障的能力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东德特高压多端直流工程 受端柔性直流 多直流 多直流有效短路比 换相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双馈入直流输电系统中LCC-HVDC对VSC-HVDC系统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倪晓军 赵成勇 +1 位作者 郭春义 刘栋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436-2442,共7页
为了准确评估混合多馈入直流系统中电压源换流器型高压直流(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C-HVDC)的受端系统强度,对VSC-HVDC的有效短路比进行研究。第一,建立了含有VSC和LCC的混合双馈入直流输电系... 为了准确评估混合多馈入直流系统中电压源换流器型高压直流(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C-HVDC)的受端系统强度,对VSC-HVDC的有效短路比进行研究。第一,建立了含有VSC和LCC的混合双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出了LCC的运行阻抗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第二,结合LCC的运行阻抗,提出了混合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中VSCHVDC有效短路比的计算方法,并分析了计及LCC-HVDC影响时VSC-HVDC的功率运行极限;第三,利用建立的小信号模型,研究了VSC控制器参数对其功率运行极限的影响。通过基于PSCAD/EMTDC的仿真分析,验证了相关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多馈直流输电系统 运行阻抗 有效短路比 控制参数 功率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直流输电提升常规直流输电短路比的原理及方法 被引量:8
18
作者 朱良合 袁志昌 +5 位作者 盛超 骆潘钿 梁益 杨汾艳 陈锐 刘正富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19,共7页
柔性直流输电(VSC-HVDC)馈入受端交流电网后对原有常规直流(LCC-HVDC)将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含VSCHVDC和LCC-HVDC的混合双馈入直流系统,分析了计及VSC-HVDC影响多馈入有效短路比指标,量化了VSCHVDC馈入点及馈入电流对LCC-HVDC有效短路比... 柔性直流输电(VSC-HVDC)馈入受端交流电网后对原有常规直流(LCC-HVDC)将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含VSCHVDC和LCC-HVDC的混合双馈入直流系统,分析了计及VSC-HVDC影响多馈入有效短路比指标,量化了VSCHVDC馈入点及馈入电流对LCC-HVDC有效短路比的提升作用。结合VSC-HVDC稳态运行目标及LCC-HVDC的暂态电压支撑需求,设计了一种可最大程度提高多馈入有效短路比的VSC-HVDC控制策略,通过PSCAD中的数字仿真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混合双直流系统 有效短路比 多馈有效短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无功控制方式对风电汇集地区电压稳定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红婷 宋玮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30-1134,共5页
冀北风电汇集地区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大多采用感性支路恒无功控制,在该控制方式下,当系统侧有电容扰动时会造成汇集母线电压大幅升高。针对此问题,文章提出风电场内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可采用恒电压控制方式,利用风电场多馈入有效短路比,... 冀北风电汇集地区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大多采用感性支路恒无功控制,在该控制方式下,当系统侧有电容扰动时会造成汇集母线电压大幅升高。针对此问题,文章提出风电场内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可采用恒电压控制方式,利用风电场多馈入有效短路比,分析不同控制点对风电汇集地区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并以华北某一风电汇集地区为例,在PSS/E中分别对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恒电压及恒无功控制方式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该控制方式在电压稳定性方面具有良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汇集地区 动态无功补偿方式 多馈有效短路比 电压静态稳定 无功电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VSC-HVDC的混合MIDC系统强度计算及仿真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岩 刘泽锴 应璐曼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35,77,共7页
针对多馈入直流(MIDC)系统在受端交流电网故障易引发一回或多回直流换相失败,将电压源换流器高压直流(VSC-HVDC)引入到MIDC系统中,改善LCC-HVDC逆变侧母线电压特性。建立了考虑受端系统负荷特性的简单混合MIDC系统详细模型,可将此作为未... 针对多馈入直流(MIDC)系统在受端交流电网故障易引发一回或多回直流换相失败,将电压源换流器高压直流(VSC-HVDC)引入到MIDC系统中,改善LCC-HVDC逆变侧母线电压特性。建立了考虑受端系统负荷特性的简单混合MIDC系统详细模型,可将此作为未来MIDC系统的一个子单元。理论推导了该模型的有效短路比(ESCR),提出了近似计算方法。最后借助于PSCAD/EMTDC仿真,分析了LCC-HVDC逆变侧发生三相短路,简单混合MIDC系统的动作特性;研究了逆变站在不同电气距离下,LCC-HVDC换相失败免疫性指标(CFII),并以CFII验证了近似计算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混合MIDC系统有助于提高ESCR,增大CFII,减少换相失败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馈直流系统 换相失败 电压源换流器高压直流 有效短路比 换相失败免疫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