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4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芯片多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许特 王筠 +4 位作者 邓芳 李延鹏 屈军乐 颜鸿飞 盛司潼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0-575,共6页
为提高多重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在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ay,TMA)上的染色效果,通过对同一样本进行多种抗体染色或同种抗体多次染色的方法,探索并优化IHC技术中的多个步骤,具体包括:“滤纸夹层-蒸蛋器”抗原... 为提高多重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在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ay,TMA)上的染色效果,通过对同一样本进行多种抗体染色或同种抗体多次染色的方法,探索并优化IHC技术中的多个步骤,具体包括:“滤纸夹层-蒸蛋器”抗原修复新装置的研发、抗原修复液的筛选、透明剂的优选.研究结果显示:自创的“滤纸夹层-蒸蛋器”抗原修复辅助工具,能减少高温高压修复时水分子对组织的冲击,作用温和、操作安全,有较好的组织切片完整性和较少的组织脱片率,且可减少抗原修复液使用量;柠康酐抗原修复液对多重染色具有更强的阳性效应和通用性;无毒TO(terpentine oil)透明剂可取代有毒二甲苯,具有同样的脱蜡透明效果.TMA中多重IHC技术的改良,提供了更加高效、廉价、安全的方法,可提升与扩展TMA在病理学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病理学 组织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 多重染色技术 抗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0和PAX5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鉴别CD30+细胞淋巴瘤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马慧 张燕林 +1 位作者 李颖鸿 赵建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5-968,共4页
目的 探索CD30和PAX5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在鉴别CD30+细胞淋巴瘤的来源中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近3年来的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及淋巴瘤共80例,分别进行免疫组化单染和双染,通过计算阳性细胞的比例(阳性细胞数/细胞总数)及对... 目的 探索CD30和PAX5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在鉴别CD30+细胞淋巴瘤的来源中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近3年来的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及淋巴瘤共80例,分别进行免疫组化单染和双染,通过计算阳性细胞的比例(阳性细胞数/细胞总数)及对染色强度评分来判读两种染色方法。结果 在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及淋巴瘤单染和双重染色技术中,两种染色方法在阳性细胞比例和染色强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所有切片无脱片现象,组织结构完整,定位准确,对比清晰。结论 CD30和PAX5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在鉴别CD30+细胞淋巴瘤中,染色定位清晰,病理诊断结果准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 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CT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根尖周囊肿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3
作者 黄美畅 蒋鸿杰 +1 位作者 汤亚玲 姚莉洪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0-497,共8页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根尖周囊肿、根尖周肉芽肿和牙源性角化囊肿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43例根尖周囊肿和45例根尖周肉芽肿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分析二者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选取根尖周囊肿29例,...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根尖周囊肿、根尖周肉芽肿和牙源性角化囊肿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43例根尖周囊肿和45例根尖周肉芽肿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分析二者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选取根尖周囊肿29例,牙源性角化囊肿24例,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14、CK19、CD57和Ki-67),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根尖周囊肿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根尖周囊肿经CBCT诊断准确率为68.5%,根尖周肉芽肿经CBCT诊断准确率为44.4%,但CBCT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差(Kappa<0.4)。CBCT诊断根尖周囊肿的正确性与发病部位(P=0.033)、上皮剩余(P=0.036)和泡沫细胞(P=0.027)有相关性,而与胆固醇裂隙、出血、钙化、急慢性炎症以及炎症程度无相关性(P>0.05)。根尖周囊肿和牙源性角化囊肿中上皮标志物的表达:大部分病例CK14和CK19阳性表达,CD57阴性表达。细胞增殖活性标志物的表达:根尖周囊肿的Ki-67阳性细胞率为1%~3%,严重感染会增加至15%;牙源性角化囊肿Ki-67阳性细胞率为1%~3%或10%~80%。结论CBCT诊断根尖周囊肿和根尖周肉芽肿的敏感性较好,而特异性较差。CBCT诊断根尖周囊肿的正确性与发病部位、上皮剩余以及泡沫细胞相关,而与胆固醇裂隙、出血、钙化、急慢性炎症以及炎症程度无关。牙源性角化囊肿患者Ki-67表达阳性细胞数高于根尖周囊肿,且主要定位于副基底细胞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周囊肿 病理诊断 锥形束CT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常见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被引量:10
4
作者 何新明 罗颖洁 +3 位作者 杨通 莫明聪 林云恩 刘桂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188-1190,1194,共4页
自从1941年coons首先用荧光素标记抗体,检测肺组织内的肺炎双球菌获取成功之后,后继研究者创建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从最初的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方法,逐渐发展为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免疫酶组织化学技术、亲和免... 自从1941年coons首先用荧光素标记抗体,检测肺组织内的肺炎双球菌获取成功之后,后继研究者创建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从最初的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方法,逐渐发展为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免疫酶组织化学技术、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免疫金银组织化学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抗原修复 常见问题 抗原性 固定液 抗体效价 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化染色 组织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固定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沈明 颜亚晖 傅春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4,共1页
关键词 组织固定 免疫组织化学 影响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质量控制 被引量:4
6
作者 袁永辉 李建莎 +1 位作者 张韵风 陈多恩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2-384,共3页
目的 建立淋巴组织的制片与免疫组化的标准化实验方法 ,达到临床病理检验质控要求。方法 详细介绍了淋巴组织的取材、固定、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化和TUNEL染色方法及其质量控制环节。结果 用此法制备的免疫组化切片... 目的 建立淋巴组织的制片与免疫组化的标准化实验方法 ,达到临床病理检验质控要求。方法 详细介绍了淋巴组织的取材、固定、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化和TUNEL染色方法及其质量控制环节。结果 用此法制备的免疫组化切片具有阳性结果呈颗粒状的棕黄色 ,定位准确 ,对比明显 ,背景浅 ,组织结构与细胞轮廓完整、清晰 ,适合显微照相以及染色结果稳定可靠 ,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结论 该方法可作为淋巴组织的制片与免疫组化的标准化实验方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组织 免疫组化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制片 TUNEL 阳性结果 质控 颗粒状 制备 透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化双酶双标记和组织化学复合染色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赵秀兰 孙保存 +3 位作者 林建韶 王欣 李薇 谭郁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37-338,共2页
免疫组化双酶双标记和组织化学复合染色方法的探讨赵秀兰,孙保存,林建韶,王欣,李薇,谭郁彬随着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已有可能在同一张切片上标记出不同的细胞成分,若与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则可显示更多的细胞成分,为同时观察几... 免疫组化双酶双标记和组织化学复合染色方法的探讨赵秀兰,孙保存,林建韶,王欣,李薇,谭郁彬随着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已有可能在同一张切片上标记出不同的细胞成分,若与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则可显示更多的细胞成分,为同时观察几种细胞的分布特点、相互关系提供了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 双酶双标记 染色 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食管梭形细胞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孙逊 孟祥伟 +2 位作者 邹亚斌 刘妍 王新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62-964,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食管梭形细胞肿瘤鉴别诊断及明确肿瘤的来源的意义。方法:应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8例食管梭形细胞肿瘤标本CD117、CD34、SMA、Desmin和S-100抗体的表达。结果:18例食管梭形细胞肿瘤中CD34、S-...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食管梭形细胞肿瘤鉴别诊断及明确肿瘤的来源的意义。方法:应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8例食管梭形细胞肿瘤标本CD117、CD34、SMA、Desmin和S-100抗体的表达。结果:18例食管梭形细胞肿瘤中CD34、S-100、Desmin的阳性/阴性表达比例分别为4/14、0/18和12/6。CD117:6例阳性,其中2例局部胞膜阳性细胞,4例梭形细胞胞质阳性;12例阴性。SMA:17例肿瘤细胞呈程度不等的弥漫阳性。18例食管梭形细胞肿瘤中12例为平滑肌瘤,6例为间质瘤。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能比较准确地判断食管梭形细胞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为术后合理选择分子靶向治疗方案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食管肿瘤 梭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标本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体会 被引量:3
9
作者 熊正文 丁华野 李春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75-376,共2页
特殊标本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体会1熊正文2王伯氵云3丁华野1李春光作者单位:1解放军第251医院病理科,张家口0750002第四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西安7100323北京军区总医院病理科,北京100700特殊标本的免... 特殊标本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体会1熊正文2王伯氵云3丁华野1李春光作者单位:1解放军第251医院病理科,张家口0750002第四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西安7100323北京军区总医院病理科,北京100700特殊标本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切片 涂片 免疫组织化学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干扰因素及其处理 被引量:32
10
作者 周小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9-392,共4页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染色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化和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技术在组织芯片上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秀兰 张诗武 +3 位作者 刘增辉 王欣 古强 孙保存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83-484,共2页
关键词 免疫组化 组织化学 双重染色 组织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胚卵石蜡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被引量:7
12
作者 吕丹瑜 李英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84-185,共2页
关键词 胚卵 石蜡切片 免疫组织化学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神经母细胞瘤骨髓转移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锁勤 王建文 +1 位作者 冯晨 杨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研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神经母细胞瘤骨髓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建立免疫组化检测体系,选择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28例,诊断及诱导结束后分别采集骨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临床随访生存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为10-5,... 目的研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神经母细胞瘤骨髓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建立免疫组化检测体系,选择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28例,诊断及诱导结束后分别采集骨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临床随访生存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为10-5,诊断时19例患儿骨髓有形态学转移,免疫组化检测所有病例骨髓神经母细胞瘤细胞阳性;诱导治疗后13例骨髓肿瘤细胞在免疫组化水平消失,11例未消失,4例病情进展死亡。随访(3.5±0.7)年,完全缓解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4.1±0.7)年,部分缓解组中位无复发时间(2.8±0.5)年,两组比较差异显著(t=3.9,P=0.001);部分缓解组100%复发,完全缓解组46.1%复发,两组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6)。两组4年无病生存率29.2%。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骨髓神经母细胞瘤较形态学灵敏,具有预后判断作用;诱导治疗清除骨髓转移之神经母细胞瘤者较不清除者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颌下腺Mallory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正梅 贾雪梅 +1 位作者 王惠珠 蔡龙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91-92,共2页
目的对大鼠颌下腺颗粒曲管(granularconvolutedtubule,GCT)进行观察。方法本文用Malory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果发现GCT细胞的形态结构及细胞内分泌颗粒的数量有一定差异。此外GCT... 目的对大鼠颌下腺颗粒曲管(granularconvolutedtubule,GCT)进行观察。方法本文用Malory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果发现GCT细胞的形态结构及细胞内分泌颗粒的数量有一定差异。此外GCT细胞呈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OM)免疫反应阳性。结论表明大鼠颌下腺GCT细胞内含有SOM,对颌下腺复杂的分泌活动可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腺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Mallory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改进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水稻根尖细胞微管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计淑霞 盖国琛 +1 位作者 戴绍军 刘炜 《山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4期40-42,55,共4页
植物细胞微管在细胞形态建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体积小,且结构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此观察到清晰的微管形态有一定的困难。本实验以水稻根尖为材料,介绍了一种改进的植物细胞微管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用此方法可以观察到清晰、... 植物细胞微管在细胞形态建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体积小,且结构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此观察到清晰的微管形态有一定的困难。本实验以水稻根尖为材料,介绍了一种改进的植物细胞微管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用此方法可以观察到清晰、完整的植物微管形态,此法对观察其它植物细胞微管结构也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细胞 微管 水稻根尖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化学染色与免疫电镜双标记方法在检测大鼠脑干前包钦格复合体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亢君君 梁卫华 +1 位作者 黄晓峰 刘莹莹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77-1181,共5页
目的研究脑干前包钦格复合体(pre-B9t C)细胞色素氧化酶(COX)的活性变化。方法采用COX的组织化学染色与pre-B9t C的标记物神经激肽1受体(NK1R)纳米金-银加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双标法,进行pre-B9t C特定神经核团尤其是不同亚细胞结构的CO... 目的研究脑干前包钦格复合体(pre-B9t C)细胞色素氧化酶(COX)的活性变化。方法采用COX的组织化学染色与pre-B9t C的标记物神经激肽1受体(NK1R)纳米金-银加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双标法,进行pre-B9t C特定神经核团尤其是不同亚细胞结构的COX活性检测,并进行COX活性的半定量分析。结果光镜下NK1R免疫反应性(NK1R-ir)产物主要分布于pre-B9t C神经细胞膜,清晰勾勒神经元轮廓,COX组织化学染色呈棕色,弥漫表达于NK1R-ir神经元胞质及突起内。电镜下NK1R-ir金颗粒主要分布于pre-B9t C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膜内表面,胞质内也可见金颗粒标记。pre-B9t C神经元不同亚细胞结构(胞体、轴突终末、树突)线粒体的形状和分布均有不同,在胞体和轴突终末线粒体多为圆形和椭圆形,在树突则以长杆状线粒体多见,胞体线粒体多为管泡状嵴,而板层嵴线粒体以轴突终末和树突多见。轴突终末内线粒体多聚集分布,树突内线粒体多近胞膜散在分布,但在突触部位,线粒体分布密集,且局部膨大接近突触后膜,这与突触的信息传递功能需要大量ATP产生密切相关。COX活性反应产物分布于线粒体嵴上,线粒体嵴电子密度不同表明COX活性不同。轴突终末和树突线粒体COX活性明显高于胞体。结论 pre-B9t C神经元不同亚细胞结构能量代谢不同,其中轴突终末和树突线粒体COX活性明显高于胞体,尤其突触部位线粒体分布密集,且表达高COX活性。将COX组织化学技术和免疫电镜技术相结合,为检测区域性COX活性,尤其是区域内不同亚细胞结构的COX活性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氧化酶 组织化学染色 免疫电镜 神经激肽1受体 前包钦格复合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及其质量控制 被引量:4
17
作者 袁永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8年第4期21-23,共3页
为了建立骨组织的制片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标准化实验方法,达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质控要求,详细介绍了骨组织的取材、固定、脱钙、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和TUNEL染色及其质量控制环节。用此法制备的免疫组织化学切片具有阳性结果呈颗粒... 为了建立骨组织的制片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标准化实验方法,达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质控要求,详细介绍了骨组织的取材、固定、脱钙、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和TUNEL染色及其质量控制环节。用此法制备的免疫组织化学切片具有阳性结果呈颗粒状的棕黄色,定位准确,对比明显,背景浅,组织结构与细胞轮廓完整、清晰,适合显微照相以及染色结果稳定可靠,特异性强、敏感性高。该方法可作为骨组织的制片与免疫组织化学的标准化实验方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 TUNEL染色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1-配体1在不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一致性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东 邸吉廷 熊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9-342,共4页
目的:比较程序性细胞死亡1-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ligand 1,PD-L1,克隆号E1L3N、22C3、SP263)在不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一致性。方法:第一步,筛选最优流程:采用PD-L1(克隆号E1L3N)抗体分别按推荐流程、自建流程①、自建流... 目的:比较程序性细胞死亡1-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ligand 1,PD-L1,克隆号E1L3N、22C3、SP263)在不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一致性。方法:第一步,筛选最优流程:采用PD-L1(克隆号E1L3N)抗体分别按推荐流程、自建流程①、自建流程②与自建流程③,对5例扁桃体组织完成平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专科病理医生对全部切片进行质量评分(0~6分),筛选出评分最高的流程;第二步,用最优流程与两种标准流程的评分结果进行一致性比较:选取近两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病理最终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标本共32例,用筛选出的自建流程①、与SP263标准流程及22C3标准流程对32病例各自进行平行染色,全部染色片由专科病理医师行阳性肿瘤细胞比例评分(tumor proportion score,TPS)。评分结果按<1%,≥1%至<10%,≥10%至<50%,≥50%分组,分析PD-L1检测抗体克隆号E1L3N与22C3、SP263染色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扁桃体染色切片质量评分(0~6分)如下:推荐流程为5、5、5、5、5分;自建流程①为5、6、6、5、6分;自建流程②为4、4、4、4、4分;自建流程③为3、3、3、3、3分。自建流程①的结果总体评分最高,选用自建流程①完成32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例的免疫组组织化学染色,TPS评分为:自建流程①,<1%共6例,≥1%至<10%共5例,≥10%至<50%共10例,≥50%共11例;22C3标准流程,<1%共5例,≥1%至<10%共3例,≥10%至<50%共13例,≥50%共11例;SP263标准流程,<1%共7例,≥1%至<10%共4例,≥10%至<50%共11例,≥50%共10例。一致性检验结果为:自建流程①和22C3标准流程,κ值为0.736(P<0.001),一致性好;自建流程①和SP263标准流程,κ值为0.914(P<0.001),一致性极好。结论:采用PD-L1(克隆号E1L3N)抗体,在罗氏Ventana Benchmark GX平台,通过自建染色流程①完成,可获得良好质量的染色切片;在非小细胞肺癌病例的检测中,自建染色流程①与22C3标准流程和SP263标准流程一致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程序性细胞死亡1-配体1 克隆号E1L3N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在纤维支气管镜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
19
作者 刘丽梅 柳凤轩 段光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69-1069,1072,共2页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肺癌 纤维支气管镜 细胞学诊断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化染色、常规特染及组织化学套染技术探讨
20
作者 于洪藻 李玉林 +2 位作者 张丽红 方明珠 于红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5期514-515,共2页
免疫组化技术已日趋普及,随之发展的免疫酶标染色与常规特染及组化染色的套染技术亦屡见报道。我们在纤维组织细胞性肿瘤的组织学、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和免疫组化研究中,除制做免疫组化染色外,还需做HE染色、网状纤维、Pollak’s三重染... 免疫组化技术已日趋普及,随之发展的免疫酶标染色与常规特染及组化染色的套染技术亦屡见报道。我们在纤维组织细胞性肿瘤的组织学、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和免疫组化研究中,除制做免疫组化染色外,还需做HE染色、网状纤维、Pollak’s三重染色、弹力纤维染色、普鲁氏蓝铁反应、AB—PAS染色等多种染色。我们取其需要观察的切片,应用免疫酶标的常规ABC法,在其第六步DAB显色后,对上述特染及组织化学套染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现小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化学套染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