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多重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熔解曲线分析的肉及肉制品掺假鉴别方法 被引量:12
1
作者 周彤 李家鹏 +5 位作者 李金春 乔晓玲 黄鑫 陈曦 杨君娜 郭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17-222,共6页
为实现肉及肉制品掺假快速鉴别,分别以猪、牛线粒体DNA的COXⅠ,绵羊、山羊、狗、狐狸、貉线粒体DNA的16S rRNA及鸡、鸭线粒体DNA的12S rRNA基因为靶位点,设计扩增产物熔解温度(T_m值)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特异性引物,建立一种用于快速鉴别... 为实现肉及肉制品掺假快速鉴别,分别以猪、牛线粒体DNA的COXⅠ,绵羊、山羊、狗、狐狸、貉线粒体DNA的16S rRNA及鸡、鸭线粒体DNA的12S rRNA基因为靶位点,设计扩增产物熔解温度(T_m值)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特异性引物,建立一种用于快速鉴别肉或肉制品中猪、牛、绵羊、山羊、鸡、鸭、狗、狐、貉9种源性成分的5重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熔解曲线分析方法,通过特异性、灵敏度及市售样品的检测,对该方法进行检验和评价。结果表明: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及灵敏度,单物种DNA检出限为0.001~1 ng,多物种混合DNA检出限均为0.1 ng,通过市售样品检测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实际样品(包括生鲜样品和熟制样品)掺假的快速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类掺假 多重实时荧光聚合反应 熔解曲线分析 SYBR Green染料 动物源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法检测三种食源性致病菌 被引量:6
2
作者 毛红霞 黎源倩 +2 位作者 裴晓方 何超 渠凌丽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3-477,共5页
建立了食品中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O157:H7的uidA基因、沙门菌的invA基因和志贺菌的ipaH基因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的毛细管电泳快速检测方法。根据这3种致病菌的特异性基因序列设计多重PCR引物,优化PCR扩增反应体系,采用7.0g/L... 建立了食品中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O157:H7的uidA基因、沙门菌的invA基因和志贺菌的ipaH基因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的毛细管电泳快速检测方法。根据这3种致病菌的特异性基因序列设计多重PCR引物,优化PCR扩增反应体系,采用7.0g/L甲基纤维素为筛分介质,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法同时检测了3种常见致病菌的PCR扩增产物。在优化的多重PCR反应和毛细管筛分电泳条件下,该方法可以同时检测沙门菌、志贺菌和大肠杆菌O157:H7基因的多重PCR扩增产物,22min内即可完成3种常见致病菌的毛细管电泳检测。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47%-2.07%。与凝胶电泳法比较,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多种致病菌脱氧核糖核酸的检测,为食品安全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快速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聚合反应 毛细管电泳法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 食源性致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哮喘患者诱导痰白细胞介素-10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梦璋 梁剑辉 徐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建立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方法,监测哮喘患者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IL-10在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用酶切法构建IL-10内标分子,用已知量的该内标分子,通过竞争性RT-PCR对哮喘组... 目的:建立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方法,监测哮喘患者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IL-10在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用酶切法构建IL-10内标分子,用已知量的该内标分子,通过竞争性RT-PCR对哮喘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的诱导痰和外周血IL-10 mRNA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哮喘发作期患者的诱导痰和外周血绝大多数未检测到IL-10 mRNA,部分缓解期患者有少量IL-10 mRNA表达。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和诱导痰均有IL-10 mRNA表达。结论: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过程与IL-10基因表达有关,且存在IL-10转录水平的合成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性逆转录-聚合反应 白细胞介素-10 支气管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争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髌韧带中的α_1-Ⅰ型胶原蛋白基因表达的定量检测
4
作者 蔡冬青 陈启明 +1 位作者 李嘉豪 邓美娟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4-57,67,共5页
应用竞争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韧带中的α_1-Ⅰ型胶原蛋白基因表达进行了定量测定。研究表明:该技术是适用于对一小块髂韧带中的基因表达进行定量研究。
关键词 竞争性反转录聚合反应 α1-Ⅰ型胶原蛋白基因 髌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鉴别当雄高山牦牛肉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睿茜 其美次仁 +3 位作者 李家鹏 韦忆萱 李金春 王守伟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7-52,共6页
通过比对5个不同地区牦牛线粒体基因的差异,筛选出用于鉴定当雄高山牦牛的1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将这些SNP位点作为引物3′端,同时引入引物碱基错配理念,设计出8对特异性引物,构建出2个三重和1... 通过比对5个不同地区牦牛线粒体基因的差异,筛选出用于鉴定当雄高山牦牛的1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将这些SNP位点作为引物3′端,同时引入引物碱基错配理念,设计出8对特异性引物,构建出2个三重和1个二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体系,建立一种基于SNP位点和多重RT-PCR技术鉴别当雄高山牦牛肉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较好、简便快捷、结果直观可靠,能够有效鉴别当雄高山牦牛肉;方法中3个RT-PCR反应体系扩增产物对应的熔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Tm)范围分别为反应体系A:73.1~75.2、76.0~77.3、79.0~80.0℃,反应体系B:69.5~72.8、75.0~77.9、78.5~80.0℃,反应体系C:76.1~78.1、79.5~80.7℃;根据3个反应体系中熔解曲线峰的有无以及Tm是否符合取值范围来判定样品是否为当雄高山牦牛肉;市售样品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实际样品中当雄高山牦牛肉的快速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雄高山牦牛 品种鉴别 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 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熔解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5亚型禽流感病毒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9
6
作者 庞耀珊 谢芝勋 +2 位作者 邓显文 唐小飞 刘加波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62-764,共3页
目的根据A型AIV的M基因和HA基因序列,设计了两对引物。其中XZ145-2和XZ146为通用引物,可检测所有A型AIV,跨幅为244bp;XZH5-1和XZH5-5为H5亚型AIV特异性引物,跨幅为860bp。通过对多重RTPCR扩增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快速检测鉴别H5亚型AIV多... 目的根据A型AIV的M基因和HA基因序列,设计了两对引物。其中XZ145-2和XZ146为通用引物,可检测所有A型AIV,跨幅为244bp;XZH5-1和XZH5-5为H5亚型AIV特异性引物,跨幅为860bp。通过对多重RTPCR扩增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快速检测鉴别H5亚型AIV多重RTPCR。该多重RTPCR对H5亚型AIV同时扩增出两条大小分别为244bp和860bp的cDNA片段,对其他A型AIV只扩增出244bp的cDNA片段,对其它常见禽病病原则无244bp和860bpcDNA片段出现。该多重RTPCR对H5亚型AIVRNA最低检出量为10pg。该多重RTPCR对AIV人工感染鸡临床样品和鸡胚分离物进行检测,结果其检出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 聚合反应 禽流感病毒 H5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类乳头瘤病毒在尖锐湿疣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陈焕英 陈享 +4 位作者 聂金汉 汤军宏 邓微 林德儒 米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88-289,共2页
目的:对尖锐湿疣(CA)患者进行人类乳头瘤病毒(HPV)DNA定量测定及HPV分型。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146例CA患者疣体组织进行HPV6.11型和HPV16.18型的分型检测及HPVDNA定量测定。结果:146例CA患者标本中检出HPV6.11和HPV16... 目的:对尖锐湿疣(CA)患者进行人类乳头瘤病毒(HPV)DNA定量测定及HPV分型。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146例CA患者疣体组织进行HPV6.11型和HPV16.18型的分型检测及HPVDNA定量测定。结果:146例CA患者标本中检出HPV6.11和HPV16.18型感染阳性143例(97.95%)。其中单独HPV6.11型阳性104例,占71.24%;单独HPV16.18型阳性16例,占10.96%;HPV6.11和HPV16.18型同时阳性23例,占15.75%;HPV6.11和HPV16.18型同时阴性3例,占2.05%。定量测定结果显示:HPV6.11型患者病毒载量最高1.0×108拷贝/mL,最低2.8×103拷贝/mL,HPV16.18型患者病毒载量最高1.0×108拷贝/mL,最低2.57×104拷贝/mL。结论:CA患者应用FQ-PCR检测HPV阳性率高,并可快速区分高危型及低危型HPV感染,对尖锐湿疣复发及癌变作出可能性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 患者 尖锐湿疣 阳性 人类乳头瘤病毒 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FQ-PCR 拷贝 CA 量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环境中产气荚膜杆菌 被引量:15
8
作者 文其乙 刘秀梵 +1 位作者 Werner Phillip Reinhard Boehm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23-626,共4页
产气荚膜杆菌根据产生 4种主要毒素 (α、β、ε、ι 毒素 )可分为 5种类型A E型。在该研究中依据产气荚膜杆菌的 5种毒素基因的序列 ,设计了 5对PCR引物 ,建立了多重PCR方法 ,该方法可以快速区分 5种类型的产气荚膜杆菌。并对 68份环... 产气荚膜杆菌根据产生 4种主要毒素 (α、β、ε、ι 毒素 )可分为 5种类型A E型。在该研究中依据产气荚膜杆菌的 5种毒素基因的序列 ,设计了 5对PCR引物 ,建立了多重PCR方法 ,该方法可以快速区分 5种类型的产气荚膜杆菌。并对 68份环境样品 (生活污水、生物肥料 )进行检测和基因分型 ,共检出 55株产气荚膜杆菌 ,其中A型产气荚膜杆菌 50株 ,占总数的 90 %以上 ,B型、C型、D型只占 5 % ,未检出E型产气荚膜杆菌 ,所有的分离株没有发现带有肠毒素。结果表明 ,目前环境中主要存在的菌型为A型菌 ,其他菌型的产气荚膜杆菌很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聚合 反应 检测环境 产气荚膜杆菌 人畜共患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在一期梅毒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武明昌 朱慧兰 +3 位作者 颜景兰 叶兴东 杨日东 邓建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2-163,共2页
为评价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在一期梅毒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暗视野(D-F)、血清学(RPR/TPHA)检查方法作对照,用FQ-PCR方法检测68例疑诊为一期梅毒病人的生殖器溃疡处分泌物。在68例疑诊为一期梅毒病人中,D-F阳性率27.94%(19/... 为评价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在一期梅毒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暗视野(D-F)、血清学(RPR/TPHA)检查方法作对照,用FQ-PCR方法检测68例疑诊为一期梅毒病人的生殖器溃疡处分泌物。在68例疑诊为一期梅毒病人中,D-F阳性率27.94%(19/68),RPR阳性率48.53%(33/68),TPHA阳性率61.76%(42/68),FQ-PCR阳性率44.12%(30/68),FQ-PCR与D-F、TPH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RPR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本研究表明FQ-PCR检测生殖器溃疡TP在一期梅毒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期梅毒 诊断 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临床意义 F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鉴别H9亚型禽流感病毒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10
作者 庞耀珊 谢芝勋 +2 位作者 邓显文 唐小飞 刘加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58-860,共3页
目的参考AIV M基因和HA基因序列,设计了两对引物。其中XZ145-2和XZ146为通用引物,可以检测所有亚型AIV,跨幅244 bp;XZ H9-1和XZ H9-2为H9亚型特异性引物,跨幅488 bp。方法利用这两对引物,通过对多重RT-PCR扩增条件的优化,成功建立了快... 目的参考AIV M基因和HA基因序列,设计了两对引物。其中XZ145-2和XZ146为通用引物,可以检测所有亚型AIV,跨幅244 bp;XZ H9-1和XZ H9-2为H9亚型特异性引物,跨幅488 bp。方法利用这两对引物,通过对多重RT-PCR扩增条件的优化,成功建立了快速检测鉴别H9亚型AIV的多重RT-PCR技术。结果与结论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对H9亚型AIV同时扩增出两条大小分别为244 bp和488 bp的cDNA片段,对其他亚型AIV只扩增出244bp的cDNA片段,对其他常见禽病病原无特异性扩增,结果为阴性;该多重RT-PCR的通用引物对AIV RNA的最低检出量为1pg,对H9亚型RNA的最低检出量为10 p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反转录聚合反应 禽流感病毒 H9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筛选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宁迎 傅衍 +2 位作者 C.Looft N.Reinsch E.Kalm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8-112,共5页
本文提出了筛选多重聚合酶链反应的常用方法 ,根据该法将 56个牛微卫星组成 2 1个多重聚合酶链反应组合 ,其中 14个三微卫星组合 ,7个二微卫星组合 ,这些多重聚合酶链反应组合可用于大批量测定微卫星的试验 ,如基因定位及亲子鉴定等。
关键词 微卫星 多重聚合反应 基因型分析 家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肝病毒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军 苏先狮 +2 位作者 郑宣鹤 杨旭 黄力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7-128,共2页
目的 :研究HBVDNA含量与乙型肝炎血清学免疫标志物表达关系及HBVDNA含量与肝细胞损害关系。方法 :以完全闭管式的PCR和荧光探针技术相结合的实时检测定量PCR方法 ,对 11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BVDNA进行检测。结果 :HBeAg阳性 /抗HBe阴... 目的 :研究HBVDNA含量与乙型肝炎血清学免疫标志物表达关系及HBVDNA含量与肝细胞损害关系。方法 :以完全闭管式的PCR和荧光探针技术相结合的实时检测定量PCR方法 ,对 11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BVDNA进行检测。结果 :HBeAg阳性 /抗HBe阴性患者HBVDNA拷贝数与HBeAg阴性 /抗HBe阳性患者或HBeAg阴性 /抗HBe阴性患者的拷贝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后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HBVDNA拷贝数与肝实质损害指标血清谷丙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 (ALT/AST)、总胆红素 (TBIL)、白蛋白 (ALB)、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不具相关性。结论 :抗e抗原抗体非病毒复制终止的标志、病毒性肝炎的肝实质损害程度与血清HBVDNA的含量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检测 乙肝病毒 血清学免疫标志物 肝细胞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基因型B~D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13
作者 沈建坤 周荣 +4 位作者 王战会 白培盛 马世武 张克 侯金林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0-632,共3页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B^D方法并验证其准确性。方法比较GenBank中已发表的明确分型的143株HBV全序列,设计特异的组合引物探针,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HBV基因分型法对兰州地区128例慢性乙型肝炎...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B^D方法并验证其准确性。方法比较GenBank中已发表的明确分型的143株HBV全序列,设计特异的组合引物探针,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HBV基因分型法对兰州地区1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基因型B、C、D检测,并随机对检测的基因型各3株标本进行S基因测序验证。结果128例标本中B型检出率为20.3%(26/128),C型71.9%(92/128),D型7.8%(10/128);18株HBV克隆标本S基因测序结果与本分型法完全一致。结论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HBV基因分型法能够简便、灵敏、快速、准确地鉴定HBV基因型,适宜用于HBV基因型的大规模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基因型 实时荧光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产毒铜绿微囊藻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恒省 李继影 +1 位作者 刘孟宇 景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9-93,共5页
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产毒株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mcyA)为靶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方法,对铜绿微囊藻进行了定性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仅含铜绿微囊藻脱氧核糖核酸(DNA)模板的样... 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产毒株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mcyA)为靶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方法,对铜绿微囊藻进行了定性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仅含铜绿微囊藻脱氧核糖核酸(DNA)模板的样品有扩增,对照组小球藻(Chlorella)没有检测到扩增信号;扩增产物熔解曲线平稳,峰尖且窄,熔解温度为(83±1)℃,证明该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极为特异。以重组质粒pMD-18T-mcyA为标准品,所得标准曲线具有高度线性相关性,重复性好,符合制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标准曲线的要求。利用该方法建立的标准曲线对实验室培养获得的铜绿微囊藻DNA样品进行定量检测,与显微镜计数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微囊藻毒素合成基因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中人类疱疹病毒5型和8型的潜伏 被引量:4
15
作者 顾杨 李晶泉 +4 位作者 尚巍 徐昊 李文颜 张虹 陈政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患者4种样本中人类疱疹病毒5型(HHV-5)和8型(HHV-8)的潜伏情况。方法选择18例轻型RAU患者为试验组,同时选择健康者23名为对照组进行临床采样,样本包括唾液、病变区...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患者4种样本中人类疱疹病毒5型(HHV-5)和8型(HHV-8)的潜伏情况。方法选择18例轻型RAU患者为试验组,同时选择健康者23名为对照组进行临床采样,样本包括唾液、病变区脱落细胞、病变区组织块及外周血。然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种样本中HHV-5和HHV-8的DNA。结果HHV-5仅在试验组患者病损区组织块样本中能检测到,而在对照组的组织块样本中没有检测到。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液和唾液样本中均有HHV-5阳性检出,但两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脱落细胞样本中均无HHV-5阳性检出。试验组和对照组的4种样本中HHV-8均检出阴性。结论HHV-5在RAU患者的溃疡区可能有潜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人类疱疹病毒5型 人类疱疹病毒8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1和Per2基因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6
作者 蔡彦宁 左晓虹 +3 位作者 刘姝 谢淑 温玫 陈彪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80-780,共1页
关键词 PER1 PER2 实时荧光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早期梅毒患者梅毒螺旋体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萍 李钟洙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76-377,共2页
关键词 梅毒 早期 聚合反应 荧光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核桃根际土壤生防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Trametes versicolor的定殖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磊 张静 +2 位作者 彭燕 麻文建 朱天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7-284,共8页
以铁核桃根腐病为研究对象,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技术,分别对铁核桃根际土壤中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白腐菌(Trametes versicolor)2种生防菌及腐皮镰刀菌(Fusarium ... 以铁核桃根腐病为研究对象,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技术,分别对铁核桃根际土壤中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白腐菌(Trametes versicolor)2种生防菌及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病原菌的数量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生防菌在接种后短期内都能够迅速生长繁殖,B.amyloliquefaciens相对含量在第20天达到峰值,20d后呈下降趋势,40d后趋于稳定,而T.versicolor在各时期的相对含量变化均较前者延迟10d;60d后,在施入B.amyloliquefaciens和T.versicolor的根际土壤中F.solani的相对含量极显著降低;在生防菌的相对含量达到峰值时,B.amyloliquefaciens与其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versicolor则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定殖稳定后,B.amyloliquefaciens与其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versicolor对照组与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生防菌在铁核桃根际土壤中均有很强的生防效果和定殖能力,生防效果为B.amyloliquefaciens>T.versicolor,定殖能力为B.amyloliquefaciens>T.versicolor。该研究为由腐皮镰刀菌引起的病害实时监测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为2种生防菌在土壤中的定殖检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腐皮镰刀菌 解淀粉芽孢杆菌 白腐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多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骨髓增殖性疾病PDGFRB基因重排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敏航 姜孟孟 +6 位作者 高丽 徐媛媛 丁一 王莉莉 靖彧 王全顺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443-1446,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逆转录-多重巢式PCR技术在骨髓增殖性疾病(MPD)PDGFRB基因重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利用逆转录-多重巢式PCR技术对146例MPD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进行与PDGFRB基因重排相关的融合基因定性检测。结果显示,146例MPD患者骨髓或... 本研究旨在探讨逆转录-多重巢式PCR技术在骨髓增殖性疾病(MPD)PDGFRB基因重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利用逆转录-多重巢式PCR技术对146例MPD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进行与PDGFRB基因重排相关的融合基因定性检测。结果显示,146例MPD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中有8例出现PDGFRB基因重排,阳性率为5.5%。其中3例为TEL-PDGFRB融合基因,2例为HIP1-PDGFRB融合基因,1例为GIT2-PDGFRB融合基因,1例为TP53BP1-PDGFRB融合基因,1例为WDR48-PDGFRB融合基因。结论:运用逆转录-多重巢式PCR方法进行MPD患者PDGFRB基因重排检测,对于疾病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且可以为药物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多重巢式聚合反应 骨髓增殖性疾病 PDGFRB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日疟原虫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20
作者 江晓玲 李明 +2 位作者 徐伟文 毕惠祥 程钢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0-82,共3页
目的 建立间日疟原虫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FQ -PCR)检测方法 ,为快速、准确定量检测间日疟原虫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间日疟原虫SSURNA基因序列 ,设计并合成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 ,将PCR扩增的间日疟原虫SSURNA基因片段克隆入载体 ,... 目的 建立间日疟原虫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FQ -PCR)检测方法 ,为快速、准确定量检测间日疟原虫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间日疟原虫SSURNA基因序列 ,设计并合成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 ,将PCR扩增的间日疟原虫SSURNA基因片段克隆入载体 ,对重组质粒进行筛选、鉴定后 ,作为阳性模板 ,用于标准曲线的判定和样品检测。结果 应用重组质粒制作的定量曲线 ,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具有良好的线形关系 ,12 7份疟区血样和 30份正常血样的检测 ,显示此法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定量检测结果与镜检感染率呈直线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95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 PCR 间日疟原虫 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 聚合反应 疟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